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之元:“欧洲之父”的思路及其亚洲启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66 次 更新时间:2018-06-23 15:39

进入专题: 让·莫耐  

崔之元 (进入专栏)  

1988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发布行政令,将让·莫耐 (Jean Monnet,1888 —1979) 的骨灰迁入位于巴黎拉丁区的雄伟的“先哲祠” (Pantheon) 中。从此,莫耐与卢梭、雨果等为法国和人类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永远地安息在一起。

莫耐有何等业绩,使他得以和卢梭、雨果并驾齐驱?

1888 年11 月9 日,莫耐出生于法国的一个农村小镇,该地名叫Cognac ,出产同名的白兰地酒。1914 年前,莫耐在他父亲经营的酒厂负责销售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莫耐的人生道路。下面是他的履历表【1】:

1914 — 1918 年:作为法国代表参加位于伦敦的“国际供应委员会”,负责协调英、法两国的军需品供应,以免军火商从两国的不合作中渔利。

1919 — 1921 年:担任巴黎和会所成立的“国联” (TheLeagueofNations) 的副秘书长,亲身深刻体验了大国权力政治下的国际组织的脆弱性。

1922 — 1926 年:应父亲要求,返回家乡经营白兰地酒。

1927 — 1938 年: 1927 年初,应波兰籍的世界卫生组织领导人路德维格·拉赫曼 (LudwigRajchman) 的要求,参与旨在稳定波兰货币的国际银行团贷款活动,从此步入投资银行业, 1929 年在旧金山任“美国银行”副总裁时亲身经历了“大萧条”,成为罗斯福“新政”的国际上的积极支持者。

1934 年 11 月 13 日:莫耐和希尔维亚 (SilviaGiannini) 在莫斯科结婚。希尔维亚是意大利人,已婚,而当时意大利法律是不许离婚的。故莫耐和希尔维亚选择在婚姻法上最自由的苏联,同时办理离婚和结婚手续,从而体会到社会主义使个人自由得到充分发展的初衷。

1938 — 1940 年:法国政府命莫耐负责秘密向罗斯福政府购买战斗机。

1940 — 1943 年:邱吉尔任命莫耐为“英国军需供应委员会”驻美成员。莫耐游说美国各界参战,并为罗斯福的动员演说提供了著名的“民主的武库” (arsenalofdemocracy) 一词。凯恩斯曾说,莫耐使二战“早结束了一年”。

1943 — 1945 年: 1943 年 2 月至 10 月,莫耐作为罗斯福特使,在阿尔及利亚 ( 法属殖民地 ) 协调北非战场的指挥问题。从此,他开始和戴高乐等人一道,筹建战后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1946 — 1950 年: 1946 年 1 月,戴高乐任命莫耐为“法国计划委员会” (ComissariatduPlan) 第一届主任。莫耐提出了著名的“指导性计划”概念。这是他总结了 30 年代大萧条(导致“自由放任”经济哲学的破产)和过于僵硬的苏联式“指令性计划”两方面教训的产物。同时,“莫耐计划” (MonnetPlan) 直接影响到“马歇尔计划”的构思。【2】

1950 — 1955 年:莫耐提出并起草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方案,该方案由法国外交部长舒曼 (RobertSchuman) 于 1950 年 5 月 9 日正式宣布,故史称“舒曼计划”。

1951 年 4 月 18 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莫耐担任其“最高权威” ("HighAuthority") 的首届主席。“欧洲煤钢共同体”迈出了走向“欧洲共同体”和今日“欧洲联盟”的实质性的第一步。故莫耐获得了“欧洲之父”之称。

1955 — 1979 年: 1955 年 6 月,莫耐在“欧洲煤钢共同体”的任期结束。他随即通过广泛的个人关系,建立了“欧洲合众国行动委员会” (ActionCommitteefortheUnitedStatesofEurope) ,其成员为欧洲若干主要政党和工会的代表。多年来,该委员会为欧洲统一提供了许多重要建议,包括欧洲原子能机构、欧洲货币基金等等。

