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帜 杨建民:钱锺书论古说“吹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933 次 更新时间:2023-03-08 15:26

进入专题: 钱锺书   吹嘘  

杨一帜   杨建民  

“吹嘘”一词,今人用来,大致为过分扬誉他人,甚至更多自我扬誉之意。此词出现较早,可当时两字连接或分用,意思并不一致。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意义分合演变,纠结繁复。在《管锥编》中,钱锺书先生追溯探源,细加爬梳,使我们看到“吹嘘”的本来面貌。


钱锺书首先引述了后汉张升《友论》中的两句:“嘘枯则冬荣,吹生则夏落。”“嘘”可让枯槁物种冬日欣荣,“吹”能使活物夏日凋落。其中“嘘”“吹”二字打头,且表意显著不同,一目了然。为清楚说明,钱锺书再引一位对此有专门论述的学人文字:姜宸英《湛园札记》卷一云:“郑泰曰:‘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注:‘枯者嘘之使生,生者吹之使枯’;《淮南子》:‘呕之而生,吹之而死。’二字意正相反……”姜宸英是清代学者。在这里,他由《后汉书·郑泰传》中引了郑泰的话,说孔公绪此人很是能说善言:“嘘枯吹生”,此话用今天俗语就是:能把死人说活,把活人说死。后面是李贤的注:“枯者嘘之使生,生者吹之使枯。”可以清楚看出,“嘘”是能将枯者呵活的气息,“吹”却是可把活物风过枯干之气息。所引《淮南子》中,“呕”乃“嘘”义。姜宸英由此得出结论:“二字意正相反。”他进一步说:“今竿牍家动曰:‘吹嘘’,《北史·卢思道传·赞》已误用矣。”当时(清代)写文章书简的人,总合用“吹嘘”为同义词,其实是误用。这误用很早就出现了,他举证是古代正史:《北史·卢思道传·赞》“已误用矣”。


对姜宸英的说法,钱锺书评论:“已得涯略,稍为理董。”对“吹嘘”二字的意涵,大致说到了,做了些订正梳理。他认为:“张升二语即‘二字义反’之例。”前面所引张升两句话,正可作“吹”“嘘”两字意思相反之例证。钱锺书举例,很少只是一、二满足,为充分说明,他继续举例:“《十六国春秋》卷一一载刘琨《遗石勒书》较《晋书·石勒载记》所录多四句:‘成败之数,有似呼吸:吹之则寒,嘘之则温’(《全晋文》卷一0八),正是张升语意。二者皆视姜氏所引《后汉书·郑泰传》更明。”《十六国春秋》是北魏时期纪传体史书。这多出的四句大意是:成功或失败的变数,就像呼吸一样:若“吹”便会冷寒,如果“嘘”的话,就会温暖。姑且不论这譬喻是否合适,但“吹”“嘘”二字所表的意思,是全然相反的。此例与张升对“吹嘘”的表述,都来自《后汉书·郑泰传》。不过在钱锺书看来,“吹嘘”二字意义相反,还有更早的出处:“《老子》第二九章云:‘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是其朔也。”《老子》文字大意:一切事物(本来就)有的前行,有的后随,有的轻嘘,有的急吹,有的强壮,有的瘦弱……(参任继愈《老子新译》)“前”“后”“轻嘘”“急吹”“强壮”“瘦弱”……皆相对相反,意思清楚分明。更早的《老子》中这几句话,印证了“吹”“嘘”两字意义相反,应该是初始出处。


那么,“吹嘘”何时被误用的呢? 钱锺书认为,最早并非如姜宸英所说的《北史·卢思道传·赞》,《昭明文选》中有文及注释,已可见误用。《昭明文选》是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组织人编辑的文集,可见两字的误用时间很早了。还有:“盖《方言》:‘吹:扇,助也’,郭璞注:‘吹嘘,扇拂,相佐助也’……”《方言》是西汉文学家扬雄所撰,注者为晋时郭璞。从郭璞所注可见,“吹嘘”的意思,已经被注解为“扇拂,相佐助也。”已非原初二字相反的本义,而是合用后起的意思了。


可是,钱锺书通过当时人们的应用情况分析,得出结论:“六朝时二字或反义分指,或同义合指,两用并行。”在六朝时,人们用“吹嘘”二字,已经出现本义及后来义混用的情况。为论述此情形,钱锺书一口气举出不少例证:“《文心雕龙·史传》:‘吹霜煦露,寒暑笔端’,此同张升、郑泰、刘琨之例。”《文心雕龙》中,作者刘勰说,写作有时若吹严霜劲风,有时如温煦雨露,或寒或暖,全凭一支笔描摹。这里的“吹”“煦”(即“吹嘘”),意思显然相反,可见用的还是最初的意思。“《魏书·郭祚传》:‘王上直信李冲吹嘘之说耳’;《南齐书·柳世隆传》:‘爱之若子,羽翼吹嘘,得升官次’;《梁书·刘遵传》昭明太子与刘孝仪书:‘吾之劣薄,其生也不能揄扬吹嘘,使得骋其才用’;《颜氏家训·名实》:‘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此同郭璞、刘峻之例,已引申为赞扬之意。”(钱锺书引例较多,此处稍加节略)这里,钱锺书多从正史典籍中征引,可见不仅一般人,连一本正经,欲传诸后世的历史书,也用“吹嘘”引申出的揄扬意思。从文本数量看,远高出运用本义者。字意迁变情形,可见一斑。


