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成仿:文化以及文明——文化的真假、善恶与高低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50 次 更新时间:2012-05-30 17:22

进入专题: 文化   文明  

储成仿  

对于文化问题,我所持的态度向来是敬而远之。敬,则是尊重人们对文化问题的讨论;远之,则是认为文化问题是一团乱麻,永远也梳理不清,因而也就避而远之了。然而,我为什么现在又改变了态度对文化问题给予关注了呢?这源于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问题所做的一个比较高调的决定。

2011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一个题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文件。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先生以《牢牢掌握思想文化领域国际斗争主动权》为题,声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就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有关问题向全会作说明”。

中共中央对文化问题如此重视,以我对中共党史的有限了解,我觉得,除了1940年1月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就是1942年5月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有就是在1986年9月十二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所作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另外就是这次2011年10月中共中央所作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标题的遣词造句看,“中共中央”是主语,“推进”是谓语,“文化”是宾语,“社会主义”是“文化”的定语,“大发展大繁荣”是目的状语。从李长春先生《牢牢掌握思想文化领域国际斗争主动权》讲话的题目看,主语中共中央省略,谓语动词是“掌握”,宾语是“主动权”,定语是“思想文化领域国际斗争”。把这两个标题结合起来看,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文化问题所作的决定给我们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中共中央作为一个掌控国家权力的行为主体,要在其定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上大施拳脚、大加作为,其目的,一是要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大繁荣”,二是中共中央要牢牢掌握思想文化领域国际斗争主动权,强化所谓的“软实力”,与外来文化相斗争,以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主导、主流地位不动摇。

中共中央把文化问题通过权力弄成这个样子,那么,文化问题也就不单纯是一个文化问题了,而是国内和国际政治势力的相互斗争了,在这样一种情势下,我觉得,我们就有必要对文化予以相应的关注和思考了。

我以为,关注和思考文化问题,选择什么是文化或界定文化概念作为切入口,比较妥当。

在人类认识史上,人类对于自己以及相关生活环境的认识和把握,有的已达成共识,有的已有一些见解但存在争议,而有的则还没有进入人类的认识视野。以我有限的阅读,我以为,就文化概念而言,人们对之虽然见解多多,但至今为止尚未达成一个较为普遍的共识,其原因,可能,一方面与人类的认识能力不足有关,另一方面或与人类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立场局限了自己的认知能力有关。

下面,我想在人类对文化所下的诸多的定义中选择三个比较典型的定义,作为我考察文化内涵的参照物。

第一,我选择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给文化所下的定义。

爱德华?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被认为是英国最杰出的人类学家,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创始人。泰勒最著名的作品是《原始文化》(1871)。在《原始文化》一书中,他给文化下了个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一书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他在书中追溯了人类从野蛮状态到文明状态的进化过程,描述了原始人如何运用理性去解释他们尚不能了解的自然和人类生活,展示了人类原始生活与现代生活相互关联的图景,得出“野蛮和文明作为一种类型的低级和高级阶段是互相联系的”的结论。泰勒的进化理论把人类生活的历史进程划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阶段。认为每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产物,又对未来阶段的形成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泰勒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分析全世界数百个不同社会的情况,最后得出结论,即人类社会的进化与体质的进化相似,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第二,我选择李长春先生在其讲话中对文化所下的定义。

李长春先生在其《牢牢掌握思想文化领域国际斗争主动权》的讲话中指出: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外延非常宽泛,可以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也可以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第三,我选择胡适先生对文化所下的定义。

胡适先生在他的《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一文中说:“现在高谈‘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人,往往没有共同的标准做讨论的基础,故只能做文字上或表面上的争论,而不能有根本的了解。我想提出几个基本观念来做讨论的标准。第一,文明(Civilization )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环境的总成绩。第二,文化(Culture)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第三,凡一种文明的造成,必有两个因子:一是物质的,(material )包括种种自然界的势力与质料;一是精神的,(Spiritual )包括一个民族的聪明才智,感情和理想。凡文明都是人的心思智力运用自然界的质与力的作品;没有一种文明是精神的,也没有一种文明单是物质的”(胡适民国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光华大学中国语文学会讲稿)。

从以上我所选择的有关文化的三个定义而言,我们发现,文化具有这样几个特征:第一,文化是精神性的、观念性的,而非物质性的、可感可触的实在性的;第二,文化是进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第三,文化与文明的内涵部分重叠,部分差异。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呢?下面,我尝试对这个问题做一直面性的探索。如上所述,文明与文化是相关联的,为此,我在分析文化时将把文化与文明相比较,顺便也给文明的内涵作一界定。

第一,我以为,文化是一种生活,是一种相对于人类现实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一种生活,只不过文化生活的属性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心灵的或观念的罢了。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文化是人的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的投影以及投影的累积。我当时说这句话的目的是想表达文化所具有的精神的而非物质的属性。而文明在这一点上则与文化不同,文明的表现形态既有精神的一面,也有物质的一面。在这一点上,李长春先生在他给文化下定义的那句话的前半段,我以为,指的是文明而非文化,而后半段指的才是文化。

