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浩 李銮淏:数字技术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作用机制和推进策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504 次 更新时间:2024-02-05 22:47

进入专题: 数字技术   全国统一大市场  

黄浩   李銮淏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正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围绕“高效、自由的要素流动与配置”的基本要求和“精准匹配和优化升级消费端和生产端”的突破方向,数字技术构建线上市场的全新空间,赋智供需两侧优化升级, 有效打破国内经济要素的流动壁垒,有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高质量建设。从硬件基础、制度生态和数据要素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提高我国数字技术的研发创新和落地转化能力,提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水平,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和基础制度建设。

 

当前,我国正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一进程中,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促进国内大循环的核心要务。2 0 2 2 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强调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 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系统协同、稳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虽然随着交通运输水平的提升、民族团结政策的成功实践,以及户籍制度的优化调整(夏杰长等,2 0 2 3),国内贸易壁垒已经逐渐弱化,但不同地区和省份的市场一体化程度仍存在显著差距。

在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5G、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关键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实现了规模化、智能化的数据信息采集、生产和利用,极大降低了经济行为的不确定性(杨虎涛、胡乐明, 2 0 2 3),加速了不同地区和产业部门要素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因此,深刻认识数字技术对要素流动壁垒的弱化效应,促进国内供需两侧的匹配对接和优化升级,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抓手

(一)高效、自由的要素流动与配置

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建立在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数据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和合理运用的基础之上。

首先,有效降低地理原因带来的要素流动成本,破除区域市场的自然性壁垒。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的新型基础设施,以及实现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和水运等传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立体化、全面化、系统性的硬件建设。加快建立更自由、安全和便捷的跨区域要素流通通道,提高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信息和数据的流动和配置效率。

其次,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降低区域市场的制度性壁垒。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政府服务与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和权力边界,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和“ 放管结合”,消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以及指定交易政策等负面因素。

最后,努力构建多元一体、兼容并蓄、各取所长、互通有无的国内统一大市场,破除不同区域市场间的文化性壁垒。通过推动跨区域的帮扶协作,加强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文化、风俗的相互交流和深入了解,注重利用劳动力等要素流动所带来的“偏好转移”,并以此促进地区间商品流通和当地福利水平的提升(张鹏龙、韩天阔, 2 0 2 3),加速构建幅员辽阔、民族多元、底蕴深厚、开放包容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二)精准匹配和优化升级消费端和生产端

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提高供需双方的匹配效率,优化生产端的产出效率水平,加速赋能消费端的扩容提质。这是促进国内大循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动力。

首先,进一步畅通和完善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生产要素和经济信号的传输渠道, 实现两者之间的精准对接和有效匹配,减少生产端对市场消费端变化的响应时间,缓解国内大循环中供需失衡和不匹配的深层次矛盾。

其次,加速提高供给侧的产出效率和结构水平,通过改革和升级传统供给侧资源的投入、组合和利用方式, 及时调整供给方式和生产形态,强化国内大循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最后,持续促进国内需求侧的扩容增量和提质升级, 充分挖掘国内消费端的潜力,特别是广大下沉市场,从而实现国内需求的延伸和扩大。同时,注重提供个性化、多元化、定制化和灵活化的产品及服务,它们是推动国内大循环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内在动力。

数字技术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作用机制

(一)数字技术构建线上市场的全新空间,打破国内要素流动壁垒

数字技术迅速推动国内线上市场的建设、完善和扩张,为国内大循环中要素流动开辟了全新路径和广阔空间。线上市场具备延展性以及扩张性优势,同时创造了云展示、云营销、云洽谈以及线上交付等数字化消费新场景。新兴数字技术也有利于提高智慧城市治理水平,扩大数字政务覆盖范围,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因此,数字技术实现部分要素(如数据信息、资本、服务产品等)在虚拟空间中的配置和流动,可以减少地理距离、气候差异和地形地貌等自然性的要素流动壁垒,行政区划、财政分权和“ 晋升锦标赛”等因素客观上加剧的政策性要素流动壁垒,以及地区习俗、文化差异等引致的文化性要素流动壁垒。

