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安:如何寻求新一轮改革的共识

——2008年8月30日在“纪念中国市场化改革三十周年高层论坛”的发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028 次 更新时间:2008-09-16 19:04

进入专题: 改革  

徐景安 (进入专栏)  

用市场化来概括30年的改革,应该是准确的。不管对30年改革是赞成还是反对,都可接受。分歧在赞成者认为,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未来还应坚持这个改革方向。而反对者则认为,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本来就是错误的,现实生活中种种问题的产生就是市场化改革的恶果,必须悬崖勒马。赞成者则认为这些问题恰恰是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带来的,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能动摇。这种分歧,怎么争论也不会有结果。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必须解决,容不得这么争论下去。

改革形势十分严峻

下面这组数据,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凤凰网做了网络调查,在11343人中,赞成改革的仅占29.5%,为3346人;而反对改革的竟占70.5%,即7997人。从八十年代大多数拥护改革,到今天大多数反对改革,形势发生了逆转。在这种情况下,用坚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这样的说法,很难成为新一轮改革的共识。

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状况十分严峻。30年的改革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贫富两极分化。政府与资本攫取了发展成果的大部分,农民、工人所获不多。内需的长期萎缩,只能靠出口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而带来的通货膨胀却要全体民众承担。美国以高负债、高透支方式,维持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美国联邦政府负债累计已达到50多兆美元,巴菲特发出警告,美债台高筑将祸延几代子孙。次贷危机与美元大幅贬值是美国社会经济模式断裂的信号,是西方式现代化不可持续的征兆。这次危机还在延续,其后果很难预料。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体系的衰退,将给我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人民币升值,能源价格攀升,已严重威胁我国出口企业的生存。东莞近1/3中小企业倒闭,这意味着农民工失业、白领按揭购房断供。粮油肉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将使他们的生活难以为继。本来就对改革不满、对政府不满的民众,就会因一件本来不大的小事而泄愤,各地群体事件频频发生,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民众对改革预期丧失,表现得越来越不耐烦。中国改革的大船面临触礁沉没的危险。

一方面,中国必须改革,增长模式的转变、政治体制的转型都有赖于改革的深化与推进,另一方面改革的基本共识丧失,政府、精英、民众之间不仅意见分歧,还情绪对立。当务之急是寻求改革的新共识、寻找改革的新动力。

改革需要新动力

30年前国民经济濒临崩溃,民众普遍物质贫困,改革很容易达成共识,就是发展经济。但是没有邓小平的感悟和魄力,中国改革未必能如此迅速、清晰地找准方向和目标。政治挂帅叫了近30年转向以经济为中心,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由经济为中心确立市场化改革,又是邓小平的功劳。政治伟人在博弈中的作用往往具有决定意义。没有邓小平,很难想象有中国30年的改革。

今天的中国,不仅需要深化经济领域的改革,还要全面推进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改革。发展经济已失去改革共识的作用,民众没有从GDP增长中分享应有的成果,相反更多地感受环境污染、腐败犯罪、道德丧失的恶果。尽管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本意是要纠正“发展第一”的偏差,但是在理论上缺乏认识,政治上缺少魄力,结果还是依照惯性在旧轨道上运行。

由邓小平点燃的中国改革火箭已高速运行了30年,今天必须增添新燃料、增加新动力了。中国改革的新动力在哪里?大多数官员缺少动力,办公楼越盖越高、工资越拿越多、待遇越来越好,报名当公务员的队伍越来越长。资本中的国有垄断者、权力关系户也缺少动力,钱来得太容易,他们最希望保持现状。资本中的大部分对不公平的竞争、办事难的政府、治安差的社会很不满意,他们希望改革。而最有改革动力的是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工人、农民和不满现状的文人。用一个什么样的口号,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能呼唤改革,又使各方面能接受,即使反对者也找不到多少理由,那就是让所有人幸福、所有人满意。

这个口号符合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的理想是解放全人类,就是让所有人幸福、所有人满意。“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尔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这是《东方红》歌唱毛泽东的。“人民大救星”的任务是什么,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毛泽东忙于搞斗争,这个任务没有能完成。邓小平搞改革开放,就是要完成毛泽东的未尽事业。发展生产力,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已达到,但大多数人仍不幸福、仍不滿意。胡锦涛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说到底就是让民众幸福、滿意。既然如此,提民众幸福、滿意这个口号还有什么意义呢?全部问题在于,“为人民谋幸福”、“代表人民利益”,其评价主体不是民众,幸福不幸福、滿意不滿意,民众说了不算。让所有人幸福、所有人满意成为改革目标,就由民众来评价、听取民众的意见,这就要确定考量的指标、落实的机制、保障的制度。“为人民谋幸福”、“代表人民利益”,也就找到了思想变行动、口号变制度的实现途径。

