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卓 黎梦娜:以新质生产力促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产业链现代化进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09 次 更新时间:2024-03-27 19:41

进入专题: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  

黄卓   黎梦娜  

 

产业链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明确了产业链现代化的重点任务。

一、新阶段:我国产业链面临着更高的发展要求

我国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拥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全部工业门类,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工业技术支撑体系,产业规模和配套优势明显。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充分地发挥了自身的比较优势,深化与发达国家和企业的合作关系,成功嵌入了全球产业链,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进一步夯实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调整和变化,各国内向化趋势增强,尤其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了局部断裂的现象,对我国国内经济循环产生了一定影响。基于我国在改革开放中积累的显著的资源优势,我国适时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无论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其关键方向都是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并着力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和影响力。当前,我国制造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韧中有脆”,产业基础能力发展相对欠缺,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风险依旧存在,产业链地区同质化竞争依然突出,高品质、高复杂性、高附加值产品供给能力不足等。我们需要从长远眼光来审视如何在保障安全与提高效率之间探索产平衡,着重提升产业链的稳固性和应对冲击的能力,打造稳定安全、高效有弹性且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推动我国产业攀升至全球价值链的更高端位置。

二、新命题: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当前,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有效支撑现代化产业和高质量新格局,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命题。新质生产力通过整合使用优质和新型生产要素,以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协同和开放共赢等多重机制共同赋能产业链的发展不仅将重塑产业链格局,更引领着产业体系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从创新驱动和结构优化的角度看,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形成具有先导性和引领性的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涵盖了商业模式、组织管理等全方位的创新实践。这些创新元素不仅显著提升了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更引领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具有极强的创新型、通用性、渗透性和协同性,能深刻影响各类生产要素,为实体经济拓展新增长点、开辟新发展空间。其次,在自主安全和开放共赢层面,新质生产力成为产业体系稳固发展的坚实保障。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革新和产业链优化,破解制约发展的突出短板和矛盾,增强产业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为产业体系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企业也能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进而具备高端链接能力、自主可控能力和领先于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水平。

三、新跃升:以“新质”促“高质”加快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产业链现代化的进程是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不仅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与短板补齐,关注价值链各环节的价值增值,增强产业发展接续性和竞争力,还应关注上下游企业协作分工“构链”,关注数智赋能实现产业“畅链”,以及空间链区域布局的集聚与协调发展,依托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为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持久动能。

1、创新引领、强基韧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引领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努力实现原始创新重大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瞄准关键核心领域产业链堵点难点,加速应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强链补链,集中科技资源在优势产业领域缺项环节进行重点攻关。构建横向协同、纵向打通的产业创新体系,在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两端发力,形成以场景带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的新模式。

2、数智融合、双向赋能,做强产业链现代化升级“关键增量”

以数字经济为核心载体的新质生产力对于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积极推进以数智化赋能牵引带动传统型产业链“链式”转型,加强数字技术基础研发和集成能力,提高数字技术和产业供给质效,研发针对性的产业链共性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普惠性的数字化转型产品,引导链上大中小企业协同开展数智化转型,打造一批世界级智能工厂和典型智慧产业链。二是探索数字化变革下的开放式创新和场景应用模式下的产业链“质态”转型。注重新兴产业链整体创新体系下的资源重构、生态融通、场景应用问题,推动构建跨产业链的数字化技术平台或开放创新平台,以数字化赋能新兴产业领域中小企业研发管理与研发组织协同,形成平台化、体系化、清单化等产业链数字化底层能力。三是建立健全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推进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形成更加完整贯通的数据链。通过降低算力等基础设施使用成本和公共数据合规开放等方式,推动形成完善的多主体协同数字化创新生态体系。健全完善数据安全监管体系,保障产业数据资产权益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数据安全。

3、点链协同、聚合带动,培育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链主企业是产业创新的主体,更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聚焦发挥生态主导力,加快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聚焦战略性支柱产业重点产业链,完善链主企业识别、遴选、评价、服务机制,从技术创新能力、行业标准制定、品牌效应和市场控制等层面,培育具有市场或技术控制能力的“链主”企业。支持链主企业参与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强化链主企业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坚持扩增量、提质量,更高水平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实施梯度培育计划,培育一批产业链“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以优质微观主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固链,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品牌、设计研发能力、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各类资源要素,共享产能资源。通过股权投资、资源共享、渠道共用、共建标准等带动中小企业有序衔接、深度入链。

4、区域互动、融合发展, 做优产业空间链生态

从“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到《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优化产业链布局一直都是党和中央关注的焦点之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依据本地禀赋,激发各地产业优势,放大产业链发展的战略纵深优势。通过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进一步打破地区分割和市场壁垒,通过跨区域产业转移、联合研发、市场拓展等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将构建跨区域产业链群作为全国层面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地方层面构建包括核心产业链、配套产业链、服务支持产业链等,纳入区域合作框架进行跨区域协调接力,缓解区域间产业竞争,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同时,坚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对外开放竞争中建立高标准高质量的规则、标准和体制,统筹好资源配置与全球产业布局的关系,强化产业链供应链要素可控力。

(作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黄卓 黎梦娜)

    进入专题: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产业组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020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