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
钱锺书,(1910--1998),字哲良,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江苏无锡人,中国作家、文学研究家。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德语,亦懂拉丁文、意文等。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1938年回国。1939年开始写作《谈艺录》。1941年散文随笔集《写在人生边上》出版。1944——1946年间写作《围城》,其时困顿于上海沦陷区的生活,对《围城》题旨和书名的确定有重要的影响。1946年,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1949—1953年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并负责外文研究所事宜。1979年《管锥篇》1—4册出版。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最新文章
- 艾俊川:是谁介绍钱锺书与卢弼相识?2022-03-22
- 苇航:钱锺书修订半世纪的《中国诗与中国画》2021-11-15
- 吕嘉健:钱锺书论“助哭”与“诈泣佞哀”之解读 ——从荒唐的风俗到士2020-12-09
- 庞惊涛:《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中的钱锺书2020-09-05
- 夏中义:当代中国人文学者的三种生命样式2019-10-14
- 程秀全:走入中学课堂的“钱锺书”——利用《管锥编》教学的探索2019-10-05
- 路新生:蚌病成珠: “人”——“生”与《管锥编》中的《史记》论2019-05-13
- 孙甲智:钱锺书读的是什么版本的《红楼梦》?2018-07-16
- 莫芝宜佳:钱锺书与杨绛二三事2018-02-25
- 刘叔明:钱锺书与社科院文学所图书馆2018-02-13
- 吕嘉健:陈寅恪与钱锺书“论韩愈”之评说2018-01-12
- 庞惊涛:也是高等级,作为“吃货”的钱锺书2017-07-10
- 张治:钱锺书读奥维德2017-06-22
- 伍国:钱钟书对陈寅恪“以诗证史”的批评2017-06-16
- 钱之俊:晚年钱锺书为何没有大作品2017-03-02
- 张治:钱锺书眼中的薄伽丘及后继者2016-09-02
- 吕嘉健:对“政治沉默”之不宽容背后的思想心理2016-06-25
- 杨绛:钱锺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2016-03-07
- 傅道彬:一副清凉散:读《谕儿锺书札两通》2016-02-24
- 谢泳:《围城》的五个索隐问题2015-11-17
- 党圣元:钱锺书的理解修辞理论2015-09-09
- 田建民:钱锺书两篇英文文章所引起的论争2015-09-07
- 匡启镛:钱锺书短篇小说创作论2015-09-07
- 徐庆年:青年钱锺书与西方哲学2015-09-07
- 党圣元:钱锺书的文化通变观与学术方法论2015-09-07
- 孙小著:钱锺书学术思想中文人自律意识述要2015-09-07
- 牛月明:钱锺书的“理趣”论2015-09-07
- 林校生:钱锺书史学思想三题2015-09-05
- 李洲良:钱锺书关于史传文学理论问题的若干阐释2015-09-05
- 熊元义:钱锺书与王国维近半个世纪的对话2015-09-05
- 黄振林:钱锺书解“戏”释“曲”2015-09-05
- 雷勤风:钱锺书的早期创作2015-09-05
- 王水照:钱锺书先生与宋诗研究2015-09-05
- 左鹏军:钱锺书论黄遵宪述说2015-09-05
- 孙小著:钱锺书对传统政治文化的思考与扬弃2015-09-05
- 殷国明:追寻“大象无形”的美学理想2015-09-05
- 李清良:钱锺书“阐释循环”论辨析2015-09-05
- 於贤德:钱锺书、王朝闻文艺美学研究的比较2015-09-03
- 季进:论钱锺书与比较文学2015-09-03
- 王晓华 葛红兵 姚新勇:世纪末的人文神话2015-09-03
- 黄钢:诗与通感2015-09-03
- 袁良骏: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梁实秋、钱锺书、王了一2015-09-03
- 魏宏远:钱谦益“弇州晚年定论”发覆2015-09-03
- 李裕民:钱锺书《宋诗选注》发微2015-09-03
- 季进:论钱锺书著作的话语空间2015-09-03
- 梅琼林:论钱锺书的楚辞研究方法2015-09-03
- 胡慧翼:近20年大陆“钱锺书热”的文化剖析2015-09-03
- 王水照:《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与南宋诗歌发展观2015-08-16
- 李昕:我帮钱锺书打《围城》官司2015-05-24
- 龚明德:《〈围城〉汇校本》十年祭2015-05-24
- 蒋寅:《谈艺录》的启示2015-03-20
