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推动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六大支柱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07 次 更新时间:2023-02-03 21:15

进入专题: 高质量发展  

刘世锦 (进入专栏)  


以下观点整理自刘世锦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新书发布暨未来产业研讨会(2023)上的发言。


二十大报告提到要培育一大批新的增长引擎,未来产业是培育新一代增长引擎的重要抓手。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到底怎么发展?关于未来产业发展需要怎样的体制政策方面的条件,我想讲一下推动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六个支柱。我为什么讲这个问题呢?现在发展未来产业会提出许多产业,但是可能若干年以后发现有些产业能发展起来,有些发展不起来,最后总结经验的时候各有各的原因,实际上是需要一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包括技术的可及性,技术的成熟程度,更多的是市场需求问题,另外还关系到要素的组合供给能力等一系列因素。所以要把能够发展起来的未来产业尽力发展起来,但是也不要期望所有产业都发展得很好,因为参与国际分工需要发挥各自优势。但是如果能发展起来的产业却没发展起来,在全球竞争中没有高竞争力的行业,那一定存在问题。另外,我们有时候规划发展某个行业,条件也具备,但是它并没发展起来,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方面的经验也需要总结。所以我想讲一下推动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六个方面支柱。

一、促进要素流动,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这一点,原因是中国人口最多。但是不是人口多就一定能形成超大规模的市场。形成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需要发展市场经济。我认为需要研究并总结中国5G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经验。我注意到一个现象:5G成功的背后有华为,新能源汽车成功的背后有比亚迪等一系列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里有若干个非常具有远见的企业家,比如华为的任正非、比亚迪的王传福等。如果没有这些人,没有这些企业,中国的5G和新能源汽车要发展起来就很难。

为什么说类似的企业在这些地方能够发展起来呢?我想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的市场是开放的,促进了这些行业市场经济力量的成长。其实5G和新能源汽车刚开始发展并不顺利,5G面对的是国外大的电信巨头进入中国的背景。当时国内也有几个大的电信企业,但是没有发展起来,最后成功的华为在那个时候可能还处于初创阶段。中国有开放的市场,外资可以进入,国内的企业就可以近距离地在竞争中吸收国外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等。虽然最初的时候可能对中国企业缺乏信心,但是若干年以后发现中国企业可以超过国外企业。我曾经看到王传福讲的一段话,他出国时经历过两次屈辱的经历,签证上面有关于是否回国的信息,这对我们是个侮辱。中国的市场开放后可以先学习国外,然后超越他们。通信行业一直是一个开放度较高的行业,支持国有、外资企业发展,特别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最后竞争力最强的企业就可以取得成功。

新能源汽车也是如此,中国的老能源汽车有一段时间发展的不好。曾经外资可以在中国办厂了,但是中国的民营企业要拿一个牌照却非常困难。外资企业能做的事情,民营企业却不能做,所以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老能源汽车发展的并不是那么令人如意,而且经常被作为批评的典型。但为什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很好呢?我觉得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市场是开放的。国内外都在开放市场,例如特斯拉落户上海,上海给了优惠政策。但是也有人认为特斯拉进入中国对国内产业冲击很大。应该说,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很有远见,特斯拉在中国发展的不错,更重要的是它带动了产业链的发展。现在国内有一大批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来了,有些企业发展很快,这在十年前是不行的。如果没有产业配套体系,没有零部件配套体系,肯定是不行的。这些和中国的开放市场有很大关系,确实需要认真总结5G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成功经验。我认为国家的资金支持等政策是重要的,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开放市场,不要怕,放开市场以后让中国有本领的企业家大显身手,中国的企业家就能更好地取得成功。

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干什么呢?就是建立市场,一个是商品市场,更重要的是要素市场。我认为未来产业发展下一步重点是要素市场。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的商品市场基本上建立起来了,现在的要素市场,有人说只是半个要素市场,还没完全放开,比如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城乡居民户籍问题。中国现在有不同类型的企业,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条件和国企是一样的吗?另外,市场准入制度方面也还存在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地方保护等等。我觉得下一步要把这些问题解决好,特别是未来产业需要让创新的要素流动,这可能是未来产业能够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条件。

二、增强聚集效应

刚才我提到5G和新能源这两个行业有两个重要企业,一个是比亚迪,一个是华为,这两个企业都在深圳。深圳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是小渔村,现在深圳的位置不是从国内范围来定位,而是从世界范围来定位的城市。仅从聚集效应来讲,深圳是中国有活力的,高质量的要素聚集地,例如华为要发展5G,离开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就失去部分优势,新能源汽车也是如此。我们现在为什么进行城市化,为什么进行现代工业?一个特点就是聚集。聚集里边有“三个度”需要强调:一个是密度,单位平方公里聚集了多少人、聚集了多少技术和生产要素;二是频度,要素需要流动,例如车辆流动的频率,电话和邮件使用频率;三是浓度,技术含量、附加价值到底怎样,进行5G和新能源汽车研究的大部分是高水平人才,人才等方面的聚集程度怎样。现在中国要发展未来产业还要提高聚集度。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一些城市太拥堵了,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但是从发展未来产业的产业聚集角度讲,中国现在总体上聚集的还不够,这也就是产业化和城市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进一步增强聚集效应来提升中国的创新和发展能力。

