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嘉健:心性的默认设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10 次 更新时间:2021-01-19 13:23:19

进入专题: 心性  

吕嘉健 (进入专栏)  

  

   人可能与生俱来就已经拥有了某些预置程序或特定装备,规定了对某些特定信息做出反应而忽略其他信息。这种观点为进化心理学奠定了基础。进化心理学代表了现代心理学和现代进化生物学的真正综合。

  

   ——戴维·巴斯《进化心理学》

  

   我们内置着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种针对不同行为和选择的预设偏好。

  

   ——迈克尔·加扎尼加《谁说了算?》

  

   一.从快乐天性、忠诚的犬性和从众心理说起

  

   要想理解“默认”,要想避免“默认陷阱”,首先需要认知“心性的默认设置”。

  

   什么叫做“心性的默认设置”呢?就是在你的本性中种种的心理基因和文化模因,它们适应环境的经验,所建构成的无数的心理机制,积淀于潜意识,待机反应,以便提取使用。

  

   兹以快乐天性为例讨论。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人必须保持乐观,不要悲观。”意思是,要训练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隐含的因果关系是:快乐可以学会和安装在自己的心里。

  

   但心理学研究的结论是:

  

   快乐都是与生俱来的,在生活中恒定不变。快乐的人不管处境是否恶劣,随机就缘自会言笑晏晏。

  

   不快乐的人即使好事扑面,凡所遇者,全都感到不能满意,甚或厌恶和怨恨。他们总是把不开心归因于外部环境,无论怎样劝慰,只是徒劳。

  

   林黛玉天性促狭,将自己的不幸放大,耿耿于怀地感受着孤独,因为她投射出自己的阴暗心理,将别人的快乐或玩笑敏感地视为对自己的刺激或攻击,提防之心、猜忌之意、嫉妒之情和尖酸刻薄之态膨胀,万事都往悲哀方面去想。专注于悲观和敌意是她阴郁天性的主导方向。

  

   古希腊医学大师希波克拉底以及古罗马名医、自然科学家伽林,根据不同的体液总结出四种气质:

  

   黑胆汁过多使人的气质偏向压抑;黄胆汁过多使人易怒、有野心且好动感情;黏液质的人较冷漠、安静;多血质的人较乐观,且对事情抱有希望。

  

   20世纪杰出的心理学家杰罗姆·卡冈说:

  

   性格与气质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基本构成”之中,即植根于我们的生物学遗传禀赋中。他惊讶地说:

  

   “希波克拉底和伽林距离真理比弗洛伊德更近,血液、胆汁、黏液——这些神经递质,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一切的?”

  

   今天神经化学的分析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大脑高速运行(兴奋起来)时会分泌多巴胺,它可以帮助神经细胞传递脉冲,人们赢了、看见心仪的人物而热爱、遇到重大的事情而激动和面对压力会紧张,都与多巴胺有关。多巴胺少了人就无法兴奋起来;多巴胺太多了人又会兴奋过度。

  

   多巴胺可以给人满足感和愉悦感。而多巴胺不足会导致心理障碍。

  

   有些人保持着充足而适当的多巴胺,TA就时时在轻快的心境里;有的人天生不能产生足够的多巴胺,TA的心理总是倾向阴郁。

  

   有一种酶负责在大脑的前额皮质中清除多巴胺,这个酶的编码是COMT基因。这个基因有两个变异类型:快酶和慢酶。快酶能够快速清除多巴胺。

  

   多数人同时拥有这两种酶并平衡着,但有的人只有快酶,有的人只有慢酶。

  

   如果你的COMT酶是快酶,那么无论你是面对压力,或者遇到不如意的事,都会容易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会因为过度兴奋之后突然失望就痛苦,也不会因为过度渴望而揪心紧张。你的快酶把多出来的多巴胺清除掉了。

  

   你的大脑里分泌多巴胺的功能、快酶或慢酶之多少,就是你的生物基因遗传构成的天性。

  

   除了生物基因的本性,每个人也有特殊的“精神基因本性”,通过遗传特殊的心性,它们与生活互动建构起各人的精神本性,各人情不自禁地发自本性去为人处世。钱锺书说,“快乐由精神决定。”(《论快乐》)。

  

   天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人各有难念的经,所有的人生和所有世事必然有很大的局限性,得此失彼,绝无完美,只有不确定性才是可以确定的。你是林黛玉第二,你总是怨恨杯子里少了半杯水;你是薛宝钗第二,你会因为还有半杯水而不觉失望。

  

   天性就是你心性默认设置的基础部分。基因里既有生物神经的组织,也有人性-文化遗传的神经结构,而且从父母那里遗传获得的生物神经与心性神经之特性侧重或成分比例,每个人又不同。

  

   再从“犬之忠诚天性”来考察心性遗传与生活耦合之秘密。

  

