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研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14 次 更新时间:2024-08-02 22:16

进入专题: 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周丹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既符合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中国特色具有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内涵。“人口规模巨大”表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中国式现代化判定中国发展的科学原则;“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表明历史唯物主义的正义观念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公平正义的哲学根据;“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表明“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追求是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表明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中国式现代化践行“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表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来源。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唯物主义;人的现代化;共同富裕;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基础和中华文明渊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大中国特色,本文主要聚焦历史唯物主义,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中国式现代化判定中国发展的科学原则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情况的一个基本判定,它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科学根据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历史规律性与选择性、价值主体性与共识性的交互作用中形成这一科学判断。

第一,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语境。“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中国式现代化基于中国实际人口及其基本国情,全面把握人口的现代化的发展重点与演进规律,“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因此,在实践目的对象性和现实性中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只生产“理性人”的个人本位,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而转向以“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的新力量”[。在这里,人口规模巨大的“文明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真实前提。

第二,以“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路。“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人口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涉及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素质等全要素的整体联动变化。因此,在中国发展中,“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其本质特性中,“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而非“在有局限性的基础上,即在资本统治的基础上的自由发展”。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客观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基于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基本国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指明了具体的方向。

第三,以“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现代化的主体,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现了“共同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首先是作为彼此有了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因此,以“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达至“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最终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第四,以“相对绝对的统一”探索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光明前景。一般来讲,人口规模巨大是一种相对性描述。就单一国家而言,人口数量超过1亿,就可以说是世界人口大国了。目前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总共有15个,分别是印度、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巴西、孟加拉国、俄罗斯、墨西哥、埃塞俄比亚、日本、菲律宾、埃及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其中印度和中国的人口都超过14亿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特别强调我国一旦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这就意味着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将彻底改变世界现代化版图,改变以往少数国家富有、多数国家贫穷,少数人富有、多数人贫困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从而为人类现代化发展找到一条共同的、普遍的道路,特别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因此,这里的人口规模巨大就具有了绝对性意义。

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现代化,这里的“人”是复数概念、全体性概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既是一种事实描述,也是一种价值选择。西方资本主义讲“人人生而平等”,然而真的是这样做的吗?2010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接受澳大利亚媒体采访时认为,如果10多亿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美国人一样,那么这对世界而言就是严重的灾难,会让地球不堪重负。字里行间充满傲慢与偏见,同时也把西方现代化的逻辑及弊端暴露无遗。中国式现代化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事实根据和价值指引,所要实现的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正义观念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公平正义的哲学根据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从社会主义的制度本质、政治要求和实践追求等层面来落实与具体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理念,是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方式落实“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的政治哲学判断,开创了历史唯物主义正义观的新境界。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正义、基于生产与分配关系来寻求正义的实现路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实现正义的最高价值目标的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念、正义原则、正义理论和正义理想是这一观念先进性的思想保障。

第一,共同富裕是历史唯物主义统一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现实路径。共同富裕以正义的所有制形式,废除“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实现“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以彻底消除贫困,保障个体生存尊严;以推进城乡融合,实现城乡权利平等;以按劳分配所得,确保全体共同发展;以尊重个体差异的角度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实现分配正义的全新模式,是历史唯物主义“不平等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实现。

第二,共同富裕在实现生产正义和分配正义统一的过程中,真正使人民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事实上,自由王国只是在必要性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共同富裕以“消灭雇佣劳动制度”“重建个人所有制”,保证“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人民真正在劳动中创造幸福生活,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发展。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通过考察主要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三百年来财富与收入的演变历史,发现资本收益率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率,因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分配不平等越来越严重。然而,皮凯蒂所能开出的“药方”无外乎更高的累进财产税制,这必然局限于纯粹分配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对此评价道:“他的分析主要是从分配领域进行的,没有过多涉及更根本的所有制问题,但得出的结论值得我们深思。”克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求分配领域的正义,而且要求生产领域的正义,并且后者更为根本。皮凯蒂自己也感叹:“中国是一个极大的特例,因为眼下在中国,公共资本似乎占国民资本的一半左右(据估算约占1/3-1/2)。如果公共资本能够保证更均等地分配资本所创造的财富及其赋予的经济权力,这样高的公共资本比例可以促进中国模式的构想——结构上更加平等、面对私人利益更加注重保护公共福利的模式。”

第三,共同富裕是对公平与效率、自由与平等、天赋与努力等正义难题的历史唯物主义解决。共同富裕基于历史的现实和现实的历史,发展地解决了正义中诸多难题,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正义理论和正义实践上的时代创新。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它区别于“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与“不同等的工作能力”而造成财富占有的多寡和社会不平等的现实,以物质财富的充裕、精神世界的丰盈“足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在对“物的逻辑”的超越中,以“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真正将“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回归于人自身”。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学理和逻辑上讲,共同富裕只能是社会主义属性的,或者说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追求共同富裕,才追求真正的公平正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所谓公平正义只是资本支配下的“幻相”,不过这一“幻相”也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一种抽象社会当中的抽象公平正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正义观念完成了“颠倒”,从社会存在、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现实中理解人、规定人和生成人,中国式现代化以追求人的自我实现、对时代精神的继承和对现代性困境的把握,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幻相”,在对共同富裕的追求中体现了新时代具体化的公平正义。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追求是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其要求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开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局面和新路径。人的全面发展,是基于现实历史条件的现实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内置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对人的主体性、统一性、自然性、联动性进行了全方位的塑造,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中人的异化、物化,向着“人的解放的最终完成”的共产主义社会稳步前进。

