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希孟:中国村名中的远古历史人物传说因素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00 次 更新时间:2018-03-22 14:27

进入专题: 村名   神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安希孟  


不少村落和远古神话、祖宗祭祀、先人崇拜有关。人类的童年是在神话传说中度过的。许多村名留此印记。有村名为盘古村的。河北沧州盘古镇[1],相传禹王开九河导冀州之水时,于今盘古村发现了“盘古墓”。为纪念,重修“盘古墓”,建盖 “盘古殿堂”。留下的人形成两个村落:小盘古村、大盘古村。曹操北攻乌桓,开凿了北方最早的人工运河平虏渠,后称盘古沟、盘古港。盘古镇镇上的人 都能讲述几段盘古的故事。河南桐柏县被称为盘古文化的根源地。当地的“盘古庙会”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巢始有村落,有巢始有家,家和万事兴。村落起初是同姓氏族聚落而成。有巢氏是中国建筑业鼻祖,他开创了中国的建筑文化,“构木为巢”是也。 房地产商常供奉他的牌位,焚香礼拜。中华第一人文始祖乃有巢氏[2]。三皇五帝,有巢氏被列为“五帝”之首。《先秦史》云:“吾国开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巢”即有巢氏,“燧”即燧人氏,“羲”即伏羲氏,“农”即神农氏。《庄子·盗跖》曰:“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而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3]《韩非子·五蠹篇》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4]

传说燧人氏时,有一妙龄少女叫“华胥”。有一次突然电闪雷鸣,华胥从此身怀六甲,一年后生下一儿一女:伏羲、女娲。这就是自然崇拜。伏羲、女娲结为夫妻。伏羲打猎,女娲抚育儿女。女娲氏族发展成一个村落。为了纪念母亲华胥,女娲就给自己的部落起名华胥国。华胥这个地名沿用至今。华胥,也称华胥氏,风姓,故里陕西西安蓝田华胥镇。华胥是上古时期华胥国的女首领,伏羲和女娲的母亲,炎帝和黄帝的直系远祖,誉称为“人祖”。

陕西蓝田华胥镇有个“娲氏村”,演绎着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模样造出一个泥人,这泥人欢蹦乱跳,有语言和情感。女娲找来了一段草绳,沾满泥浆、用力挥洒,星星点点的泥浆都变成了一个个活人来。黄土高原,黄泥点点,造就了黄种人。传说,女娲造人时就住在女娲庄,也就是今天阿氏村。《纲鉴易知录》载:“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徐文靖笺:“按,华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小渊曰渚。”华胥陵位于华胥镇以北,村落西边是华胥沟,而越过华胥沟就是宋家村。这里与《蓝田县志》中所记载的华胥渚(华胥与其子女居住之地)十分吻合[5]。

陕西平利有个女娲村,传说炼石补天的女娲就出生在这里。

陕西蓝田华胥镇也有女娲氏的传说。明嘉靖的《蓝田县志》[6]载:这里有女娲氏炼石补天的"补天台"。后来女娲被错叫李华村。华胥镇境内有"娲氏庄"、"娲氏谷"。据说华胥氏在"雷泽"履脚印而身怀六甲,生下了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伏羲、女娲长大后,根据天意结成了夫妻,繁衍人类[7]。女娲村,娲氏庄,并不矛盾。

甘肃天水秦安县陇城镇,也相传为“娲皇故里”[8]。陇城保存“女娲村”。汉代以前,陇城镇北山上建有女娲庙,陇城至今还保存“女娲村”、“龙泉村”、“凤尾村”等村名。

民间相传女娲“生于风沟,长于风台,葬于风茔”[9]。新娘出嫁蒙“红盖头”源自天皇地母的传说。宇宙始开,鸿蒙初判,仅有伏羲、女娲两人。他们是天上神仙后裔,本是兄妹,二人成亲繁衍,但碍于兄妹身份,羞于交合。伏羲带女娲祈求上天允二人结婚。为了遮羞,女娲便用草叶编了个团扇,将脸遮挡。“扇”与“苫”同音。后来,民间便效仿女娲以扇遮羞,新娘出嫁蒙盖头。

