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美国在对华竞争中不得不追求与中国的和平共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761 次 更新时间:2024-02-03 18:20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冬日  

 

美国国安顾问沙利文日前在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FR)就美国对华政策发表专题演讲。其中透露出的重要讯息是,拜登政府愈益认识到,即便有激烈竞争,美国改变不中国,更无法颠覆中国,终将不得不接受与中国的长期和平共存。

这场演讲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这是沙利文继去年4月底在布鲁金斯学会发表对华经济政策专题演讲之后,再次详细阐述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和政策。这一年中美关系的戏剧性变化,让拜登政府更加清楚地瞭解到,不顾一切地打压对抗中国行不通,要避免竞争演化为冲突,终归要回归对华再接触,哪怕这种再接触不是二十年前的那种接触。

今年48岁的沙利文年少有成,在奥巴马时代的希拉里手下就被认为是冉冉升起的战略家新星。他本来就主张要与中国保持接触,竞争与合作并存。但在拜登政府上台之初,在美国一片对华喊打喊杀的氛围中,沙利文也只能摆出强硬面孔。在他主持下出台的拜登政府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定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

拜登政府的对华手法承继了特朗普政府咄咄逼人的姿态,在对华出口管制和高科技封杀方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拜登政府一再强调“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国打交道,但在2021年3月的阿拉斯加高层对话中遭到中方的无情驳斥。此后一年多,美中关系在低谷徘徊,高层沟通几乎完全中断。2022年8月更因为佩洛西访台而激起台海危机,中美关系剑拔弩张,中美必有一战论甚嚣尘上。

拜登意识到,这种美中竞争可能滑向大国冲突的状况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于是提出要给美中关系加设护栏、设立底限。2022年11月的巴厘岛峰会刚为中美缓和紧张关系指明方向,无奈美国国内政治气候毒化,炒作2023年2月的“气球事件”,导致美中缓和关系的进程中断。中方对美方进行“冷处理”,反而促使美方更加迫切地希望恢复与中方的高层沟通与交往。

在中美恢复高层交往的外交努力中,沙利文起到了关键作用。相信拜登政府的“避免竞争滑向冲突”论有沙利文的贡献;中美关系2023年的转机始于4月27日沙利文在布鲁金斯学会演讲提出“去风险而非脱钩”说,以及5月10日到11日在维也纳的两天10小时“秘密会晤”。布林肯6月访华开启了美中高官从2023年下半年以来的一系列互访,高点就是2023年11月15日的旧金山峰会。中美关系终于在跌宕四、五年后进入了相对企稳期。沙利文上周末刚在曼谷与王毅进行了两天12个小时的长时间会谈,跟进和落实旧金山峰会的共识。

这就是中美两国斗智斗勇的激烈博弈过程。扛住了特朗普政府“极限打压”的中国在斗争中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与毅力--中方确实不吃美方“从实力地位出发”对付中国那一套,在美国的层层封堵包围中稳步出招,各个突破。现实昭示美国人:中国人是斗不垮的,反而越战越勇。美方的极力打压反而增强了中国人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哪个领域被封杀得越狠,哪个领域就越可能取得突破--比如华为再次显示了中国人的这种坚韧不拔。

拜登政府实施“投资、结盟、竞争”的对华手法,名为已经增强了自身实力,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与中国打交道,实为美国在全球面临的挑战此起彼伏,实在无力在西太平洋再开辟新的战场;美方“脱钩断链”的过程坎坷颠簸,并未如愿收效,反而因为自缚手脚、自我伤害而遭到美国商界和科技界的反弹。这也是拜登政府愿意与中方再接触,调整对华手法的主要动因。

在与中方斗争的过程中,拜登政府终于认清了现实--中国不是前苏联,想改变中国,甚至对中国进行“政权更迭”,美国有心无力;只能转向形塑中国的周边环境,企图影响中方的选择。不接触就谈不上影响对方决策,不沟通更可能发生误解误判,从而与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发生后果难以想象的冲突。

“我们认识到,几十年来为塑造或改变中国所做的暗示或明示的努力没有成功。我们预计,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将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这意味着,即使我们在竞争,我们也必须找到与彼此共存的方法。与中国的竞争不一定会导致冲突、对抗或新冷战。”沙利文最新演讲的这个表态代表着拜登政府当前的对华战略思维。

然而,影响美中“和平共存”的风险有很多。如沙利文自己所说,最重大的风险将是台海爆发危机,在此密集的外交很重要。此次台湾选举前后,中美已经表现出共同管控台海形势的意愿和姿态,但在美国“以台制华”冲动依然存在的竞争时代,台湾问题仍是可能引爆美中战争的最危险导火索。只要美国不把台湾当棋子,不煽动台北刺激北京,台海就不会有危机,中美就不会有战争。

特朗普可能卷土重来,也会给美中“和平共存”带来挑战。这倒不是因为特朗普本人有意与中国开战,作为商人的特朗普重利轻义,不乐见战争重创其利益。危险的是,特朗普周边将集结一批极端反华分子和战争狂热分子,利用特朗普的偏执易变,可能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主权完整和政权稳固,那就会引发真正的大国冲突。

中国领导人去年11月在旧金山峰会上告诉美方: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中国没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国的规划,美国也不要有打压遏制中国的打算。

这段表态,连同中方提倡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相处之道,与拜登政府现在强调的“避免竞争滑向冲突”,以及开始接受的美中“长期和平共存”的理念,存在某种共通之处,可作为今后中美两国稳定关系的基础。

问题在于,拜登政府的这种理念能否在美国形成全社会共识,并化作长期的战略?目前看还有很多未知数,但美中博弈难解难分的现实终将给出教训:美国不得不接受与中国的和平共存!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907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评社,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