有人批评说,让所有人幸福、所有人满意完全是乌托邦,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要做到所有人幸福、所有人满意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原则、理念、目标必须是所有人幸福、所有人满意。正像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一样,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做到,但作为原则、理念、目标必须如此。如果原则、理念、目标定为让大多数人幸福、满意,不让一部分人幸福、满意,这就是专政理论。谁都有可能被划定为专政对象,结果是可怕的。

集中国革命与建设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就在于是否重视民众的感受。毛泽东的革命之所以成功,是重视了农民的感受,从访贫问苦入手,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反映了农民的利益与要求。夺取政权以后的毛泽东,搞人民公社、大跃进、反右斗争、文化大革命,恰恰离开了民众的感受,最后归于失败。邓小平的改革从发展经济入手,反映了民众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要求,应该说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大多数民众,没有分享应有的成果而不满。这种不满可以毁掉改革的成果,也可以成为改革的动力。将民众幸福、满意作为改革目标,并不能一下子消除他们的不满,各种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但是重视了他们的感受,这是最重要的。只要对未来有预期,改革的大船就不会沉没。

达成改革新共识

当前,中国思想界分成几个流派,互相对立、水火不容。确立让所有人幸福、满意作为改革目标,就有了筛选功能,凡有利于所有人幸福、满意的学说主张,就是精华,就继承;反之就是糟粕,就抛弃。

自由、民主、法治、平等、人权,是保障所有人幸福、满意的必要条件。反对者的理由是,讲自由、民主、法治、平等、人权的西方并没有做到所有人幸福、满意,这没有错。但是不讲自由、民主、法治、平等、人权,搞专制、独裁、特权、人治、歧视的肯定绝大多数人不幸福、不满意。实行自由、民主、法治、平等、人权,尽管不如人意,但其幸福感与满意度肯定高于搞专制、独裁、特权、人治、歧视的。二是西方的自由、民主、法治、平等、人权存在虚假,这也没有错,那我们就搞真的自由、民主、法治、平等、人权,不能成为反对的理由。三是西方用自由、民主、法治、平等、人权来敲打中国,那我们就实行真的自由、民主、法治、平等、人权,西方就敲打不了我们,我们反过来可帮助西方。四是自由、民主、法治、平等、人权是有阶级性的,对一部分人就是要实行专政,不能讲自由、民主、法治、平等、人权。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坚持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不受法律制约的暴力”(列宁语),即使是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都是反文明的,这种主张早已被世界所唾弃,在中国也没有了市场。当然,西方文明并没有最终实现所有人幸福、满意,西方文明存有种种缺陷,尤其是利己主义、物质主义的冷酷和奢迷给人带来不幸与空虚。西方文明值得中国学习,但不能照搬西方文明。

