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市场困惑和转型痛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72 次 更新时间:2011-10-31 00:19

进入专题: 市场   转型  

夏斌 (进入专栏)  

2011年6月15日,中小商行管理创新与企业金融服务论坛在北京召开。下文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的演讲:

我今天讲是转型痛苦和应采取的对策。下一步怎么办,我想讲这个。也许在座可能有些人不感兴趣,讲这个之前围绕这个题目我想讲一讲感触,中小企业贷款,小企业贷款、微小企业贷款是复杂,我不研究。我们原来不良贷款形成,没有担保,上世纪90年代初、90年代中,我们搞了担保机制,什么都要担保,就变成变相的典当行。现在有些银行比较实事求是,真正看准了敢贷,这是信用方面。

第二对监管角度来说,中小银行,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在这个问题上,监管部门的思路要转变。边远地区文化落后,交通不便,经济非常落后的山区里面小金融机构决定不能用监管上海陆家嘴(14.24,0.21,1.50%)、北京金融街(6.42,0.25,4.05%)等沿海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的监管思路来监管他们的小机构,根本不是一回事。就是要充分尊重当地中小金融机构一些意愿,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说安防,到了一个很小的信用社,安防的要求和城里是一样的,占他的成本支出是多大啊,就是诸如此类。在贵州、四川的山区里面,我们要不要像监管上海那样大金融机构,按欧美和华尔街标准监管,我认为不行,得往后退,这不是我今天讲,是早讲的,我讲第二点就我们监管思路要变。

第三点,2005年曾经为了解决城商行的风险问题,也刺激他、鼓励,但是我是很反对城商行就是城市银行为区域经济服务,都想上市,都想跨区,绝对方向不对。在座可能不愿意听,大银行有大银行,成立你们中小银行干什么?就是为了小区域、县域经济服务。多少人想尽办法搞小额贷款公司,想的都是深交所、上交所,想的都是那些事。在监管理念要斩钉截铁,非常清晰告诉他你的任务就是为当地服务,不许搞大,搞大可以,还是为当地服务,不准跨区域,这点非常重要。当然还有其他的,1998年我在人民银行提出,当时要调研农村信用社的问题,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问,我说用总理的嘴说出来农村的资金回农村去。当然现在都在改善,现在监管中间问题,我从宏观角度来谈。

我今天谈我的主题,我谈的其实是市场困惑和转型痛苦。现在的物价往上涨,昨天又调存款准备金,不加息,国家提出的调控目标能不能实现,大家都表示怀疑。股市2700以下等等一系列事情,同时市场又很纠结,CPI往上涨,大家表示宏观要收紧,现在一收紧中小企业的问题暴露了,各省政府的报告纷纷提出这样不行,这么多专家提出有的说超调了,调控超过了,要转型。有的舆论就在做,等7月份中央政策的变化。我可以预计,现在是5月底的数据出来了,我可以预计到了7月初,6月底数据出来,仍然是往下并不是很好看的数据。因此6月底的数据以后,中央国务院要开会怎么办?面对这样的市场困惑与经济,我们怎么办?我今天讲这个主题,我们怎么办,中国经济怎么走。

我讲第一个问题,我们全党上下要充分认识中国经济目前处于经济阶段特征是什么?经济运行特征是什么?先不谈加息不加息,先不的谈银监会出台十项政策我认为非常好,先不谈具体政策,咱们先讲大环境,现在是什么环境。因为,大家知道不转型中国是不可持续,这么一转采取一些措施,大家感觉也坚持不下去,又想放,这种节骨点上绝对不能动摇。第一点就是讲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经济运行特征是什么,只有把这个认准,看清,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才知道应该怎么办。不要从细节入手,先从大的环境判断,当然不同时期有不同阶段,原来买方市场变卖方市场,经济发展特征是什么。第一个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正在处于危机后持久的深刻的全球经济调整阶段,这是我自己概括。全球经济处于调整阶段,不是光中国。简单道理讲,刚刚举了很多例子,我们曾经高增长,可以说我们这轮增长周期是从03年北京非典周期开始的,1997年到2002年经济增长的七上八下,那个时候全国为一万亿贷款,02年初还为一万亿贷款能不能完成,领导党组织发愁。03年5月份北京非典,人民银行大楼发现贷款突然之间上来。经济从03年开始一直到08年,一直是高增长,两位数的高增长。我们两位数的高增长是通过什么得到,原因很多?低的劳动力,改革开放穿越了全球化,大量的出口促进了增长。我想告诉大家这一轮全球化当中不光是我们的利,我们是高增长、低通胀,高度繁荣。03-08年全球经济是低通胀、高增长。这个中间全球经济中间美国老大GDP占全世界25%左右,美国在这过程当中什么作用?今天危机了大家知道他是寅吃卯粮。他是01年之后不停的低利率政策,扩张信用,扩张贷款,刺激房地产,大家都赚钱,大家都消费。美国GDP70%都是消费,美国房地产上涨,消费上涨,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国,美国大量增长,大量进口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这一轮全球信用膨胀,他本身是借钱来高消费,撑不下去了就要过穷日子,消费下来,经济要下来,这个过程必然带来全球经济的放慢,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03-08年高速增长我们是通过全球化过程当中得到,这种全球化还得延续,但是幅度、增速在下降。因此,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体,美国经济往下走,全球经济往下走,我们的出口必然往下走。由此我们可以说这样一个过程他不是一两年能够结束,我们在09年就说不要指望美国复苏两三年能够解决,现在四过去了。再恢复到3.5%是不容易的,现在看来还在艰难的爬行,报纸还在担心伯南克会不会做第三次的量化宽松政策。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全球危机后结构调整这样的历史时期,这是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的发展阶段一个重要特征。我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语言非常严谨,我们来解读一下,这是一个大东西,这是全党上下,全国上下监管部门市场,监管者、不监管者都要认识的。

