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长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刻意蕴与理论贡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70 次 更新时间:2022-06-01 21:06

进入专题: 全人类共同价值  

苏长和 (进入专栏)  


内容提要

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整体思维、系统观念,观照全人类的前途命运,直面当今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问题,主张在求同存异、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基础上形成价值最大公约数,为人类选择正确道路提供科学思想指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价值共识,为国际关系理论发展注入新理念、增添新活力。


世界发展每到重要关口,都格外需要思想和价值的光芒照亮前进道路、指引前进方向。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此后,习近平主席在许多重要双多边场合,围绕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深刻阐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丰富内涵及其对构建美好世界的重大意义。当今时代,人类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各国命运与共,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弘扬和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价值共识、奠定价值之基。

时代意义和丰富内涵

习近平主席指出:“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各国人民都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当今世界正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的进步力量在增强,但同时,强权政治、阵营对抗政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不时抬头,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是在对抗和冲突中退回到旧国际关系漩涡中,还是在进步力量推动下走新型国际关系发展道路?世界急需站在全人类高度上的思想引领。习近平主席以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凝练概括全人类的基本价值共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契合各国人民期待,为人类文明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的共同事业,也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关乎所有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和平孕育发展生机,发展保障持久和平。和平如同空气,各国日用而不觉,失之则共同蒙难。一部国际关系史,可以说也是一部人类不懈追求和平、巩固和平的历史。只有各国共同肩负维护和平的责任,人类才能享受和平的阳光雨露。发展是保障人民基本权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热切向往的根本途径。今天,国际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现象和问题尚未得到实质性改变,维护各国的正当发展权利,不断改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条件,实现各个国家和群体的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依然任重道远,这也是将发展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意义所在。

公平正义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也是国际秩序的基石。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保障公道公理,摒弃丛林法则、强权政治,是各国人民在国际关系领域的正当追求。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就要努力维护国际关系公平正义。坚持公平正义,首要的是坚守主权平等原则。主权平等是国与国规范彼此关系的重要准则,也是联合国及所有机构、组织共同遵循的首要原则,在这一点上各国已形成高度共识。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内政不容干涉,反对以强凌弱,反对把自己意志强加于人。确保国际规则的平等统一适用,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更不能搞双重标准、多重标准。在世界格局深刻复杂演变、国际形势动荡变革的当下,人们对公平正义价值的呼唤尤为强烈。

民主自由是人类的共同追求。近现代世界历史上,国际关系的发展进步,正是在一大批国家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努力中逐步实现的。从国际层面来说,民主意味着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共同掌握世界命运,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参与国际治理等。自由意味着每个国家都有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权利,各国要彼此尊重对方开展正常正当经济文化活动的权利。今天,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是落后于时代的,垄断国际事务的行为也注定是不能成功的。同样,垄断对民主自由的定义,以民主价值观划线、拼凑小集团、搞阵营分割,或以“民主”“自由”为幌子干涉别国内政,都与民主自由的价值格格不入,也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期待背道而驰。

理论品质和理论贡献

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探索新型政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展现出独特的理论品质,为国际关系理论发展注入新理念、增添新活力,为化解当今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问题提供科学指引。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主体是全人类,主张摒弃敌我两分、非此即彼的方法论,把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长期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流行的价值观念,先验地将世界一分为二、一分为多,处于支配地位的国家将自身理解的特殊价值视为各国都应该接受的价值,组建价值联盟、划分价值阵营,搞价值对抗。这种做法反映的是零和思维、对抗思维,在世界上制造出很多矛盾冲突。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刻洞察各国相互依存、文明多元共生的现实,把握住任何国家都无法狭隘地盯着自身利益、局部利益而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时代趋势和历史规律,站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度凝炼不同国家、民族、地域、文化背景人们的价值共识,反映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公约数,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全人类共同享有、也有责任共同维护并弘扬的价值理念。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整体思维、系统观念观照全人类的前途命运,超越了长期困扰国际关系发展的对抗式价值理念,符合人类共同利益。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在总结和比较国际关系发展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基础上凝炼而成的,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各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需求基础上提出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把价值体系建构在抽象的人性之上,否认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差异,认为存在超越时空、超越历史的价值范畴,这样的价值必然是虚伪的、无法落地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世界人民共同期待,直面“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主张立足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状态和趋势,面对大变局下国际关系可能出现的逆流,通过共同价值来把握和校准国际关系发展的方向。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时代进步和实践发展的产物,切合当今世界实际,因而能够得到各国人民发自内心的认同,也能够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各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

习近平主席指出:“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不同形态的文明,必须兼容走向现代化的多样道路。”非黑即白不是地球的真实颜色,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不同国家人民实现价值的路径不同。对立、零和思维支配下的狭隘价值观不得人心,更会把世界带入危险和动荡境地。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相统一,既弘扬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的先进价值,也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在价值实现路径上的特殊性、差异性,对多样性的价值实现路径不是进行否定或替代,而是主张求同存异、平等交流、相互借鉴。这样的价值才能把全人类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应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增添动力。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价值基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我们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索创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尤其需要凝聚各国人民的价值共识、汇聚各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支撑。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指出:“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应对日益增多且复杂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中提出的,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正体现出全人类在解决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上的价值诉求。全人类共同价值鲜明体现着主权平等、沟通协商、公平正义、开放包容、人道主义等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共同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努力。全人类共同价值从价值层面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在实践中汇聚各国力量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努力。全人类共同价值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没有仅仅停留在观念层面。在今天的国际关系中,它正在具体地转化为一些国家的外交政策,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公共政策领域。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感召力日益增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不断汇聚,推动全人类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


进入 苏长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全人类共同价值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430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