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魁:要素双向流动:大湾区思维的纲举目张

——在华南城市智库“新经济 新征程 新活力”主题峰会的发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79 次 更新时间:2019-06-20 09:58

进入专题: 大湾区   要素流动  

李少魁  


导言


党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正式发布,振奋人心,各式各样的解读纷至沓来,最多的集中在自己所在城市被提到的频率,香港102次,澳门90次,广州41次,深圳39次、珠海20次、佛山9次、惠州6次、东莞8次、中山9次、江门7次、肇庆5次……这确实算是一种解读。


在此,我也统计一组数据,围绕今天峰会主题“新经济 新活力”,提出个人认为的“关键词解读”,抛砖引玉。


(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关键词究竟是什么?


首先认真研读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二章总体要求,有如下发现:

【1】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二节机遇挑战

№:01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

【2】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

【3】第二节 基本原则

№:02促进各类要素在大湾区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

【4】第三节 战略定位(两条)

№:03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

№:04促进人员、物资、资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动

【5】第四节 发展目标(三条)

№:05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06粤港澳市场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各类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高效,文化交流活动更加活

№:07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请注意,第二章第四节,总共600余字,三次提到要素流动

第二章总共2400字,六次提到要素流动

第一章和第二章,总共4000字,七次提到要素流动


(二)回顾香港与内地历史上的三次要素流动


过去70年香港与内地曾经的三次要素大流动。

第一次:内地及华人资本流入香港

第一轮1949上海资本流入;

第二轮1960东南亚华侨资本流入。

第二次:内地劳动力流入香港:

上世纪60~70年代港英政府采取“抵步”政策吸纳了内地百万“偷渡客”,解决了急迫的劳动力需求问题,支撑了香港经济崛起,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17个支柱型产业的工业体系,雄踞“亚洲四小龙”之首。香港人均GDP,1950年仅仅是英国的23%;1970追赶到80%;1987年超过英国。

第三次:香港诸要素大规模向内地流出:

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香港资金、管理、工业项目大规模流入珠三角及内地,到90年代中期,制造业体系几乎整体转移内地,香港本土实现“腾笼换鸟”,形成长达30年的要素单向流动。与此同时,香港制造业空心化。香港人引以为荣的第三产业占比高达94%,制造业比重仅为2.4%。2014年,香港人均GDP下降到英国的84%。(参考2015旧文《香港制造业空心化的前车之鉴》)

相反,珠三角地区利用港资、台资、外资,产业经济崛起,迅速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9个城市GDP总量2015年已经超越香港。2018年深圳市GDP总量超越香港。县域经济以顺德制造为例,2006年GDP超过1000亿,开始出现产业溢出效应。

过去70年要素的三次流动历史,内地于香港功不可没!

过去40年改革开放,香港于内地功不可没!

今天,进入大湾区“9+2”新时代,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要素流动,必将开启新征程,注入新活力,那么,这个新生态将是什么?

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科斯强调:“历史是最重要的。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


(三)纲举目张:双向流动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将粤港澳大湾区从2016年的深港规划、2017年的广东规划,提升到2018的国家战略,把9+2之间的要素流动放在“总体要求”中反复强调。

请问,进入大湾区时代,要素究竟该怎么流动?还是过去单纯的招港商、引港资吗?是不是像去年夏天有港人借口“给香港长者一个五星级的家”,提议划拨50平方公里土地交给香港管理,缓解香港城市压力,获得我们一些人的积极回应呢?

我想应该不是这样,而是纲要明确强调的,“促进各类要素在大湾区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说白了,是9+2之间要素的“双向流动”!“双向流动”!双向流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再说白了,香港20年前已经为内地腾了17个笼子换了17只鸟,所剩无几啦!(以动漫产业为例)是不是该反转了?“2”以北的“9”个城市经过40年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产业体系完备”,是不是该香港人挑选适合项目往香港引进啊?其实,2015年以来,前任特首到现任特首,都不止一次提到香港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提到香港再工业化的紧迫性。可惜,由于制度性约束,想要进行经济结构性调整,特首往往是有心无力。

简而言之,过去的香港由于断崖式的“腾笼换鸟”,整体抛弃已有工业体系,直接跨向广义的贸易服务业,从而与内地2007以后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发生较大偏移,甚至脱钩,延续30年的要素单向流动,事实上已经停滞不前。“一方面内地经济难以继续从香港经济中获得产业升级动力;另一方面,香港的服务产业也难以从内地经济的高速增长中获得动力”。恰在此时,中央出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明明白白要“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再三强调“各类要素在大湾区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难道不正是一场及时雨吗?

所以,我的理解,要素双向流动是“纲”,11个城市提到的频次和要求是“目”。纲举,则目张。

香港金融服务业、高端人才等等继续北上;广州制造、深圳制造、顺德制造、东莞制造等等南下,助力香港高端制造业回归,助力香港再工业化!只有这样,“9+2”才可能共同发挥香港独立关税区在“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作用。终结40年的要素单向流动, 9+2之间实现双向流动,我认为是《规划纲要》指导下应有的新时代的新思维。否则,珠江三角洲何必要提升到粤港澳大湾区?

今天还要旧话重提。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美国给了中国最惠国待遇以后,香港精英阶层认为香港作用将要衰减,时任总理朱镕基讲:“香港對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所作出的貢獻是第一位的。” “香港曾经扮演着亚洲金融中心地位的作用,同时,也在其它领域里是一个文明的国际城市。我想这种优势香港并没有丧失……今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想香港的地位应该做一些调整。所有香港的精英都在为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我始终坚信,香港的优势还没有完全的发挥,它将来的地位是不可限量的。”

时至今日,川普背弃最惠国待遇的承诺,向中国发动大规模贸易战的形势下,香港自由贸易体系的全球地位和独立关税区地位,再次凸显出不可限量的价值!不得不说朱总理是有远见的。做为华南智库学者,更应该超前一步看到这个趋势,真正体现“新经济 新征程 新活力”的主旋律。

毫无疑问今天大湾区“9+2”之间要素的“双向流动”是一个大型课题,需要分为若干个子课题才可能论述清楚,需要民间智库与官方智库的合作。我在2017年提出智库的“兰德机遇”,就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借今天智库峰会发言,抛砖引玉,迎请来者!

谢谢各位!

2019-6-18

    进入专题: 大湾区   要素流动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678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