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堡:未来数智化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033 次 更新时间:2024-04-14 23:38

进入专题: 数智化   生活方式  

邵春堡 (进入专栏)  

 

人类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始终追求着美好的生活,期望延生命之长、拓视野之宽、享人生之乐。理想的火花照亮前行之路,科技的力量推进社会进步。在互联网迭代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人工智能又开始涌现,这注定是改写人类命运的节奏。21 世纪数智时代既带来信心和希望,又释放出风险和挑战,新秩序正在工业社会与数智社会的交替中酝酿产生。新科技驱动的产业变革正颠覆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交往,人类正在塑造美好的生活,并从生活实践中抽象出崭新理念。

一、数智化重塑生活方式

爱因斯坦说:“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觉得世上并无新鲜事,一种是觉得所有事都是奇迹。” 随着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数智时代的到来,我们正在开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并非是从内到外对世界面貌的全部简化,世界的复杂度依然如故,甚至更加复杂。“知识的构建远未停止,生活隐藏在数据扑朔迷离的面纱背后,正开足马力,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智能代理服务等技术,通过可视化、人性化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在各种场景。”(1)未来的生活变化将超出人们的想象。

数智技术影响社会生活有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消费互联网的发展。主要是2015 年前影响我国大众的日常生活。从手机、游戏、社交、即时通信、电商,到系统的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引起公众购物、出行、旅游、娱乐等生活方式的革命性颠覆。

第二阶段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现在还处在这个过程,互联网发展到物联网,商业平台发展到制造平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广泛应用,生产出数字智能产品、服务、工具等,直接影响到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工作和生活。企业不再是劳动力聚集、原料堆积、产品入库的唯一地方,产业或企业平台在更广范围内配置资源,组织就近生产,运用数字孪生设计,无人车间的智能机器生产,并定制化销售,体验式服务。

人们出行将从坐网约车向普遍运行的无人智能汽车转变;机器人成规模地取代劳动岗位,将影响到人与机器人的分工、合作、互动;零散的智能家居将聚拢在智能管家周围;医生能够远程智能检查、诊断和手术,许多智能软件将在预防和诊治中配合地发挥作用;游戏将从简单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升级到融合性、交互性的元宇宙世界。尤其是人工智能将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娱乐和健身之中,人机互动和协作将成为未来经常处理的重要关系,由此引起的一切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生活方式正在重塑。

1、人机共存

人工智能将成为工作和生活的普遍用具,智能手机已从细微之处渗透到生活各方面。人机协作将取代过去由人独立完成的沉重劳务和烦琐服务,多数工作将被机器人取代,社会将有制度性的生活保障,人们不必为工作而担忧,真正减轻了人的生活负担。我们将把人机互动作为最基本的能力,积极适应人机共处的生存环境,建立和养成人机共存的生活方式,养成新的生活情趣。

随着机器人普遍进入家庭并渗透到个人生活,“人类与机器人共同生活。可穿戴式智能装备消除了残疾人与正常人的区别;服务机器人承揽了从育儿到清扫的所有家务;竞技类机器人可与人类一起打网球、篮球等;借助多模态的智能终端,人们可与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进行无障碍沟通,充分理解对方的文化”(2)我们和社会发生的买卖、支付、学习、社交、娱乐等各种关系,都可通过人机协作来实现。

要关注机器人取代人的工作岗位后,劳动变少可能造成人的功能退化,要始终在人机协作中让人处于操作、支配的主动地位。虽然机器人在做更多的工作,但有些工作可能由人类来做会更好,人类必须与机器和谐结合,才能避免因人工智能的广泛普及而遭到排挤,维护人的尊严和体面,培养和保持人机的友好关系。

随着人工智能、生成式多模态、机器视觉、语音交互、大数据等技术的创新升级,以及传感器等关键组件的进步,智能机器的“人格化”愈发明显,与人类的合作、和谐、共处、共存关系渐趋明确。随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服务机器人产品中的加速应用,服务机器人更注重与人的交互特征,人类与服务机器人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

在探讨人工智能机器人涉及情感和意识的问题时,我们要站位高,深入研究对策。对人机交互、人机耦合等带有人类进化内容的研究,需要权威的国际组织、各国政要尽早涉入,并与科学家、未来学家共同预测。在计算机超越人类,机器拥有智慧,可能会对人类产生威胁之前,人类就要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未来的决策,这是最重要的安全和人权。

