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君: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创新与发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77 次 更新时间:2024-10-16 16:57

进入专题: 多边主义   中国外交  

于洪君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既没有走向某些西方学者预言的所谓“历史的终结”,也没有出现发展中国家期待的“全面缓和”,而是进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新旧矛盾集中爆发、战略格局深刻重组、地缘冲突此起彼伏的动荡变革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多极化曲折反复,经济全球化严重受挫,大国关系持续紧张,综合国力较量与发展模式之争空前激烈。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明确强调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此后,习近平主席在出席联合国大会、世界经济论坛等多个重要国际会议场合发表的演讲中,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多边主义提出一系列重大主张,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新篇章。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

毫不动摇维护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体系

多边外交是世界各国广泛运用的一种外交形式,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系,是开展多边外交的主要平台。二战结束后形成的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多边体系虽不完善,且不时遭受霸权国家的野蛮操弄,但其毕竟是主权国家共同参与的最大对话平台,是当今世界最有代表性、最具权威性的多边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进入新阶段。面对力量对比和格局变化的新态势、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新问题,以及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的新挑战,中国更加重视联合国的作用,更加坚决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

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时明确表示:“中国需要联合国,联合国也需要中国。中国重视联合国,将坚定地支持联合国。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不仅是权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再次会见潘基文秘书长,呼吁国际社会应“重申对多边主义的承诺,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致力于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强调“中国将继续坚定支持联合国工作”。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言行一致,当代中国外交坚持知行合一。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演讲,强调建立联合国“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寄托人类新愿景,开启合作新时代”,称赞“这一创举前所未有”,同时建议“联合国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21世纪更好回答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重大课题”,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主张“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重要理念及建议,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强烈共鸣。其间,习近平主席与潘基文秘书长共同主持了南南合作圆桌会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和诸多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出席,彰显了中国引领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支持联合国事业的意志和决心。习近平主席还主持了首次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全球妇女峰会,并宣布中方支持全球妇女事业和联合国妇女署工作的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确定了新方向。

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正是基于这样一些基本认识和科学判断,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同时也呼吁国际社会:“我们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目前,中国不但全领域、深层次地参与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的活动,更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会费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在人类面临史上罕见的多重危机背景下,2021年1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题为《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特别致辞,强调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强调,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始终是中国外交坚守的原则,不会改变。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应该更加积极作为。中方将继续积极参与联合国各领域工作,支持联合国举办未来峰会,推动国际金融架构改革,加强人工智能治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2024年9月,中方发布了《中国出席联合国未来峰会和第79届联合国大会立场文件》,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未来峰会。其间,中方在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时表示,二十国集团要做联合国改革的支持者。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不搞有选择的多边主义。联合国作为全球治理核心平台,应当更好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职责使命。这些重大外交行动和严正表态,再次彰显了中国继续支持联合国事务、秉承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的坚定立场和原则。

建设性参与冷战结束后形成的多边进程

冷战结束30多年来,人类社会面临的共性问题越来越多。为解决这些共性问题而举办的各类峰会和论坛,在动员和协调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的地区性、跨区域、全球性多边组织与对话机制犹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世界经济论坛、核安全峰会、二十国集团峰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东盟地区论坛、亚欧会议等。

中国始终积极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全球共同永续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全球环保意识刚刚觉醒时,中国即派团出席了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会议。在2015年联合国举办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之际,各国领导人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举行了新一届发展峰会。习近平主席出席了此次峰会并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本次峰会通过的2015年后发展议程,为全球发展描绘了新愿景,为国际发展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希望以此为新起点,共同走出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联合国要继续发挥领导作用;宣布为实现这一发展议程,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力争2030年将中国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投资增加到120亿美元,并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同时设立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早日运营,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贡献力量。这意味着,中国对联合国发展峰会的意义和作用的认知持续提升,而且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实际行动也在不断深化拓展。

核安全峰会是2010年成立的多边对话平台,其宗旨是共同探讨国际社会面临的核安全问题,得到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所有核大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中方高度重视全球核安全问题,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有关活动。习近平主席特别重视核安全峰会,出席了该峰会的第三、第四次会议,向国际社会全面介绍了中国的核安全举措和成就,并提出“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为饱受核安全风险困扰的国际社会提供了重要启示。习近平主席所阐明的中国立场,即加强本国核安全,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分享技术和经验,贡献资源和平台,构建核安全能力建设网络,实施加强放射源安全行动计划,推广国家核电安全监管体系等,使许多国家有了新的借鉴和选择。中方高度负责、真诚合作的建设性立场,为峰会成功召开并通过相关文件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十国集团(G20)成立于20世纪末,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兼顾地区平衡,国际社会期望它承担起应对发展难题、完善全球治理的职能。G20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共同搭建的新型对话平台,其成员之间发展水平不同、道路选择不同、治理方式不同、价值观体系不同。中国高度重视发挥G20的平台作用,积极利用这一平台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

