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山:高质量发展阶段新质生产力的新特征、新格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68 次 更新时间:2024-08-25 13:27

进入专题: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张永山  

 

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多重历史节点交汇期和新一轮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内在逻辑出发,系统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范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如何把握这一科学范畴的新特征、新格局以及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理论的新时代意涵,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特别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落实产业政策的重要指引。

一、完整、准确、全面、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

2023年下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质生产力范畴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需要在理论上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实践。

(一)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产生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人类历史上史诗般的辉煌成就。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虽然在一些领域拥有了一定的技术领先优势,但总体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处于追赶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近十年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加之美国奉行去全球化政策,中国经济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重叠加阶段仍然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在“后疫情”阶段,全球需求萎缩,中国也同样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困难。党和政府积极应对,出台了一系列稳经济的“六稳”“六保”政策,中国经济持续恢复。与此同时,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数字经济主导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正在创造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提出并深刻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范畴。这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重塑新时代中国经济宏大叙事的指导方针。

(二)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和现实逻辑

恩格斯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畴创新和术语革命。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我们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实践表明,习近平经济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结晶。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过程中理论和现实的必然逻辑产物。

新质生产力揭示了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中生产力各要素运动的新质态、新规律,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是历史的,是不断进步的,这种发展的进步性,既体现于生产要素量的不断增长,更体现于质的水平不断上升,进而集中体现在要素效率和以此为基础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20年代,一场迥异于以往工业革命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向纵深演进,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发展,使得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正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也为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历史性时间窗口。站在这样一个历史和逻辑的起点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硬道理”和重要着力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东中西部区域差异大,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很突出,即使在经济发达省份的内部,也存在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这样的国情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直面以下问题:首先,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和质量在新兴产业的带动下,确实出现了明显的向好趋势。但是,到2022年,诸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3%,新动能尚未全面接续转换。其次,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原创能力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尚存较大差距,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一些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仍然依赖进口。最后,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兴办高科技产业园区,重数量、轻质量,定位不清晰、拼盘式引进产业项目,呈现小、微、散、低状态。因此,参考以往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与教训,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应基于中国产业发展的现实结构和出现的新趋势,厘清新发展理念下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和现实逻辑。

(三)准确、全面理解新质生产力理论范畴的时代创新性

如前文所述,新质生产力这一理论范畴是新时代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一次术语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最为本质的特征表现在,大规模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正在全面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形态,生产力发展出现了新质态、新要素、新形式。首先,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特点是创新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创新产生了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生产场景和新的生产组合,包括新技术、新材料、新需求、新供给、新组织等不同以往的质态。这样一种生产力质态,可以摆脱以往依赖要素数量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供给和需求的系统性变革、经济发展方式的内生动力变革,是全要素生产率跃升的动力源泉。其次,新质生产力是对人类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的高度概括。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迅猛迭代发展的今天,数字经济产业已呈现出新的经济形态,数据已经成为了最关键的生产要素。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质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和属性。数据要素具有突破时空限制流通和共享的特点,可以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传递和交换,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二、新质生产力需要匹配相融的新型生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匹配相融的新型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动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新质生产力实践的有力保障。

(一)与时俱进,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一直伴随着经济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性机遇,推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和纵深发展,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调整和建立与之激励相容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解决束缚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在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中,注意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宏观政策的一致性。注意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卡脖子”技术领域,充分释放改革红利,让“看得见的手”起到专业的创新平台作用,同时避免可能出现的“市场失灵”弊端。

(二)激发生产要素活力,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动力机制

推进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体系。其中,最主要是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聚合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动力机制。聚合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先决条件。高端人才包括前沿科学的研究人才、顶尖技术的创新人才,以及具有全球视野的创业人才,特别是创新型的企业家人才。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人才支撑需要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并构建人才链支撑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关键路径。需要对现有的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和分配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尤其要重视激励和动力机制领域的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新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活力,更好地体现教育、科技、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三)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的激励机制

首先,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改变和重构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中,要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乃“国之大器”。要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司法保护力度,对新要素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应注重激励和确权,对新模式、新业态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应注重包容性。以更专业的激励机制建设,落实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强化对创新成果保护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打造新质生产力司法保护的新高地。要创新性地运用既有规则,探索形成新规则,切实解决创新主体在市场竞争中遇到的新问题,更好地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新格局。其次,长期以来,中国的知识产权转化效率堪忧,除了一些体制机制尚待改革之外,关键在于要使专利成为资本要素流向新质生产力的媒介,成为创新要素的活跃因子。专利的核心价值在于排他性,即拥有专利可以限制其他竞争对手,确保拥有专利的主体能够获得足够的市场潜力。若没有充分规范的专利保护,剽窃专利发明盛行,创新要素和资本要素之间就容易出现错配。资本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不是看是否属于创新性技术发明,而是急功近利、规避风险,在权衡相关领域的市场潜力时,优先选择一个商业能力强的团队。在路径依赖中,资本就会漠视专利发明,新质生产力就会难以形成。总之,只要构建好规范的知识产权保护激励机制,市场自然会筛选出符合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创新主体。

三、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依据生产力演进规律的科学论断。创新高科技、衍生新产业、开辟新赛道不能忽视既有的资源禀赋,不能推倒重来,要以因地制宜为出发点,瞄准世界科技产业前沿,在深度改造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着力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汇聚新要素,培育高水平人才。

(一)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升级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

首先,新质生产力具有深度升级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的能力,具有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传统产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肥沃土壤。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区域分工和产业分工的基础上,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契机,做好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的发展规划,构建绿色转型的体制机制。同时,要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原则,因地制宜着力打造和培育“专、精、特、新”产业集群。当然,地方政府也要注意“市场失灵”的状况,防止墨守成规、裹足不前的“躺平”做法。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大、产业发展梯度明显,根据各地区发展经验和教训,面对这一轮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切不可套用一种模式,陷入高水平重复,制造创新泡沫,错失战略机遇。其次,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创新性技术、创新性产业正在改变区域发展的资源禀赋结构,部分原有的比较优势趋于弱化甚至变为比较劣势,例如,重化工比例过高、产业结构单一的地区,随着绿色转型发展以及创新发展时代的到来,原有的竞争优势已无任何比较优势可言。反之,人口稀少的高原山区,可能正具备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比较优势。因此,在数字经济加持经济转型和赋能产业升级过程中,要重视在原本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领域发现并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有所突破,从而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

(二)利用后发优势,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首先,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产业嬗变的基础上,已经在后发追赶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达国家展开前沿竞争的格局,并促使新质生产力在原先没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去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新一轮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在前沿竞争状态,特别是在无人区的竞争中,没有先行者可以学习或模仿,没有先行足迹可供借鉴。因此,只能依靠自主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并不仅仅局限在一般的技术创新领域,应更多体现在前沿性、原创性、颠覆性领域中的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科技创新。其次,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必然选择。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应当在创新、产业、转型、企业等多层面协同发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推进中国产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位势,不断开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局面;应当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推动5G、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信息、深海空天开发等新赛道,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总之,高质量发展阶段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追赶发达国家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经济结构转换和产业格局重塑的重要时间窗口期。要从历史和全球的高度审视宏观发展与政策走向,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引,在全球产业发展格局深刻调整,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构、价值链重塑日渐深化的背景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利用全球创新要素资源,加快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和发展引擎。

 

(本文节选自《新质生产力笔谈》——《财经问题研究》2024年第7期)

张永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源:《财经问题研究》2024年第7期

    进入专题: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产业组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456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