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宗:《新闻联播》不能自外于新闻改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970 次 更新时间:2007-12-19 23:31

进入专题: 新闻联播  

王立宗  

最近,央视《新闻联播》推出几个新播音员竟成为新闻,被广泛报道和评论,这本身倒是一条新闻,一条令人纳闷的新闻。

不过,人们对《新闻联播》一点皮毛的变动都如此关注,也不是没有原因。30年了,这个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又每天报道改革开放的电视栏目,自身却几乎一成不变,报道的内容不变,方式不变,风格不变,连播音员也是十几年的老面孔不变,这实在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以至厌倦。所以,因为自然规律推出几个新播音员,根本算不上改革,也能让人们高兴一阵,议论一番。其实,人们真正表达的,并不是对几位新老播音员的臧否,而是对《新闻联播》进行改革的期盼。

30年来,各行各业都在改革,都在开放,就是《新闻联播》所在的新闻界,改革也是如火如荼,电视、报刊、网络的开放形象有目共睹。独有《新闻联播》,似乎不为所动,依然故我,自外于新闻改革,一副以不变应万变的禅师架势。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它太重要太敏感而不敢改吗?我看这一点站不住脚。在中国,有什么比政治体制还重要还敏感?没有。可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在进行,也一直在深化。是因为《新闻联播》的权威性决定了它只能严肃古板吗?要知道《新闻联播》的主事者确实说过:“如果真的活泼了之后心里也会打鼓。”但是,权威性就一定要通过绷着的脸来显示,严肃性就一定要通过老套的话语来体现吗?毛泽东早就说过,宣传工作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注意鲜明性和生动性,讲究宣传艺术,力求生动活泼,不能干瘪无味。他对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文风深恶痛绝,在《反对党八股》中批评了一些不良现象: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等等。当然,我这里绝不是说这些现象《新闻联播》都存在,但可以肯定地说,这些现象《新闻联播》也不是都没有。这就表明了《新闻联播》并没有好到不需要改革的地步,在举国上下的改革呼声中,它不能自外于新闻改革。

客观地说,相对于其他新闻栏目来说,《新闻联播》改革的难度是大一些,但这并不是不改不动的理由。只要真心想改,办法总是有的,一步一步地走,总可以走出一条路子来。比如,报道新闻能否该念则念,能说则说?“说新闻”并不是“娱乐路线”啊,再说,在快乐中获知新闻又有什么不好?语言大师赵元任说过,严肃的话笑着说,别人或许听得进,严肃的话板着脸说,别人肯定听不进。这不是把两种说话方式的效果讲得明明白白了吗?又比如,对领导人的报道范围能否扩大一点,把他们与外宾的谈话播出几句,把他们工作外的活动播出几段,不要让人感到领导人总是那么严肃,整天都在工作。再进一步,既然叫“新闻联播”,能否按新闻规律办事,按新闻价值决定报道顺序,把类似“911”那样的国际要闻放到头条?

从来没有怀疑过《新闻联播》改革的滞后与其栏目主事者的业务水平有关,这一次我可是有点想法了。最近,那位心里容易“打鼓”的主事者答记者问时说:“我们不仅关注新闻事件,还更重视新闻价值。”这是新闻专业人士说的话吗?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的标准,是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具有的特殊素质与各种素质的总和,它和新闻事件根本不存在递进关系,这种说法岂不是与“我喜欢吃鸡,更喜欢吃鸡肉”一样可笑吗?连基本的新闻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没有搞清楚,还在那里主持一个如此重要的新闻栏目,《新闻联播》的严肃古板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所以,为了《新闻联播》不自外于新闻改革,还是让这位心里动不动“打鼓”的主事者去干一份不影响心理平衡的稳当差事为好。

    进入专题: 新闻联播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新闻传播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7055.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天益发布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