2016年,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习近平主席在峰会开幕式致辞中就G20的地位、作用和前景提出一系列新建议新主张,表示G20聚集了世界主要经济体,影响和作用举足轻重,也身处应对风险挑战、开拓增长空间的最前沿;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创新发展方式、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G20有责任发挥领导作用,展现战略视野,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开拓路径,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

中方筹办此次峰会始终秉持开放、透明、包容的办会理念,努力同联合国、非盟、七十七国集团进行沟通。中方举办了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妇女会议等各种配套会议活动,通过走进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小岛国等方式,广泛介绍峰会筹办情况,认真倾听各方诉求,并邀请多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参会。正是由于中方大力倡导并积极引领,与会各方相向而行,峰会通过了《G20创新增长蓝图》《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等成果文件,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首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并首次提出全球投资指导原则。

中方为峰会成功举办所作的努力与贡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赏。时任西班牙首相拉霍伊表示,中国作为主席国为峰会议题设置所作的安排值得称赞,此次峰会定将助力全球经济复苏。美国比尔·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认为,此次峰会再次证明,如果没有中国的引领、参与和创新,可持续发展目标将难以顺利实现。随着峰会效应渐显,中国作为全球发展伙伴的角色也日益凸显。

习近平主席多次应邀出席G20峰会。作为中国国家元首,他每次出场,都会牵动全球目光;每次演讲,都会引起国际热评;每次会见会谈,都会成为多边外交与双边外交务实高效的典范;每项建议主张,都能彰显中国外交的大国风采和独特魄力。习近平主席出席G20巴厘岛峰会期间,审天下之时,度微末之势,提出“两个看到”,即要看到世界上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都在加重,更要看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总是不可阻挡。习近平主席在大会发言中深刻阐明:“世界繁荣稳定不可能建立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基础之上。每个国家都想过上好日子,现代化不是哪个国家的特权。走在前面的国家应该真心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建设全球经济复苏伙伴关系、国际粮食安全合作的新倡议,以及支持非盟加入G20的重要表态,将“各国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切实融入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的外交行动之中。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对话平台,中方十分重视这一平台的作用,积极参加相关活动并推动其健康发展。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以“活力亚太,全球引擎”为主题的APEC巴厘岛峰会,先后在工商领导人峰会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重要演讲,深刻指出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强调“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同时鲜明阐述了亚太国家顺应潮流、全面实现互联互通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2014年11月,中国时隔11年再次主办APEC峰会,彼时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上升,同时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崛起的疑惧日益显露。面对此种情况,中方协调各方立场,将峰会主题确定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并于会议召开前夕举办了APEC高官会、部长级会议,进行了充分准备。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除主持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外,还主持了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与美国等多国领导人举行了内容丰富的双边会谈。中方卓尔不群的国际视野和锐意进取的多边外交理念与实践,在APEC领导人宣言和APEC成立25周年声明以及《APEC互联互通蓝图(2015—2025)》中都得到充分体现。

中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合作。2023年11月,APEC峰会在美国旧金山举办。此时,世界总体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愈加突出,中美关系进入两国建交以来最复杂的特殊时期。为维护全球稳定、引领亚太合作、推动文明互鉴,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习近平主席赴美国旧金山同拜登总统举行中美元首会晤,探讨中美正确相处之道,同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习近平主席同各方密集互动,为中美关系引领航向,为亚太合作擘画蓝图,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注入强大信心与动力。

引领创设符合时代潮流的多边机制

冷战结束以来,以联合国为代表的传统多边机制依然得到广泛支持,表现出无可争议的权威性。G20、APEC等新多边机制生命力旺盛,显示出相当广泛的协调力动员力。然而,美国为维护其世界霸权,逆世界潮流推行孤立主义、保守主义、单边主义,大搞“小院高墙”式的排他“小圈子”外交,不仅在全球范围构筑排斥中国的所谓“民主国家联盟”,同时还在“印太战略”框架下激活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情报机构“五眼联盟”,搭建美日印澳四方合作机制,拼凑“美英澳联盟”并拉日本入伙。此外,美国还主导建立了在经贸、科技领域排斥中国的“印太经济框架”和“芯片联盟”。美国打着多边主义旗号搞的这些“伪多边主义”,不过是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孤立主义的新伪装而已。

面对伪多边主义大行其道的复杂局面,中国引领参与创建既符合自身发展利益和安全需要也符合历史正义和时代潮流的新型多边对话机制与平台,既理所当然,也势在必行。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博鳌亚洲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以及中国—东盟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拉论坛、中国—中亚峰会等一系列新的多边机制应运而生。