山西高平许多村名和神农炎帝有关。远古人类对疾病无能为力,炎帝深山密林尝百草,在高平山岭采药,误食一种“百足虫”身亡。后人为纪念炎帝,建庙奉祀,该岭得名炎帝岭。传说炎帝误食毒草后回归,疼痛难忍,不能再骑马,被抬着走,路经一村,故名换马村。换马村官道立有下马碑一通。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北营村,因炎帝走到此地病势加重,随行人员呼唤炎帝,已不能答应,人们称此地“叫不应”,演变为北营村。炎帝去世在一片坡地上,称卧龙湾。炎帝去世后,其坐骑宝马悲鸣不已,沿山奔跑,那座山冈遂被叫做跑马岭。神农镇长畛村是神农炎帝夫人的娘家,炎帝的岳母也是一位解毒的能手。“小米有个眼,小麦有道缝,豆子有个点”,传说就是神农炎帝的岳母为其解毒后留下的痕迹。庄里村,实为“装殓”的谐音。炎帝在此装殓安葬,炎帝陵所在地。这些地名、村名和祭祀炎帝的庙宇,体现了人们对神农炎帝的感铭。

原始神话多有母系氏族生殖崇拜和女性宗教。中国古代也曾盛行女性崇拜,远古居民经历女性至上的社会,他们用奇特的想象创造了创世女神神话,包含着对女性的崇拜。女娲便是创世女神。女娲无所不能,她的业绩受到后人的无比尊崇。少数民族传说中也有类似于女娲的创世女神。血缘亲情,会导致母性崇拜——曾经知其母不知其父,不知其父,却知其母。

观音会和碧霞元君庙会是礼拜女神的节日。观音菩萨在印度佛教中是男身,但到中国后逐渐演变为女身,被加上送子功能。碧霞元君是北方道教女神,具有送子、护儿、疗疾、保佑婚配、农耕、经商、行旅等多种神力。村名中有女性崇拜。

村名和民间传说故事。陕西渭南合阳县文王村,周文王查访民情,路过此村。为了纪念,村民遂取名文王村。清代合阳人康乃心撰写 《雷氏重修寺庵坟茔碑文》说:“合阳县北三十里有村曰文王,盖诗大雅‘洽阳渭涘,亲迎造舟’而得名。”洽川,古莘国,文王亲自迎娶太姒来到洽川,在洽水、渭水上建造浮桥,以便迎亲队伍通向西岐。村东北有文王庙,供奉文王和太姒的塑像。

河南安阳汤王庙村,原名天乙村,是内黄最古老的村庄之一。“天乙”是商汤王的名字,也称成汤。明正德《大名府志》载:“汤王庙在(内黄)县西北天乙村,建于金章宗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重建于东海郡侯太安六年” 。天乙亦作天一,民间尊奉的神仙,祭祀的传统节日,即今天的元宵节。

山西平阳,古代地名,古帝尧都,今山西临汾市,帝尧建都之地。与帝尧传说相关的村名有:山西临汾伊村,据传是帝尧故里。因帝尧姓伊祁,后人遂以“伊”命村名。村口明代古牌楼书“帝尧故里” 。山西临汾康庄村,上古时称康衢,今存石碑 “击壤处”。击壤,上古体育活动,边击壤,边吟唱。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面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指此。神刘村,尧子封于刘,以刘为姓,后世有刘累,为豢龙氏,神刘乃尧裔刘姓人聚居之邑。杜村,周初灭唐,迁唐民于杜,后世以杜为姓。杜村为尧裔杜姓聚居之邑。民间谚曰:“刘周老、社宰相”。神刘出了个刘阁老,杜村出了个杜宰相。伯王刘村,尧舜时,有自称伯王刘者,住此,人称此地为伯王刘村,为尧长子监明或长孙式封地之古刘邑。后世以刘为氏。

太明村,相传尧将娥皇、女英,嫁于皮舜,住今洪洞县历山下神里村,三女某回平阳动身早,天明时已到此村。后村名遂叫大明。明朝为避讳“大明”,改为太明。车辐村,相传娥皇、女英乘车经过,车辐忽折,停修再行,人们以车辐名其村。乔化村,相传娥皇、女英骑马过桥,甫一过桥,桥断,此村便被称为桥化。桥、乔谐音,演化用乔,今分南北乔化。高河村,民间传说,帝尧到汾河以东巡回,遇大雨,帝尧站在北岸,河水暴涨,而河岸亦增高。洪水终不能侵帝尧。随从称奇,名之曰高河。今分东、西高河村。

