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煜:新质生产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方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95 次 更新时间:2024-11-15 20:26

进入专题: 新质生产力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高煜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实体经济的第一方向,实体经济是创新发展的承担主体。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要求“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再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体现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认识的提升,又提出了新阶段创新发展的新方向与新命题。因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成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具体指向。

深化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

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现有理解的共识表现在三个方面:创新驱动生产力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新质生产力包含物质、本质、质量、品质等,是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方面的全面创新;新质生产力要求通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为核心的新领域、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深化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内涵,必须从新质生产力与现有生产力的本质区别进行,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根本性变革。

一是生产力驱动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其一,生产力核心驱动要素的根本性变革。新质生产力是在传统要素投入的基础上,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创新生产要素,形成新生产过程,创造新产出,形成新质生产力。其二,创新驱动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生产力跃升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普遍规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表明了科技在生产力中的地位与作用。然而,与现有生产力相区别,新质生产力表现为从科技创新推动转变为全面创新驱动。在创新领域方面,由重点领域创新向全领域创新转变,即从科技领域创新,转变为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以产业创新为引领,涵盖要素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金融创新等在内的全领域创新。在创新主体方面,由重点主体创新向全主体创新转变,即由科技创新主体——企业、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的重点创新主体,向包括实体企业、科技企业、平台企业、中介机构、大众创业者、金融机构等全主体创新转变。在创新结构方面,由创新链条向创新生态转变,即由创新链向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为核心内涵的创新生态化结构转变。

二是生产力作用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在新方式方面,按照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资料的划分,在新质生产力中,劳动者由体能型、技能型向知识型、复合型转变,劳动对象由物质实体对象向包括大数据等虚拟对象在内的综合型对象转变,生产资料由实体资本向知识资本、人力资本转变。在新规律方面,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表现出了包括数据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规律、边际成本规律,以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麦特卡夫定律及其颠覆性演化等为代表的技术变革加速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大量新规律。在新赛道方面,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催生了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新产业、新形态、新业态、新模式的加速涌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开辟了大量新领域、新赛道。

三是生产力表现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要素虚拟化突出地表现为,除了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经典的生产要素,数据要素迅速成为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生产要素。产品虚拟化表现为网盘类、软件类、充值类、设计类、游戏类、服务类等形态虚拟化、功能虚拟化、使用方式虚拟化的虚拟产品的大量涌现。场景应用虚拟化则表现为虚拟化数据中心、云计算、虚拟化开发环境、虚拟社区、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新兴虚拟应用场景不断出现。智能化主要表现为生产方式智能化与产品智能化。生产方式智能化表现为由传统的机械化、自动化,向“建立以有线及无线方式连接,包括所有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客户需求、仓储物流、生产管理等生产环节在内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网络,实现制造业生产的动态监测、人机互动、智能调整”的智能化转变。与此相适应,生产地点也由适应规模化生产要求的集中式生产向数字通信、传输、网络系统支持的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新质生产力引领实体经济发展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具体指向。“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筑产业载体,是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命题。这一崭新命题为当前实体经济发展明确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经济发展目标从追赶向领先转变。实体经济发展目标实现从对发达经济体的追赶向全球领先转变,是我国产业发展基础、战略环境与生产力形态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产业发展基础方面,经过数十年长期奋斗,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时期转变的阶段,实体经济的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的各个方面都实现了根本性提升,产业发展基础的阶段性提升为实体经济发展目标转变提供了根本性保证。在生产力形态方面,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为基础的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形成,为我国实体经济在传统赛道之外开辟新赛道、实现弯道超车创造了重要条件。

第二,发展方式从成本导向向品质、效率与安全统筹发展转变。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长期以数量与规模为方向,遵循成本节约导向的基本方式,极大地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方式必然向品质、效率与安全统筹协调发展转变,为“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实现机制。

第三,创新方式从模仿学习向自主创新转变,从技术研发向产业创新转变。在科技资源、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等整体科技实力的根本性提升,与品质、效率与安全统筹协调发展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实体经济正在从模仿学习向全面自主创新转变。在科技研发的基础上,将科技成果向经济成效转变,实现从技术研发向产业创新转变,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驾驶、无人机等一大批新兴产业领域快速发展。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对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三方面的新要求。

一是创新主导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创新驱动生产力发展,遵循这一基本内涵与规律,实体经济必须实现创新主导产业发展。即产业发展的核心从传统的生产制造转向创新主导,通过技术研发、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方法与手段创新、组织结构与模式创新等全面创新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规律、新要求,创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所要求的产业载体,将新质生产力发展迅速转化为经济成效,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是激发与引导需求升级。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规律是以生产力发展激发与引导需求升级。遵循这一基本规律,实体经济发展必须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消费场景创新、消费模式创新、消费方式创新等一系列产业创新方式,激发与引导需求升级。通过需求创造与需求精准匹配,而不仅仅是传统的需求满足,为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创造有效机制,确保实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

三是示范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产业间投入产出关联、产业生态联系等多种方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效果,从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迅速扩散到一般加工、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创新、高效、绿色等方向的转型升级。

构筑新质生产力产业载体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推动的,以算力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必然表现。同时,更是我国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客观规律,积极应对国内发展阶段转变、全球生产体系深度重构等“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局面的主动战略选择。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围绕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变革至关重要。因此,构筑新质生产力产业载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实现重大科技突破。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在持续性科技创新基础上形成重大关键性突破是实体经济构筑新质生产力产业载体的基础。为此,必须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指引,在三方面实现重大科技突破:一是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实现重大科技装备建设全球领先的突破;二是在提前布局、长期坚持的基础上实现重大基础研究的新突破;三是以产业创新的需求为导向,有效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实现重大应用研究与成果产业化的新突破。

第二,加快新型市场建设。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积极探索适应新质生产力及其产业载体发展要求的新型市场建设,把握其市场机制的新规律。为此,应从三个方面加快新型市场建设:一是积极探索包括数据要素市场、交易权市场等在内的新型要素市场、新型权益市场、新型产品市场、新型服务市场等新型市场的体系化建设;二是积极促进包括新型研发中心、新型平台企业、新型中介机构等在内的新型市场主体建设;三是积极探索包括定价机制、劳动就业、企业盈利模式等在内的新质生产力市场机制的新规律。

第三,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发鼓励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活力。以“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大力鼓励与扶持以研发企业、先进制造企业等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快速发展,同时提升企业家素质,培育、引导、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

第四,推进政府引导与管制创新。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新规律,积极探索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方式、新做法。一方面,积极引导与鼓励新型产业、新型市场、新型业态、新型模式等快速发展,为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出现的垄断、商业欺诈、损害社会利益等问题,创新管制思路、方法、手段,进行有效管制。

第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数字经济的开源属性决定了新质生产力必须在开放中才能释放发展活力。因此,实体经济构筑新质生产力产业载体必须推进新型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在传统的贸易、投资、金融领域之外,积极探索符合新质生产力新规律、新要求的新型开放方式;二是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中统筹协调发展与安全、合作发展与自立自强的新机制、新方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进入专题: 新质生产力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产业组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661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