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美国社会的发展背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589 次 更新时间:2009-08-06 17:30

进入专题: 美国发展  

周有光 (进入专栏)  

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我们需要对美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有一个全面的客观了解。我翻看几本美国的历史书,尝试了解一点美国社会的发展背景,特别是这个从殖民地独立起来的只有两百年历史的乌合之众国家,是依靠什么建设成为超级大国的。下面的笔记是瞎子摸象,一定错误百出,敬请读者指正。

北美榛莽、开发殖民

1、北美榛莽、另辟蹊径

北美分三部分:北部加拿大,中部美国,南部墨西哥。人们说北美,往往指美国和加拿大,有时只指美国。从墨西哥到中美南美,称拉丁美洲,因为曾经是拉丁民族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公元1500年时候,有印地安人1500万,分为许多氏族部落,说400多种语言,散居于北美大地,人烟稀少,榛莽未辟。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西班牙立即建立美洲殖民帝国,速度之快,区域之广,史无前例。只用30年(1511-1541)时间,完成占领美洲大部分地区。首先占领古巴(1511),接着是墨西哥(1521),厄瓜多尔(1532),秘鲁(1533),阿限廷(1535),哥伦比亚(1536),巴拉圭(153了),玻利维亚(1538),智利(1541),后来有委内瑞拉(1567),乌拉圭(1777),加勒比海诸岛。每到一处,恣意杀戮,尽情劫掠,一船一船金银财宝运回西班牙。西班牙政府设“印度等地事务院”(1524,当时称美洲为印度),统辖美洲殖民帝国的“四大总督区”:新西班牙总督区(1535,首府墨西哥城),秘鲁总督区(1542,首府利马),新格拉纳达总督区(1718,首府波哥大),拉普拉塔总督区(1776,首府布宜诺斯艾利斯)。当时的墨西哥(称新西班牙)比现在大得多,包括加利福尼亚等许多地区。

1607-1733年间,英国在北美东北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13个殖民地。第一个据点是詹姆斯敦,建立于1607年。美国独立以后,土地扩张也很快。原来13个殖民地合起来只是一个小国。经过武力兼并和金钱购买,在70年间(1783-1853),从大西洋伸展到太平洋,成为两洋大国。

西班牙殖民开始于1511年占领古巴。英国殖民开始于1607年建立詹姆斯敦。前后相隔一个世纪。在这一个世纪中,已经占领北美南部墨西哥的西班牙,没有向北扩张到随手可得的北美中部(今天的美国)。

有人说,西班牙殖民帝国已经肚子饱胀、消化不良、不能再吞咽更多土地了。有人说,西班牙专检已经积聚大量财富的居民集中地区,便于迅速掠夺,不希罕人烟稀少、榛莽未辟的北美,那里要自己花大力去开发。不论原因是什么,北美中部和北部,西班牙弃之,英国取之。罗马教皇曾为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平分地球,西班牙得美洲,葡萄牙得巴西、非洲和亚洲,没有特别提及北美中部和北部。迟来一个世纪的英国人和后来的美国人在这块人烟稀少、榛莽未辟的原始土地上,人弃我取,另辟蹊径,200年后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

2、开发殖民、两条道路

西班牙殖民和英国殖民,时间相差一个世纪,侵略意图彼此不同。西班牙是“掠夺”殖民,发展种植园,奴隶劳动,走封建和奴隶社会道路。他们是来运走美洲的财富,不是来建设一个比西班牙更美好的国家。英国和后来的美国是“开发”殖民,发展工业,自由劳动,走资本主义道路。建设美国不是为了英国,而是为了美国自己,要把美国建设成比英国更美好的国家。天下乌鸦一样黑,可是有的乌鸦只顾“抢巢”,有的乌鸦还能“筑巢”。抢巢乌鸦也筑巢,筑巢乌鸦也抢巢。但是,重点不同,方向各异。

美国独立后,内部发生两条道路的斗争。北方实行工业化,自由劳动。南方推广种植园,奴隶劳动。矛盾导致南北战争(1861-1865)。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南卡罗来纳等11个州组成“南部同盟”,另立政府。1861年暴发内战,起先北方受挫。1862年林肯发布“(奴隶)解放宣言”,任命格兰特将军为北方总司令。1863年葛底斯堡(Gettysburg)一役,北方大捷,扭转战局。林肯纪念阵亡将士,作《葛底斯堡演说》,成为历史名篇。林肯强调“人生来平等”,提出“民有、民享、民治”三大民主原则。1865年南方主将李投降。胜利后,林肯再次当选总统,在剧院观剧时候被刺客刺死。