三、坚持原创驱动

这么多年中国对外开放,引进、消化、吸收,但现在已经到了进行再创新的阶段。中国在越来越多领域中已进入无人区(无人区的概念是任正非先生提出的),需要靠自己探索。有很多所谓新科技,国外大公司也没涉及的领域,已经进入无人区,这就需要创新。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中国的原创能力不行,中国人的优势是搞应用。这个模式在过去发展水平低的时候是可行的,现在这种模式的不可持续性越来越突出。原因有两个:一是有些产业存在卡脖子问题;二是中国在原创方面,特别是基础研发方面存在不足。单纯依靠应用研究是难以跻身世界一流的,因为基础研究是“背景板”,基础背景不行,长期来看应用也难以发展到高水平。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基础研发不行,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缺少说服力。二十大报告提到中国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从高标准来讲的话,中国还需要提高基础研发水平,这样才能逐步进入处于创新型国家的前列。

所以中国要加强原创驱动,我想需要重点关注两点:第一,大学和科研机构要培养利于进行源头创新,基础领域科学发现和突破的环境,形成自由探索的体制、机制、文化,包括学术规范,建立起学术共同体规则。大学的大楼越来越多,但是大师在哪呢?这个问题我们要重视。更重要的是要营造培养大师的环境,营造形成高水平研究成果的环境。

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在原创突破中的作用,这个也需要重视。对待原创问题时需要注意技术革命的特点,过去把科研分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应用几个阶段,但是最近一些年来出现一个新的特点,划分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市场竞争中,产业化过程中,市场化的前沿阶段,所遇到的难题往往也是科学发现前沿的难题。所以现在中央特别强调科技型骨干企业在原创中要发挥作用,我想关键是根据新的特点把市场化应用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融为一体。研究未来产业需要注意这个特点,科研和产业技术两张皮的问题需要好好研究,现在是什么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原创到底怎么推动?这些都需要根据新的特点做出更多研究。

四、提升人力资本

最近几年中国出现一个很重要的变化,人口总量已经出现负增长,这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过去中国有人口数量优势,下一步能不能转变成质量优势。最近经常提到要扩大消费,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个特点,中国最近几年的消费已经由生存性消费更多转向发展型消费。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科研、住房、金融、商务服务等方面是比重上升最快的内容,这些消费内容都是在培育人力资本。这些和基本公共服务是直接相关的,很多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对消费的发展,特别是人力资本的提升会产生不利影响。

发展未来产业和需求增长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从发展型消费来讲,消费本身也是投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其实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根本上还是要解决不同人群在人力资本发展方面不均等的问题,重点是要加强人力资本的投资。这里重点是近三亿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既是扩大消费的重点,也是培育人力资本的问题。另外,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中国要成为全球性人才高地,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要提升中国的人才水平,还要留住人才,吸引更多的境外人才来到中国。

五、坚持韧性开放

中央特别强调我们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那么正确的一边是什么呢?面对现在所谓风高浪急的逆全球化冲击,到底怎么办?是脱钩还是挂钩?我认为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坚持全球化,坚持挂钩,这对全世界有好处,对中国长期发展有好处。所以中国不能主动脱钩,要反对外部势力的脱钩或者断链等做法。中国要有对策应对外部的打压,例如实施积极的备份战略或者备胎战略,当遇到卡脖子问题时才能有所应对。一些备胎战略或者备份产业如果发展的好,将来也有可能成为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中国的芯片行业就具有这种可能性。所以辩证的看,关键问题是把自己国内的事情做好。与此同时,对外开放不能放松,要增加对外开放的韧性,提高“走出去”产业的竞争力、安全性、韧性和灵活性,推动制度规则性的开放。

六、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数字化、绿色化最近几年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未来产业也和这两化相关。数字化、绿色化是全球性的新动能,中国和发达国家基本是同步的,中国在部分领域还有优势。所以中国抓住机会有可能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包括5G和新能源汽车其实也是数字化、绿色化领域中新的产业。中国需要改造传统产业,把压力转化成新的增长动力,例如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等中国确实压力很大,但是如果转型做的好,反而会成为新的优势,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我们在部分领域技术创新已经领先,其次中国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市场优势,这都可以形成新的增长动能。怎么培育市场、怎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都面临新的挑战,都是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过程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是发展未来产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进入 刘世锦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高质量发展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产业组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046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