卞毓方:红土地五彩缤纷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78 次 更新时间:2025-02-09 22:44

进入专题: 红土地  

卞毓方 (进入专栏)  

 

去年,我在云南。那天,离开红土地镇千年老龙树景点,汽车沿着曲折的山径七拐八拐,来到一处叫乐谱凹的缓坡。

道旁坐着一位老汉,灰黄的毡帽,古铜色的脸膛,雪白的胡须,加上红夹袄、花坎肩、羊皮褂和长烟锅,左侧站着一只老绵羊,膝前蹲着一条小黑狗,远看像陕北的牧羊老倌,近瞧,才知是当地彝族老汉的标配,沧桑而时髦。

游客至此,能不如遭电击!纷纷“长枪短炮”,能不以之为焦点!网上有人说老汉神似罗中立的名画《父亲》,而我却仿佛见到了从古堂狼县穿越而来的原住民,或是集东川三千年采矿、冶炼技艺于一身的铜塑。

这不就是那位传说中的张东祥老爷子吗!张老爷子本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夫。若干年前,他伴着一条老黄狗在地头吸烟小憩的一幕,被一位西方旅行家收入镜头,并发表在国际著名的摄影杂志上。谁也没有料到,掌声骤然响起,读者纷纷留言,赞之为“东方的大地之魂”“红土地的神秘使者”。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外摄影师与爱好者纷至沓来,千拍万照——就这样,张老爷子一夜蹿红,跃为“网红爷爷”。

到了东川,不看红土地是一种遗憾,看了红土地而未见张老爷子则是更大的遗憾。一介胼手胝足的农夫,因缘际会,成为一方风土不可或缺的景点,堪称今古传奇。

张老爷子不负众望,除了担当以“老人与狗”为标志作品的专职模特,还参与了多部以云南乡土为背景的影片拍摄。隐约记得,有《许愿树下》中出演一位农村空巢老人,与留守的孙儿相濡以沫,甘苦备尝;有《换种方式》中扮演路边弃婴阿莎依的养父,淳朴善良,大慈大爱。他的本色表演虽然朴实无华,却比刻意扮酷的演技更直击心灵。

哎呀,不对!瞬间想起,这位上过《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张老爷子已于数年前去世,那么,眼前这位是……

当地的陪同小雍介绍说:“这是张老爷子的侄儿,人称‘二大爷’。”

二大爷,也可以理解为二世。曾经聚焦,空缺是怎样的失落。再度衔接,天衣又是怎样的无缝。我欣喜张老爷子后继有人,依然是红土地催生的那种令人赞惹人叹的“开花洋芋”。

趁前一拨游客兴尽而散,我凑上去,恭恭敬敬地请教:“老人家今年高寿?”

他扭头看我一眼,说:“我俩差不多大,我属马。”

属马?按他的口吻和气度,应该是1942年的马,82岁。

“您每天来这儿吗?”

“只要天气可以,身体还行,就必定来这儿上岗。”老人家调皮,把给游客当模特说成上岗。

这是网络时代催生的新职——模特必须够老,是龙钟而又矍铄的男性,而且是义务的。谁的规定?为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也没听说有谁规定——我唯一想到的是,黄土是自然主义,黑土是改良主义,红土是浪漫主义,而浪漫主义的代表正是张老爷子和这位二大爷。

不投票而投票的是文化。

“您打哪里来的?”轮到他问我了。

“北京。”

“北京,噢,北京好,经常有北京人来看我,大老远的。”

一拨摩托车游客轰然而至,前客让后客,我知趣,赶紧打住话题,挨着老汉左边的圆木凳坐下,与之合影。

老绵羊持重,明白这是待客的礼仪,晃了晃弯曲如镰的双角,当仁不让地立于C位;小黑狗懵懂,未谙文明,或是腻烦了这日复一日的繁文缛节,一溜烟跑开,躲得远远的。

老伴按动手机快门,须臾为我们定格。

心头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意,仿佛这不是上古原住民穿越而来,而是我逆向的时空腾挪,恍若在烈山遇见了神农,在成纪邂逅了伏羲。张老爷子,我虽从未谋面,但在文字、图片与影像上是旧相识。我曾盯着他的一段视频审视良久,他生成慈父般的风貌,仁蔼而亲切,连春风都喜欢围着他转,不,是他自带春风。这位二大爷,庄重中带着一丝灵动与俏皮。两人风格虽然有别,但为时代释放的热忱、笑迎八方宾客的从容,以及洒脱随性的淡然,是如出一辙的。所有这一切,都源自背后那方五彩缤纷、饮誉天下的红土地。好的风景不必代言,它自会说话;好的代言人亦不必多言,他的存在本身就是绝佳的诠释。

我带走了老人赐予的快乐。

返回京城,动笔整理记忆,忽然心生疑惑:张老爷子若在世,大概85岁,二大爷82岁,这叔侄俩的年纪未免太接近。虽然有可能,即使侄子比叔叔大一截,也属正常,但写作的严谨让我忍不住追问:他究竟多大岁数?

电询东川文旅局吴女士,对方回复:“78岁。”

78岁?周岁属狗,虚岁属猪,哈哈,模特即便虚报年龄,也属即兴发挥的“台词”,何况,他帽檐下露出的白发,以及下颏飘拂的银须,分明也当得上82岁。

“他叫什么名字?”

“李朝国。”

哦,原来不姓张,既然和老明星有叔侄关系,那么就是内侄,或是外侄。

很想打破砂锅问到底,犹豫了一下又停住。管他内侄还是外侄,这个细节不重要,重要的是,二大爷的貌相、气质均相当出色,举手投足,顾盼俯仰,堪称张老爷子的2.0版,任谁见了,都会竖起大拇指,从心底赞声“好!”

想到这儿,我打开手机,翻出和二大爷的合影:脚下是灼灼红土,身后是层层峰峦,头顶是湛湛蓝天——潜意识里,那条蹿出镜头的小黑狗正急急奔回,一步跨越千山万水,溜进我居室的书斋。

本文刊于2025年2月9日解放日报07版朝花

进入 卞毓方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红土地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吾乡吾土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935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