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善波:大湾区潜力远未发挥 但2.0方案是乱下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79 次 更新时间:2024-08-14 12:14

进入专题: 香港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  

邵善波 (进入专栏)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房汉廷7月31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上发表〈加大制度型开放创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2.0正当其时〉一文,看来是回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文章虽然很快被撤销,但由于在官方网站上发表,而且内容大胆,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及不安。有些反动势力更借此大做文章,制造混乱。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非常关注的一项国家战略。《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于2017年7月1日签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于2019年年初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至今已过5年,经过这长达7年的策划及推动,从实际层次来看,大湾区发展起码是不理想的,这反映了什么问题?房汉廷虽然说了很多好话,但他提出的一系列建议,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呢?

过去几年,粤港澳大湾区着实出现了不少变化,但这些变化多发生在两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层次上,几乎可以说与大湾区的发展规划、共同努力关系不大。例如最近大量香港居民到深圳消费,这一方面是由于深圳在这方面的发展做得非常好,另一方面是港人往来两地的交通安排和过关手续都出现了较大的便利。消费热点、商场提供的点对点交通服务,使港人到深圳消费,与在香港内跨区与朋友聚会的时间相差不大。现在港人过关时基本上不经人手,这些变化都有很大的影响。

港深两地的物价差距,令港人到大湾区消费购物非常划算。这些发展虽然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没有冲突,但并不是《规划纲要》的最主要目标。房在文章中一方面大力肯定大湾区的发展,另一方面却提出要「真正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各项内容落实、落地,急需探索2.0版的粤港澳大湾区行动指南。」然后,房又以「进一步打开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的空间」作为借口,提出一系列大胆的方案。

房提出的主要建议,是想将整个大湾区变成国家的「离岸经济中心」,这里的关键词是「离岸」。在「一国两制」的大政下,港澳是国家的离岸地区。房的建议实际上是将广东属于大湾区的部分,即广东大部分的经济区域,也变成「两制」,且实际上从属香港的「一制」,这完全是不可能的,既不适合,又不需要,更是错误的做法。

「全湾一币」无知荒谬

房对这建议提出了5个似是而非的理由:首先是大湾区战略需要升级,这是个可以应用于任何改变的理由。除非国家的政策目标是要将整个国家变成香港,否则将整个大湾区变成香港,这个理由并不成立;二是要接轨国际市场,回应一些西方国家对我们多方面的打压。在这里,房有一个基本的误解,以为美国对中国的打压没有应用在香港头上,这是错误的。美国基本上已不承认香港有什么「一国两制」,对中国的各种打压完全也应用于香港,香港股票市场出现的情况就是一个例子;房的第三个理由是我们的企业及产业需要走出去,但这与大湾区是否香港化没有什么关系。中国的企业及产业,当然也有利用香港走出去,惟这只是局部情况,而且是小部分。中资在中亚、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走出去的努力,没有多少是与香港有关的;第四个理由是制度创新,对于香港值得学习的制度,内地一直非常努力地学习,但将大湾区变成香港,不一定是个好的学习方法;最后的理由是大湾区需要「一体化」,作为一个发展区,区内尽量一体化固然是个基本道理,问题是「一体化」是什么意思。在《规划纲要》中涉及一体化的提法,主要是在整体布局、交通基建、产业发展,及生活往来方面,并不包括「一国两制」下的经济制度、政治体制,及生活方式的一体化。

当然,任何意见及建议都是可以提出的,但背后的理由需要说清楚,要解释大湾区香港化,即房所说的「离岸化」,对国家有什么好处。我们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为升级而升级、为一体化而将整个大湾区变成香港。香港有很多好处及长处,这也是国家保留香港的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的原因,内地可以从中吸收、学习。但很明显,香港在很多方面都不适用于内地的情况,简单地强行将国家一个大范围的经济区域变成香港,并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建议。房的几个具体建议,即所谓「全湾一政」、「全湾一关」、「全湾一币」及「全湾一证」,更反映他对情况并不掌握。

先处理比较简单的「全湾一关」。将大湾区划成一个独立的关税区,这与设立深圳特区早期的「二线」是类似的建议,但更为复杂,因为不只对某些货品作出限制,而基本上是将目前应用在内地入境的一切限制,用在进入整个广东大湾区的附属地区上。以广东珠三角与国家整体的经济及社会关系及往来去看,这并不可行,例如怎样防止人民币无管制下流入这区,问题已很明显。深圳的「二线」早已被放弃,横琴最近引入的「二线」管理,看来也不会成功。

引起外间反应最激烈的,是「全湾一币」的建议,这也是最无知、最荒谬的建议,这也可能是这篇文章被迅速下架的主要原因。房以「现时的三种货币的发行主体、流通范围、币值稳定性,以及使用便利性都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当然存在,但有何负面作用,还是要说清楚。更为错误的地方,在于房认为「作为『一国两制』初期的过渡措施,『三币』同时存在是必要的,但经过20多年的三地融合发展,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之后,『三币』共存的弊端就愈来愈突出。」问题还是,弊端在哪里呢?国家保持「一国两制」下三币并存的政策,其真正理由就只是一个「初期的过渡措施」吗?房的建议是取消港币及澳币,以人民币替代。人民币在大湾区的活动,在他的「离岸化」前提下,这些只能是离岸的人民币,与内地的有一定隔离及差距。

国家的「一国两制」,维持港澳地区的经济及社会制度的政策,不是一个短期、权宜、缓冲的政策,而是长期的战略思想,这与五十年代毛主席提出对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在目前国际环境急剧恶化下,更突显这政策的前瞻性、正确性和重要性。维持港币与美元挂钩,是对国家金融政策、体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目前在全球「去美元化」的大势下,维持这窗口、机制,有别于一些内地网红的狭窄民族主义的说法,仍然是重要的。正是由于我们在货币战线上面对严峻的局面,维持港币作为「次美元」的做法,更为关键。这已经与「一国两制」无关。

设领导小组倡议可取

房文唯一可取的建议,是提出中央应成立一个大湾区发展领导机构。有别于其他区域如长三角,大湾区发展的很多事务都涉及中央政策,单单由各地方政府自行协调,多未能获得解决。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这么多年来,未能大步发展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设立这个领导小组,与「一国两制」政策并不相违,最后涉及港澳的决定,当然也要获得当地同意。

作为例子,我们提出两个具体的实际建议,而这在没有中央的介入下,是无法自行落实的:首先是花了1300多亿元兴建的港珠澳大桥,车流量稀少,已变成一个国际笑话。在不同地域、制度、规则下,相互承认对方的汽车登记、驾驶执照,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一个简单解决三地汽车流通的做法,就是大家互相承认对方的汽车登记及驾驶执照,自行定出境外车辆使用道路的收费,以控制外来车辆的流量。

另一个是人员跨境工作的纳税问题,这是阻碍三地人才交替的一个重要理由。对这些人士,三地可以采取以来源地税制作为计算税收的标准,税收当然归工作的地点。这安排可以大大解放跨地工作人员的一个包袱。如果扣除目前因为避税的损失(小心计算,在内地居住不满183天),内地的税收可能并不会因而减少。

应该承认,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是远远落后于相似的区域发展计划,如长三角。但这比较并不合理,因为两地的差别、面对的情况和问题,由于有港澳的存在而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同样出于这个理由,习主席对大湾区的发展高度关注,也有很大的期望。应该承认,在过去的七八年,大湾区的发展并不理想。以上的两个建议只是一些实际的问题,如在这个层次的技术问题也不能解决,那么整个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就更加不用谈了。

进入 邵善波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香港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423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