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中国如何在金融危机中成为赢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71 次 更新时间:2011-08-02 10:00

进入专题: 金融危机  

李稻葵 (进入专栏)  

中国经济受到金融风暴中的冲击,仅限于信心层面。而华尔街高调进入市场“抄底”,对于受到冲击最小的中国企业而言,是一种积极的信号。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从财经新闻中听到的最多的词汇是“救市”。这种积极的态度,实际上是在给市场信心。

全世界的政府,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政府,在是不是应该救市、如何救市的问题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最初美国政府拿出7000亿救市的计划并没能给市场信心,是因为这7000亿美元是用来购买呆账的,是想把一个筐子里面的烂橘子买掉,把好橘子放进去。但是注入以后,发现时机已过,橘子已经全都烂掉了。

这时候英国政府发挥经济政策方面的领导力,布朗首相首先提出:我们要转变方向,与其只买烂橘子,不如把这筐橘子买下来,然后政府来卖橘子。所以英国就出现了由政府出资,直接注资于商业银行,用很低的价钱购买了大量的金融机构股权,以保证整个经济形势的好转。

在这种经济态势下,金融危机会如何发展?中国企业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危机是不是也意味着机遇?

风暴走势五大预测

金融风暴是个让人感觉到很恐慌的名词。在我看来,对于全球经济,这个词语代表了五个未来的趋势。换而言之,未来的全球经济,很可能因为金融风暴而发生改变。

预测一:金融风暴可能在未来三个月内稳定

其表现有二:大规模金融机构破产的格局将过去;信贷市场大规模萎缩、大机构之间短期借贷的利息率远远高于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情况将过去。

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危害,是机构之间彼此不信任——谁也不给谁借钱了,都认为我借了钱给你你拿钱补窟窿,我不知道你明天是不是会倒闭,所以大机构之间的交易萎缩到影响了经济运行。在美国以往的情况是,就连发工资都要到市场上去借一点钱来短期运作,然后把短期内的资金波动通过借贷市场来抹平。这个市场现在萎缩了,萎缩以后很多机构马上受到了影响:工资发不出,汽车贷款也搞不起来。所以信贷市场的萎缩是这场金融风暴最直接的后果,也是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渠道。

但是这种状态持续不了多久,因为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经开始不遗余力救市。该注资的注资,该印钞票的印钞票,在各国政府联合干预的情况下,所以我预计3—6个月这个金融风暴基本会过去。

预测二:金融风暴从发达市场转向新兴市场

巴基斯坦已经出现问题,开始找IMF求救;冰岛濒临破产;乌克兰和匈牙利国内举步维艰,亚洲还有很多国家也站在了悬崖边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因为当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基本稳定之后,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向发达国家,或者是为了抄底,或者是为了保自己的总部,因为总部是在发达国家。比如说,一个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巴基斯坦,总部在英国,那么资金就会倒流向英国。资金一旦出现倒流,就使得一些宏观经济基本面非常脆弱的国家的资产价格下降,企业很难继续得到贷款,居民也很难得到贷款,消费、生产、投资都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跟美国、英国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些国家没有印国际货币的能力。于是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上的国际收支危机,换句话来讲外汇储备不够用了,还不起钱了,就大幅度贬值。1998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就卷土重来。

这值得我们的企业家深思。有时从短期来看,企业扩张成世界第一很诱人,但当这种竞争的游戏一旦停滞,当资金链断裂,世界第一可能会变成最沉重的包袱。所以产业的扩张一定要考虑资金的稳定性,一定要考虑宏观形势的巨变。

预测三:美国经济进入短期衰退

衰退的界定,就是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美国许多本来经营不错的企业受到了来自于信贷萎缩的冲击,实体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难避免出现萎缩。同时,美国一些支柱性的企业,目前碰到了实际性的困难:美国三大汽车厂现在在讨论的问题是要不要互相并购,抱团取暖,是不是要卖海外资产;高科技企业摩托罗拉背离自己研发的基础,转型搞设计;飞机企业波音将所有研发内容全部外包,主业资金投向资本市场……这实际上是背离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美国企业因为头脑发热所碰到的这些困难,必然导致裁员、收缩,最终导致整体衰退的出现。

但是衰退并不会持续多久,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的政治意愿。新总统上台,跟小布什的政策肯定有所不同,奥巴马完全可以搞一个新政拯救美国经济,一定会大规模地举债,大规模地投资,来刺激美国的经济。的确,美国经济也需要这样的投资,这么多年以来,美国经济已经忘记了自己基本的立足点。作为最大的经济实体之一,它的基础设施现在已经很落后了,高速公路再过三四年就不如中国了,很多地方已经破烂不堪,美国的机场没有一个能进入世界十大机场行列。所以美国人非常清楚,他们自己的基础设施急需改进,急需投资。