第二点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决定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速度必然下降,任何过程不可能两位数长时期增长,我们清楚从长期看中国我们仍然处在相对高速增长的时期,有这样的机遇和潜力,长期来看我们还有挑战。长期我们暂时不说,大家都知道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中国经济不可持续,中国不像美国人那样的汽车拥有量,生活水平等等,我们13亿人口如果都到这个生活水平的话,能源消耗不知道变成多少。前两天报道,中国已经是第一大石油消费国,超过美国了。我们暂时撇开环境、水污染这些都不说,我们就讲GDP,我们人均收入到了4000美金、5000美金的水平,我们两极分化状况很严峻。什么意思?这个时期必须要靠消费来推动,媒体上议论中国会不会进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不是靠消费?靠消费现在两极分化,穷人没有钱消费,外需又减少,增长间靠投资、靠消费,前两天4万亿的,现在看到不紧张了。外需在减少,消费上不来。撇开环境资源,不讲美国第二轮的宽松货币政策带来全球大宗商品的上涨,不讲货币政策松而带来隐患,不讲这个因素,就讲人口结构因素,就讲投资消费外需和内在关系问题,从这些角度讲中国经济也都要做好准备,不可能再这么高位增长。我们9.5%的增长仍然是全球最高的增长,现在还在想办法研究各个政策,在找资金,在搞工程。从过去两位数高增长的平台逐步走向相对趋缓的增长平台,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的。这个趋势不是经济周期的问题,不是政府宏观政策力量所能决定的。宏观政策过度调整能加速或者是加剧这个经济周期的振荡和波动。

在这个背景下当前中国经济的运行特征是什么,第一,迄今为止的中国经济是大量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困境交错重叠时期,是大量历史问题积累的时期。很多问题既是结构问题,又是周期问题。现在很多人问题是历史上积累的问题,举个例子,我们和全球各国政府同舟共济,我们本身在07年底进行了调整,危机来了之后为了救急大量钱投进去,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加剧结构的矛盾。进一步推动了周期性的特征,现在看来是热,多了,要减,速度要下来。又比如说中国房地产市场现在很清楚,就是要坚决打击投机炒房,加快社会保障房建设,说明前几年遗留下来问题很多,我们有房价过高的问题,结构问题,结构问题就是保障房没有跟上,很多都是商品房。很多问题要看经济结构和周期,热和冷的问题,所谓结构问题就是投资消费结构或者是广义讲的城乡结构,社会分布结构,结构和周期都有这些问题。

第二经济运行特征在经济结构转型的时期,国家上升的压力正好遇到我们周期性特征的影响。我想说什么观点呢?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从趋势看,国家本来就要趋于一个温和的上涨。比如说举个例子说我们现在人口优势逐步减弱,劳动力成本提高,物价就要涨。我们资源价格要理顺,可能要出现更多的资源价格上涨。大量发展服务经济,大量结构调整当中和可贸易的一些行业要向不可贸易行业,非贸易行业发展,这些都会推动物价上涨。这是结构调整当中会出现的,最近物价上涨5.5%,还在攀新高。现在物价上涨我们说有外在因素,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货币过多,大宗原材料商品都涨价,石油中国第一,外面涨价,进来东西也会涨。又有成本因素,局部地区民工荒都要求涨工资,各部分舆论也都在说,所以这个都要涨。还有气侯因素,我们的水灾,一会旱,一会涝,我讲的撇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撇开我们货币调控当中不恰当因素,就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我们都必须要看清中国物价正在处在温和上升阶段,加上这些因素就更加复杂。