南北战争决定美国的发展方向:统一还是分裂,工业化还是农业化,自由劳动还是奴隶劳动,资本主义还是封建主义。方向确定,发展加快。如果南方胜利,美国今天将是拉美第二。

今天看来,把资本主义进行到底是美国的第一决策。可是当时还没有资本主义这种说法。走什么道路没有预定计划,没有现成模式,需要别出心裁,别开生面。美国就是这样在有勇气、无先例的情况下开创出来的。

欧洲的启蒙思想,美国的《独立宣言》,传来拉美。西属美洲的留欧学生,新兴商业阶层中的知识分子,成立团体,宣传革命,要求跟宗主国西班牙平等。1808年拿破仑占领西班牙,消息传到美洲,殖民地纷纷起义。经过18年的残酷斗争(1808-1826),全部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取得独立。但是这是反宗主国的独立战争,不是反封建和奴隶制度的社会革命。黑奴照样在种植园和矿山中被迫劳动。直至今天,北美和拉美两种社会,依旧形成鲜明的对比。

抛弃皇冠,争取自由

1、抛弃皇冠、人人平等

“五月花号”是第一艘来到北美的英国移民船。船上有102名由清教徒带头的移民。1620年冬天到达美洲,圣诞节后第一天上岸,建立最早的普利茅斯殖民地。上岸前,他们在船上议定一个“五月花号公约”,要组织公民团体,制订公正的法律、法令、规章和条例。这是后来美国民主的萌芽。清教徒是英国新教的一个革命教派,主张教徒一律平等,反对教阶分等,反对国王和主教专权,赞许现世合法财富,提倡节俭、勤奋和进取。他们相信“成事在神、谋事在人”。他们的思想和作风对美国历史有深远的影响。

英国人头上有一顶统治皇冠,限制人民的自由,榨取人民的财富。清教徒移民美洲,逃避盖在头上的皇冠,可是皇冠跟着来到美洲。为了摆脱头上的皇冠,不得不宣布独立,开创第一个从殖民地叛变而成的独立国家。抛弃皇冠,人人平等。

抛弃皇冠,人人平等,会不会变成一盘散沙倒退到原始社会?人人平等的社会需要用法律来作为粘合剂,使自由成为有规律的活动,自由决不是胡作非为的别名。美国独立后的第一件大事是制定宪法。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这一天定为美国的国庆日。宣言继承和发展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理论,宣布一切人生而自由,上帝赋于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任何政府损害这些权利,人民有权更换,建立新政府。马克思赞美它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美国宪法》(1787)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民主宪志,规定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人权法案》(1789)是10条宪法修正案,宪法的构成部分: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非依法律不得扣压人、逮捕人、搜查及没收财产;刑事诉讼案中的被告有权要求迅速公审和律师辩护;确认民主共和、三权分立、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此后的修正案有:废除奴隶制(1865),妇女选举权(1920),选举年龄定为18岁(1971),男女权利平等(1972)等。这些都是西欧的革命思想,首先在美国得到实行。美国的宪法是实用品,不是装饰品,两百年的历史证明,行之有效。

“五月花号”不仅向往精神自由,还向往物质富裕。来到美洲,是奔赴富裕不是奔赴贫穷。财产问题在“五月花号”上就提出来了。财产是罪恶的,还是道德的?封建帝王自己穷奢极欲,教导人民安贫乐道。清教徒相反,他们肯定财富有积极意义,当然要取自正道,不能取自贪污。肯定财富,保护财富,是美国的一条基本法律。今天美国有几百万个百万富翁,还有富可敌国的超级巨富。美国成为既被嫉妒、又被垢骂的金元帝国。

2、争取自由、发明创造

一位朋友来跟我聊天。他说,中国大陆的大城市已经电气化。家用电器超过三十多种。他一口气说出“电灯、电话、电视、电脑、电铃、电炉、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暖水器、微波炉”等等三十多种名称!他问,你能指出哪一种不是美国的发明吗?为什么十样倒有九样是美国的发明?他的话引起我思考。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的工业化发展迅速。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1886年爱迪生发明电灯;1892年杜里雅(Duryea)兄弟发明汽车(有争议);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1880年美国工业超过农业。1896年美国工业跃居世界首位。

学者提出一条“发明链条”假说:“政治自由导致经济繁荣,导致教育发达,导致科技提高,导致发明众多”。这条假说值得思考。一言成祸,动辄得咎,还有什么发明创造的余地呢?发明创造是在自由土壤中萌发出来的鲜花。“自由就是动力”。这一点没有疑问。发明创造是不能用政府命令来催生的。政府所能做的是保护专利,保护知识产权。

