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
(碳达峰)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碳中和(carbon neutral)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在2020年9月22日召开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方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达峰),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编辑推荐
- 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2-05-15
-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1-10-28
-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21-10-26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2021-10-25
最新文章
- 贾康:双碳推进是“持久战”而非“突击战”2022-11-30
- 贾康:实现零碳愿景要克服两类失灵、两个悖论2022-11-25
- 张小溪 张莹: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2-11-24
- 张卓群:“双碳”目标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2-10-08
- 周亚敏:“双碳”目标下的国内行动与国际战略2022-10-04
- 曹明德:中国碳排放交易面临的法律问题和立法建议2022-10-04
- 庞昌伟:中国能源革命的路径与前景2022-10-01
- 潘家华:深刻认清碳中和核心路径及本质规律2022-09-25
- 邹才能院士:碳中和目标下能源人新使命2022-09-21
- 刘元春 郝大鹏 霍晓霖:碳中和经济学研究新进展2022-09-10
- 丁仲礼:深入理解碳中和的基本逻辑和技术需求2022-09-09
- 深刻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2022-09-01
- 唐元:关于“双碳”目标背景下国家能源战略的几点思考2022-08-27
- 赵文智院士: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必须作好平衡2022-08-24
- 马骏:碳中和与转型金融2022-07-22
- 贾康: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制度机制建设2022-07-18
- 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2022-07-16
- 赵宏图:碳中和与中国能源安全2022-06-19
- 庄贵阳:全球气候治理与构建中国低碳经济话语权2022-06-15
- 张志强:全球视野下的碳达峰碳中和及对我国的启示2022-06-11
- 周小川:金融业在应对气变和碳市场建设中的角色与潜能2022-06-09
- 刘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坚决支持实现“双碳”目标2022-06-06
- 欧阳康:“双碳”目标、绿色发展与国家治理——“双碳”战略及其实施路2022-05-29
- 熊兴:碳中和目标下的中美绿色低碳合作2022-05-27
- 王金南 蔡博峰: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2022-05-16
- 钟茂初:探寻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2022-04-06
- 彭文生:碳中和路径及其经济金融含义2022-04-06
- 戴厚良院士: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发展战略2022-04-03
- 王一鸣:正确认识把握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2-03-30
- 王瑞彬:碳达峰、碳中和:意义、挑战与实现路径2022-03-17
- 张志强:全球视野下的碳达峰碳中和及对我国的启示2022-03-17
- 钟茂初:切实纠正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误区2022-03-04
- 段宏波:加快构建面向碳中和的综合评估模型2022-03-02
- 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2022-02-12
- 朱民:范式变更:碳中和的长潮和大浪2022-02-06
- 梅德文:碳关税等国际背景下的中国碳市场展望2022-02-03
- 贺克斌:“双碳”变革2022-01-27
- “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2022-01-26
- 唐元:对近期一些重大热点问题的解读2022-01-20
- 杨伟民: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2022-01-14
- 唐元:“双碳”政策解读及发展前瞻2022-01-12
- 王一鸣:打好实现“双碳”目标的持久战2022-01-10
- 丁仲礼:碳中和对中国的挑战和机遇2022-01-09
- 刘世锦:“双碳”目标下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2021-12-24
- 常修泽:提供第四条路径选择——用广义产权机制减碳2021-12-23
- 庄贵阳: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逻辑2021-12-21
- 梅德文:碳交易市场的挑战、机遇及展望2021-12-09
- 孙即才 蒋庆哲:碳达峰碳中和视角下区域低碳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战略2021-12-07
- 刘兴华:有条件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12-04
- 张小溪:碳中和机制下的中国可持续发展2021-12-02
- 李克平:能源供应短缺是低碳转型的重要挑战2021-12-01
- 张生春:积极推进工业领域碳减排2021-11-30
- 郭巍:科学有序推动全国各省市实现梯次达峰2021-11-29
- 朱承亮 吴滨: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2021-11-29
- 潘家华 李萌 张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方案2021-11-27
- 王元丰:实现碳中和离不开民众参与2021-11-26
- 王元丰:建筑业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是什么?2021-11-26
- 周宏春: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创新驱动和技术支撑2021-11-19
- 黄润秋: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2021-11-18
- 白重恩:在“双碳”目标下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潜力2021-11-18
- 王江: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法制框架2021-11-15
- 史作廷 时希杰:努力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11-01
