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兴庆:如期完成三农领域硬任务 对标全面小康目标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71 次 更新时间:2024-05-23 23:24

进入专题: 三农问题  

叶兴庆 (进入专栏)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对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是面向未来的长远性顶层设计。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主要是面向今明两年‘三农’领域的工作,还有哪些需要扫尾,哪些必须补齐,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攻坚、如何完成硬任务这些方面,主要是起到补短板的作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就近日出台的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解读时,他这样说道。

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提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优先发展补齐短板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题目用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字样,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优先”?

叶兴庆:之所以提出优先,是因为目前农业农村领域有很多方面在与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对标时存在短板。要解决这些短板,需要很多资金和精力的投入,所以要特别强调未来两年坚持把农业农村发展放在优先位置。

不过,要深入理解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光还要放得更长远一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实现基本现代化和2050年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业农村目前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要跟上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就得在未来发展进程中继续把农业农村放在优先的位置,才能让农业农村和整个国家一起向实现上述目标迈进。

以机制保证优先

中国经济时报:那应该如何做到农业农村发展的“优先”?

叶兴庆:要做到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要做到四个优先:一是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就是要把最优秀的干部要派到农业农村战线上来。二是在要素资源上优先满足,土地、人才等的配置要向农业农村倾斜。三是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一方面要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三农”投入总量要增加,使用效率也要提高;另一方面要通过激励调动涉农金融机构,增加农业信贷资金投放的积极性。四是在公共服务安排上优先,主要是义务教育、新农合、城乡低保、医保等,现在覆盖农村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但是保障的水平比较低,未来国家要在农村社会保障领域继续增加投入。

但是,要做到这四个优先,一定要建立起六个机制:一是建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规划约束机制,通过规划来明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发挥规划的约束作用。二是建立鼓励和引导人才下乡的激励机制。三是建立财政支出优先保障农业融资项目的激励约束机制。四是建立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激励机制。五是建立对农业农村生态效益的补偿机制。六是建立体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领导机制,就是要完善农业农村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这些考核体系的完善,让地方党委、政府真正把农业农村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上。

筑牢压舱石应对严峻形势

中国经济时报: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国内外形势更紧迫,在这种情境下,一号文件为何要强调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呢?

叶兴庆:“三农”压舱石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从农产品的角度来看,保持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基本稳定,防止农产品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将为整个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好的市场环境。

从就业角度来看,通过加强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农村创新创业,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农民的就业能有兜底保障,对于实现稳就业至关重要。

从扩大内需来看,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强大的国内市场。现在我国农民的消费水平跟城市居民相比还比较低,农民的很多消费没有得到满足,这方面潜力很大,释放这部分潜力将会有力促进未来我国经济的增长。

强调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是应对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压力比较大,整个经济还在转型升级攻坚期,要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六个“稳”压力还比较大。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保持稳定增长面临很多困难,再加上国际贸易矛盾和摩擦不断发生,面临的外部环境形势也比较严峻。因此,要应对国内外的严峻形势,一定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

硬任务硬在哪?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了八项任务,并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确定为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为何要这样定性?

叶兴庆:之所以称为硬任务,一是因为这八项任务不可或缺,都是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完成的任务。二是因为时间紧迫,必须用两年的时间来解决过去长期积攒下来的问题。三是难度大,这些问题解决起来都需要真金白银大量投入,从中央到地方必须真枪实干。完成这些任务不能停留于一般性的倡导,而是必须要做好,确实很“硬”。(记者 王丽娟)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微信公众号

进入 叶兴庆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三农问题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170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