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善达:新时代科技发展在我国国际关系战略中的地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77 次 更新时间:2018-08-06 15:01

进入专题: 科技发展   国际关系战略  

许善达  


从战略合作伙伴到对手带来的变化

我觉得有两个词能较好地概括美国现在的对华战略。一个是美国原来对中国的定位是“伙伴”(partner),现在这个词正式地改为“对手”,但还不是“敌人”。这个词表明它对中国的定位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第二个是美国对华战略原来是“接触”,现在改成“遏制”,明确对中国实行“遏制”战略。美国对中国其它方面的态度都是围绕这两个概念表现出来的。

最近中美关系发生了很多事,都跟科技有密切的关系。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中,在科技方面是区别对待的。美国科技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它控制着多数高科技产业的主导权,对不同的国家或经济体都有一个相应的定位。全世界就是在这个定位排序中,各国相互交往。所谓技术要素市场必然受到政府间关系的极大影响。

在过去“伙伴”关系的情况下,美国对中国在科技方面的限制也是最多的。现在美国已经把中国看成“对手”了,对中国的限制范围只可能更加严厉,而不会宽松,这就是美国政府的态度。

从经济合作到竞争

多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掌握着高科技领域的很多核心技术,它们利用自己在全球市场的优势地位,大量投入科技研发,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同时把它的中低端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变成更多的市场价值,即获得技术的红利。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刚开放时期,那时候所接受的外商投资企业,主要生产普通消费品,例如服装、鞋、袜等等,这种加工和贸易结构主要引入低端技术和少数中端技术,符合美国在全球科技定位的框架,而且也符合跨国集团的利益。因为它们已经开发生产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这些低端产能转移到中国市场还能获得技术引进分红,通过西方跨国资本的整合进入国际市场,并创造价值。当时中国主要是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低环境、资源成本,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一模式确实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

第二个阶段,我们国家通过引进消化,开发研制出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端技术产业。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高速发展的高铁系统。高铁除部分核心技术之外,大部分还是中端制造技术。这不是美国要重点发展的产品。中国在这方面制造拥有竞争优势,对美国的国家安全也不会带来什么威胁,所以中国发展中端技术的产业,它也可以接受。当然,我们在高铁方面,有些重要零部件比如高端轴承,还要从国外买,还有一些设备也要跟外国合作,美国也没有对我们进行什么制裁限制。

现在出现一个新的情况,就是我们在一些高科技领域的研发,已经直接和美国形成竞争。美国的科技不仅仅是某一项技术的领先,实际上是一种科技生态的领先。我们讲信息技术,中国的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多次拿到世界第一,可以说在这个方面已经超过IBM做的计算机了。但是,美国的IT技术,包括IBM、微软、谷歌、高通、英特尔等,整个信息技术的生态,不要说超过,中国能赶上都是很难的。我们在某一个方面赶上美国还有可能,但要想全面地赶上美国信息技术水平,至少在看得见的这段时间内,我觉得是不现实的。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状况,已经开始在某些领域进入了领先行列。美国对此是不能容忍的,它认为这对美国此前所安排的全球化国际分工体系提出了挑战,美国对此很警惕。

如果讲到人工智能、讲量子通信,IBM说它已经做出了量子计算机的原型机,英特尔说量子芯片在5到7年之内可以实现商业化应用。量子计算机是什么概念?现在运算速度最快的电子计算机的工作量,如果是按年算的话,那么量子计算机就是按秒算的。如果量子计算机进入实用阶段,目前的金融安全等等的密码系统都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在这些敏感技术领域,美国是不能容忍他人的挑战的。在这一轮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特别点明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说要重点遏制我们在前沿高科技制造领域的发展,美国把这个问题看得比对某类商品提高关税更重。现在我们已经触动这些领域,要在高科技方面和美国竞争,对此美国人当然要全力打压。

在现实中,中国科技研发的生态环境跟美国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美国多年来高科技的发展之所以这么快,决非偶然,也不仅仅是靠有钱就能做到的。美国的制度保障了知识产权的价值能够在市场得到实现,而且实现的效率还很高,有关各方面的利益都能够得到合理分配。这套体系在美国运行这么多年,效率是很高的。比方说,电子信息产业是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率先起步的,当时各国之间的技术差距并不是很大,但苏联和美国争霸、日本对美国的半导体争端中都没有占到上风,它们和美国已经不在一个档次上。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规律是什么,其中的历史经验是很值得总结的。

还以量子计算机为例,现在原型机已经做出来了,英特尔的量子芯片据说未来5-7年可以实现商业化应用,说明它已经接近实质性的突破。7年后也就是2025年,这几项技术的突破如果进入实用阶段,可能会给全球的科技格局带来一个巨大的变化。我们自己原来做的东西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们现在想做的新东西又能做到什么程度?到那时,我们跟美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是不是会进一步拉大而非缩小?我们几十年来一直在拼命地追赶发达国家,应该说与它们在科技很多方面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是,当我们还在追赶过程中时,对方的科技发展是不是会出现加速的情况?我想量子计算机就是一个例子,包括人工智能等等,这几个都可能是改变全世界整个科技格局、科技水平的几个关键领域。

在新的竞争格局下调整科技战略定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科技人才。

我认为,科技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应该进一步提升。军事实力很大程度上是由科技水平带来的,当然还要有大量资金投入,但首先要有科技支持。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带来战争样式的巨大变化。前不久我去叙利亚,那里曾经有一次敌方的无人机前来攻击,结果无人机被迫降到这边的机场。迫降还是客气的,没让无人机返回去打自己。就是说控制系统被破译之后,无人机的控制权就易手了。我们要充分地估计到高科技在未来军事领域的价值和它所产生的影响。

另一方面,高科技在经济方面一定会产生市场价值。比如我国很多企业做手机,所有手机厂商的生产总量非常大,但利润的总和却只是苹果一家公司利润的零头。所以高科技在经济上产生的价值是非常之大。人家是开创性、是从无到有,从0到1;我们现在做的是从1到10,1到20,是在人家开发的基础上加工,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但真正核心的东西,其市场价值要远远大于我们这个的市场价值。虽然高科技投入大,但是它的市场价值远远超过它的投入。

我们现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美国这个第一大经济体的数字差距已经不太大了。但如果美国的高科技出现重大的技术突破,它所能释放出的市场价值是难以估量的。我们对未来美国科技发展的这种可能性要有一个非常清醒的预估。

这样就给中国一个定位,中国的科技在发展中要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国防和外交方面发挥什么作用?我们过去做过多次科技发展规划,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科技进步的速度还需要大大提高。我们现在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要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要看到新的科技发展对国家产生的全面影响。

明确了科技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定位之后,现有的科技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也需要根据新的定位做调整。比方说,“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说了多年,但我们企业的发明专利在整个专利授权中只占到18%,而发达国家企业的发明专利占专利授权的80%以上。我们的企业做基础科学研究的只占1.6%,美国占40%。美国的科学研究投入中,企业投入比政府投入、高校投入还要多。

另外关于军民融合问题。最近比尔·盖茨讲了一句话,人家问他,现在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有没有可能赶上或超过美国?他说不可能。为什么呢?他说:第一,我们现在领先得很多;第二,美国是军民融合的体制,中国没有这个体制。现在我们提出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体制,但是想实现新的体制改革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总之,目前中美贸易摩擦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就是在新时代,我们要对科学技术的战略作用进行重新定位,对已经实行多年的科技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等进行科学的评估,配合2025-2035年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形成相应的科技发展战略。这还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工作。



    进入专题: 科技发展   国际关系战略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139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