第三个运行特征就是前一两年处于危机影响,出于无奈采取一系列的行政措施,包括物价,国家发改委谈话,包括限购车、购房等等。这些措施积累了不少问题,我想归纳这三个问题,针对这三个问题和发展的特征,中国怎么办,一些数据出来就可以想象,好在哪里,怎么看待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从逻辑上说,针对前两年货币过度发行和最近物价上涨,紧缩流动,物价还得涨,货币存量75万亿,不紧是不行。

第二针对危机对全球需求减弱,中国过度投资不可持续,怎么办?要加快消费的增长,出口、投资、消费中间必须把消费拉起来,消费起来我们才能保证高速的增长。这也是逻辑的必然。因此,收紧银根以后,我们现在消费一下子起不来,扣除物价因素,GDP增速在下滑,这是大家看到的。你们可能不太注意,在做银行业务,一批证券市场基金分析员大家也都知道都是电脑包背着,很高学历,他们看到这个怎么办?有的是不相信,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政策下滑。面对这个局面怎么看?我认为有三个要认识的问题,第一什么是硬着陆,12%的增长跌到8-9%的增长,算不算硬着陆。我想说的观点是什么是硬着陆?国家提出平均增长7%,现在速度预测可能是9%多,各地政府绝对不会在9%以下,全国什么水平还得调整。是不是硬着陆,关键看我们在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中间,或者直率说银根收紧过程中流动性要扩展。这个过程当中引起就业率变化,带来社会是不是稳定。银行的金融体系是不是稳定,我认为整顿结构转型带来就业率变化带来的社会是稳定,在结构调整中间,偏紧的货币政策引起了一些各地企业破产,这个不叫硬着陆,继续干,当然资金有困难,这是必然的。我们区分怎么困难,困难到什么地步,这个意义来说是不是硬着陆,不能看货币政策收紧过程,还要看失业保险、失业救助等等各项财政政策能否跟上,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认识。

第二个认识怎么理解宏观调控首要目标是控制物价,中央国务院提出来了怎么看,我前面已经讲了,在结构调整时期,对物价温和上涨可能要做好比较长时间的准备,包括要做好各种政策准备。一定幅度的物价上涨可能是必然,没有办法的。我讲结构转型从中期来看,现在国务院提出的关于控制物价四项大政策,第一发展生产,农业等等各种措施,第二整顿流通环节,过路费等等,直接进超市等等。第三货币条件,第四财政救市。更加重视对社会救助,与此同时必然会产生面对一定温和上涨而导致一些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他们收入水平的问题,为了保证社会稳定,财政要想办法。

可能对于物价问题要怎么看,现在有些国务院要求有些地方政府必须对低收入、退休要和物价上涨挂钩,涨多少必须给补贴,所以我说这个可能是一个重点。

第三认识,具体怎么掌握,稳增长,具体怎么处理结构性调整和周期性调整,他们之间关系。谁先谁后,谁主谁次,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标准答案,国际上没有理想答案。我认为就是要继续我们中国经济30年取得伟大成绩的主旋律,我认为就是要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这绝对不是简单政策理论关系。

中国经济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我认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的关系,中国存在强大的物质基础,13亿人口年均GDP增长9.8%,这是人类经济史上没有的。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物质基础,我认为是能够处理好这些问题。

接下来说这些政策怎么出台,当然这些政策要考虑长期、短期、周期、结构,任何一项政策出台尽可能不要对以后市场化改革带来更多的麻烦,这是一个原则。另外任何一个问题的出台,在解决短期问题的同时,要着眼长期问题。

第三我们必须要把握住,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不要指望一项政策能够解决中国目前问题。中国目前的问题仍然是是渐进改革,什么意思?快速航行,中国的经济像在平衡木上骑自行车,必须快,慢了可能就出事了,这是一个渐进改革,一个快速航行,这两个特征决定了当前的问题是复杂的。不要指望一项政策来解决中国的当前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可能。西医不行,必须靠中医,多味的中药法来解决。

第一银行政策,我认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必然是适度偏紧,不会轻易松的。我认为除非犯错误,不会轻易松的,松了就容易出事。在这个问题上,脑子要清醒,大家要看M2增长16%、15%,无非讲的是同比增长,这个月与上个月环比增长,无非讲的增速增加一点点。但是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作用是整个全社会的货币量,货币量多少?76万亿,现在中央银行为了宏观调控,通过公开市场存款准备金等等手段,20%,简单讲有15万亿左右,深度冻结,没有在市场上。你看到总量变化,你要想想外汇多,投放中间存款准备金的速度稍微缓慢一点点,远比你M2的作用大。偏紧的手段继续延用,公开市场操作,包括存款准备金。目前情况之下讲货币政策必须讲全,同时对于现在存款利率仍然为负的状况必须改善,这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第二汇率还要进一步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内在需求。