未来很可能会从人机协作过渡到一定程度的人机融合,随着脑机接口技术成熟、纳米机器人进入体内以及各种假肢的介入,以人类健康和安全为前提,人机融合的科技意义无疑要升级到社会意义。那时,人类和智能机器将会被重新定义。

2、快乐常态

苦难与幸福都是生命盛开的花朵。然而过去的苦难深重,幸福更多是一种祝愿。随着人工智能取代大量人类劳动,原本繁重的劳动将被较多的人机协作、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体育锻炼、园艺操作、娱乐休闲等活动取代,人们的体力负担将会减轻,加之休闲时间、旅游观光、网络研讨、虚拟交往增多,人们的外在压力会大大降低。由于机器人可提供充足和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保障生活无后顾之忧,人将更多地从事创造性工作和进行快乐生活,致力于全面发展,思想、文化、精神、信仰、创作、艺术将成为同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内容。

物质和服务的保障,减少了由于物质短缺和不平等造成的烦恼和争斗心理,这是快乐的基础。随着吃穿用行更多依靠机器人,人们将更多地关注精神、思想、艺术和情感功能的激活和发展。虽然人仍会多愁善感,但因物质、情感、权利而纠结的时候越来越少,人们会更多体验到快乐和兴奋的状态。

适当管理欲望预期会增长幸福感受。张杰院士说,幸福并不那么简单。今天韩国人均 GDP 是 1985 年人均 GDP 的十几倍,但今天韩国人的自杀率却比 1985 年的自杀率高很多。可见幸福并不简单地与物质的丰富程度呈正比。从科学角度看,幸福其实是人体长期进化的主观心理预期的满足。如果人的主观预期增长速度快于物质增长的速度,人就不会感到幸福。从根本上说,幸福是一种人体的生物化学反应,因此,要想掌控幸福,其实就要掌控人体的生化系统。(3)

《纽约时报》2023年5月发表题为《对于 Z 世代而言,失业就是一场“狂欢”》的文章,提出“失业乐活”概念,就是工作时就工作;如果失业,就享受空闲时的快乐。或许由于社交媒体发达,Z 世代对世界的看法不同,他们的价值观正在改变其生活,到底是聪明还是愚蠢,或许我们这代人还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4)当然,他们的这种感觉与非短缺时代、地区和有家庭的基础积累和支持相关。

分享和合作驱动幸福。世界很大,很多东西都可分享。越与人分享,越能提升自身价值。越多地与人分享就是规模化的提携和合作,可让成千上万乃至几十亿人以合作方式互动。这些人的共同协作,不仅仅是分享设备和财富,还会产生巨大的价值,带来社会变革。特别是社会越来越多地投资人工智能以及产生的数据带来的劳动成果该如何分配,是未来分享的重要方面。

3、简约生活

我们正走向一个极简、极真、高效的时代,极简生活是高度自信、更加舒适自洽、能获得自我认同感的轻松愉快的生活体验。极简是生活的蜕变,不是细腻少粗放多,而是有生活的格调和线条,少了烦恼;不是占有少享受少,而是控制欲望,去掉不必,减少浪费。 “数字化生存使每个人变得更容易接近,让弱小孤寂者也能发出他们的心声。”(5)

极简生活有两个条件。一是机器人提供的丰裕物质能够保障基本生活,没必要更多地占有物品,物品够用即可。于是人们也不必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多的占有,再去绕圈,玩套路,而是办事直奔主题,作风干练,讲求效率,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二是注重物质和文化的平衡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更加轻松平静,学会共享,甚至追求精神生活超过追求物欲,文化和精神带来的快乐比物质享受带来的快乐更加深刻和持久。极简生活,就是有节制地开发自然,绿色的生活方式,控制物欲横流。大自然在净化废物,人类在净化心灵。

4、零距离变迁

互联网把世界变成地球村,数智世界令距离越来越小,网络让人忘记距离。过去,地理位置相近是友谊、合作、游戏和邻里关系等一切的基础;现在,人们不受地理条件的束缚,数智科技可以变成一股把人们吸引到一个更和谐世界之中的自然动力。世界上最遥远的地方,莫过于人们坐在一起,却频频地与天涯海角的朋友聊天。距离的概念已发生变化。