第一,调动一切力量,现实地满足人的生活需要,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的真正尊重和对人的历史主体性的现实保障。马克思认为,“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从而某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某种新的生产对象,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中的“肮脏的贪欲”和到处是“伪装和掩饰的需要”的片面现代化,而根基于现实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之中,以完成“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同时,对于人的生活需要的理解,也要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实际态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迫切,人的生活需要的具体内涵也日益丰富和发展。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使“现实的历史的人”真正“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说明人在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塑造着自身。中国式现代化引导劳动者在自由的和平等的劳动实践中发展全面的社会关系,在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的本质规定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脱离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以商品经济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转化为物的能力”的“物”属性,以形成“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的“富足的人”与“人的富足”的统一发展。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意在通过现实的历史创造,“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发展是变革了发展思维和发展观念的全面发展,是以系统观念为方法指导,以问题导向为实践原则的全面发展。它以构筑一个互相关联的世界整体,形成命运共同体理念,塑造人的联动性,在全球性的交往体系中,“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以“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建立“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开辟了现实性的实践之路,在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中,避免导致马尔库塞所讲的“单向度的人”,为促进人的解放提供了全新的文明范式,是真正“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的现实途径。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中国式现代化践行“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的存在论(或本体论)前提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即真正时代化了的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成性、人与自然关系的创生性,以及人类社会是自然内在演化的结果和其生命性的明证,是保障“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自然观。

第一,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出生命共同体的时代判断。生命共同体是以时代的实践和时代的话语表达的人与自然的时代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在新时代的最新发展形式和重大创新成果。从生成逻辑看,人化着的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从存在逻辑看,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人自身的新陈代谢包含在人与自然相互之间的新陈代谢之中;从事实逻辑看,“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因此,生命共同体思想将人与自然的“物质代谢”关系推进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发展。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与自然关系,是生命共同体建构的关系存在论前提。“人对人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自然的关系”,“劳动过程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生命共同体思想又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运用了现代生态学关于生物间存在“共生关系”的科学原理,揭示了人与自然从外在共存到和谐共生的依存关系,开启了新的发展方式。“被抽象地理解的,自为的,被确定为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

第三,只有承认自然的先在性和人与自然的共生性,才有可能创新性地作出“生命共同体”的判定。作为孕育人类的“母体”,不应该“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对人而言,“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原则,是建设生态文明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核心原则,也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相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以“生命共同体”表达“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核心内涵,是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守正创新。它基于当前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境遇,是所提出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依据,推动了发展观、文明观的深刻变革,为人类实现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五、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来源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遵循。中国式现代化以变革文明观念的思维方式、转换文明建构的实践逻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表达了对文明发展的中国观念,原创性地将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体理念落实为文明新形态。

第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体思想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根据。“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既是文明演进的逻辑线索,更是文明状态的表征,是个体自我实现与共同体自由繁荣的双重显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关于人的本质的考察不能“停留在理论领域”,而应该转向“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体思想在存在样态上实现了从“政治共同体—类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的转变,“自由人的联合体”也就是“真正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他自己为别人的存在,同时是这个别人的存在,而且也是这个别人为他的存在”,打破了原子式的孤立状态,重构了自我与他者的交互性关系。

第二,“现实的历史的人”是共同体的现实主体,对其主体性的尊重、创新性的激活和时代性的塑造,是中国式现代化一以贯之的准则。历史唯物主义共同体理念立足于“现实的历史的人”,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体力量。“现实的个人”是具体的、历史的人,是以附着于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方式而存在和发展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共同体是人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表征,对比资产阶级“虚幻的共同体”,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体建构的立足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也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起点。

第三,“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追求,又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实质上,人类文明是每一个历史阶段的“一定的物质结果”和“一定的生产力总和”,因此,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内在动力与解决问题上以全面性超越片面性,“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正是在这一社会生活“共同体”中,个体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占有自己的全部本质。

历史唯物主义共同体理念以“消除人与人的对立,实现人与共同体的和谐统一”,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价值引导。“真正的共同体”实现了对自然共同体和抽象共同体的超越,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以“生活本身,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的道德、人的活动、人的享受、人的本质”为基本形式,在这个意义上,人类文明新形态使人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共同体的人”,共同体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人的共同体”。

原载:《学习与探索》2024年第6期。参考文献略。

    进入专题: 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398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