1976 年 4 月 1 日,欧洲共同体各成员国政府首脑做出决议,授予莫耐“欧洲荣誉公民”的称号。迄今为止,他是唯一享有这一称号的人。

从这份履历表中,我们看到,莫耐的一生几乎和 20 世纪的每一重大事件都联系在一起。但使他名垂史册,堪与卢梭、雨果并驾齐驱的业绩,是他为创建欧洲联盟做出的突出贡献。下面,让我们来分析莫耐1950 年提出“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原因及其深远意义。


黑暗中的跳跃

在莫耐看来,二战后欧洲重建的两大关键,一是德国问题,二是欧洲和美国的平等关系问题。而这两大问题的妥善解决,都有赖于统一的欧洲联盟的建立。

关于德国问题,一战后曾为“国联”副秘书长的莫耐,深知绝不能在二战后再像一战后那样来处理德国问题。但对深受二战创伤的欧洲各国(特别是近邻法国),德国重新振兴又的确是巨大危险。因此,一方面,必须对德国平等待之,不再像一战后那样将其“逼上梁山”;另一方面,必须把德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置于“欧洲共同体”的大制度框架之内。

关于欧美关系,莫耐认为,“欧洲不能长期在资金和军事上依赖美国。这样做,对双方均有害无益”。〔 3 〕而只有建立强大的欧洲联盟,欧洲各国才有可能与美国平等对话。否则,正如曾任罗斯福的副总统的华莱士所说,欧洲在二战后成了美国的“半殖民地”。〔4 〕但是,尽管许多欧洲人都认识到欧洲联盟是处理“德国问题”和“欧美关系”的关键,欧洲联盟却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至少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二战后许多欧洲联盟的构想,仅仅是指“政府间” (intergovernmental) 合作,而不涉及“超国家” (supranational)构成或联邦 (federation) ;如 1948 年海牙会议建立的“欧洲委员会” (CouncilofEurope) ,各国都有一票否决权,不受“多数决定”原则的约束,故谈不上实质性的欧洲联盟。

第二,美国虽然出于制约德国和苏联的考虑,支持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但却主张由英国来领导欧洲。这既是由于英、美传统的“特殊关系”使美国对英国领导下的欧洲较为放心,又是由于英国受战争破坏较小,经济实力相对法国较强。然而,英国留恋昔日世界帝国的地位,不愿参加和领导欧洲联盟。这一点,时任美国国务院计划局局长的著名战略分析家乔治·凯南(GeorgeKennan) 看得清楚。他认为,一方面,美国应支持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以防德国在幕后与苏联做交易;另一方面,必须由法国取代英国成为欧洲的领导。但是,据凯南回忆录,直到1949 年底,美国务院西欧局仍然坚决反对他的意见。〔 5 〕

因此,从二战结束后直至 1950年,欧洲联盟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用莫耐的话来说,欧洲还处在“黑暗中”。他认为,欧洲联盟不可一蹴而就,而应首先取得局部的、但同时是实质性的突破。这就是“黑暗中的跳跃”。它既需要机遇,又需要善于抓住机遇的人。

1950年初,机遇终于到来了。

1950年春,像往年一样,莫耐在阿尔卑斯山区步行两周,集中静思欧洲的前途。 1949 年以来的几个重大事件及其关系是他思索的焦点。

第一,冷战升级。苏联刚刚实验成功首颗原子弹,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第 68 号”文件 (NSC-68) 决定在美国和西欧全面重新备战(rearmament) ,特别是重振西德。

第二,美国从 1948 年秋季开始进入经济萧条,一直延续到 1950 年初, 1950 年 2 月失业率高达 7.6% 。由于这是二战后的第一次萧条(recession) ,对美国和欧洲的信心冲击颇大。人们不得不想,当 1952 年 7 月“马歇尔计划”按期结束后,欧洲经济将怎么办 ? 期待美国国会延长马歇尔计划是绝无可能的。〔 6 〕