自由一般指的是政治自由。此外还有“自然自由”。鸟能飞,很自由。人不能飞,不自由。发明飞机,人就能飞,就自由了。发明创造使人得到突破自然限制的自由,这在人定胜天的时代,成为头等重要的发展目标。

美国不仅物质发明多,非物质发明也多。例如电脑硬件是物质,软件是非物质,软件已经成为美国的重要财富。一瓶可口可乐行销全世界,一家麦当劳开遍全世界,这是物质还是非物质?与其说是物质,不如说是非物质。他们推销的实际不是一瓶水和一个汉堡包,而是一种服务技术,一种无中生有的非物质的发明创造。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不是军事力量,而是发明创造。

中产阶级、中庸之道

1、中产阶级、经济源泉

社会财富是层次性的,贫富两极之间有中间阶层。在封建社会和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层人数少、力量小。社会结构象茶壶盖,上层是少数富有的特权者,下层是极大多数的贫民,这种结构不稳定。资本主义发达以后,中间阶层渐渐壮大,成为社会的主要人群。社会结构变成陀螺形,中间很大,上下很小、结构稳定。

在美国(1990年代),一个家庭(四口)的年收入除去纳税之后有2.5万到10万美元,一般认为属于中产阶级。这样的家庭占美国人口的80%,是人口的大多数。他们的职业是各种管理工作、各种技术工作和各种自由职业,包括软件设计者、机械工程师、通过文官考试的公务员、小工业家、小商店主、手工业者、教师、医生、律师、会计师、新闻记者、文学写作者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产生了一个新兴的中间群体:中产阶级。

农民原来都是体力劳动者,后来分为体力农民和脑力农民。工人原来都是体力劳动者,后来分为体力(蓝领)工入和脑力(白领)工人。脑力农民和脑力工人不断增多,体力农民和体力工人不断减少。今天美国的体力农民只有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点几,体力工人只有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几。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有逐步消失的趋势,这是所谓后资本主义现象。

教育发达、科技提高,农工生产技术发生革命。科学化、机械化、自动化、电脑化、机器人化,出现没有农民的农场,没有工人的工厂。这个趋势还在向前发展。

中产阶级人口众多,文化水平较高,是社会经济的力量源泉。他们有技术,产品的技术更新主要依靠他们。他们有购买力,产品的国内销售主要依靠他们。美国产品的出路主要是内销,内销不旺就经济萧条。

美国人民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比别国大许多倍。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占全世界进出口贸易的主要部分。经济起飞的新兴国家和地区,都依靠美国的投资和购买,由此外汇储备得以猛增。美国经济发生波动,新兴国家和地区立刻受到影响。新加坡说,美国打一个喷嚏,新加坡就感冒了。新兴国家和地区实际是美国的经济卫星。

2、中庸之道、稳步前进

美国有两大政党,形成所谓两党制度。民主党是1828年杰克逊创立的,以“驴”为标记。共和党创立于1854年,以“象”为标记,最著名的党员是林肯。两党都没有固定的纲领,政治主张随时改变,跟创党原意没有关系。美国还有许多小党。1980年代,我在纽约旁观总统选举,当时纽约有五位总统候选人,其中一位是共产党的候选人。选举依靠得票多少,不依靠党员多少。得票少的党被新闻报道所忽略,说成两党。两党纲领彼此相近,特点不明显,被嘲笑为轮流坐庄,甚至比作“出恭”的“坐派”和“蹲派”。

竞选有自身的规律。一条规律是“趋中”(“从众”)。大家想得到最大多数的票,必须迎合最大多数群众的要求。另一条规律是“二元化”。许多党都得不到多数票,就联合起来成为两党或两个党派联盟。

美国不是没有左翼和右翼的政党,有时还有极左和极右的政党。可是他们在选举中只能得到少数或极少数的选票,而且左派和右派相互对垒,相互抵消,往往不久就自行解散了。抓住中间多数,跟着主流走,不理会左派和右派,这是选举的“趋中”策略。

中产阶级不仅经济力量大,政治力量也大,因为他们是人口的大多数,对选举起决定作用。他们的政治主张是各色各样的,但是大家希望稳步前进,害怕大起大落。这个共同心理被说成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有三种含意:1、平庸无能,不讲原则,不求进取;2、消极折中,调和妥协,按中线行事;3、积极中庸,不偏不倚,可左可右,度时审势,选择最佳的中间道路。中产阶级的中庸之道是后一含意。