“数字化生存让我们的未来不同于现在,完全是因为它容易进入,具备流动性,以及引发变迁的能力。今天,信息高速公路也许还大多是天花乱坠的宣传,但是,要描绘未来的话,它又太软弱无力。数字化的未来将超越人们最大胆的预测。当孩子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资源,并且发现只有成人需要见习执照时,我们必须在前所未有的地方,找到新的希望和尊严。”(6)以往人们的思维方式很难改变,必须经历足够多的繁衍,才能让下一代的思维束缚少一些。现在新技术和大变革促进思维方式变革,由量变转化到质变,除了认知上迅速拓展,人的思维习惯也能较快地发生变迁,这种变化没有多么艰难,反而是数字化生存给了人们自然的变化和由衷的乐观。在没有距离的未来,神奇的变迁会普遍展现。

一是原来由物理距离决定的亲戚、同族、发小、老乡、同学、战友、同事等关系,正在向以网络为基础结成的跨地区、跨领域、跨级别、跨国家、跨代际的宽泛关系过渡,信息传播变得更快,使得语言、图片、视频等多模态的交流变得更加普及和全球化,跨越距离,海阔天空。

二是发达便捷的交通工具,比如汽车都能低空飞行,使在小范围内生存生活的绝大多数人,通过旅游、学习、工作、贸易,向着地球上更大的范围变迁,人们将拥有更多机会进行跨文化的相遇和交流,乃至树立星际穿越的理想,拓宽眼界的时间在缩短、空间在变小。

三是由单一的物理世界向现实与虚拟相映照的元宇宙变迁,虚实交互,沉浸式体验。借助 VR、AR、MR(混合现实)、XR(拓展现实)等技术,依托游戏、社交、以及大模型进入各种终端等工具,人们可随时在现实和虚拟间穿越。

5、融入自然

人与多物种生存互为条件和环境,打破人为的壁垒和边界,与动植物和谐相处,是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人类觉醒。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天人一体、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主张顺应和敬畏自然。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提出“自然联结”,从情感、认知和体验诸方面,研究人类亲近和融入自然。人类的生态意识在增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在增多,超越物质主义的工业文明,构建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态文明,已成为全球广泛的呼声。

面向未来,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人类正在将生活、工作、建筑、气候、生态联系起来,更多地关注大地、植被、湿地、蓝天、动物,这是迷人的混合体。自然和生活从来没有壁垒,建筑与生命应和谐共存,这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同时也有助于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人类来自自然,难以割舍心中对自然的向往,未来更期待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人们在更多地呵护城市中的公园、湖泊、树木、草地等自然景观,更多的人在家中栽绿植、养宠物,频繁地与自然交互,更多的人将会放下手中的一切,走进森林,踏入海洋,感受生态,倾听自然。越发现生活中美好的自然,就越感到轻松和快乐。闭上双眼、展开双臂,用各种方式呵护自然、融入自然、感受自然。任何温暖与馈赠,都难及大自然,因为自然生态是所有生命的母亲。

6、好奇至上

在一律化的教育体制下,一些人在受教育期间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于是朝着感兴趣和好奇的方向去发展,一路顺风,获得成功。而有些人在同样的教育下,为了不偏科,没更多精力去发现自己的爱好和潜能,结果发展平平。当“从一而终”的就业方式被学习、就业的多次选择取代后,不断学习和多次就业的过程,就为探寻自己的爱好和潜能提供了更多机会,形成早发现爱好和潜能的人早成功、晚发现的就大器晚成的现象。人们按所学专业选择就业,虽然储备的相关专业知识可与职业对口,但其中不少人所学专业并非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加之工作上仍未遇上自己喜欢和具有潜能的职业,就出现了年轻人找工作不是按所学专业找,而是倾向于“兴趣和热爱”,或就业后跳槽到自己喜欢的职业上。选对爱好和有潜能的工作,就事半功倍,给自己带来难以想象的积极性,容易走向成功。

随着机器人更多地取代人的体力劳动,就业将没有以往那么紧迫,未来人们将更多倾向于脑力劳动,从事较少的体力劳动,可与机器人协作、互动。人的一生是不断发现自己爱好、挖掘自己潜能的过程。教育要以发现和开发爱好、兴趣、潜能为目的进行变革,社会教育也要配合在职的成年人,开辟多种职业的体验式教育。体验各种职业和岗位,坚持寻找适合自己爱好和兴趣的事,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体验。一旦找到最合适的职业岗位,加上自己的努力实践、人生体验和知识积累,许多人会事半功倍,很快成功。