第三,美国萧条一直影响美国的进口,减少了美国对整个英镑区 (SterlingArea) 的原料需求。英国被迫于 1949 年 9 月进行二战后的第二次贬值 ( 第一次是1947 年 ) 。在此稍前,英国为维持英镑汇率,向“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 ,即后来 OECD 的前身 ) 申请多用“马歇尔计划”中给英国的配额,引起欧洲其它国家的不满。美国开始对英国领导欧洲的能力产生怀疑。

第四, 1949 年 6 月,“联邦德国”政府在波恩成立。西德政府要求法国归还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让给法国的萨尔地区。德国钢铁工业发展潜力巨大。 1938 年时德国钢铁产量为西欧的40% ,但 1949 年西德钢铁产量仅为西欧的 18.2%。〔 7 〕不难想象,美国因冷战而重振西德的方案,将迅速使西德至少恢复到战前的钢铁产量水平。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

莫耐敏锐地感觉到,上述这四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给法国提供了提出新创意、从而成为欧洲联盟领导的机遇。这是因为美国虽然允许西德重振经济与备战,但仍不可能对西德马上完全放心;而英国1949 年 9月的贬值使美国不再对英国领导欧洲抱有希望。新成立的联邦德国也会愿意通过加入某种形式的欧洲联盟,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和尽早摆脱盟军的占领。因此,由法国提出新的欧洲联盟方案,建构1952 年马歇尔计划结束后欧洲的制度框架,正当其时。

想到此处,莫耐迅速返回巴黎,与助手立即起草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方案 (EuropeanCoalandSteelCommunity) ,其要旨是将法、德煤炭和钢铁资源共同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监督管理下,同时邀请其它欧洲国家自愿参加。他认为,这一方案的妙处,在于美、德各自出于不同动机,均能够接受。〔8 〕同时,它在局部经济领域实行了“超国家机构”的监管,形成二战后欧洲联盟进程的第一个实质性飞跃。

1950年 5 月 9 日,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在前往伦敦参加美、英、法三方会议之前宣布,法国愿以平等精神,不附加前提条件地与西德协商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并欢迎其它欧洲国家参加。1951 年 4 月 18 日,法国、西德、比利时、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六国正式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协议。尽管协议实际执行过程与莫耐的草案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坚冰已经突破,航道初步开通,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莫耐的“局部但实质性的突破”之所以能够实现,固然和他与美国许多政治家在新政时期的历史渊源有关(如美国驻德国最高代表约翰·麦克劳伊 (JohnMcCloy) 就曾说“欧洲煤钢共同体”相当于美国新政时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9 〕;但更重要的,是因为莫耐善于抓住时机,在 1950 年错综复杂的国际事件中理出头绪来。他不求一步到位,而是提出为各方均能接受的局部方案;但是,一旦局部方案被接受,在更大范围内就会逐步发生实质性变化。正因如此,曾参与“马歇尔计划”的著名经济学家赫希曼(AlbertHirschman) 将莫耐的战略思想称为富于“理性的愿望” (thinkfulwishing)〔 10 〕,以和不现实的“一厢情愿式思维” (wishfulthinking)相区别。


对亚洲的启示

尽管 1950 年的欧洲与今天的亚洲有着相当不同的内外部环境,但莫耐的“局部实质性突破”思路对亚洲各国合作的加强仍颇有启发。

当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完全显示了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脆弱性。从 1995 年底开始,鉴于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教训,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间签署了美国国债回购协议(中国人民银行也参加了),但由于涉及资金太小,所以,完全不足以在1997 年泰国危机爆发前后发挥任何作用。

日本政府在泰国危机后提出了“亚洲基金”的方案,拟设立一千亿美元的资本金,日本出 5 百亿,其它亚洲国家出 5 百亿。但是,以日本一家控制的“亚洲基金”理所当然地受到中国和其它一些亚洲国家的反对。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出于自身的动机,不同意“亚洲基金”的设立。