把财富追求放在第一位,把物质满足作为价值尺度,中国绝大多数人不会幸福、不会满意。财富追求受种种外部条件的限制,物质满足永无止境,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幸福之路应有别于西方。在物质领域,坚持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做到公平、合理的分配。更重要的是在精神领域满足人的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真实的情感交流、良好的社会风尚、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获得幸福的保证。中国传统文化有非常宝贵的精神资源。儒学倡导对父母孝、对家人亲、对朋友义、对天地敬的仁爱精神,为中国人获得快乐和幸福提供了最现实、便捷的途径。幸福就在人与人的爱中,不需要耗费多少物质资源,不会带来环境的污染破坏,不用绞尽脑汁、费尽心机的争夺。一颗柔软的心,一句温暖的话,一个尊敬的礼,一个亲切的笑都可以给人带来愉悦。从物质追求中获得幸福,不应该反对;从精神、情感、道德的追求中获得幸福,更应该受鼓励。忽视人的权利与平等,是传统文化的缺陷,但不应成为反对传统文化的理由。强调人的责任与义务,正是弥补西方价值观的不足。正当的权利、合理的获取、公平的竞争是获得幸福的途径,但不可避免相伴随的是算计、倾轧与争夺。担当责任、乐于付出、和谐相处则是获到幸福的捷径,与之相伴的是豁达、仁爱与平和。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可对社会主义的误解与歧义是当今中国之最。无论是反对者、还是坚持者都没有真正弄明白社会主义的真谛,而是抓住实践中的表象作为依据互相对立。社会主义的本意就是公共的、大家的、集体的,也就是要维护公共利益,让所有人幸福、所有人满意。能做到所有人幸福、所有人满意,就是社会主义,即使不叫社会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反过来,只是少数人幸福、少数人满意,即使叫社会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或者说,幸福感、满意度越高的,越接近社会主义。我国改革开放前,民众普遍贫困、人身没有自由、政治运动不断、不正常死亡无数,民众普遍不满意、不幸福,如小平所说实在不够格叫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年,物质生活普遍改善,获得了选择的自由,民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人还是不幸福、不满意,所以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让所有人幸福、满意的社会主义,有什么理由反对呢?少数人幸福、满意,又怎么称得上是社会主义,凭什么理由坚持呢?社会主义就是维护公共利益,恐怕没有人反对吧。那么,必然引伸出两条铁律,一是关系公共利益的公共财政,必须透明、公平,这是全国人民的钱袋子,收入多少、怎么支出,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而,各级财政由政府“监守自取”,定机构、加编制、增工资、盖大楼、买小车、吃公款、出国游由政府随意开支,民众无从过问,这算什么主义呢?二是关系公共利益的公共管理,必须法治、民主,即政府的权力受法律制约,公共决策要经过民主程序、接受民众监督,这本来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可是直到今天,法治被理解是治老百姓的,法律出台越多,政府权力越大,办事也就越难,腐败也越严重。民主还没破题,不少人还在为反民主找各种理由。民主确实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中国的民主模式也需要探寻,但是不实行民主,不听取民意,怎么维护公共利益?这两条社会主义的铁律,不管谁来领导,哪个作指导思想,搞什么特色,都是不能违背的,否则就不是维护公共利益的社会主义,只能是维护少数特权的假社会主义。有人会反驳说,这两条怎么是社会主义铁律呢?西方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已做到了。他们尽管不叫社会主义,但已引进了社会主义。而我们搞社会主义,只能比他们做得更真、更好。可是我们搞了60年的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用了30年,姓社姓资争论了30年,至今还坚持这原则、哪原则,还在计划与市场、公有与私有上纠缠,就不明白社会主义就是让所有人幸福,社会主义就是维护公共利益。这个称为中国头号的理论问题就那么深奥吗?其实是多么的浅显。

将民众幸福、满意作为目标,容易达成改革的新共识。尊重个人权利的西方文明,倡导承担责任的传统文化,维护公共利益的社会主义是保证所有人幸福、满意所必须的。为了中国的未来,各个学派应该互相兼容、取长补短,固守一派、唯我独尊是不可取的。

需要勇气和胆略

让所有人幸福、满意,谁敢反对?然而,将它作为改革目标,需要勇气和胆略。当年,邓小平承认我们和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很有勇气和胆略的。今天应该说,改革成绩很大,但大多数老百姓不满意。让所有人幸福、满意,就是要勇于面对、敢于正视这个事实。

治国与治企的道理是一样的,这里以我在深圳市农产品股份公司推广企业文化为例。为什么要搞企业文化,是为了提高竞争力,企业做强做大。这和为什么要搞改革,是为了国家现代化,富裕强大的理由是一样的。而我提出,搞企业文化,是为了让广大员工満意,员工満意了,服务得好,顾客就会满意;顾客满意了,效益就好,企业就发展,股东才会满意。所以,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让广大员工幸福、满意。同样道理,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是为了发展;发展为什么,是为了国家富强;国家富强为什么,中国人不受欺负;不受欺负是为什么,人得有尊严;为什么要有尊严,人要快乐幸福。为少数人快乐幸福行吗?不是,应该为所有人快乐幸福。改革也好、发展也好,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所有人快乐幸福。改革30年,GDP跃举世界前列,财政收入达到5万多亿,为什么民众不满意呢?是目标出了问题,不应该GDP第一,而是民众幸福第一。要改变目标是不容易的。在农产品公司刚提出这个口号时,有的领导说,现在普通员工、一线员工工资普遍偏低、考核也不很公平,肯定不幸福、不满意,这不是引火烧身、点火药筒吗?问题就在这里,明明知道普通员工、一线员工不幸福、不满意,为什么不敢面对呢?如果采取回避态度,而搞企业文化不就是花架子、走形式吗?从全国来说,情况也是如此,我们明明知道大多数民众不满意,但就是不敢面对,尽管提了许多好口号,什么“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有什么用呢?

公司决定以员工幸福、满意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后来从现实出发,将目标改为提高幸福感与满意度。我们不能保证所有员工幸福、满意,但逐步提高幸福感与满意度是可以做到的。这样一改,最本质的变化就是要重视普通员工、一线员工的感受,改变原来的经营理念。让股东满意,这不用讲;让客户满意,也不用说。是否让员工满意,这就是问题。员工是我招聘的,就该听我的,是我满意不满意的问题,怎么要让员工满意呢?笼住核心团队、技术骨干,给高薪、给期权,对普通员工、一线员工则不予重视。你不满意,就走啊!劳动力市场人多的是。无论国企、民企,大都持这种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超时加班、克尅工资、压低福利成为普遍现象,劳资冲突频发。东航支线一天之内18个航班集体返航,就是一个突出事例。从全国来说,普通民众的感受,有谁重视呢?他们有反映的渠道吗?有声诉的机会吗?有表达的权利吗?留下一条上访通道,还规定群体人数不超过5人。民意堵塞、民情激愤就表现为群体亊件的不断爆发,除了抓人就没有别的办法吗,靠暴力能维持稳定吗?