第二真正要转型,真正要改变发展方式,在当今中国经济中,更要看重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要积极一些,应该加快财政体制改革。重心向经济结构转型服务,重心向解决社会不稳定因素方面转移,重心向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比如怎么刺激在座各行业,向中小企业贷款,采取一系列政策刺激。这个过程当中必须要理顺当今中国经济中非常纠结的房地产市场问题,不能再拖,必须拿出战略预期,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解决这个问题当中,财政赤字23%,我认为配合结构转型,应该把国有资本预算和年度财政预算统筹考虑,这么多中石化、中移动、工商行这么多国有资本预算怎么做,怎么赚钱,是否做的越大越好,国有资本预算和年度预算统筹考虑,除了国有资产划为社保基金之外,提高国有企业的股份分红比例,实行有进有出,不是国有资本做的规模越大越好。

第三房市。房地产就是要做好短期行政措施和长期市场衔接准备,坚定不移把房地产市场引进健康发展道路。加快社会保障房建设,打击投机房。房地产市场我没有新观点,还是这些观点,就是买房鼓励大家为了住,买房为了卖,坚决让他赚不了多少钱,很简单。因此在为了坚决的打击投机,实行高额市场交易所得税。比如说十几套以上根据交易频率和交易套数增收累进交易所得税,最后交完之后赚不了多少钱。第二还愿意买可以,赶紧学习德国、法国,规范租赁市场出台有关条例,坚决保护以承租人利益为主导的租赁房屋管理条例。举个极端例子,年轻人不买房第一是因为没有钱,为什么不租,随便涨价不踏实,把他赶走了。德国的条款就是不准随便赶走房客。第二对于租房有一定的物价上涨的规定,超过规定50%是要判刑。当然你有钱你买房,你还愿意买,搞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帮助穷人先实现住房需求是好事,但是稳定社会,租金上要稳定。房产税,推出交易所得税,选择适当时期统一上海、重庆不同房产税,两个试点城市,下一步怎么办,政府要研究政策准备。统一上海、重庆不同房产税,淡化统一35个城市不同房屋限购政策同时重点推出累进高额所得税。利用网上力量监督政府有关部门,非公36条发布之后,有的就是出不来,怎么投啊,发动网上,说的很好,推广不下去。

宏观调控问题,银监会、人民银行都有不同的声音,怎么办?怎么个分工,因此在这样的场合下,第一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协调国务院,就此在宏观审慎监管上面有统一效率。2010年人民银行开会说,欢迎银监会出政策,都在帮助你收紧银根。第二银监会出台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存贷比应该实事求是,谁支持了中小企业融资,你就不要给他么严格的要求。今天借这个平台,借助新浪网,还要呼吁,针对当前银监会政策要出台的按日控制存贷比的规定是不利的,应该给中小银行留有临时调动资金的空间。每天都不准超过这个比例,过了,你说怎么救急,一个微小贷款,三五天,银行有这个资金也不能干,因为按日存贷比仍然会超过。所以我要呼吁这条措施做的过了,首先肯定银监会出台十项措施不错,但是还不够。宏观监管部门应该结合中国特点,考虑自己在政策执行当中,基层执行部门他们执行状况不要做得太过。

地方融资平台,现在说的话很多,首先我认为要整顿,必须依法办事,追究责任,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就公布了,第一不准下不为例,我们坚持法治社会。第二发挥地方和银行两个积极性,光发挥银行积极性没用,进行分类,实事求是。一下子全停下来就麻烦了。按照担保法处理,不准破坏法律严肃性。第三不管以何种方式买单不要听报纸忽悠,什么不良资产剥离,资产证券化。最后这笔贷款有人要买单的,无论什么方式,不良资产剥离就变成好贷款了?不是。。要资产证券化,卖给机构,机构都是明白人。第四发地方债券可以,地方债券发行必须依法,必须编独立资产负债表,必须透明。他要符合要求,看他能偿还吗。

最后实在不行,逼着地方政府变卖资产还钱。变卖宾馆,变卖你持有经营股权,变卖你持有实业还钱,坚决依法办事,整顿金融秩序,同时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只有这样我认为中国经济才可以稳定发展,很多人拿着金融股权,拿着干嘛,当地企业好,银行自然会给你贷款,当地企业不好,贷款一定会给你控制,控制不住就会产生不良贷款。

还有外汇储备问题,最后对于中国的问题,IMF说2020年中国经济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说的很好,这是长期分析。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有一个大学教授说2013年中国经济要出事,我认为他也不是一点没有道理。我对他的看法想说什么呢?如果我们经济结构转型政策拿不出一套很好的政策,不能有效的进行实施,我认为他的预测同样存在1/3的可能性,这是我对中国经济的一些基本判断、看法和建议谢谢大家。

进入 夏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市场   转型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578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