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805 次 更新时间:2023-06-06 18:58

进入专题: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  

张翼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民建、工商联界联组会上发表了“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着重指出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赋予民营企业勇挑重任、加快创新的使命,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从战略全局视角改善社会心理预期、凝聚发展共识、消除民营企业家疑虑、提振经济社会发展信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强大战略定力和强烈使命担当,为我党做好民营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李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针对“去年有段时间,社会上有一些不正确的议论,使一些民营企业家内心感到忧虑”的问题,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长久之策,过去没有变,以后更不会变。”李强总理旗帜鲜明的回答,使广大民营企业家谱写新的创业史吃下了定心丸。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今后5年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在205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期,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都是必须依靠的强大生力军。从全国层面来看,民营经济为我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在沿海有些省份,如广东、江苏、浙江等,民营经济的贡献还要更大一些。因此,完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安排的各项工作一个极其重要的抓手,就是激发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的动力,发挥好民营经济主动作为的积极性。为此,需要做到:

第一,进一步构建良好亲清政商关系、优化完善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各级政府需要继续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发展难题,最大程度消除民营企业家的疑虑,通过稳民营企业家的预期而稳市场预期,通过稳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而稳民营企业的投资,通过稳投资而引导民营经济顺利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只有稳了预期,才敢于投资和扩大再生产。民营企业制定了适应市场的长远发展战略,通过扩大再生产实现企业的升级换代,从而实现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要维护好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就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这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基础。

我国既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就业人口大国。预计今年毕业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高达1158万人。现在,唯有让民营企业家放下包袱、敢于投资,才能更好保收入与稳民生。必须看到,民营企业在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在解决就业、提供税收、活跃经济、创新发展和开拓市场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的开拓和科技的创新,对民营企业来说是生死存亡的问题。正因为这样,民营企业家才会千方百计地开拓市场,寻找新的商机,努力奋进。

第二,全社会都要以温暖之情呵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积极性。尤其是要关怀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创业积极性,维护来之不易的团结奋斗大好局面,齐心协力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营造民营企业家敢闯敢干、敢于争先、敢为天下先的创业创新环境,通过团结奋斗共赴美好未来。

不管是创业之路还是创新之路,都是非常艰难的。要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就不能对民营企业滋生竭泽而渔之心,不能道德绑架,不能随意摊派,不能恶意解读和歪曲表达,不能以那种过时的民粹主义干扰营商环境,更不能不切实际地强迫民营企业搞捐款捐物,也不能把不属于民营企业的责任转嫁到其身上。

民营企业在市场中存活下来,才能保住这部分市场主体,才能保住在民营企业就业的广大职工的工作岗位,也才能使民营企业留出一定资金投入研发,通过科技创新获得新生,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再进一步,民营企业有了资金,有了活跃地方经济的能力,才能热心公益慈善事业。需要知道,三次分配是鼓励全社会自愿参与志愿服务、参与公益慈善、参与捐赠活动,而不是只将三次分配针对民营企业,某些过激的表达完全不符合“两个毫不动摇”的精神。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才能最终达到预期目标。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通过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正因为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我们才要严防急躁冒进的心理,分阶段厘清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既要防止把“明天”的任务“今天化”,也要防止把“今天”的任务“明天化”。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更不是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而要沿着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的进程逐步实现。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需要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帮助后富。鼓励“先富”,激扬发展活力,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而带动“后富”。

第三,营造和谐劳动关系,在疫后经济恢复时期,更有利于民营企业的顺利发展。只有让我们的制度成为“定海神针”,民营企业家才会立足热土,全心全意共建大业。那种“民营企业已经完成其使命”的论调在实践中是有害的,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要让民营企业家放下包袱,大胆发展,轻装前进。

在当前,在微利或不盈利的情况下,中小微企业的运营本身就是尽最大的社会责任。需要看到,只要民营企业能够做到不裁员,就是在与全社会一起共克时艰,就是在与员工一起抱团取暖,这本身就发扬了企业家的社会建设精神,体现了其社会责任,贡献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社会治理资源。

另外,民营企业对厂区进行的绿化改造,对生产、生活、教育、休闲娱乐与居住设施的提质改善,对职工伙食水平的提升,对企业社区或工厂社区的美化,就是对职工美好生活以及多方面需要的满足。民营企业形成的党建引领下的内部治理体系,不仅优化了内部管理,满足了职工的文体需要,也满足了由企业发展而带来的社区新居民的社会需要,这本身就是福利的溢出效应,是对社会的另外一种积极回报。

可以看到,往往在那些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将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的地方,在那些营商环境比较完善的地方,经济就活跃,人民收入就有保障,财政和税收就比较充盈,社会建设就好搞。而在那些不能完整准确理解党的民营企业大政方针的地方,民营经济的发展就受到影响。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李强总理说,江浙等地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时创造了“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精神。虽然现在的民营经济与当年相比有了重大区别,但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仍然需要继续发挥“四千精神”,让民营企业在新时代作出更大贡献,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实现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

总之,实践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应当从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实践中总结和提炼更多宝贵经验,从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成功实践中萃取更多宝贵经验,为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十四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 张翼 来源: 《中国发展观察》2023年第3期

    进入专题: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  

本文责编:editor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349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