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时语:奥巴马的新版单边主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61 次 更新时间:2012-06-16 20:18

进入专题: 奥巴马   单边主义  

于时语  

在小布什总统任上,单边主义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最大特色,不仅导致美国威望和道德权威的下降,还因为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无底洞,加剧了美国的国债危机,同时强化了美国 与穆斯林国家民意的对立,加剧了全球“文明冲突”的布局。

奥巴马表面上大力“拨乱反正”,强调国际合作,恢复与欧洲“盟邦”携手,并对穆斯林世界展开笑脸外交。一时获得不少国际赞歌,甚至无功受禄赢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奥巴马与布什政府的最大不同,在于认识到美国国力的局限,而处处强调“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以最低的成本代价,获取最大的国际利益。这是所谓“奥巴马主义”的最大 特色,影响到白宫的政策制定和优先次序,特别是亚太地区战略重要性的提升。然而在“反恐”战线,连许多美国右翼人士也承认,奥巴马的战略目的与布什并无太多区别,只是手段有别。

我认为在成本效益指导下,奥巴马政府实际推行了一种新型的单边主义,对国际社会和安全的长远影响,并不亚于布什牌号的单边主义。

  

奥巴马连任遭到严重挑战

这一新版单边主义,一言以蔽之,便是无节制的高科技军事化和战争化。其曝光来自奥巴马日益麻烦的连任竞选。

随着美国经济和就业复苏的减缓,以及欧元危机的深化,奥巴马连任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民主党在威斯康星州长召回选举中的惨败,以及罗姆尼竞选筹款进账首次超过奥巴马,都是 相当不祥的信号。奥巴马班子不得不强调本届政府唯一的政绩亮点——“反恐”战线,于是出现了《纽约时报》近来两篇重要的深度报道,首次披露白宫大大强化无人飞机刺杀“恐怖分子” 的过程细节,以及美国政府有史以来首次对另一个主权国家展开电脑病毒攻击。

暂且不说白宫为了宣扬上述政绩而对媒体有意“泄密”造成的政治风波,奥巴马政府的这两项决策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有巨大的长远影响。

首先是无人飞机刺杀行为。《纽约时报》披露奥巴马每个星期二亲自决定下一批“处死名单”,以宣传奥巴马的“硬汉”形象。我去年就评论过,这样的举动相当于“法外杀人”,完全 绕过了正常司法程序,尤其是英美法制传统的最大亮点——司法独立于行政权力的原则。

中央情报局卷入无人飞机刺杀,尤其是作为“处死名单”决策情报的主要来源,使得这一暗杀行动很难解释为战场行为,而被杀者包括了受到美国宪法保护的美国公民在内。连美国传媒 都不回避这一“法外杀人”的重大缺陷,例如“罪证”来自陷害捏造,例如也门下台总统过去几年中以此对政敌借刀杀人。

  

对和平的伤害不亚于布什政府

  

更糟糕的是这是一柄双刃剑,虽然美国目前在技术上领先,但是其他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都在急起直追,无人飞机技术的普及化指日可待,尤其是大量伊斯兰激进组织成员在西方国家接受 过工程技术教育,到头来始作俑者的美国反而会吃不了兜着走。而整个国际社会为这种高科技刺杀技术的泛滥,不免付出重大代价。

所以在《纽约时报》披露后,连“反恐”战争的主要右翼鹰派笔杆子、美国犹太政论家克劳特哈默(Charles Krauthammer)都马上主张禁止使用无人飞机武器,不失为远见之言。

《纽约时报》接着披露的,是奥巴马政府与以色列合作,秘密对伊朗核计划发动极为先进复杂的电脑病毒攻击。这一举动开辟了“虚拟空间”军事化的里程碑,反衬美国朝野近年来不断 指责其他国家(尤其俄国和中国)对西方开展电脑间谍和破坏战,到头来却是美国政府首次对另一个主权国家发起了电脑战争行动。这一举动的历史性意义,以及大大加速“虚拟空间”和国 际电脑网络的军事化,自不待言。

总之,奥巴马政府充分利用了美国现有的技术优势,以自身最低的人力伤亡成本,率先把最新的人类科技发展全面军事化,推动大国之间的下一轮高科技军备竞赛。连《纽约时报》也承 认这些举动与布什总统的单边主义并无二致,却由于奥巴马政府的“软包装”而尚未引起广泛的国际批评。《大西洋月刊》则批评奥巴马的刺杀行动反而加剧了当事国家的反美民意。我认为 在未来历史学家的眼中,奥巴马牌号的单边主义对国际和平的伤害不会亚于布什政府。

    进入专题: 奥巴马   单边主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443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