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强:伊朗危机下重新审视石油战略储备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49 次 更新时间:2012-02-23 22:12

进入专题: 伊朗危机   石油战略储备  

林伯强  

2月19日,伊朗停止向英法出售石油。同时,向中国的石油出口量将恢复到先前水平。

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大国,伊朗的确有着“叫板”世界的资本。

截至2011年1月,伊朗石油探明储量达到了1370亿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加拿大,占全球总探明储量的9.3%,欧佩克的12%。伊朗又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出口国,2010年伊朗日出口原油达到了220万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出口量占欧佩克成员国出口总量的9%,占全球原油出口量的5%。

除了自身石油资源外,更重要的是,伊朗的地理位置使其有可能扼守全球重要的石油运输要道霍尔木兹海峡,2011年霍尔木兹海峡石油运量占到全球石油海运量的35%,全球石油贸易量的20%。如果伊朗有能力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话,将影响重要产油国如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等向西欧、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输送原油,进而影响全球石油供应。

伊朗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使得各国在面对日益严峻的伊朗局势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石油战略储备。尤其是作为伊朗最大石油进口国的中国,2011年上半年,中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占到了其原油进口总量的11%,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然而,目前国内关于石油储备的种种讨论却由于对石油战略储备的认识不足,存在着众多误解甚至扭曲,在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澄清。

目前国际上主要的石油消费大国,如美国、日本、德国等,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石油储备体系,它们的经验对中国来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具有最大的和比较完整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认识和了解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有利于我们理解国际石油战略储备的种种问题。

美国的石油储备包括三种,即战略石油储备、海军石油和油页岩储备、东北家庭取暖油储备。其中,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源于1973年的石油危机。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能源政策和储备法》授权美国能源部建立和管理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截至目前,美国战略石油储备能力已经达到了7.27亿桶,2011年年底战略石油库存量为6.96亿桶,相当于美国87天净进口量,储备点主要集中在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

在管理机制方面,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主要是为了应对石油供应中断,必须由总统授权才能释放,其他相关政策和决议由能源部统筹,由一个副部长专门负责,具体事务通过项目办公室执行。联邦财政预算中有专门关于战略石油储备的账户,其中涵盖了采购石油、油库建设和日常运行费用,由国会批准预算基金的数量。从历年来该账户支出的平均情况来看,随着储备的增加,建设支出有所下降,但维护成本却有所增加。2010年,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账户中采购原油支出为0,设施支出为2亿美元,管理费用为191万元。

在运行机制方面,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管理机构虽然为政府所有,但整个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却高度市场化。从储油地选择、储油规模、储油设施利用、补仓和释放的时机到动用储备机制等等都基本采用了市场化方式。从石油储备设施利用来看,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全部依靠财政拨款。为了减轻财政负担,美国对储油设施开展了商业化运作,储油设施可以向国内企业,甚至国外企业出租,从而获取收入。

美国的石油储备分为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商业库存)。两种储备形式相互独立,却互为补充。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规定,成员国的石油储备必须达到国家90天净进口量的水平。但从历年美国的战略储油量来看,从1977年有战略储备以来,也只有1983年至1987年的5个年份达到了90天的净进口量水平,2009年为75天,2010年为77天。但自2011年以来美国战略石油储备逐月增加,2011年10月份增加至88天,11月份为87天。美国的商业储备为美国的整体石油储备作了积极而重要的补充。美国商业储备基本都大于战略储备的数量,很多年份还超过其两倍。截至2011年底,美国石油储备量为17.4亿桶,其中战略储备仅为6.96亿桶。

商业储备不受政府制度的制约,但政府可以通过石油供求信息来引导企业进行商业石油储备,政府还可以利用石油税费等行政手段来激励企业增加商业储备。同时,两种形式的储备的职能分工也不同,正如前文所提,政府战略石油储备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反映的是美国政府对石油的态度,而商业储备体现的是市场价格信号和供需变化。

    进入专题: 伊朗危机   石油战略储备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046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