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峰 姚先国 张俊森:教育质量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90 次 更新时间:2011-02-10 12:10

进入专题: 劳动生产率  

张海峰   姚先国   张俊森  

内容提要:借鉴Behrman Birdsall(1983)的有效教育概念,本文利用1980-2005年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平均教育年限(教育数量)和平均师生比率(教育质量)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师生比率衡量的教育质量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且稳健的正效应,在均值处师生比率每上升一个标准差(0.916)有助于提高地区劳动生产率约3.09%.教育数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大小部分取决于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质量越高教育数量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效应越大。本文的结论暗示过于快速的教育数量扩张而不增加教师供给可能并不是最有效率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关键词:师生比率;教育质量;有效教育;劳动生产率

*张海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084,电子信箱:haif -zju@163.com;姚先国,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邮政编码:310027,电子信箱:cec-yaoxg@zju.edu.cn;张俊森,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电子信箱:jszhang@cuhk.edu.hk.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09030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0933001)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80440412)对本研究的资助。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建设性意见,但文中的错误由作者负责。

一、引言

近十多年来,不少文献利用中国的各种调查数据估计了教育的私人收益率。纵观这些估计结果,可以发现教育收益率有明显的地区和城乡差异,且随时间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对于教育收益率的这些差异,研究者从劳动力市场制度、相对供求或者歧视等视角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例如,Zhang et al .(2005)认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改革使得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上升,从而导致了教育收益率的上升趋势。王海港等(2007)从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视角解释了教育收益率的地区差异。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教育数量的收入效应也受教育质量的影响,也就是说,不同地区额外一年的同等级教育产生的人力资本可能是不等价的(BehrmanBirdsall,1983;Hanushek Wmann,2007)。事实上,国外已有不少微观研究证实了教育质量对收入的影响,尽管这些研究对教育质量的衡量不尽相同。

本文的目的是在承认教育收益率的地区和时期差异这一事实的基础上,分析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换句话说,如果有关教育质量的收入效应的微观估计是因果性的,那么我们可以预期教育质量对地区劳均产出也可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就我们所知,现有的大多数跨国增长文献主要关注教育数量(例如成人识字率、入学率或平均教育年限等指标)对人均产出的影响,相比之下对教育质量的生产率效应的实证分析仍显不多。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如果教育质量与教育数量是相关的,那么对教育与人均产出关系的分析中忽略教育质量因素无疑会导致遗漏变量偏误。这或许是至今为止宏观增长文献关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没有达成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几乎所有微观研究都发现正的教育收益率。

遵循标准的增长回归分析框架,不少国内学者也分析了教育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或收入差距的影响,结论不尽相同。例如蔡和都阳(2000)、王小鲁和樊纲(2005)以及邹薇和周芬(2006)的研究都认为教育发展在缓解经济发展不平衡或收入差距中有重要的作用,而另一些研究则发现近年来教育在解释地区间收入差异的相对重要性有明显下降(万广华等,2005)。姚先国和张海峰(2008)的研究也发现教育数量差异对中国地区经济差异的解释力有限。无一例外,这些研究均没有考虑教育质量对人力资本生产的影响。这实际上假定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教育是同质的,从而对劳动生产率的边际影响也是无差异的。已有的这些研究主要是在增长回归框架下展开的,该分析框架的不足在于难以克服初始技术水平的内生性问题,相比之下,增长核算框架较少地受这一问题的影响。本文的实证分析将在增长核算框架下展开。

在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教育的数量扩展和质量提高之间必然存在一个权衡,因而准确地估计教育数量和质量的经济效应对于政策制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借鉴Behrman Birdsall(1983)的有效教育概念,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教育数量和质量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我们假定平均人力资本不仅取决于教育数量的多少,而且也与教育质量的高低有关。如此,本文的实证分析模型允许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随地区和时期不同而变化。沿袭一些跨国增长文献的做法,本文用滞后的师生比率衡量地区的平均教育质量。我们的估计结果表明,平均教育质量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且稳健的正效应,平均而言,师生比率每上升一个标准差(0.916)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约3.09%;教育质量越高,教育数量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效应越大,尽管这些效应在统计上不显著。本文的结论暗示过于快速的教育数量扩张而不增加教师供给可能并不是最有效率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本文余下部分内容安排如下:第二节讨论实证分析的模型设定;第三节介绍数据和有关变量;第四节报告和解释分析结果;最后是结论。

…………

五、结论与不足之处

许多微观研究发现中国的教育私人收益率不仅存在地区差异而且有随时间增长趋势。本文认为这些差异的部分原因可能在于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在教育质量方面的差异。基于这一微观假定,我们借鉴Behrman Birdsall(1983)的思路,重新设定加总的人力资本函数以考察教育数量和质量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利用中国1980-2005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的估计结果表明,教育质量(平均师生比率)提高一个标准差将有助于提高地区劳动生产率3.09%.教育数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大小部分取决于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质量越高教育数量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效应越大。敏感性分析和工具变量估计表明这些结果是稳健有效的。本文的分析结果暗示过于快速的教育数量扩张而不增加教师供给可能并不是最有效率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受限于数据,本文遵循一些文献的做法用师生比率衡量教育质量。师生比率在一定程度上捕获了教育质量的地区差异,并且相关分析也表明该变量也部分地代理了其他可能的教育投入指标,但是师生比率并非一个完美的教育质量指标。我们相信,在更丰富的宏观和微观数据可得的条件下,对教育质量的进一步分析是有意义的。


本文相关附件下载: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档

    进入专题: 劳动生产率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873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经济研究》2010年第7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