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唐元,1959年生,重庆南川人,工学博士,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研究员,国务院研究室原司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绿色经济、能源战略、交通运输等。
近日,一乘文化在北京就近期一些热点话题视频专访了唐元研究员,本文为根据视频整理的采访实录,爱思想受权发布。(欲浏览视频,请在B站搜索“一乘文化”)
问:请您谈谈对2022年经济形势的展望。2022年经济工作最重要的几项事情都是什么?
答: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世界进入了疫情主导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应对疫情措施得当,经济受影响相对较小,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2.3%,成为全球极少数经济正增长国家之一,2021年我国在上年基数较低情况下,经济增长大致达到8%,但第四季度经济增速明显下滑,表明增长动能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处于平稳较快增长轨道上,预计增长速度在6%左右。
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呢。理由有三点:一是尽管近年来我国国际经贸环境不断恶化,但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就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使然,这个经济规律就是在一体化发展的经济体内,落后经济体追赶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曲线遵循一条生命增长曲线,分为起步期、追赶期和平缓增长期三个阶段。我国2000年前处于起步期,标志是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20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9%,2020年前完成了追赶期,标志是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20年年均增长速度7%,2021年后我国经济增长步入了平缓增长期,“十四五”期间具备年均6%左右增长潜力,后十年具备年均5%左右增长潜力。按此计算,2025年,我国GDP总量可望达到22万亿美元,人均GDP可达16000美元,进入发达国家行列;2035年GDP总量可达45万亿美元,人均GDP则为30000美元。按照这一趋势判断,2022年经济潜在增长速度应当在6%左右。
第二点,我国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具有较高水平。针对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的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有效实施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提出了七大政策,包括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第三,中央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看得很准,提出了五个“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问题:一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二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三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四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五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央要下决心纠正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就意味着要给资本套上笼子,不能再允许恣意妄为,说白一点,就是从2022年开始,中国将结束资本暴利时代,对炒土地、炒矿权、炒房子、炒股票等投机行为要严加管束了。这将为中国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问:您如何评价共同富裕?关于共同富裕有哪些认识误区,如何防范和纠正?
答:实现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价值追求,是我们党执政兴国最根本的理念。牢记并切实做到这一点,我们党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相反,若忘记了这一点,共产党就将失去民心、丧失凝聚力和生命力。这是苏联及东欧巨变给我们留下的惨痛教训。
然而,恰恰是在这个原则性问题上,我国多年来出现了较大偏颇,相当一个时期在发展经济中过分强调效率优先,过分强调资本作用,在分配机制政策上出了问题,税收在调节国民收入中没有很好发挥作用,导致经济发展成果未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虚拟经济泛滥,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城市农民工、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十分突出,基尼系数处于近0.5的危险状态。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大国策,但这些年来并没有采取有力措施,贫富差别问题继续存在。去年以来,中央进一步强调了共同富裕问题,并将其纳入工作重点,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实现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吃大锅饭,更不能搞杀富济贫。我认为应当把促进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工作重心放在强基建制上,要从法规政策入手,去除长期存在的不合理条条框框,尽快研究出台促进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法规体系。具体来说,我认为应当重点抓一下几点工作:
一是要把促进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纳入发展政绩考核,将共享发展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内容,强化各级各部门推进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工作力度。
二是完善共享财税政策,对财产性收益实行累进制征税,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度,严格控制生产要素交易领域的暴利行为。
三是加快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民离土也离乡,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我提出了发行基础货币、并购农民土地,加快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四是实行城乡统一的住房政策,将农村住房纳入商品房管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问:对课外培训、互联网平台和房地产的规范整顿,有何深层逻辑?
答:要分析中央开展互联网平台垄断、课外培训和房地产规范整顿的深层逻辑,就要从五大发展理念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五个正确认识上找。五大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正确认识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对课外培训的整顿,就与我们的创新发展理念有关,我们要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关键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我们的应试教育体系除了课堂教育外,还让孩子参加很多课外培训,挤占了孩子游玩时间,这种扼杀小孩天性的教培模式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整顿课外培训就有合理性。比如互联网平台和房地产,长期以来疏于政策和法规约束,导致这些行业存在暴利机制,出现了野蛮生长,挤占了实体企业发展空间,出现了经济泡沫和金融风险。我国现在的100强企业多半是互联网平台企业和房地产企业,而制造业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很少,这与我国制造大国的地位不匹配,整顿互联网平台和房地产,就是要促进这些行业尽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同时给广大实体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留出生存空间。
问:您如何看待房地产调控,如何看待征收房地产税?