农产品公司正在研究制订工作幸福指数,初步设想下列指标:员工利益包工资待遇、考核机制、工作环境;员工工作包括岗位责职、工作兴趣、工作量能;员工发展包括晋升渠道、发展前景、培训条件;员工情感包括工作氛围、上下沟通、同事关系;员工生活包括食堂管理、工作环境、文体活动。分为很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采取问卷调查与团体调查等方式,收集员工意见,作为改进工作的依据。对于普通员工工资增长不快,已引起重视,以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从2003年到2007年企业人均净收入增长27.2%,普通员工人均收入增长10.7%。同期全国物价指数上升13.2%,普通员工的实际收入是下降的。全国的状况是,近30年来民营、外资企业年产值平均增长10%,而职工年工资增长率仅为1-3%。1991年到2005年,全国职工工资占GDP的比重不但不增加,反而从15.3%下降为11%。农产品公司将根据利润增长,并考虑物价上升,相应增加普通员工的收入。作为全国来说,应推行职工民主参与为基础的工资协商机制。广州市从2004年进行这项探索,一些实行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职工工资普遍比同行业未实行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高10%-15%,同时,企业效益也增长了20%-30%。政府应根据通货膨胀率,每年公布工资增长的指导性意见,作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参考。

提高员工的幸福感与满意度,无疑是要正视、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但员工的实际问题不可能全解决,要求不可能全满足,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的精神情感,并加强对员工的引导。在我的倡议下,公司于2007年成立“情感互动中心”。公司总部设立情感互动热线,在《农产品》报开设情感互动专题,在公司网站开设情感互动栏目;在员工中聘任了50多位情感互动志愿者,建立了情感互动队伍。深圳属下14家企业设立了“情感互动室”。员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惑,必然会产生情绪波动、思想郁闷、精神痛苦,这是需要关心的时候,也是做思想工作的时候。一年半来,我在《农产品》报专门设置的“情感驿站”专栏,解答来自老年、中年、青年员工提出的有关工作、生活、婚恋的各种问题。推出“员工心连心接待日”活动,由总公司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月接待员工来访,与员工之间搭建对话的平台。“情感互动”成为企业日常思想工作的主要形式和渠道,灌输正确的人生理念、培养敬业工作的精神。而今天的中国,谁关心13亿人的精神情感,他们有困惑能向谁倾诉?又用什么理念来疏导?这是造成中国人的精神健康恶化的重要原因。现有严重精神病患者1600万,在疾病排名中已超过脑心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而跃居首位。每年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即每2分钟自杀9人,其中8人未遂。自杀成为15至35岁年轻人死亡的第一原因。对此,我到处呼吁,效果甚微。政府忙于发展、民众忙于挣钱,关心物,重于关心人的生命。汶川大地震死了六、七万人震惊世界,中国每年自杀人数近4倍像没有发生那样。这是什么原因?目标不同、趋向不同,也就兴奋点不同、敏感度不同。如果以中国人幸福、满意为目标,自杀率、精神障碍率自然成为关注的重点。

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

我国面临的问题很多,改革从哪里下手,从哪里突破?我参加了《深圳市近期改革纲要》的讨论,改革纲要对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列举了很多,都是中央、省、市领导的要求。写了19条改革措施,涉及方方面面,但中心是什么,根据是什么,重点是什么?为什么改这个,不改哪个?这取决于改革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达到什么目的?

确定以提高幸福感与满意度为改革目标,就能带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等各领域的改革。改革的步骤、程序也有了,先发问卷调查,民众对哪儿最不满意,就从哪儿改起。民众最不满的是分配不公、民意不畅、腐败严重、治安不好、环境污染、道德沦丧,那就一项一项制定方案,征求民意,组织实施。改革必须找突破口,就是进行试点。汪洋书记上任广东,号召解放思想,就是想探索一条改革的新路子。要求深圳作示范,示范什么?就是要解决全国没有解决的问题,那就是让所有人幸福、满意。深圳市应该制定幸福指数,部门制定满意度指标,然后由民众测评。这篇改革的大文章只要破了题,下面的文章就好做了。邓小平点燃的中国改革火箭就有了新燃料、新动力。

进入 徐景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082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