山西临汾东麻册、西麻册村,原来叫东马栅、西马栅,在姑射山下,据传为尧王养马栅。后改为东麻册、西麻册。生马、二驹村, 古时帝尧的放马山,马在此生驹,有时还生双驹,故名。临汾姑射(yè)村,在姑射山下。相传上古姑射山有虎狼之患,有一善射村姑为民除害,不幸身亡,后人遂称其山为姑射山,称其村为姑射村。古哲人庄子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即指姑射山,山下建有姑射神庙。姑射(yè)山,在山西省临汾县西,即古石孔山,九孔相通。山西永济舜帝村, 传说乃虞舜帝的故里。河南偃师市舜帝庙 (村), 因该村有一座舜帝庙,故名。

地名与人名难解难分。不过西方国家,以人名作地名的现象比较普遍。我国古代,村庄聚落以姓氏命名者,数不胜数。但以个人个性化姓名作地名者,凤毛麟角。封建社会,皇帝是真龙天子,其姓名在避讳之列,普通人的姓名也讲究避讳。《中国历史地名避讳考》记载因避讳而更改地名的,800多例。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突破禁以人名作地名的戒律。曾经提倡不以领袖人名作地名。找不到关羽、宋江等地名。

但是古代仍有不少村名与皇帝圣上拉扯关系。中国国民,大都有皇权意识,攀龙附凤,硬是攀高枝——其实八竿子打不着。皇上,救世主,恩公意识,皇恩浩荡,皇亲国戚意识深入穷乡僻壤。农民呀,打倒皇帝做皇帝,封建主义的基础。皇帝陵寝成为村名,百姓头脑灌满皇权意识帝王思想。一般平民百姓喜欢看戏台上丫环小姐、公主嫔妃、帝王将相、龙袍莽带、才子佳人。舞台上即使出现渔民樵夫,荒村野叟,也不是实际生活中真人,而是经过美化改妆了的,浓妆艳抹,涂脂抹粉!

看上去衣衫褴褛的村民,据说其实都是皇帝后代。攀龙附凤者,历史荒诞剧。河南周口西华县有个鱼林台村,村子里的人都姓朱。村民相信自己是朱元璋的后代。鱼林台其实是鱼鳞台,暗含龙鳞之意。一鳞半爪也是龙子龙孙。龙生龙,结果龙种变虾米。村民们收藏有带龙头的架子床。明朝只有皇家才能使用带龙头的家具。 这个村子还有大明宣德炉,大椅。村民认为这是朱元璋坐过的龙椅。农民的皇权意识深入骨髓。其实这个龙床 是晚清苏作。

攀龙附凤,没有皇上也要选推一个,否则寝食难安。贵州岑巩县有村庄马家寨。村民姓吴,也是永历帝吴三桂皇帝后人。一座古墓,据说是陈圆圆墓。山东郓城县西宋庄村,发现宋江的后人。村子里有宋江井,也是谬托知己。河南郏县齐庄,村人相信自己是杨家将后代。广东高要市莲塘镇,高挂宋朝皇帝的画像。据说村人是赵匡胤的后代,赵家人。千年等一回。普通人吃乞丐的饭,操皇帝的心。顾炎武为此找借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5]。中国百姓穷在闹市,不忘买皇历挂圣像颂圣歌舞升平,穷苦百姓村名里偏攀高枝,和达官显贵宫廷皇室名公巨卿拉关系——兴许这只是乡村绅士阶层所为,与百姓无涉。

民间传奇故事也是村名来源。河北邢台深州城有三个村庄:清辉头、大寺家庄、小寺家庄。相传因兴隆寺得名。当年刘秀被追赶至一座荒凉古刹。山门上挂满蜘蛛网。刘秀破网而入,祷告曰:苍天保佑,日后一定重修庙宇,另塑金身。大蜘蛛见网被撞破,又织补了一番。一阵风把刘秀的脚踪也扫净。追兵见庙门挂满蜘蛛网,地上也没有脚踪,又见墙上写着“请回头”,于是折返。刘秀即位,重修庙宇,名为兴隆寺,以示光武中兴。形成了三个村庄:清辉头(请回头)、大寺家庄、小寺家庄[16]。

中国很多地方有"二郎庙",一是指《西游记》二郎神杨戬,二是指都江堰工程的李冰次子李二郎。人被神化,穿凿附会,个人崇拜,中国古地名特色。也有传说,李二郎是二郎神杨戬的化身。 二郎神,也是道教神仙,又称二郎显圣真君、灌口二郎、二郎真君、灌口神,是民间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他的兵器是三尖两刃枪,座下有神兽哮天犬,额上有第三只神眼。