教育第一、化敌为友

1、教育第一、世界大学

发明创造需要人才。人才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教育培养出来的。美国的小学和中学(高等学校)教育早已普及。美国有四年制大学1400所,两年制学院900所。(2002世界年鉴)。新闻时常报道,亚洲国家的青年都争着到美国去留学,欧洲国家的青年也争着到美国去留学。美国成了一所“世界大学”。

美国教育突出发展是到20世纪后期才明显起来。教育促进科学,科学促进教育。日本学者提出“科学中心转移说”。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25%的国家就是科学中心。文艺复兴以来,科学中心不断转移。16世纪在意大利(1540-1610)。17世纪在英国(1660-1730)。18世纪在法国(1770-1830)。 19世纪在德国(1870-1920)。20世纪在美国(1920--现在)。在世界知识竞技场的竞赛中,美国后来居上。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美国得到同样重视。美国认为,美国的建国得益于西欧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发展起来的社会科学。后来社会科学的高峰转移到了美国。政治学、法律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其他社会科学,是使社会健全发展的必要知识。社会发展不健全,自然科学也难于发展。学术自由,科学平等,是美国发展教育的基本原则。

美国通过“世界大学”对世界施展影响。新科技改变了外国留学生的生活,新理论改变了外国留学生的思想。留学生回国以后,又去影响他们的同胞。电视深入到世界各个角落。电脑把全世界知识分子联系起来。吸收留学生之外,还到外国去办学。例如美国以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在中国办理留美预备学堂,后来成为清华大学。“世界大学”是美国渐移默化改造世界的远大政策。

2、化敌为友、助人助己

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军事大国。一次大战(1914-1918):美国起先中立(1914-1917),出售军火,谋取大利。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击沉美国船只,美国被迫在1917年对德宣战。赴欧军人200万,支持英法军备100亿美元。1918年德国投降。二次大战(1939-1945):美国起先中立(1939-1941),出售军火,要求“现金自运”,后来改行《租借法案》,拨款70亿美元帮助英法。法国战败向德国投降。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只剩3艘不在港内的航空母舰。美国被迫对日德意宣战。1944年美军和盟军从英国渡海到诺曼底登陆,有军队287万人,舰船6500艘,战斗机11000架,运输机2700架。1945年德国投降。1944-1945,美国飞机轰炸日本14569架次;1945年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日本天皇广播投降,美军登陆东京,占领日本,至今美国的航空母舰停在日本横须贺军港。

两次大战,美国都是先中立,后参战,被迫宣战,后发致胜。后发致胜能激励士气,所谓哀兵必胜。但是像珍珠港那样挨打,损失惨重。“9.11”之后,美国提出要改变策略,先发致胜。在“9.11”之后(不是之前)提出先发致胜,仍旧是后发致胜。

一次战后,以法国为首的盟国对德国实行“消灭军备、限制经济”的政策。要求德国付出无法负担的巨额赔款,迫使德国狗急跳墙,刺激“纳粹”(国家社会主义)抬头,发生二次大战。法国的“马其诺防线”被耻笑为地下“柏林墙”。二次战后,以美国为首的盟国对德日改行“限制军备、发展经济”的政策。军费不得超过国家总产值的百分之一。经济可以自由发展。德日经济都得到大发展。德国融入欧洲,德日成为美国的坚定盟友。化敌为友,政策成功。

战后美国对西欧和南欧17国实行“马歇尔计划”(1940-1951),拨款130亿美元,大规模援助工农业、稳定金融和扩大贸易,使这些国家的生产总值增长50%-25%。资金大部分回流美国,购买生产资料,带动了美国经济的繁荣。战后经济由此迅速恢复。援助计划表面上帮助别人,骨子里帮助自己,助人助己,双方得益。这个助人助己政策也是成功的。

最近在美国,有雄鹰已老和雄鹰仍键两种不同看法。前者说,美国实力不足以指挥世界,威信得不到世界的服从和尊敬;事前不能预防恐怖袭击,事后抓不到恐怖分子的头目。这算什么世界领袖?西班牙帝国衰落了,法帝国衰落了,英帝国衰落了,现在轮到美帝国了。后者说,科技第一,经济第一,军事第一,未见逊位。海湾战争,南斯拉夫战争,阿富汗战争,不断更新战术。国力没有衰退,需要自惕,不必自馁。

看来,雄鹰还在飞翔,不过显然疲劳了。

2002-07-15,时年97岁

进入 周有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美国发展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民权理念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961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选举与治理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