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新生:中国经济发展何以成为”关键供应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93 次 更新时间:2024-05-25 00:07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乔新生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5月17日报导,中国仍然是世界“关键供应国”。这篇报导引用德国安联贸易公司的一份报告,认为与中国全面“脱钩”是困难的。这份报告的制作者调查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西班牙、英国、美国等3000多家企业,超过三分之一的调查对象计划增加在中国的经济活动,只有11%的调查对象会减少在中国的经济活动。

这份调查报告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中国之所以称为“关键供应国”,2024年5月16日出版的沙特阿拉伯《阿拉伯新闻》给出了答案。这份报纸发表文章认为,中国优先发展经济、培育互利合作伙伴、保持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使中国在这个“以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冲突和经济复杂性为特征的时代”,以务实的政策,为国际社会提供宝贵经验。

沙特阿拉伯新闻媒体的分析文章,潜台词不言而喻。中国坚定不移地发展经济,与某些霸权国家以地缘政治关系发展为核心、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埋头苦干,发展经济,根据生产力发展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说明,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发展道路是正确的。

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是闭关自守,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而是强调多边主义的重要性,坚定地捍卫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持续不断地与其他国家开展经济合作。按照《阿拉伯新闻》的提法,“中国的战略强调建立基于共同利益和合作的互利伙伴关系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追求单边议程”。中国强调“合作而非对抗,对话而非不和”。

中国制定务实的政策,在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挑战和机遇过程中,保持适应性和灵活性。不论是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领域,还是在应对全球危机方面,中国都证明了通过创新和适应保持领先的重要性。

概括起来,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关键供应国”,是因为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互利合作,并且根据生产力发展变化需要和全球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

首先,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中国的首要任务。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搞所谓的地缘政治对抗,不谋求霸权利益。中国坚持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中国一方面利用外资,发展中国经济。另一方面,不断调整自身经济结构,适应生产力变化要求。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网络经济到数字经济,中国一步一个脚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则,不断调整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而使中国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变乱交织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中,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

中国之所以在战略上始终保持定力,得益于中国拥有优秀的科学家,得以中国拥有优秀的战略家。早在上个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就已经提出,应当发展电动汽车。只不过当时由于强调“国际接轨”,希望借鉴西方国家的汽车制造技术,发展中国汽车产业,没有投入资源,加快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步伐。最近十年,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充分意识到,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发展新能源产业,对于摆脱对石油资源的严重依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在中国领导人的英明决策下,汽车产业脱胎换骨。如今中国已经从汽车零部件进口大国,变成了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大国。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世界第一,汽车电池供货量世界第一。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关键供应国”。

其次,中国发展经济过程中,高度重视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之间的关系,提出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聚精会神发展实体经济。

当一些霸权国家资本过剩,不断利用自己的资本优势,冲击其他国家金融市场,攫取巨额财富的时候,中国向其他国家输出的是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是新能源汽车。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一些霸权国家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资本过剩”。他们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周期性地从其他国家掠夺财富。

第三,中国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充分尊重各国比较优势,鼓励各国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发展中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

中国在非洲地区建设大量的光伏发电基地,解决这些国家的电力不足问题。中国通过输出新能源产品,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减少甲烷气体的排放,为绿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一方面借口控制气体排放,阻止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为了自身的利益需要,退出巴黎协定,开历史的倒车。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发展不是以牺牲他国的利益为代价,相反地,中国发展是共同发展。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找到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

第四,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从来没有威胁其他国家必须接受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中国从来没有胁迫其他国家必须购买中国的产品,中国从来没有实行炮舰政策动辄发动战争或者代理人战争。中国始终强调,各国应当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之上,与各国开展合作。

美国动辄胁迫其他国家按照美国的旨意办事。美国建立“小院高墙”,把中国排除在外,试图通过“印度洋太平洋经济框架”,重建供应链,阻碍中国的发展。美国实施分而治之的地缘政治战略,挑拨离间,制造事端,发动战争和代理人战争,从中渔利。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不冲突、不对抗”,与各国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平等互利,是中国成为“关键供应国”的政治原因。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努力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是中国成为“关键供应国”的内在原因。

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踏实肯干,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为人类科技发展作出贡献,这是中国成为“关键供应国”的原始动力。中国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同时又保持前瞻性,不断推动科技进步。中国科学家从中国传统古籍中,找到了治疗疟疾的配方,在草药中萃取注射药剂,解决了抗疟疾的大问题。中国在航天领域,更是不断创造奇迹。中国不仅解决了天地一体化不间断通信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利用电磁技术,制造出一系列先进的设备造福人类。中国科学家正加快“质子加速器”的研制步伐,试图采用放射性治疗方法,解决恶性肿瘤治疗问题。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生产关系变革为抓手,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是世界和平的缔造者。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发展中国家的榜样,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中国不自馁,不骄傲,而是脚踏实地,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高度重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作用。高度重视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自己的国防能力,维护国家安全。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172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评社,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