答: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介绍一下房地产业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房地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强、就业吸纳量多、经济带动力大等特点,通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房地产成为产业覆盖面最广、老百姓受益最多的一个行业,是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同时,我国房地产发展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住房功能异化,住房成为了金融投资品和奢侈消费品,全社会出现了炒房热,导致住房供需关系扭曲,经济泡沫化严重,金融风险加剧,购房贵、住房难困扰广大群众。尽管国家出台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但一线城市房价过高、商品房闲置严重、经济适用房严重短缺等问题远未得到解决。
其次,中央对房地产调控的决心很大。中央领导对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非常重视,提出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重要判断,全国上下实行了严格控制房价上涨的政策,调控效果也较为明显,房地产市场趋于稳定。但也要看到,我国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房地产具有的暴利机制没有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居民炒房赚钱的动力仍然很强,房地产行业远没有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为此,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房产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准备出台的,政府希望通过这样政策的出台,遏制社会资本过多进入商品房开发不断推高房价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出台这个政策的出发点是对的。
第三,我认为房地产调控必须采取系统性综合改革方案。具体有六点建议:
一是把房价调控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房价调控涉及面广、牵扯利益关系复杂、政策执行难度大,需要各级各部门统一认识、形成工作合力。建议国家发改委承担房价调控的主体责任,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制定和实施房价调控的政策措施。同时要将房价调控作为政治任务来抓,严肃工作纪律、保障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房价调控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
二是削弱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应当按照费改税思路,规范土地收益中央和地方政府分享制度,在改革到位之前,中央可以尽快征收东部一线、二线城市土地收益金,以削弱地方政府推动房价上涨的冲动。
三是借鉴德国模式,建立房价调控长效机制。德国模式就是对住房价格实行严格管制,建立科学的地产价格独立评估机制,对地价、房价、房租等实行“指导价”制度。按照《联邦建筑法》,德国各地成立了“房地产公共评估委员会”,负责制订当地具有法律效力的“基准价”或者“指导价”,规定这类指导价所有房地产交易有义务参照执行,在合理范围内浮动。德国最重要的是建立“执行威慑机制”使“指导价”能够依法有效执行,该国《经济犯罪法》规定,如果地产商制定的房价超过“合理房价”的20%为“超高房价”,将构成违法行为受到处罚,超过50%则为“房价暴利”,将触犯《刑法》构成犯罪,出售者将受到更高罚款,甚至最高被判处3年徒刑。同时,德国还利用不动产税、房屋交易税、差价盈利税、房屋不动产税、出租房屋资本利得税等一系列税收政策,压缩炒房者进行“低买高卖”的利润空间,遏制房地产商、炒房者获取超额收益。我认为,我们应当研究借鉴德国房地产调控做法,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
四是稀释城市居民在城市炒房动能。放开农民住房管制政策,允许农民住房可以上市流通,按照商品房交易;加快农村清凉房地产开发,为城市居民提供夏天避暑环境,也为城市居民提供资金支出通道;加快特色小镇、农村园区建设,吸引房地产开发企业到农村发展,加快乡村振兴。
五是发挥银行金融机构在房价调控中的关键作用。银行金融机构在房地产行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构建房价调控长效机制中离不开银行机构的配合。应当继续实施购房贷款差别化首付政策。同时,应当严查银行金融机构参与房地产炒作的腐败行为。
六是大力发展立体园林住房模式。立体绿色庭院式住房(简称“第四代住房”),是将地面庭院搬到空中的高层园林楼房,具有楼宇皆绿化、空中连街巷、家家有庭院、门前可停车、邻里相往来等特点,实现了建筑、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推广立体庭院房住房模式,符合国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创造和谐宜居环境、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战略方向,有利于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引发城市住房模式的一场革命性升级,形成强大的绿色生态住房消费需求,也有利于推动城市建筑绿色革命,实现从水泥森林城市向碳中和生态宜居城市转变,(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学人访谈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31076.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