上海合作组织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推动成员国增强互信和睦邻友好,鼓励成员国开展多领域合作,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海合作组织奉行对外开放原则,主张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并且与其他国家及有关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在协商一致基础上吸收新成员。上海合作组织运行的主要机制,一是成员国每年轮流主办元首理事会和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二是外长理事会、国家协调员理事会,以及安全会议秘书、总检察长、最高法院院长、政府各部部长会议等。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由中方倡导、以中国城市命名、秘书处设在中国的区域性多边合作平台,其诞生和成长标志着中国多边外交实现历史性突破。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对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与相关领导人建立了深厚的个人友谊,形成了高度的政治互信。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弘扬“上海精神”、建立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主张得到峰会认同,并在比什凯克宣言中得到充分反映。中方牵头制定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13—2017)》得到批准,筑牢了这一区域性多边合作机制的政治基础。

在此后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中方均提出了具有可操性的合作构想和主张。譬如,2014年杜尚别峰会时,习近平主席提议:商签反极端主义公约,研究建立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机制,尽早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金融机构、加强能源政策协调和供需合作,加强粮食政策协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媒体合作,加强成员国与观察员国及对话伙伴的合作沟通,加强上海合作组织与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合作,得到各方积极响应。为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多边合作务实发展,中方决定将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最终规模扩至50亿美元,同时为成员国提供2000名官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名额。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中国主创的区域性多边合作平台,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壮大问题上,中方和各成员国秉持合理扩员、适度开放原则,于2015年首次开启上海合作组织扩员程序,并于2017年正式接收印度和巴基斯坦为新成员,同时接收新观察国和新伙伴国。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如何协调渐趋复杂的内部关系,如何在新框架下继续弘扬“上海精神”,如何提升成员国协商合作水平,成为该机制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中国青岛举行。峰会前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安全会议秘书第十三次会议和首届上海合作组织政党论坛分别在北京和深圳召开。习近平主席作为东道国元首在峰会讲话中高屋建瓴地指出,上海合作组织之所以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践行了“上海精神”,超越了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思维。峰会通过的青岛宣言等文件表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永久赓续“上海精神”注入了新内涵,也为该组织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金砖国家是中国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与发展中大国共同打造的跨区域的新多边合作机制。2009年6月,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领导人举行会晤,就应对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粮食与能源安全等问题形成诸多共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式形成。2010年12月,中国担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时,接纳南非为正式成员。2011年4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中国三亚会晤,决定加强多领域合作,以增加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改革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成员国定期召开的外长会、财长会、央行行长会以及其他各种相关会议,成为金砖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就金砖合作问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二是大力推动建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各国共同繁荣;三是深化互利合作,谋求互利共赢。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巴西福塔莱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的政策主张,即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坚定不移开展全方位经济合作,坚定不移塑造有利外部发展环境,坚定不移提高道义感召力。这些建议和主张,与某些国家奉行“有选择的多边主义”、搞“小院高墙”式的伪多边安排形成鲜明对比,因而得到积极响应。正因为如此,总部设在上海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功组建,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得以落实,成员国在保险和再保险领域以及海关事务方面的合作全面启动。

与此同时,金砖国家一如既往地支持以联合国为代表的传统多边体系,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活动。2014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福塔莱萨宣言》明确提出,金砖国家坚定支持联合国作为最主要的多边国际组织,协助国际社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保护和促进人权、促进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具有普遍代表性,系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的核心;需要对联合国包括安理会进行全面改革,使之更有代表性、合法性及更有效率,以更好地应对全球挑战。

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中国厦门举行。在习近平主席亲自主持和推动下,峰会在经济务实合作、全球经济治理、国际合作与安全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确立了经贸合作、政治安全、人文交流“三轮驱动”合作框架。中方组织的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将金砖国家领导人德班会晤开启的这一新型多边对话机制提升到更高水平,为一度徘徊不前、成果不彰的南南合作开辟了新路径。

2023年8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作出决定,邀请沙特、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正式成为金砖大家庭成员。习近平主席对此高度赞赏,认为“这次扩员是历史性的”,是“金砖合作的新起点,将给金砖合作机制注入新活力”,“金砖合作大有可为、金砖国家未来可期”。

中国倡议创建或参与建立新型多边平台和机制,范例不胜枚举。譬如,中国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既是中国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中国希望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同时推动各国共同走向现代化,倡导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又如,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同创建的中非合作论坛,已成功举办多次峰会。其中,2006年北京峰会确立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确立了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8年北京峰会确定要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2024年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多边外交活动。中方提出的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建设“十大伙伴行动”,不仅将深化中非合作关系,同时还将引领“全球南方”国家携手迈向现代化。峰会期间举办的多场高级别会议,体现了中非对于现代化建设的共同诉求和中非务实合作的重点方向,也体现了中国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的广泛性、真实性、平等性和普惠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全力推进并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开放性、包容性、创造性和建设性的多边活动;就是要支持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多边体系,广泛而深入地持续参与联合国的多边活动;就是要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引领创建更多新的多边机制和平台;就是要全面展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坚守公平正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就是要不断深化与战略协作伙伴的沟通与合作,更好地维护“全球南方”的发展权益,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继续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努力开创人类社会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

文章原载于《当代世界》2024年第10期

    进入专题: 多边主义   中国外交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575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