   伟大的动物学家、现代动物学创始人康拉德·洛伦茨这样论述狗的品性之遗传:

  

   人类与狗存在一项古老的自愿“签订”的契约,在原始时代,经历了几百年的逐渐发展后,犬类中的优秀种类开始选择人类部落的首领作为主人,而非选择狗作为它们群体的领袖。即便是今天,狗仍然把“户主”视为主人,特别是个性比较猛烈的狗。

  

   往往就在几天之内,突然之间,狗和主人之间就形成了纽带,比任何个人之间的关系都要密切很多倍。没有什么忠诚能永远恪守,唯一例外就是一只真正忠诚的狗。

  

   狗对主人忠贞不渝,有两个原因:其一,每一只野狗都有服从狗群首领的天性,家狗把这一天性一股脑儿地转移到了人类身上;其二,在高度驯化的狗身上,体现出另一种爱,它对主人特别的依恋,源自年幼野狗十分热爱自己母亲的特性,在成年之后,这种感情就完全消失了;但在高度驯化的家狗那里,这种最初对母亲的爱,转化为对主人的爱,成为永久性的心理特征。

  

   一只成年的狼性犬绝对不会成为你的狗,只有在幼年“易感染期”才能与主人形成契约,一旦对你宣誓效忠,就永远是你的狗了。如果它已经是你的狗了,可是你又不得不离开了它,它就会精神失常,它不会听你妻子或你孩子的话。在悲痛之中,它意志消沉,沦为街头一只无主的恶狗。

  

   狗对于主人有一种极其精准的“心灵感应”,这是一种天生的心理机制,包括接收机制和传输机制,能无微不至地迅速悟到主人每一个细微的感情态度符号,并立刻主动作出回应。这是它们的基因决定的特征和后天发展的悟性。(1)

  

   狗对主人的忠诚和心灵感应就是一种心性的默认设置。

  

   另一种动物与人共同的心性默认设置就是“从众心理”。

  

   经营屠宰场的人知道,依靠从众心理管理牲口非常容易。只要能让一部分牲口照着预期的方向走,其他牲口就能机械地跟上去。源源不断地走向被宰割的命运,义无反顾。

  

   人的“从众心理”与牲口的“从众心理”都来自一个相同的进化机制。它们称作“适应性的心理机制”。

  

   管理人类与管理牲口一样。只要在初始制造出一种人们愿意接受的默认值,当这个默认值成为了一部分人心里熟悉的当然观念,慢慢地就会变成心理定势,这部分人就有了认同的惯例习性;再接下来,其他人就会从众默认。原来很反感长辫子的人,假如被辫子国统治了几十年之后,也会视辫子如同脑袋一样必不可少。一个族群假如被专制统治了三千年之后,只要官家一下令,所有人都会默认为不容怀疑的圣旨。

  

   人与动物的心性同源同理,这是进化心理学的结论。

  

   二.默认设置:先天性在习得中强化的适应性机制

  

   有一个实验专门调查单亲家庭的孩子,用“延缓享乐”的考验法对比测试两类家庭的子女。结果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多地不能运用延缓享乐的自控力。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自控力差,源于其缺乏负责任的基因。正因为TA的父亲不负责任,TA才会沦为单亲儿童;而TA又继承了父亲不负责任的基因。所以TA天生是个不负责任的人。

  

   更进一步的测试发现:“与家庭结构稳定的孩子相比,那些家庭结构动荡(如家长有多个伴侣)的孩子的染色体端粒短了40%。”(2)

  

   黑人族群里不负责任的人数比例特别高,因为黑人族群里的单亲家庭占到80%,而且这甚至成为黑人文化模式的一部分,父亲生下孩子后,都离开家庭,再寻找其他女人享乐。

  

   这就是人文性格通过基因遗传了先天性,而先天性又寻找和在适宜发展的社会环境里扩张自己,这是先天性具有自我动力的特性。

  

   “人可能与生俱来就已经拥有了某些预置程序或特定装备,规定了对某些特定信息做出反应而忽略其他信息。这种观点为进化心理学奠定了基础。进化心理学代表了现代心理学和现代进化生物学的真正综合。”(3)

  

   心性的默认设置是天性预置程序与习得过程合谋渐入佳境的内隐机制,是生物基因、文化模因遗传的本性与社会生活环境互动强化后生成的产物。

  

   进化心理学有两个基础概念:预设偏好,适应性心理机制。

  

   在初来这个世界之时,每个人都有一套包含认知、行为和情感上的因素的预设偏好,它决定了我们对周遭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可能做出的反应。这套预设偏好叫做“气质”。

  

气质是比较稳定的行为反应和情感反应的组合,在个体生命的早期即出现,并部分地受到基因构成的影响。(杰罗姆·卡冈)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进入 吕嘉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心性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笔会 > 散文随笔 > 众生诸相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4430.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11 推荐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