由此可见,李长春先生在他的讲话中给文化所下的定义,前半段与后半段是相互矛盾的,前半段把文明与文化相混淆,误把文化理念借以表现的可触性、可感性、可见性的物质载体看作是文化理念本身,如:茶叶、茶壶、茶杯、茶楼、茶水,不是茶文化,只是表现茶理念、饮茶者心灵意念的物质载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不是学校文化,而是展现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而后半段则是正确的,文化确实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刻意要对李长春先生的讲话吹毛求疵,大家知道,李长春先生的讲话稿并不是李长春先生自己写的,而是一群官养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可惜,“肉食者鄙”,集全党学者之大成,连一个文化的概念都搞不清,还嗓门很大地、高调地提出一个什么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大战略,这只能说明官养学者们的大脑思维能力太贫弱、太不中用罢了。

在分析文化概念内涵的同时,我以为,有一个事实必须把它指出来,这就是,文化理念有真有假。

如前所述,文化是一种相对于物化生活的精神、心灵意念。但这一理念、精神、心灵生活的边界不可能超越历史的和现实的物化生活,否则,这个文化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就子虚乌有了,就丧失了事实依据了。由此,我认为,文化有真假之辨。

辨别文化理念的真假,是基于人的思维与存在的相互对应以及相互制约的关系性质。我们应该明白:一个文化理念如果是经验的、可实证的,是有历史的、现实的、或事实的依据的,那么,这个文化理念就为真;反之则是,如果一个文化理念是超验的,是没有事实的、现实的、历史的或物质的依据的,那么,这个文化理念就为假。假文化理念的例子,俯首可见,如:基督教构想的天国,佛教构想的来生,马克思主义构想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用经验验证的,是超验的,是纯粹的思维幻想的,因而也就是假的。

第二,文化不仅有真假,文化而且有善恶。

如前所述,文化是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总投影。大家都知道,人类生活是充满着真善美、也充满着假恶丑的。既然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投影,那么,人类文化中也就必可避免地充满着真善美以及假恶丑。人类文化中邪恶的典型,恐怕要数法西斯文化了,法西斯搞种族灭绝,反人类,这种文化的邪恶性可以说是登峰造极、无以复加。而人类文明则与文化不同,人类文明只有真善美没有假恶丑,这是人类文化与人类文明的一个重大区别。

第三,人类文化不仅有真假、善恶之分,还有高低之别。

正如前面所引爱德华?泰勒对文化的论述,泰勒把人类生活的历史进程划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阶段,认为每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产物,又对未来阶段的形成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那么,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总投影的文化,也就相应地有高低阶段之分。在这一点上,文明与文化的特性完全相同,文明虽无真假之辨和善恶之分,但文明有高下之分。文化也有高低之分。我国著名学者秦晖先生认为文化无高下,对于此点,我的观点与他的观点正好相反。

好了,行文至此,我可以对什么是文化以及什么是文明这两个概念问题作一小结了。

我以为,作为文化,其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生活;第二,文化生活与物化生活相区别,其属性属于精神、心灵和理念;第三,作为精神、心灵、理念的文化借助可触、可感的具体的物化载体来展现其精神内质;第四,文化有真假、高下之分,善恶之辨;第五,文化与权力以及个人的主观意志天然保持着距离。

与此相对应,文明则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文明是人类的劳动创造物;第二,作为人类劳动创造物的人类文明,只有良善,而无真假,但有高下;第三,文明与权力以及个人的主观意志同样天然保持着距离,尽管人类的文明成果曾经有时候被权力利用不是造福而是降祸于人类(如核武器原子弹),但人类文明的熊熊火炬,将是照亮人类未知前程的不灭灯塔。

言说至此,现在回顾头来反观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对于文化问题所作的这个决定,我觉得,当下中国出现的很多问题令人担忧。

根据以上我对文化以及文明两个概念内涵和特征所作的肤浅探析,我以为,关涉当下中国文化问题,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作更多的关注和思考:第一,文化的成长不能绝缘于权力,但文化的成长与权力的强制之间的关系及其带来的后果,值得人们去警觉;第二,中共中央在我国文化的前面添加了一个限制词“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又是一个人类到目前为止悬而未决的超验的问题,用一个超验的限定词来划定一个国家文化的属性和类别,这不能不使那些具有理性思维的人自然联想和怀疑这种文化的真实性,循此而下,不能不使人进一步怀疑这种文化的良善性和高低性,尽管中共中央一再声称这种文化是先进的。第三,既然文化是人类现实生活的总投影,那么,由此就可以推定,人类现实生活的三维存在的状态——长度、宽度、高度,也就相应地决定了人类文化的三维状态,然而,中共中央作出决定要给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来一个大发展大繁荣,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依托一个莫衷一是、子虚乌有的社会主义文化界定,同时依靠权力去最大限度地拉长、拉宽、拉高这个投影,这在客观上是不是在制造文化泡沫,在效果上是不是在沙滩上盖房子?有鉴于此,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民众,我觉得,在发现和看到了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就有义务和责任将我们所发现和看到的这些问题表述出来,以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和讨论,我想,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和目的了。

2012-05-29

    进入专题: 文化   文明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民权理念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3926.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