因此,不要为别人的成功而焦虑,你在哪个阶段、哪个岗位获得成功,取决于你在各种体验中,是否遇到适配的岗位。寻找自己的潜能和爱好是个过程,一旦找到了,你会很专注,成功就会来临,当然仍然需要勤奋和努力。机器人取代人的体力劳动,将人解放出来,使人们有了更多机会去体验各种职业,参与同机器人的协作交互。人的思想、文化、创造力、艺术性、技能,仍然需要到生产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寻找灵感。但是这种体验不再是强制性的,一切都随自己的好奇心、兴趣、爱好而行。

7、整合零碎

数字智能和自媒体时代,信息和知识的爆炸,内容庞杂,累积成山。这些内容以音频、视频、图表、文字等各种形式喷涌而来,每种形式都吸引眼球,让人无法抗拒,给人感官诱惑,滴漏式渗透人心。许多人不停地看手机,泡网络,低头刷屏,极度依赖Wi-Fi,购物、交友、猎奇、导航,所有这一切,已像空气和水一样自然了。若对这些鸡零狗碎不以为然,来者不拒,就会侵蚀时间和精力。几分几秒的消耗没什么,如果长期如此,似垃圾成堆,杂乱无章,就会影响人的心情,到处是矛盾的思想,让自己不得安宁,对此不可小觑。

我们习惯对物品有序处理,如果物品多得杂乱无章,就会扰乱心情,好在拥有的物品和空间有限,尚能可控。然而,大脑吸收的东西要比卧室、客厅、书房里的物品多得多,积累得太多,缺乏整理,就会心烦意乱。数智时代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方式不同,应根据兴趣、事业、职业、家庭、个性,建立自己的体系,要有意识地选择,抵制诱惑,或按工作、生活、悠闲等方式,吸收自己需要的不同内容,调整自己的选择,借助终端和云网不定期地予以整理,使其分门别类,形成格局,服务自己。当我们需要某种信息和知识时,可以直接要求,或含蓄暗示,事实上许多信息传播源头会根据我们关注的重点,有针对性地推送我们喜欢的内容,也可随意获取。对于消遣类内容,要控制大脑吸收的时间和数量。

数字化条件下,人们被手机、电视、电脑、自媒体等各种载体的信息所包围和割据,无限的数字信息对应人们有限的注意力,个人的时间与精力常被随时到达的信息切割,艰难地应付多重身份,容易分散注意力,让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养成平时零碎吸收、定时系统整理的习惯,管控好注意力,把握好集散度,保持清醒,增强毅力,在信息摄取过程中做出选择。

未来信息更会呈指数级增长,人们选择的机会更多,抉择的难度更大。人们既要在信息对等上参与广泛的信息交流,又需要在自己的重点工作和个性化生活上集中注意力;既要从大量信息中捕捉适合自己的东西,防止错过机会,又要在选择和调整的基础上,坚持做有价值的事,其间的难度在于学会选择和集中注意力。从众多信息中选择自己需要的很关键,我们可以储存信息,并决定储存哪些信息以及是否需要长期储存。所有的东西都变得越来越丰富,唯一变得稀缺的是人的注意力。

注意力成为决定人们能否在工作和生活上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集中注意力与摆脱成瘾习惯相矛盾,许多人注意力不集中与手机、应用程序等不断出现的刺激和新鲜的信息有关,对此要坚持抓重点,拒绝上瘾,用自觉的注意力取代习惯的成瘾症。注意力和工作生活记忆是大脑信息的把关者。在信息、数据、流量的时代,更需在动态中实现有价值的坚守。注意力与高回报呈正相关,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劳有所偿。

8、数字消费

数智技术应用和数智经济发展,使信息日趋对称、消费需求升级,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供应商、产地、构成等信息,都在数智世界透明呈现,倒逼企业满足客户需求,客户可以有更多选择,从而涌现数字消费模式。数字消费的产生、发展、特点和趋势,引领生活方式新变化。

新转折。数字消费是重大转折,“从功能消费到数据消费,从一次性消费到持续性消费,从单一产品消费到联网型消费,从个体消费到社群消费,形成新的消费市场。企业兼顾实体和虚拟两种市场,创造新实体消费,释放虚拟数字消费” 。(7)

新创意。科技创新支持消费升级,促进消费转型,改变消费方式。线上购物方式改变了消费者触达商品和服务的方式,减少了时间和信息成本,增强了交易透明度,带来多样化选择,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消费方式。“互联网+实体商业的方式,实现了线上为线下引流、线下为线上提供配送和体验等服务,优化了服务和管理流程,推动了线上线下联动、融合互动发展的诸多创新,提升了线上线下的交易效率,带动餐饮、出行、住宿、娱乐、教育、金融等诸多消费行业的转型升级。”(8)

