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洪:中国在世界经济双循环中的引擎和枢纽作用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41 次 更新时间:2013-04-11 23:10

进入专题: 世界经济  

姜洪  

长期以来,以美欧为中心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并形成以美国为单一引擎的单循环世界经济体系。目前,该体系已逐步演化为双引擎带动下的双循环世界经济体系。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则是这一经济体系下的另一个重要引擎,并在双循环体系中发挥着枢纽作用。

一、 世界经济日益呈现出以中国为枢纽的双循环特征

1.历史上看,世界经济曾形成了单循环经济体系。

国际发展经济学界以前一直把“中心—边缘”作为一个核心课题加以讨论,认定世界经济是一个由中心部分与其他边缘部分相互响应构成的单循环经济体系。该体系是以美欧为中心,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为边缘的经济体系,美国是这一体系的引擎,对世界经济起着引领和带动作用。该体系曾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走势,并通过贸易和金融渠道对业已复苏的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影响。它对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亚非拉国家长期依附于西方发达国家,自主独立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在国际社会分工和产业链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长期以来,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一直成为发达国家资源与市场的提供者,从而使美欧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力渗透到这些国家。这个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其正常发展会带动外围世界国家或地区的正常发展;当其陷入经济衰退或危机时,则会影响到外围世界国家或地区经济。

2.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多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密切交织,经济问题容易彼此影响。2007—2009年起源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体系剧烈动荡,也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的运行,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与重组。该危机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波及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悄然变化,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其拉动作用已大大降低,美国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下降,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上升。据统计,201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流入量中,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比重达到51.6%,首次超过50%;2012年年底,全球新兴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占全球GDP总和第一次超过全球GDP的50%;2012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3年1月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2013年预计全球GDP增长率为3.5%,发达经济体预计1.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为5.5%,世界出现了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不平衡,即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明显慢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

3.世界经济体系正逐步发展和演变为双循环经济体系。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动参与者。世界经济体系正逐步发展和演变为双循环经济体系,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形成以产业分工、贸易、投资、资本间接流动为载体的循环体系;另一方面,中国又与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形成以贸易、直接投资为载体的循环经济体系。这两个循环不是封闭的,是立体的、多孔的,通过中国这一枢纽将两个循环连接在一起。世界经济双循环体系下的双引擎机制能够起到一个引擎失效时另外一个引擎还可以正常运转的作用,即当以美国为引擎的一个循环发生“故障”,而另一个以中国为引擎的循环还可以正常“运转”。这就是近年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引起西方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经济运行危机四伏的状况,而新兴经济体增长势头依然强劲的原因。中国成为世界双循环经济体系中连接发达经济体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枢纽,并实现了双循环经济体系下的全球经济“再平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需要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推进短期内达不到西方发达国家高新技术投资的需求,中国成熟的工业体系很适合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再工业化。

二、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双循环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

1.开发性金融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城镇化进程方面的发展。

在城市化过程中,开发性金融起到了支撑和引领作用,开发性金融通过对符合国家产业和发展政策的重点项目提供专项贷款,引导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以政府指导、市场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实现贷款资金的放大效应,吸引和积聚社会资金的参与,通过乘数作用引起最终投资的数倍增加,形成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城市化是中国近30年经济发展的一条明显条线,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的推进、城市群的拉动和市场化的推动。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城镇化战略作为新一年里经济工作六大主要任务之一,城镇化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美国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城镇化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中长期建设资金的支持,这为开发性金融发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设市场的先锋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开发性金融发挥着启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化提供物质载体的作用;发挥着以开发性金融为导向,促进经济有效配置的引导作用;发挥着以开发性金融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和协调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关系,统筹城乡关系的作用。

2.开发性金融运用市场建设的方法,在世界经济双循环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在没有市场的地方主动建设市场,在有市场的地方充分利用和完善市场,是开发性金融市场建设的重要方法。开发性金融在国内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开发性金融的原理、方法复制和推广到国际市场的探索证明也是成功的。一般来说,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工业化发展需求强烈,但其市场还不成熟,制度法规还不健全,技术还很缺乏。通过开发性金融,中国帮助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构建信用平台,把亚非拉能源、矿产资源与民生领域结合起来,加大对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农村、低收入家庭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其发展中的紧迫问题,使当地人民和政府感受到中国的合作诚意,为国家外交战略的实施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开发性金融在市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信用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有力地支持了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另外,通过开发性金融在与国外能源、矿产等资源领域合作,也缓解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约束,如中国支持中俄石油贸易、中委基金融资等重大项目,支持华为、中兴等企业走出去转移国内剩余产能等项目的实施。这表明开发性金融运用市场建设的方法,在世界经济双循环中所发挥的核心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

三、中国在世界双循环体系中引领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

1.中国对世界初级产品的旺盛需求为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

战后非殖民化运动以来,大多数亚非拉国家由于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低迷,殖民时代经济体系崩溃,国际政治和社会问题严重恶化,不少国家陷入长期内乱。进入新世纪后,由于中国因素的存在,国际大宗商品,如铁矿石、铜、石油、有色金属等,价格整体呈长期上升趋势,国际资本流动性也较为充裕,这使大多数亚非拉国家受益匪浅,亚非拉国家贸易条件大为改善。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中国对资源和初级产品的旺盛需求将持续30年以上。据统计,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52.6%,与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普遍超过70%相比仍相差近20个百分点。如果按照户籍人口算,城镇化率是35%,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中国城镇化在未来10年可拉动40万亿元人民币投资,这也为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创造了长期发展的外部条件。

2.中国可以为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工业化初期增长和乡村社会重建发展的经验和适用技术。

与20多年前亚非拉国家发展状况需求不同,目前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急需发展理念重塑、工业化经验和农村村社构建等,主要体现在对基础设施、电站和乡村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目前,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薄弱,对基础设施投资有着强劲的资金与技术需求,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更新换代,这就为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基础设施领域,特别是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可以为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工业化初期增长和乡村社会重建发展的经验和适用技术,而这些是西方国家目前所不具备的。例如,中国与委内瑞拉设立的中委联合融资基金,自基金设立以来,基金支持了委内瑞拉国内水电、铁路、电网等基础设施,以及学校、医院、中低收入住房等民生项目的建设。再如,运用开发性金融原理,中国还向安哥拉财政部进行授信,支持安哥拉进行市场建设和信用平台建设,用于安哥拉战后重建急需的基础设施、民生住房、农业发展、水电通信、教育卫生等领域。

3.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发展进一步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中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有很多内在一致性,这种内在一致性决定了中国和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是互补和相互拉动的。也就是说,中国在推动亚非拉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同时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不仅为欧美发达国家提供产品,也在为亚非拉提供着中国制造。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受中国因素拉动,贸易条件大为改善,并开始推进自身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与此同时,这也为中国提供了资源与市场,能够促进中国实现自身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助力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在世界双循环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引擎、枢纽作用提示我们,中国在实现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不仅处理好与发达国家之间争相拓展空间的“垂直竞争”关系,还要处理好与发展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之间争相拓展空间的“水平竞争”关系,更好处理好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之间互相帮带且夹杂摩擦的“关联竞争”关系。

(作者: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进入专题: 世界经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290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