神话传说也含括帝王至尊。陕西陕南、陕北一带,帝王皇妃常巡幸、狩猎[17]。村庄也以他们的活动命名,如等驾坡、降驾坡、降驾原、鸿门村、新丰镇、代王镇留印村、娘娘村、崇皇寺、灰堆坡[18]。旧时代中国平民,没有皇帝,也要人为树立立皇帝权威。似乎没有人鞭笞,皮肤瘙痒难耐。

人类对神灵有敬畏之情,既拜神,也拜鬼。山东蒙阴孟良崮村,“崮”是顶平坡陡的方山。孟良崮系沂蒙山区“七十二崮”之一。这里多个孟良崮村。传说孟良崮原名叫鹰狼崮。山上危岩兀立,狼狐出没,雕鹰成群。北宋时期,孟良路过,听说当地县官阴险狠毒,就提刀杀了这个恶霸,又抡斧砍掉铁锁,放出监狱里的犯人。大家推孟良为头领,在鹰狼崮上竖起除暴安良的大旗。人们改“鹰狼崮”为“孟良崮”。 但据今观之,行侠仗义杀贪官除暴安良,并不可取,也不可赞。

甘肃永登算命村,被称为中国的吉普赛村[19] 。甘肃省永登县薛家湾,特别神秘,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村民世代以卜卦为业,且有着独特的语言。如今,村民依然帮人看风水,算命。村子整体被庄浪河包围,呈现完美圆形。整个村庄遵循古训,按照八卦来布局。任何人都不得私自改动房屋[20]。卜卦、占卜、算命、辟邪、红裤腰带、红头绳、门神、风水、星象,分明欺诳鬼神。

有的村名看似佛道宗教兼而有之,其实属于民间杂祀。这是中国宗教混杂性的特点。进庙烧香,见佛磕头,此之谓欤。诚则灵的信仰成分少之又少。


注释:

[1] 申萍,边贵成,陈鹏:沧州日报讯,青县盘古撤乡设镇,《沧州日报》,2016年4月28日。

[2] 记者 杨赛君,“有巢氏文化走入乡土教材”,《合肥晚报》,2014年8月18日。“有巢氏是中华第一人文始祖”,《巢湖日报》,2016年9月9日。

[3] 《庄子•盗跖》。

[4] 《韩非子·五蠹》。

[5] 《陕西通志》:“羲母(华胥氏)陵在蓝田县北三十五里”。《蓝田县志》:“蓝田县内有华胥陵,是称三皇故居”。“西安的文化地理图谱”,《陕西日报》,2015年8月25日。

[6] 蓝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西安市志·蓝田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7] 陈忠实:“华胥镇,以华胥氏命名的镇”,《关于一条河的记忆》,陈忠实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

[8] 杨利慧,“女娲信仰起源于西北渭水流域的推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9] 庞博,女娲山、女娲庙(N),《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11日。

“陕西发现女娲石碑”,《郑州晚报》,2004年9月11日,

雍际春 ,“女娲神话及其文化内涵”,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

李炳海 ,“伏羲女娲神话的地域特征及文化内涵”, 《河南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2年,第2期。

[1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概括顾炎武语,《饮冰室文集·痛定罪言》。

[16] 一任悠梦,“深州清辉头兴隆寺”,《邢台日报》,2011年7月7日。

[17] 中国民俗大系丛书,《陕西民俗》,杨景震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

[18] 《中国传统村落等驾坡村》,咸阳市人民政府网站,2014年12月30日。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关中平原》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年。降驾塬,汉、唐帝王巡幸、登基、驻足之地。鸿门村,鸿门宴及刘邦故里。代王镇留印村,唐德宗外逃在咸阳丢玉玺之地,在今咸阳市秦都区内。娘娘村,三原县内,唐李世民皇后之娘家。崇皇寺,高陵县内,唐明皇两幸之地、汉文帝生养之地。灰堆坡,高陵县内,后秦国王姚苌故后,火葬草木灰封冢的原陵。

[19] 马进帅,“探访中国西部算命村”,《龙门阵》,2011年,第11期。

[20] 王静,《中国的吉普赛人》,宁波出版社,2006年。


    进入专题: 村名   神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8969.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