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对仲继银《在失业、第二职业与体制转轨》一文的评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93 次 更新时间:2010-11-24 12:24

进入专题: 失业  

樊纲 (进入专栏)  

"潜在失业"是经济体制缺乏效率的一种表现;反过来说,潜在失业本身也要由某种效率标准加以定义、加以衡量,放在特定的体制环境中加以研讨。仲继银的论文,将中国国有企业的潜在失业问题作为体制改革中的一个特殊问题来加以分析,对其原因、规模、形式以及可供选择的对策进行了研究,为理解中国改革的进程,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研究案例,具有很好的学术参考价值。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就业或失业本身,而且在于从这个问题入手我们可以深入到有关体制改革的一些本质问题。体制改革是通过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带来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其更有效率。体制变了,效率高了,原来这一体制内使用着的一些资源就会显得"多余了"。企业"富余人员"或"潜在失业"人员的出现,就是体制改革的结果。但这种闲置资源又构成体制改革的阻力,是企业想改革而又未能改动时存在的阻力。这种阻力不是观念上的,而是实际的。潜在失业的人拒绝离开,拒绝去寻找新的就业门路,拒绝接受一套补偿办法,若强行解雇就要采取抗议活动,就会成为政治问题,从而使体制改革无法进行下去。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体制改革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如何能使人离开",不仅是离开旧单位到新单位,而且是离开旧体制进人新体制。

而从经济的角度说,一个人只有在对以下一系列成本与收入因素进行计算、权衡、比较之后,才会决定是否离开:

1.新体制与旧体制下的各种预期收入本身,包括工资、奖金、各种补贴、住房、医疗、保险,等等。国有企业问题越多,前景越差,人们越是倾向于离开;而非国有企业所能提供的劳保、住房等非货币收入越多,人们越会倾向于离开。反之则反是。

2.工作本身的稳定性,或者相反,失业的可能性。以上两项的乘积构成对不同体制下预期实际收入进行比较的基础。

3.工作转移的成本,包括重新学习的成本,地域迁移的成本,过渡期收入的下降,原有人际关系丧失的成本等等;也包括尚存旧体?quot;卡人"导致调离成本太高的因素。

4."精神损失",主要指从拥有特权的国家职工"降至"私人企业工人或个体户的"面子"上的痛苦,以及作为"富余人员"离开原企业而在"面子"上的难看。这种由传统观念的作用而形成的心理因素很难用货币指标加以衡量,但毫无疑义是个很重要的变量,决定着人的行为与选择。

以及一些这里未分析到的因素。

对"潜在失业"或所谓"在职失业"问题的分析,似乎不应仅仅分析有多少人处在潜在失业的状态。"案例研究"这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就在于用分析一些具体实例的方法来证实或证明一种假说。进一步的研究可能会有利于证实这样的假说:国有企业存在大量潜在失业,可能还是由于许多国企职工在目前职位上的"综合收益"仍比他们在国有部门之外所能找到的职位的综合收益要高;或是由于其"转移成本"不足以被转移后新增收益抵消等等。如果我们确实能对以上的假说进行实证性的说明,这种分析的"政策含义"及其数量指标也就明显了:解决国企职工在职失业问题的办法,就在于用减少对国企的补贴,发展非国有经济,使得"离开"这件事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同时,政府还可以增加"再就业"支出或给"离开"的职工给以补贴等等办法来使越来越多的"潜在失业"的国企职工感到"离开"这件事是"合算的"。而实现这种政策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改革的整个过程。

进入 樊纲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失业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743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