新概念。数字消费包含消费主客体的数字化、消费渠道与工具的数字化,以及消费理念与环境的数字化,涌现了诸如虚拟现实方式的新游戏、新社交,以及利用云技术将文化旅游产品汇集云端的“云游”“云聚”等,正在走进新消费时代。

新模式。以网络购物、直播带货、数字文化、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为代表的数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发展,与数智技术加速融合,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城乡数字消费亮点频出,各项新技术加速落地应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注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发展前景可期。

新趋势。基于消费者画像把握结构性机会,提升新消费品质,普及新兴技术,注重精神追求,成为新消费的趋势。新消费将与数智技术融合,使其定位逐渐个性化,凸显出越来越多的新应用、新体验、新市场和新风尚,数智技术点亮美好生活。

新体验。消费者的购买更在乎过程和获得愉悦、享受、舒适的感觉,这种体验式消费深刻改变着消费习惯。随着Sora AI短视频生成的开发,许多娱乐、创作和旅游等方面会走向消费端,原来在线旅游平台服务会得到更大的改进,可以提供更上乘的旅游产品销售、旅游目的地的详细介绍、旅游攻略的分享等内容,让消费者获取更多的旅游信息和体验。这将使消费者注重商品的品质和服务,对售后服务和用户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

新支付。发达国家早已进入信用卡时代,而中国跳过信用卡阶段,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电子支付方式,引领支付新时代,现已影响到世界各地。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消费行为,颠覆了传统支付模式。电子货币也纷纷登场,数字货币场景已涵盖餐饮、文旅、住宿、购物、教育、交通、医疗等多个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数字新应用与消费的黏合度越来越高。五花八门的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格外抢眼。

新便利。数智经济为消费者带来便捷、高效的消费方式,人们只要打开手机就可体验预约、购物、交通等各种服务,便利大众消费,提高购物效率,提升生活品质,催生新的消费风尚,为消费者带来生活质量提升和改进,社会也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新观念。网购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模式,颠覆了消费观念,让群众敢消费、愿消费和能消费,数字消费、定制生产、共享经济正深入人心。在数字消费实践中,也将新的消费现象上升到消费理念层面,如便捷消费、智能消费、个性化消费等观念,都是消费者需求和愿望的反映。

个性化。适应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数字消费为每个人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在购物、健康、娱乐等方面,都能根据个体所需、喜好和要求进行定制化。个性化服务模式会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医院通过大数据处理病患的健康信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医疗方案及医疗服务。“90后”“00后”正成为消费主体,他们借助数字手段快速走向社会舞台,以早得多、快得多的方式表达个性化诉求,企业则为他们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多元化产品。(9)

全球化。数智技术极大地拓展了全球市场范畴,消费者可从全球市场购买想要的任何物品,在价值的交流方面,全球合作将有效推动消费品质量的提高。

绿色化。数字消费包含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消费者将绿色可持续的理念落实到消费行为中,在满足兴趣的过程中更加亲近自然,从而体验获得感,收获健康和快乐。

新关注。消费升级后,数据安全、隐私泄露、网络犯罪等问题和隐忧随之出现,需要更多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确保新技术应用更加智能与公平,要从技术、制度、工具等方面探索路子,助力人们享受美好的未来生活。比如,硬件钱包(10)广泛应用于衣食住行各类消费场景,简化共享单车的开锁、支付流程等,解决老人、儿童等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让全龄段人群都能享受数智经济红利,实现数字时代消费升级的持续发展。

二、数智生存生活新理念

人的生存内容丰富,维持生命健康是基础,提高生活质量是目标。生存犹如海洋,碧波荡漾;生活如同日月,多姿多彩。生存不断升华,生活充满价值,才是人生意义。生存是为了生活,生活体现生存价值。数智时代开辟的未来,人的生存几乎都是生活,是一种充满活力和价值的生存。过去的人类生活几乎全是生存,为了维持生命;数智社会的生存则多是生活,让人享受幸福。人生理想的曙光照进我们的世界,幸福快乐的生活即将开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生存和生活理念,数智生活理念,将在未来的数字智能世界升华。在已经展开的数智社会实践中,我们捕捉些许细微内容,顺着数字社会发展逻辑,探索预示未来的数智生活新理念。