(二)数字技术赋能供需双侧优化升级,推动统一大市场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坚实基础,推动了高质量、高水平国内大循环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首先,数字技术加速了供需两侧信息数据的高速流动和对接匹配,大大缩短了生产端和消费端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应调整时间,缩小了国内不同区域市场和相关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其次,数字技术极大提高了生产端的供给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对消费端的需求进行市场预测、科学分析和精准定制,有效提高了各类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出效能, 从而扩大高质量、高水平产品和服务在国内的供给。

最后,数字技术助力创造了稳中向好的国内需求环境。依托数字技术对业态模式和需求内容的创新引领, 一方面通过多元化、网络化的要素流动通道,以及供给侧的降本增效,鼓励国内各地区居民“ 能消费”和“ 肯消费”(刘再起、肖悦,2 0 2 1); 另一方面通过国内三次产业的数字化改革和全链条融合,催生了共享经济、直播电商、实时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岗位,实现了国内就业的高质量增长,从根本上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需求层次,从而推动国内消费端的扩容升级。

数字技术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策略

(一)夯实硬件基础

实现数字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加速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是数字经济时代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数字化动能和硬件基础。

首先,以人才为核心, 培育大规模、高水平和多领域的人才队伍。优化高等教育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强化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企业单位与行业协会合作培训的长期稳定机制, 培养适应我国数字化产业和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其次,依托新型举国体制,实施战略性、全局性和系统性的科技攻关战略。除了持续推进解决“ 卡脖子”关键技术等紧迫问题和相关成果的转化外, 还要关注基础科学和前沿理论的持续发展,逐步改变科研领域过度追求“ 短平快” 产出的思维导向。最后,重视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的相互融合、创新发展。提前布局6 G 、内生智能网络、星地融合组网等新一代关键技术的研发与落地,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等新基建的前瞻规划、合理部署和实施,构建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数据信息等关键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便捷、安全流转的环境基础和硬件支撑。

(二)优化制度生态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市场在高效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加快建设“ 有效市场”必须与完善强化“有为政府”相协调,实现市场环境和制度生态的双重优化。

首先,明确政府部门职能责任的边界,明确行政权力的法律依据和来源,定期公开并优化政府部门和机构的权力清单,防止职权行使中的“缺位”“错位”“越位”。

其次,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数字政务一体化建设,运用数字技术为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公共服务,促进工作流程的优化、审批效率的提高和政府治理的完善,加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高效协同和互相促进,建立职责明确、依法行政、高效便捷的服务型数字政府治理体系。

(三)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和基础制度建设

当前,数据要素已经成为推动价值链和分工体系重构、释放我国潜在生产力的关键经济要素。因此,加速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是充分释放数据潜在价值的内在要求,也是数字技术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必要基础和关键环节。目前,国内数据要素市场面临数据产权认定标准不明确、数据监管水平有限以及数据要素市场制度体系滞后等现实挑战。因此,必须重视推动国内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基础制度建设。

首先,持续加大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力度,促进国内数据要素资源的深度开发和高效利用。一方面,依托区域性、全国性和全球性的数据交易平台,协同推进各个地区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的整合共享,促进不同领域的数据要素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的流通和交易,拓展数字化消费和数据交易的应用场景、体验模式。另一方面, 支持与数据要素技术、服务和应用相关企业的发展,根据各地区各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立专项支持基金,利用孵化器体系培养各地区数据要素领域的行业领导者和市场标杆企业,提升企业在数据产品、服务和经营方面的市场竞争力和技术能力。

其次,逐步完善和细化数据要素市场的监管制度, 建立综合考虑发展与安全、开放和谨慎的数据要素市场监管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并巩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法治精神。一方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引导下, 逐步完善和规范数据确权、定价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监管机制。另一方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国内试点成功案例,逐步优化数据采集、处理、交易和共享等各个环节的相关技术标准和政府监管体系。此外,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和权责边界,确保数据要素市场不会受到过度的行政干预,同时避免数据造假、隐私泄露、资源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建立开放共享、平等自由、安全稳定的数据要素市场环境。

最后,在全社会形成和巩固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的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对数字技术积极效应的认识, 促进数字经济的长期规范发展。在不断优化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监管框架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合理有效、机制完善的线上评价系统和信用体系,为形成公平高效、稳定有序、安全可信的数据要素市场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黄浩;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李銮淏 来源: 《中国发展观察》2023年第11-12期

    进入专题: 数字技术   全国统一大市场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911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