唐代是文化繁荣时期,可从“吹嘘”运用看,后来义及不失本义者皆存在:“唐之诗流‘误用’如杨炯、李颀、杜甫、元稹,不一而足。”具体例证:“杜(甫)《赠献纳起居田舍人澄》:‘扬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尤成后世文士干乞套语。”杜甫影响大,他这样的用法成了后世一些人的“套话”。这是诗,散文中,钱锺书也举了两例:“《全唐文》卷六三四李翱《感知己赋》:‘许翱以拂拭吹嘘’;卷六七四白居易《与陈给事书》:‘率不过有望于吹嘘拂拭耳。’”用的都是“吹嘘”后起的意涵。


除去这样运用后起意义外:“然唐人亦有未背本义,违俗希古者。”还有使用“吹嘘”本义之人,可他们在当时已成了违反时俗的“希古”者,人数很少了。钱锺书举证:“如《全唐文》卷一六六卢照邻《双槿赋》:‘柔条朽干,吹嘘变其死生’;卷五八五柳宗元《天对》:‘嘘炎吹冷,交错而功。’韩愈《苦寒》:‘炎帝持祝融,呵嘘不相炎’;嘘温之异于吹冷尤明。”柳宗元《天对》原文,通常用“吁炎吹冷,交错之功”,大意为运动是由吹冷风、嘘暖气交错变化而形成。这几个例子,“吹嘘”意义相异很是清晰。这几位钱锺书举证的文人,学者成分更多一些,尤其柳宗元、韩愈,都是学术大家。这种人,或许对文字源流更为熟知,在行文时,更愿意使用自己所知的“吹嘘”本义。


笔者续貂一点,我们今天还常常这样形容:“春气温煦(嘘)”;“秋风劲吹”。这中间似乎传递出“吹”“嘘”相对的意味,应该隐含有古代此语本义的信息;或者它正是古人观察“春气”万物生发,“秋风”尽扫落叶现象后的精准描述呢!


古代说完,钱锺书言及现在:“晚近用‘吹嘘’,为‘吹牛’所吸引,不复指‘揄扬’他人,而指扬己自夸,以‘吹嘘’之‘吹’,等‘吹角’之‘吹’。”到了现在,“吹嘘”意思竟然变成了“自吹”甚至“直吹”。钱先生有意思,最后拉来“吹角”这样传播军营的号令,把一些人的自我吹嘘,给了加倍的描述形容。“孚甲新意,姜氏固不及知矣。”“孚甲”本指草木籽种发芽,引申为萌生、萌发。钱锺书认为,“吹嘘”成为“自夸”的意思,是现代应用生发的新意,这是总结前代用法的清朝学者姜宸英“不及知矣”。


该词出现及千多年来演变情况,钱锺书“理董”出来,还得分析其意味:“‘吹嘘’一词二字,或殊途分指,或齐驱同指,略如‘契阔’……”“吹嘘”出现,最早情况是意思分别,各指不一,后来合起成为同指一义之词,大致情形与“契阔”一词相同。可又不尽相似:“然‘契阔’同指,或从‘契’义,或从‘阔’义,而‘吹嘘’同指,历来只取‘嘘’义。”“契阔”二字一词,钱锺书曾作了专门分析,我们暂不过多涉及。在此他认为,“契阔”一词在使用时,或者用“契”(合)义,或者用“阔”(离)义,而“吹嘘”共同指用时,只偏取“嘘”义。对此,钱锺书也觉着有趣,概括说:“盖两文俪而成一词,有联合而各不失本者,有吞并而此长彼消者。”两字合成一词,一种情况为两字原意各自保持,另一情况是其中一字意思突显,吞并了另一字的意思。


说到这里,钱锺书再举相关例证:“匹似‘人物’之为言‘人’也,单举也,而‘人地’乃双举‘人’与‘地’;‘物事’之为言‘物’也,单举也,而‘事物’乃双举‘事’与‘物’。”在这里,“人物”一词,其实只指“人”;而“人地”却既指“人”,也指“地”;“物事”只指“物”一种意思,可反过来的“事物”却既指“事”,还指“物”。


举证完后,钱锺书说:“合离兼别,其故莫详,成俗相因,积重难返。”上面这些词,有些用合成义,有的又用分离义。举证这些,是为了说明,“吹嘘”合用,仅偏余“嘘”义,是有相应例证的语言现象之一。可究竟如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连博学如钱锺书也“其故莫详”。可现实是这些现象的存在,似乎已约定俗成,难以变动。说到这里,钱锺书也不由得为语言现象之繁复感叹:“正名慎思者尝斥语言文字鬼黠如蛇,训诂之学唯有与之委蛇耳。”认真的学者在研究分析后认为:“文字鬼黠如蛇”,解读文字学人,当然也得顺着曲折的文字现象进行探寻。钱锺书先生这节对“吹嘘”演变情况的举证,正是以同样“委蛇”的文字来解析其繁复之缘由。


    进入专题: 钱锺书   吹嘘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语言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132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1月23日 15 版),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