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华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现代社会主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59 次 更新时间:2017-05-11 11:00

进入专题: 社会主义  

柯华庆 (进入专栏)  


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激励无数人的向往和奋斗。马克思(KarlMarx)和恩格斯(FriedrichEngels)原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发达资本主义之后的阶段,是"现代社会主义"。恩格斯的经典论文《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第一个词就是"现代社会主义"。然而现实中的社会主义都是在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甚至是在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由于不同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条件不同,不同国家所走的道路不同,但现代化都是、也应该是社会主义的目标。


中国社会主义的两个阶段


尽管中国社会主义建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础上,中国一直务实地将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954年宪法就明确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改革开放最核心的变革是重新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社会主义。


邓小平时代的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即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赖技术引进和建立市场经济的经济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还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核心价值是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加上器用现代化,可以说成是经济社会主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特别强调,"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里面有一个前一句和后一句的关系问题。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也就是我经常说的,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只讲第二句,不讲第一句,那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前一句就是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后一句就是社会主义要以制度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为指引方向。社会主义旗帜决定了中共不走改旗易帜之路,现代化指向决定了中共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中共必须走社会主义和全面现代化有机结合的现代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对应的是制度现代化,"国际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应的是人的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四个现代化"合为一体,表述了全面现代化的三个维度:器用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也就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的全面现代化,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代社会主义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已经不合时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无奈之举。改革开放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变革,被称为第二次革命。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还存在的背景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说是大逆不道,没有能力从理论上论证其所走的是哪种社会主义道路,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最优策略。中国那时候只有埋头苦干,拿实际成果说话,"不争论",也没有能力争论,对于所有的批评中国可以完全不理会,仅仅用"中国特色"来回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办法。对于一头只低头拼命吃草的牛,你能有什么办法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是邓小平时代面对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背景下的英明决策,对于反击教条式理解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有强大的辩护力,因为谁也不能否定任何国家在实现社会主义过程中的特色。


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现在不能再举了。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自信的表达。我们可以设想一个人走到哪里都说"我特色"吗?那恰恰说明他不自信。任何真正有个性的人、有特色的制度、有独创性的理论都不会特别宣示特色,而是宣示其普遍性。恰恰是那些没有个性的人、没有特色的制度、没有独创性的理论常常处心积虑地宣示她的个性、特色和独创性。特色,无论你宣示与否,它就在那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示是中华民族不自信的表现。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没有目标指向的概念。中国所做的任何改革都可以说成是"中国特色",不少地方甚至以"中国特色"或"地方特色"之名实行与现代化相背离的改革。任何国家所走的路都是有其特色的,只不过特色多少而已,标明"中国特色"没有任何实质内容,因为你不说"中国特色",中国社会主义也是中国特色的,事实上任何国家的社会主义都是有自身特色的。


再次,以特色作为追求目标是本末倒置。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国际运动,尽管每个国家在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时不可避免会有自身的特色,然而,不同或者特色仅仅是结果,不是中共要追求的目标,中共应该追求的是普遍性的价值。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中国的发展已经足够有一个自信的旗帜--现代社会主义。中国已经成为负责任的国际性大国,中国需要积极展示自己的大国形象,开放地与所有国家进行对话,乐于"争论",提出自己的大国理论--现代社会主义理论。


现代社会主义是历史的潮流


现代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鸦片战争既打开了中国国门,又让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复兴的现代化征程。中华民族要复兴的不是传统文化,而是复兴中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和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主导地位。西方列强挑战中国的表面上是军事、经济和政治的侵略,实际上是西方现代文明对中华传统文明的挑战。


中国只有在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超越,一百七十多年的中国近代史实际上是一个学习西方的历史,是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现代化一直是鲜明主题。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现代化的重大变革此起彼伏。中国曾经发起过以器用现代化为核心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洋务运动,但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使人们认识到仅仅器用现代化不能救中国,于是就有以制度现代化为核心的戊戌变法。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然而,辛亥革命之后的种种乱局使有识之士认识到仅仅器用现代化和制度的现代化还不足以完成现代化的使命,人的价值或者观念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根本所在。五四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大旗试图从人的观念或者价值的现代化开启启蒙运动。然而,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启蒙注定要被救亡所替代,因为国家不自由,国民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之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完成了鸦片战争之后真正政治上的独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如果说鸦片战争至1949年的中国现代化历程是非自主的中国试图在中国传统社会基础上完成现代化,试图建立的是现代资本主义制度,那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现代化是自主的中国试图建立全面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制度。


现代社会主义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必然选择。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揭示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但存在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改变生产关系私有制从而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然而,自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至今,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农业国家或者不发达的工业国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马克思深刻地预见到,"产业更发达的国家,不过对产业更不发达的国家,预示了它们未来的景象。"也就是说,农业国家或者不发达的工业国家必然要经历工业化,也就是现代化阶段。所以,社会主义国家面临一个怎么从传统农业国家或者不发达的工业国家到现代工业国家的转变。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必由之路,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不能跳越过。现代化是认知上的革命,近代科学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知识史无前例的增长使得人类控制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大大增强。现代化在社会形态上的转变是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在经济上的表现是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到分工交易的市场经济,在政治上的转变是从专制政治到立宪政治。


现代社会主义将成为与现代资本主义的竞争对手。"现代社会主义"的提出可以起到号召其他不发达国家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的作用。只是讲"中国特色"的价值和制度是难以进行国际对话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成为引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旗帜。北京共识和华盛顿共识的争论正是亚非拉不发达国家到底选择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抉择之争。中国必须对现代社会主义的价值和制度既有中国特色方面的发掘更应有普遍性的提炼。与现代资本主义相比,现代社会主义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大优势,这个优势不是指发展水平,而是指相同起点和资源禀赋的国家选择现代社会主义制度会更加稳定、发展更快和权利分配更加平等。


毛泽东时代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邓小平时代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所主导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即现代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主义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必然要求。中共和中国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全面现代化才能复兴中华民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文作者系作者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该文首发于香港《多维》杂志2017年5月号。


进入 柯华庆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社会主义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思想与思潮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428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