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许智宏致辞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718 次 更新时间:2001-05-11 15:11

进入专题: 北大致辞  

许智宏  

我常常想,大学之"大",并不仅仅在于"大师"、"大楼",更在于有一批"大"学生。我们不能设想一所大学没有宽敞明亮的大楼,也不能设想一所大学没有学富五车的大师,但更不能设想一所大学没有一批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大"学生,只有这些年轻的面孔,才是一所大学的精魂之所在。虽然学生之于大学,如流水之于河床,如行云之于天空,但河床因流水而丰盈,天空因行云而高迈。大学,因大楼而大,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 理固宜然。

我们北大,便有这样一批"大"学生,他们让北大因之而"大"。每年,都有来自四面我们北大,便有这样一批"大"学生,他们让北大因之而"大"。每年,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汇入燕园的人流,他们是燕园初绽的蓓蕾,是未名湖源头的活水,是千林万木中的"最高枝";每年,又都有一批学子展翅离开燕园,他们是在燕园成熟的果实散播于各地,是未名湖通往四面八方的灌渠。这样,燕园不仅仅是在这一塔一湖之间,更是在从其中来、到其中去的"大"区域中;燕园也不仅仅是在这一来一往之间,更是在来之前、去之后的"大"过程中。在空间上,北大因"大"学生而扩展;在时间上,北大因"大"学生而绵延。

这就是北大之"大",大学之"大"。

北大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两个字的篆文上下排列,"北"是背对背 的两个侧立人像,而"大"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这个校徽是很能体现北大个性的:它强调的是北大的"人",这两侧一正的三个人像所象征的,不仅是大师学者,更是千千万万的北大学子,是在民族危亡时发出呐喊、在国家建设中肩负重担的北大"大"学生。再看看这三个"人",他们虽然手足朝下,但整体却负势竞上,这是对每一个北大人的要求:学问为人,当沉稳扎实,眼光品格,当朝气勃发;根须须深扎大地,枝叶要直插云天;要压得起担子,肩得起责任,要放得开手脚,闯得出天地。大学生之所以"大",北大人之所以"大",鲁迅先生早已给了我们回答。在北大修缮一新的教学楼里,每一个讲台上都标有这个校徽,正对着台下听课的学子,这是一种希望,更是一种鞭策:北大之"大",大学之"大",全在于学生之"大"。

  

大学与大学生,北大与北大人,实际上是处于一种互动的地位的:北大因学子而"大", 学子也因北大而"大"。我相信,北大能激发每一个学子的潜力,将"大"发挥到极致,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生。百年的传统不用说了,伴随着近代中国成长起来的北大,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点缀于历史长河。正是这百年的传统,正是这在这传统中成大,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点缀于历史长河。正是这百年的传统,正是这在这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一批又一批"大"学生,造就了一种北大的精神。"北大精神",这个词虽屡屡被人言及,却似乎永远没有确定的含义。它近似于一种"言无言"的境界,只有亲身体会到了,才能切实的把 握。但正是这种"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的精神气质,却让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学子感受到一种激励,接受了一份熏陶。它给了每一个学子一片海阔天空,让个性伸展,使 眼光犀利;它给每一个学子提供了一个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 尽在其中。对于这样的"大",我不能置一词,但我相信,这样的"大"学,能培养真正的 "大"学生;而大学的未来,又正在于它培养的这些"大"学生身上。有人说,只要北大教室和图书馆的灯还亮着,北大就还有希望,中国就还有希望。这话说得极有气质。北大,是 在教室和图书馆的灯下学习的北大人;北大,也是由这样的北大人打造出的一种精的一种精神一种气 质,一种希望的象征。我坚信,北大的灯,永远也不会灭!

  

作为一个学者、一名教员,我希望能象孟子所说的那样,"聚天下英才而教之",所以,能在北大任教,能担任这样一所精英荟萃的大学的校长,是我的愿望,也是我的荣幸。但每 次漫步在燕园里,每次站在北大的讲台上,我却又觉得自己更象是一个学生,北大是如此博 大精深,能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俯首沉思、受益无穷。在北大,我真正感受到了大学之 为"大"。因为是在这样一块圣地,每一个感染了她的精神气质的人,就会有一种被选择的 庄严感;因为这种庄严的使命感贯穿着每一个北大人,这校园神圣的火种才得以不熄,这校 园的精魂才永远闪耀着理想之光。站在这讲台上,我可能是师长;面对北大,我却永远只能 是学生。可是,我希望,是学生,我也要是一个真正的"大"学生',是一个沐浴在这理想 之光、精神之光中的北大人!

  

我相信,每一颗被未名湖水滋润过的心灵,都应该有与我一样的感受。在这本小书选编的文章之中,我确信,我是找到了知己的。这些文章,都是各个不同时期在北大生活我相信,每一颗被未名湖水滋润过的心灵,都应该有与我一样的感受。在这本小书与学习过的人的心声。不管是大学者、大作家,还是尚生活在燕园的湖光塔影之中的"大"学生,面对北大,都只能由衷的感叹,并沉浸在这样一种溶入血脉中的精神之中。这样一本小书,不求为北大撰写编年史,也不求展现所有北大"大"学生的风貌,甚至也不求描画出一个北大的轮廓。它只是一些在这片热土上生活过的"大"学生、这校园为之而大的"大"学生内心的共鸣,它只是展现了一种北大与北大人、大学与大学生之间互相的渗透与影响、互相的交融与完成。如果说这本小书还有什么期望的话,毋宁说,它是一种鞭策,一种对所有曾经在、现在在、将来会在燕园的学子的鞭策,一种对生活在从其中来、到其中去,生活在来之 前、去之后的"大"校园中的学子的鞭策。

  

为学生,为"大"学生,为北大"大"学生!

    进入专题: 北大致辞  

本文责编: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4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