预测四:英国成为最大赢家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出现全球救市的态势,英国有可能成为最大的赢家。英国的情况,与1998年的香港颇为形似。

当时曾荫权是香港财政司长,1998年金融危机来临之时,当恒生指数从16000降到了6000点的时候,曾荫权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斗争,痛下决心动用政府的外汇储备和财政盈余入市、投资、买股票。从6000点一直买到14000点,所以香港政府不仅打退了索罗斯炒作的浪潮,而且从自己的救市运动中大大赚了一笔钱。

英国干的事情就是在金融价格猛跌之后,用很低的价格去购买金融机构的股权。金融危机来的时候,最值钱的是政府的债券,所以英国政府用很低的价钱发行了债券,然后又用很低的价格购买股票,不但赚到了老百姓想追求稳定的钱,又利用恐慌赚到了低价的股票。

预测五:美元贬值

美国的GDP是13万亿美元,美国的M2(广义货币供应量)是美国GDP的50%,不到7万亿,多发行了1/7,实际上是一种无法消化的负担。而且,实体经济的发展是货币的基础,实体经济在衰退,美元贬值便不可避免。所以快则一年慢则两年,美元会进入逐步贬值的通道。

中国可能独善其身

媒体无一例外地将金融危机作为了近期报道的重点对象,但是对于中国而言,危机背后,其实更多的是恐慌和信心的丧失,而实际上,却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可怕。

这场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目前为止还只是通过信心渠道产生的。从根本上分析,金融风暴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应该在三个渠道中体现出来:信心、贸易、资金外流。但是现在来看,中国市场上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信心不足。

虽然出口贸易在金融风暴中也受到了影响,却仅仅是占我国经济比重很轻微的部分,并不足以构成威胁,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如果周边国家,像印度、巴基斯坦、韩国真是出现了金融危机和国际收支逆转,那么根据以往的经验,中国不可避免也会出现一部分资金外流。但是现在看来,由于我们的金融开放度不高,反而保证了我们的经济结构受到最小的冲击,如此一来,只要政府能够出台政策刺激市场信心,那中国在金融危机面前,很有可能做到独善其身。

但是资金外流是必须防微杜渐的事情,中国的开放程度日益加大,势必有肥水流入外人田的潜在威胁。所以在进一步开放市场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国际投资者的监管,防止资金外流现象的出现。

关注华尔街动向

如果把危机拆开,就是危险+机遇,对于中国而言,虽然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外贸萎缩、信心不足和资金外流的危险,但更多的却应该是机遇。想想看,现在华尔街的老油条们都在干什么?他们在投资,在出手大肆收购,在进行资源整合,这正是中国的榜样。

最直接的机遇就是资本运作的机会。现在是金融恐慌,主要发达国家的,还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资产价格已经大幅度下降,美国大概下降了40%。40%的股票市值下降,基本上是熊市调整的最低点了。像巴菲特这样的老油条们,开始投资于金融,高盛、比亚迪、通用电气,这些都是性价比非常高的资产。这些老油条可不是华尔街的傻瓜,他们是全球金融体系中最聪明的一群人,他们在进行投资,无疑是一种信号。受到冲击最小的中国,完全可以开始“抄底”工作了。所以,中国企业是时候走出去了,海外物美价廉的资产,正在等着中国企业家们去分享。

第二个机遇是产业调整。经济现在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定的调整,增长速度会从去年的12%左右调整到9.7%。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产业毫无疑问的会重组、并购,格局会改变。这对于企业家而言,恐怕比经济在上升时候机遇更好。经营好的企业可以利用这个阶段并购,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经营相对而言不是太好的企业,也可以考虑把自己的企业卖掉,重新再打理一个企业,这也是一个成功企业家的运作方式。

第三个机遇是技术升级。金融风暴导致国外很多产业周边的技术部门日子不好过,例如:汽车产业手边的研发、设计等等,这部分企业的工程师处于闲置状态,面临下岗的问题。中国企业可以考虑利用并购把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理念、最能干的工程师引进到中国来,对一些关键技术、关键环节的突破极为有益。

(本文根据“第17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演讲现场录音摘编而成,未经本人审阅。标题为本刊加拟。)

进入 李稻葵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金融危机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268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外管理》2008年12月23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