1、重塑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生产是为了生存生活,生产劳动辛苦,但目的伟大。人们为延续生命和让后代幸福,不惜辛苦劳作,才使人类社会变得如此美好。人类历史一直以生产为主,生活为辅,先治坡后治窝。生产是手段,生活是目的。生产为主缘于生产力低下,生产难以满足最低生活消费,生产几乎成了人生的全部,生活的分量非常微小。

数智技术发展,生产力由量的积累过渡到质的转变,成为新质生产力,由过去机器人取代部分人的劳动岗位,到未来机器人取代多数人的劳动岗位,这是符合人类理想和追求幸福的趋势。广泛使用机器人,人的体力劳动退为其次。人类就业和生活保障,都会因机器人生产出大量财富,相应地变革分配和保障等制度,使人类的生活分量变得厚重,生产分量减弱。人类生活为主与生产为辅成为趋势,这是未来要塑造的新型关系。

随着机器人取代人的劳动,消费社会将会兴起,人的全面发展将加快步伐。人类将从物质生产为主转化到精神文化生产为主。由于人机协作和交互,劳动将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因为劳动和就业都没有压力,未来的劳动更像生活。生产和生活的界限在模糊。“智能时代,高效的机器人生产可以满足更多人口的基本需求。工厂主可能连‘剥削’人的意愿都没有了,因为机器人比普通工人做得更好。失去购买力的人也可从机器生产的丰盛产品中得到基本福利。那些衣食无忧的普通人可以从事马克思设想的‘上午狩猎,下午钓鱼,晚上研究哲学’的自由生活吗?也许可以。”(11)精神和物质要平衡,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可能变成最大渴望。人们将进入文化、科技、教育、艺术、娱乐、研究、体育等精神文化的劳动领域。未来的入口在今天,应当从升级社会智能培训开始,为人们提供计算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教育,进入终身的社会教育。

2、原子和比特思维并重融合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人们似乎总是从物质这个基本单位开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比特是信息的最小单位,没有颜色、尺寸或重量,能以光速传播,好比人体的DNA,无比神奇。人类由原子组成,也一直被原子世界所包围。数智时代来临,比特构成的世界走进人类,我们将生活在两个并行的世界,即原子构成的现实世界和比特构成的数字世界。两个世界无缝结合,浑然一体,有望创造全新事物,开发新的工具,引发生活颠覆,产生新的价值,改写世界的运作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在原子思维基础上,培养比特思维,具备原子和比特两种思维方式,原子是现实世界的生物人,比特是虚拟世界的数字人,有人称之为“原子比特二象性”。

霍金论述过平行宇宙理论,虫洞可把平行宇宙连在一起。那么数智技术就是连接物质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虫洞,如同智能手机把现实和虚拟连在一起。从这个视角认识世界,可以扩展思维,提升思想价值。眼中只有原子世界,我们就永远停留在传统思维,若是有平行的虚拟世界,生活空间顿时开阔许多倍,能大大拓展我们的视野。(12)有一次我坐飞机到成都的数智经济论坛做报告,托运的行李因故要晚点取出,而下午报告时间卡得很紧,我要用的电脑、U 盘、资料全在行李箱中,情急之下我用手机打开自己邮箱找到课件复制到我的微信上。原子构成的东西给我带来麻烦,比特却有办法解决,如此新奇的比特,令人神往。

比特与原子相依共存,有时比特能够代替原子。在一个没有疆界的世界,人们用不着背井离乡就可生活在别处。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家威廉·J.米切尔(William J. Mitchell)说:“比特与原子遵循不同的法则,比特容易复制,它以极快速度传播时没有时空障碍。原子只能由有限的人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越低;比特可以由无限的人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越高。”通过寻找信号中的结构和信号产生的方式,我们就通过比特表面进入它的内部,从而发现图像、声音或文本的基本构件。这是数字智能生活最重要的事实之一。从原子到比特的飞跃势不可挡、无法逆转。(13)未来要装备两种思维,否则难以进出虚拟世界。未来人们需要处理海量数据,数字世界与物质世界相映照,原子和比特相融合,可以利用原子的量子态存储和传输信息,在这项原子与比特融合的技术中,原子被用作比特,即二进制,有利于存储更多信息,提高传输速度,保证信息安全。树立原子比特并重和融合的理念,就会增强广泛应用这项技术的自觉,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发展。