- 刘梦芙:难以使人信服的批评2015-03-20
- 蒋寅:对《如何评价钱钟书》的几点“声辩”2015-03-20
- 李洪岩:如何评价钱锺书2015-03-20
- 蒋寅:在学术的边缘上2015-03-20
- 李双:“自由”的“忧”与“伤”2015-03-19
- 胡晓明:陈寅恪与钱钟书:一个隐含的诗学范式之争2015-03-19
- 杜贵晨:古今载论中的孙悟空崇祀之俗2015-03-19
- 焦亚东:互文性视野下的类书与中国古典诗歌2015-03-19
- 刘洋:迦达默尔与钱锺书解释学思想比较研究2015-03-19
- 路新生:“人性”:钱锺书史论中的“历史美学”要素2015-03-19
- 杨绛:钱锺书对《钱锺书集》的态度2015-03-18
- 吕嘉健:论钱锺书的文化旨趣与他的研究方式2015-03-18
- 谢泳:陈寅恪钱锺书诗同用一典八例2015-03-16
- 鄭延國:司湯達的東方知音2015-03-16
- 蒋寅:钱锺书的道义担当及其他2015-03-16
- 刘聪:《社会日报》上的钱锺书诗2015-03-16
- 刘聪:续谈《社会日报》上的钱锺书诗2015-03-16
- 钱碧湘:钱锺书散论尼采2015-03-16
- 赵益:“钱学”已成清谈之助?2015-03-16
- 刘永翔:钱锺书程千帆沈祖棻2015-03-16
- 王水照:杨万里的当下意义和宋代文学研究2015-02-16
- 杨绛:记钱锺书与《围城》2015-01-27
- 杨宪益:回忆钱锺书兄2015-01-27
- 钱锺书:魔鬼夜访钱锺书先生2015-01-19
- 杨绛:《钱锺书手稿》序2015-01-16
- 周振甫:《管锥编》选题建议及审读报告2015-01-15
- 钟来茵:钱锺书与杜甫2015-01-08
- 吕嘉健:論旁觀者錢锺书2015-01-01
- 杨绛:记钱锺书与《围城》2014-12-15
- 刘再复:钱锺书先生纪事2014-11-25
- 常风:和钱锺书同学的日子2014-11-25
- 柳鸣九:君子之泽,润物无声--心目中的钱锺书、杨绛2014-11-25
- 林建刚:费孝通的缺憾与事功2014-09-22
- 吴远鹏:友人记大师-——读吴泰昌先生《我认识的钱锺书》2014-07-27
- 吴远鹏:从"默默地生存"到"默默的存在"2014-07-25
- 钱之俊:晚年钱锺书的健康及其他2014-05-29
- 钱之俊:钱锺书的住房变迁与文人际运2013-12-16
- 吕嘉健:论“钱锺书文体”2013-07-05
- 周为筠:储安平、费孝通与钱锺书——《观察》撰稿人的命运歧途2013-06-24
- 钱之俊:家庭教师钱锺书2013-06-20
- 钱之俊:钱锺书为什么没有被打成右派?2013-02-21
- 许渊冲:忆钟书师2011-11-03
- 刘晨:一九七九2011-10-21
- 杨绛: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2011-07-17
- 杨绛:吴宓先生与钱锺书 2011-07-08
- 艾朗诺:谈《管锥编》2011-06-25
- 雷勤风:钱锺书的早期创作2011-02-15
- 柳鸣九:当代的一座人文青铜塑像2011-01-24
- 栾贵明:忆钱锺书:他一生充满侠肝义胆2011-01-24
- 钟叔河:不忍之心2011-01-24
- 高峰枫:钱锺书致方志彤英文信两通2011-01-24
- 范旭仑:钱默存因李克案遭受祸难2011-01-07
- 岚枫:答报情痴无别物——钱锺书与杨绛2011-01-03
- 钱锺书:《干校六记》小引2010-11-14
- 艾朗诺:钱锺书写《管锥编》的动机与心情 2010-11-14
- 许渊冲:忆锺书师2010-11-09
- 陈骏涛:和钱锺书先生在干校的日子 2010-11-09
- 钱之俊:编辑钱锺书2010-11-09
- 《錢鍾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出版2010-11-09
- 陈骏涛:特殊年代里的几封书信2010-11-06
- 丁伟志:向钱锺书先生学习2010-11-06
- 许德政:与默存先生相处的日子2010-11-06
- 刘皓明:绝食艺人:作为反文化现象的钱锺书2010-09-11
- 留白:钱锺书“不肖”乃父——《读钱札记》之二2010-08-15
- 留白:“打”出来的大师——《读钱札记》之一2010-08-15
- 余英时:我所认识的钱锺书先生2009-09-06
- 张隆溪:钱锺书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2009-06-23
- 张隆溪:论钱锺书的英文著作2009-06-23
- 谢泳:钱锺书与陈寅恪2008-12-01
- 陆灏:我与钱锺书先生的短暂交往2008-11-03
- 徐公恃:社科院文学所古代组“老先生”印象记2008-11-03
- 董桥:钱锺书的“随遇而读”2007-05-17
- 丁东 谢泳:钱锺书的另一面2006-11-20
- 吴远鹏:信史终究来海外——读《一代才子钱锺书》2006-07-06
- 伍国:大象无形钱锺书2005-07-13
- 葛剑雄:谁在炮制钱锺书“拒赴国宴”的神话?200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