- 马骏:碳中和愿景下的绿色金融路线图2021-10-29
- 王一鸣:抢抓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机遇,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21-10-26
- 何立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2021-10-25
- 何可 宋洪远:“双碳”目标下的粮食安全问题2021-10-20
- 梅德文:碳中和目标下的碳市场机遇、挑战与展望2021-10-12
- 刘俏:碳中和与中国经济增长逻辑2021-09-27
- 常修泽:广义产权论与构建天地人生命共同体——碳中和行动的理论基础2021-09-25
- 刘世锦:减碳不是减少生产能力,更不是人为打乱供求秩序2021-09-25
- 周小川: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的若干问题和选项2021-09-20
- 周小川:碳中和经济学需要深入研究2021-09-13
- 刘世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定要遵循绿色转型规律和市场规律2021-09-13
- 唐元:中国“双碳”目标的政策背景和战略思路2021-09-09
- 姚洋:中国要为全球碳定价市场做足准备2021-09-09
- 曹普华:谋划碳达峰碳中和要有大格局大思路2021-09-07
- 张中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国与世界——绿色低碳转型、绿色金融2021-08-30
- 李克平:完善碳市场的核心与挑战2021-08-22
- 贾康: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与难题破解2021-08-20
- 刘科:碳中和误区及其现实路径2021-08-20
- 陈文辉:关于“双碳”的几点思考2021-08-18
- 章建华: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2021-08-17
- 王元丰:碳市场建设需着眼国家长远发展2021-08-07
- 徐忠:对碳市场最新进展的思考2021-07-27
- 徐忠:周小川和“碳中和经济分析”2021-07-25
- 谷树忠等:碳达峰、碳中和,重大考题如何破解2021-07-23
- 王元丰:碳中和与第五次工业革命(演讲)2021-07-19
- 王永利:碳排放权交易发展任重道远2021-07-17
- 金涌:“碳中和”是中国转型的巨大驱动力2021-07-16
- 梅德文:中国碳市场需要九个转向2021-07-16
- 张中祥:构建碳市场的策略秩序2021-07-14
- 李俊峰:碳达峰、碳中和是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2021-07-14
- 丁仲礼: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2021-07-07
- 王忠民:碳中和的交易配置逻辑和投资机遇2021-07-07
- 庄贵阳: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及对策2021-07-07
- 徐忠:碳中和背后的经济学思考——《碳中和经济分析》书评2021-07-05
- 高世楫 俞敏:中国提出“双碳”目标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和变革路径2021-06-23
- 张晓慧:低碳转型背景下西北经济发展之路的思考2021-06-09
- 丁仲礼:实现“碳中和”需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技术迭代为前提2021-06-08
- 刘俏:气候变化是经济学的最终挑战,关于“碳中和”的几个误区和建议2021-06-07
- 贾康: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21-06-07
- 邹传伟:区块链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应用2021-06-03
- 林伯强:中国迈向碳中和的难题与出路2021-06-03
- 王硕 张丽华:国际碳交易机制复杂化及中国应对2021-05-26
- 刘世锦:中国如何在低碳背景下保持经济较高增长2021-05-26
- 陈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与中国贡献2021-05-21
- 李克平:低碳经济转型的挑战与应对2021-05-21
- 周小川:迈向“碳中和”过程中的两个机制性议题2021-05-20
- 王元丰:碳中和与第五次工业革命2021-05-16
- 王元丰:人类实现碳中和希望在哪2021-05-16
- 徐晋涛:理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三个维度2021-05-14
- 马骏:金融支持碳中和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2021-05-12
- 刘俏:“碳中和”给经济学提出哪些新问题2021-05-12
- 周宏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七个“要”是工作重点2021-05-10
- 彭文生:碳中和经济学:反推式变革的七个思考2021-05-10
- 杜祥琬:在生态文明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2021-04-27
- 王元丰:碳中和转型将重新定义21世纪的大国竞争2021-04-23
- 薛方:碳中和目标下企业应加强四方面关键能力建设2021-04-23
- 王元丰:碳中和将重塑地缘政治格局2021-04-20
- 易纲: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发展绿色金融2021-04-18
- 王金南:碳达峰约束驱动经济新变革2021-04-18
- 杜祥琬:有些观点对“碳达峰碳中和”存在误解2021-04-13
- 徐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切实采取行动并强化机制2021-04-13
- 刘世锦:碳中和目标压力巨大,中国制造业如何绿色转型?2021-04-13
- 实现碳中和,需要全球合作应对2021-04-12
- 魏一鸣:关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对策与建议2021-04-12
- 高军 程亮 陈鹏:促进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投融资的五个建议2021-04-12
- 黄润秋:“碳达峰、碳中和”艰巨任务,“十四五”如何布局?2021-04-10
- 开征碳税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选项2021-04-10
- 刘振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2021-04-05
- 陈新华:分清碳的双重身份,走中国特色的碳中和之路2021-04-05
- 徐华清 柴麒敏:碳达峰、碳中和意味着什么?2021-04-05
- 李政:碳达峰碳中和与能源转型2021-04-02
- 周小川:夯实应对气候变化的数据与计量基础2021-04-02
- 刘世锦:迎接碳中和,中国制造业如何绿色转型?2021-04-01
- 王元丰:碳中和是一场深刻革命2021-04-01
- 徐晋涛:碳达峰对中国经济意味深长2021-03-30
- 周小川:构建清晰化的碳排放总量年度目标2021-03-07
- 王元丰:实现碳中和,别忽视互联网企业2021-02-22
- 田慧芳:国际碳中和的进展与趋势2021-01-27
- 胡鞍钢:中国实现2030 年前碳达峰目标及主要途径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