3、不必样样拥有但求能够使用

数智世界有种现象引人注意,就是每件物品归谁所有并不重要,关键是需要时能够使用。平台的普遍存在,让世界的人、财、物无论在哪里,只要输入线上,或者以各种方式被感知,它们是否处于应用状态,一览无遗,平台可对其调剂余缺,让人们不必样样拥有,能够满足使用即可,从而减少购买所有权,以及减少维护和保存物品的负担。过去信息不畅通,距离相近的两家企业,对同样的资源,一家长期空置,无可用之地;一家求之不得,只好让加工那种资源的机器闲置。自己虽可拥有许多财物,如果长期不用,就没有使用价值,财物和所有权都在损耗。过去我们买很多东西,让其成为自己的财产,可其中不少并未使用,有的仅使用几次。有的物品只使用一两次,成本很高,购买所有权并不值得,但也因没有所有权而难以使用而无奈;而有些财物长期闲置,又不知借给谁来使用,这都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是对财富的浪费,也是对劳动的不尊重。未来,如有不常用的物件,就可通过平台去购买仅需要的使用权,而没必要购买所有权。比如,我们无须拥有汽车,只需使用这种服务,就无须维护,无须车库,无须自己加油。

优步是最大的租车公司,可并不拥有一辆车;Meta公司是最大的媒体公司,它却不拥有内容;阿里巴巴是最大的零售商,但它没有库存。到世界各地旅行,不用随身带什么,需要什么东西在哪儿都能得到。甚至以后连手机都不用带,因为看到的任何平板电脑,都可认出你是谁,变成你的屏幕;任何一部手机都可认出你来,变成你的手机。整个世界都是你的,非常了解你,你需要什么都可以给你提供,你想送到哪儿都可以,就像是新型游牧族,不需携带任何东西,轻松游走世界。(14)

马斯克现在是世界首富,但他认为占有物质只会让人变得沉重,思想比物质更重要、更有价值。因此,他卖掉大部分房子,除了公司的股票,几乎没有任何具有货币价值的财产。他没有艺术收藏品,没有汽车,没有房地产,没有其他通常认为与富人联系在一起的东西。马斯克说:“我为什么要持有股票,因为人类成为太空文明和多星球物种是很重要的。在火星上建造一座城市需要很多资源。我希望能够为火星上的城市做出尽可能多的贡献,这意味着需要大量资金。”(15)

4、开放交流中保护隐私

在数智世界,信息开放和保护隐私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供了信息开放交流的机会,也可能侵犯生活隐私。人们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接触网络中的所有人与信息,同时也几乎可在线上完成生活与工作中的所有任务。人们的各种活动和生活在网络上留下了数据痕迹,其中有的属于个人隐私数据。对数据的滥用会导致个人隐私被粗暴侵犯,尤其是网络“人肉搜索”会曝光个人的大量信息,造成许多麻烦和干扰,甚至使当事人遭受网络暴力。(16)对此,我们需要保护隐私,但也不能因隐私泄漏就废止网络自由。

这要从行为到理念,致力于两者并重,开放交流要有秩序、规则、监管、保障,同时多方面保护隐私,特别要在技术上寻找突破。现在的机器学习正在向分布式隐私保护方向演进,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出台数据监管法规,比如,我国的《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这三部数智经济基础性法律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搭建了全面的监管框架。又比如,美国《健康保险流通和责任法案》、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等,通过严格的法规限制多机构间隐私数据的交互。分布式隐私保护机器学习,通过加密、分布式存储等方式保护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的输入数据,是打破数据孤岛、完成多机构联合训练建模的可行方案。(17)

同时,还要防网瘾,戒数字歧视。“各种智能时代的‘技术沉溺’,包括智能游戏成瘾、VR体验成瘾、虚拟交往成瘾,以及因智能算法推送而形成的网络购物成瘾、视频浏览上瘾等,在消耗人们的大量时间和金钱,无不令人深刻地感受到这种宰制和依赖。” (18)还要消除数字歧视和偏见,探讨消除或减轻人工智能应用产生的歧视和偏见。要将对上述规范的法律、规章、制度、做法,转化成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养成类似的作风和习惯,以指导和影响人们的行为。

5、碳基文明与硅基文明的理念

智能世界用硅元素较多,探索太空,向地外空间发展需要摆脱碳基局限。因此,认识碳基和硅基两个文明,并确立相应的理念,有利于适应科技探索和人类更大范围的发展,并检视这些方面的人类安全。今天看这些问题似乎离我们很远,然而半个世纪前,我们根本想象不到数智技术及其驱动的发展能达到今天这样的程度。20 世纪 90年代在北京安装家庭固定电话尚需要几千元钱,且要排队,更难想象今天许多数智技术及其工具的丰富运用。