然而,日本的“亚洲基金”方案不合理,并不等于说“亚洲基金”是不应建立的。鉴于美国国会批准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款的极端困难,连美国财长鲁宾最近都对日本1998 年又提出 3百亿美元的“亚洲基金”方案,表示了与 1997 年的坚决反对略有不同的态度。(11 〕事实上,在 1997 年中国对东南亚危机的 40亿美元支持贷款中,有 30 亿是用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股金支出的。由于中国在182 个国家组成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股本仅占总股本的 2% ,故中国对自身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股本的控制,并不见得比一个设计合理的、不以日本一家独控的“亚洲基金”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已经提出了新的“亚洲基金”建议。〔 12) “亚洲基金”将补充,而不是取代现有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危机救助。它能进一步稳定市场信心,并给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方案提供多元化的视角。鉴于日本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外汇储备依次居世界最前列,一个设计公平合理的“亚洲基金”方案,不是不可能产生的。

我们不应忘记,不论是 1950— 1958 年的“欧洲支付联盟” (EPU) 还是 1979 年以来的“欧洲货币体系” (EMS) ,一开始筹建时,均曾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政府发生过摩擦。〔 13] 欧洲支付联盟曾遭到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强烈反对,因为其实质是欧洲各国之间货币的可兑换性与它们与美元的不可兑换性并存,是对美元的一种“歧视”[14] 。

此时此刻,亚洲合作的障碍不在物质方面,而在精神方面。我们呼唤“亚洲的莫耐”的出现。

注释:

〔 1 〕本表由本文作者根据莫耐自传 (JeanMonnet,"Memoirs",Doubleday&Company,INC,NewYork,1978) 和莫耐传记 (FrancoisDuchene,"JeanMonnet:TheFirstStatesmanofInterdependence",W.W.Norton&Company,NewYork,1994) 编写。

〔 2 〕马歇尔本人说,“马歇尔计划”是放大了的“莫耐计划”。见"ForeignRelationsoftheUnitedStates",1947,Vol.III,June12,1947,pp.249-251.

〔 3 〕 Monnet,"Memoirs" ,同注〔 1 〕,第 272 页。

〔 4 〕引自 MichaelHogan,"TheMarshallPlan",p.94.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 5 〕 GeorgeKennan,"Memoirs1925-1950",London,1968,p.453.

〔 6 〕美国国会一开始就不情愿批准马歇尔计划。 1947 年 12 月,“马歇尔计划”送交国会讨论后,国会做了两项重大修改。第一,限制国务院管理“马歇尔计划”的权力,而新成立一个独立的机构(“经济合作管理机构”);第二,不将援助资金一次审查批准到位,而是每年审查一次。见 FredBlock,"TheOriginsofInternationalEconomicDisorder",P.87,1997 ,加州大学出版社。

〔 7 〕 AlanS.Milward,"TheReconstructionofWesternEurope,1945-1951",P.371,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84.

〔 8 〕简略地说,美、法均以此制约西德;而西德则以此早些摆脱盟军对其钢铁基地(鲁尔地区)的联合控制。

〔 9 〕引自 D.BrinkleyandC.Hackett 编, "JeanMonnet:ThepathtoEuropeanUnity",St.MartinPress1991,P.139.

〔 10 〕见 AlbertHirschman,"EssaysinTrespassing",p.267,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1.

〔 11 〕见 NewYorkTimes,October4,1998 。鲁宾说日本的提议是“建设性的”,但主要应先将本国经济启动。

〔 12 〕见 1998 年 7 月 21 — 23 日联合国在纽约召开的“专家组会议” (ExpertGroupMeeting) 文件。

〔 13 〕见 JacobKaplanandG.Schleiminger,"EuropeanPaymentsUnion:FinancialDiplomacyinthe1950s",Oxford,1989.

[14] 当然,美国可以接受经济“歧视”的前提是有利于其全球战略。美国亚洲战略与欧洲战略的异同及关系,是一尚待深究的大课题。 AndrewRotter 的 "ThePath  toVietnam"(CornellUniversityPress,1987) 是研究美国欧亚战略关系的最佳著作,他高度重视东南亚的英,法殖民地的对美出口对于解决 1950 年代的英,法“美元短缺”的作用。

进入 崔之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让·莫耐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041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实验主义治理,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