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宪容: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难题与障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68 次 更新时间:2014-06-11 07:45

进入专题: 金融改革  

易宪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基础贷款报价机制的设立、同业存单市场的开辟、股市发行制度的改革、引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扩大、沪港通的启动等,这一系列的金融改革表明了中国正在加快金融改革的进程。不过,这些改革的效果如何则是十分令人质疑,因为当前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与障碍。

首先,要深化当前中国金融改革,就得对以往的金融改革进行全面的反思与检讨,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重新确定金融改革的切入点及重新调整金融市场中的利益关系。没有反思的改革是无法触及到深层次问题的。但当前中国金融改革多是在没有认真反思的条件下,在存量上和增量上扩张,很少触及既有的制度安排与利益格局调整。如果不对以往的金融市场体系进行深入反思,当前金融改革就不能使金融市场一些深层次问题得以暴露及化解。

其次,当前中国金融改革都希望把欧美发达市场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等嫁接到中国以政府隐性担保信用的基础制度上。因为,金融就是对信用的风险定价。不同的信用关系就有不同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及金融工具。也就是说,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结构完全取决于不同的信用关系。对于欧美发达的市场经济来说,各国金融市场结构不同就在于各国的信用基础制度不同。而信用既有人格化的信用也有非人格化的信用。前者往往由特殊的权力结构及文化背景来确定,后者则是由市场长期演进发展而来。不同信用关系其担保方式也不一样。为何许多现代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及金融产品进入中国后会水土不服?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中国的信用基础制度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可以说,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信用从来就没有摆脱过政府隐性担保的窠臼,也没有让传统的信用关系传承,而欧美发达国家的信用则是由市场长期演化而成并由成熟法治来保证的非人格化信用。

如果中国金融改革希望以政府隐性担保的人格化的信用基础来嫁接现代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及金融工具,那么这种改革能否成功是相当不确定的。比如,当前中国金融改革一个基本倾向就是如何让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转型为以证券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以此来增加长期资金的供给及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而且这种倾向在政府相关的金融改革文件中更是指出在什么时候让直接融资的比重达到多少比例。可以说,如果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不是建立在以严格的法治来保证的非人格的信用基础制度上,而是以时间进程来确立金融结构比例关系,那么这样的资本市场改革要发展与繁荣起来是不可能的。

再比如,从近来国内股市发展的情况来看,在IPO暂停的一年多时间,监管层确实在努力对国内股市进行重大改革。特别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证监会推出一系列的证券市场重大制度改革,其改革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其方向也是正确的。但今年A股IPO暂时启动后,便被紧急叫停。因为,本来市场期望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新股高发行价、高市盈率及超高募集资金等“三高”行为得以解决,但结果让市场大失所望。也就是说,在新的股市发行制度安排下,国内股市“圈钱”现象不仅没有好转而是变本加厉。这种现象也说明,如果中国证券市场新的信用关系没有确立,那么这个市场得以发展与繁荣是不可能的。中国股市是这样,其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情况也会如此。

事实上,当前中国金融改革不敢也不愿意触动既得利益关系,更没有管理层有人意愿出来承担金融改革可能面临的风险。可以说,对于当前中国金融市场,除了一些基础性制度引起的问题之外,很大程度上都是与以市场起决定作用的价格机制没有形成有关。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及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了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要任务。而存款利率放开或逐渐放开、资本账目加快开放则成了当前金融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也有观点认为,由于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缺乏预算硬约束机制,对利率并不敏感,还未做好利率市场化准备,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得准备好条件才能进行。

其实,这里完全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利率没有市场化,国有企业及地方政府对利率当然不会敏感,也不存在利率激励约束机制,当前这种情况发生,完全是利率非市场化的结果。如果利率市场化了,不仅银行可以对企业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风险定价,而且企业及地方政府也会对融资成本敏感。

而当前中国金融改革不愿意触及到存款利率市场化,有中国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体系确立与转型问题,因为当前中国的一年存款利率还是基准利率。如果不先确立中国金融市场的利率新基准,中国存款利率完全放开可能会影响整个金融市场有效运行。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存款利率的放开,将对中国金融市场利益格局带来巨大冲击。而这种利益格局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中国几家国有银行。最近有人曾计算过,如果存款利率市场化,让当前活期存款利率上升到理财产品的利率水平,那么这些国有银行利润会全部被吞没,甚至出现亏损。可见,这才是为何存款利率要严格控制不放开的关键所在。而存款利率不放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从何而来?

总之,当前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着一系列难点与困难,其问题就在于没有一个敢于承担改革风险的责任主体,从而使得要深化中国金融改革并非易事,反而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障碍。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进入专题: 金融改革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538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