碳基生命是生物的基本形态,而硅基生命存在于碳基生命之外。碳基生命复杂,碳原子的还原性和氧化性都较强大,在生命活动中很容易形成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高分子物质,比如基因。碳基生命适合在稳定条件下生存,在地球之外无法生存;硅基生命结构简单,适合在较极端的条件下生存。碳基文明代表着人类历史以来的文明或地球文明,是碳组成的有机体形成的文明。硅元素很简单,也非常多,但自然界中很难找到硅单质,它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出现。硅是现代计算机芯片的基础,如果电脑再升级,发展成高级智能电脑,那就成了硅基生命,网络世界或许将是硅基世界,硅基生命体可能会更加适应高温、酸碱等极端环境。

有科学家推测地外可能有硅基生命,也不排除碳基生物进化到硅基生物的可能。由于碳基生命存在诸如寿命、交流效率、记忆储存等能力限制的弱点,为追求更高目标,适应特殊环境,有可能“自我进化”,摆脱碳基肉体,重新塑造身体,硅基生命体应运而生。智慧生命体的共同点是拥有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要将逻辑思维能力搬运到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上,比如将人的大脑上传到超级电脑上进行意识转移,或通过拥有硅基芯片的超级电脑将人的大脑功能完全复制出来,就能使人的意识出现在机器上,相当于人类制造出“硅基生命”。目前的肢体残缺后换成由芯片控制的机械四肢,就是碳基生命向硅基生命转化的一部分,包括脑机接口技术也有可能向着这个方向发展。(19)其实,人作为碳基生命,与数字智能的硅基生命并存,可以相互补充,让硅基生命在太空遨游,同人类相协同,为人类和地球的安全、繁荣服务。如果将人的大脑传到高级计算机,那要以技术伦理和人类安全为前提,绝不能做出用硅基生命取代人类或损害和毁灭人类的事情。因此,秉持碳基与硅基并存的理念,既可以促进数字智能世界发展,又在人们的意识觉醒中,防止一些有损人类安全和健康的事情发生。

 

参考资料:

(1) 尼古拉·尼格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2)冷伏海,等.面向 2030年的人与科技发展愿景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2).

(3)(7)上观新闻.张杰:中国错过了引领过去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这一次一定不能放过[EB/OL].网易,2019-06-02.https://www.163.com/dy/article/EGL8M8RG055040N3.html.

(4) 苏茜·韦尔奇.对于 Z世代而言,失业就是一场“狂欢”[N].纽约时报,2023-05-17.

(5)(6)(13)尼古拉·尼格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8)王微.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EB/OL].新浪财经,2021-06-1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2699887013810290&wfr=spider&for=pc.

(9)赵敏,计晓军.从工业经济蝶变到数字经济[J].中国经济周刊,2021-06-18.

(10)硬件钱包是一种非常安全和方便的数字资产存储方式,它提供离线存储、多币种存储、方便的交易和转账、良好的兼容性以及私钥的掌控权等功能。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硬件钱包,保障数字资产的安全。

(11)李彦宏,等.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变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12)尚德商业模式 .升级世界观之——原子世界和比特世界是一回事 [EB/OL].搜狐网,2017-05-20.https://www.sohu.com/a/142070970_757038.

(14)企业先锋栏目.凯文·凯利最精彩的演讲:我们必须要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EB/OL].百家号,2021-02-0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0911942532189451&wfr=spider&for=pc.

(15)华尔街见闻.马斯克:我的房子卖给了中国人 未来想葬在火星[EB/OL].百家号,2021-01-0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8212837823711851&wfr=spider&for=pc.

(16)王天夫.数字时代的社会变迁与社会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21(12).

(17)张璐.2021年人工智能十大技术趋势发布[N].新京报,2021-01-04.

(18)孙伟平.人工智能与人的“新异化”[J].中国社会科学,2020(12).

(19)维度科学.碳基生物和硅基生物有什么不同?谁更适合在宇宙中生存?[EB/OL].百家号,2021-10-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057938749779890&wfr=spider&for=pc.

 

(本文摘自邵春堡著《未来发展》,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12月出版。版权归作者及本书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作品出处)

进入 邵春堡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数智化   生活方式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发展社会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0685.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