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大问题。其独立地描述是指在广大乡村区域,以种(养)殖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地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在历史形成的二元社会中,城市不断现代化,二、三产业不断发展,城市居民不断殷实,而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
编辑推荐
- 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2019-06-12
最新文章
- 王亚华、舒全峰:中国精准扶贫的政策过程与实践经验2021-01-14
- 贺雪峰:农村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阵地2020-09-13
- 唐元:关于增发基础货币解决“三农”问题的建议2020-09-03
- 秦小建 赵谦: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现实困境及可能出路2020-05-30
- 贺雪峰:论农村宅基地中的资源冗余2020-04-27
- 刘守英 龙婷玉:在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推进中国的农业产业革2020-03-20
- 张红宇等:高度重视新冠疫情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2020-02-18
- 叶兴庆:从全球大背景看我国“三农”发展走向2020-02-10
- 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2020-02-09
- 贺雪峰:当前农村存在的6个问题2020-01-08
- 贾康: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审视“三农”问题2019-12-18
- 曹锦清:中国三农问题历史逻辑与发展主线2019-10-17
- 张英洪: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转变2019-06-07
- 魏后凯:当前“三农”研究的十大前沿课题2019-05-07
- 张英洪:维护和发展农民财产权利的思考和建议2019-03-19
- 贺雪峰:解决三农问题不仅需要情怀,而且需要智慧和耐心2019-02-22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2019-02-21
- 张英洪:不断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2019-01-08
- 温铁军:去依附:亿万农民救中国2019-01-02
- 贺雪峰: 中国学术呼唤野性的思维——我写《新乡土中国》的心路历程2018-12-30
- 赵俊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云南学者对中国农村发展理论的贡献2018-12-11
- 温铁军:村庄层面“三位一体”的农民综合合作2018-12-07
- 王学书:浅议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化问题2018-11-18
- 张军扩:着力完善乡村振兴的体制环境2018-11-06
- 温铁军 邱建生 车海生:改革开放四十年“三农”问题的演进与乡村振兴2018-10-10
- 陈锡文:从农村改革四十年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2018-09-21
- 叶敬忠:“三农问题”:被夸大的学术概念及其局限2018-09-07
- 张英洪:维护和发展农民权利的思考与建议2018-08-27
- 徐勇:民主与治理:村民自治的伟大创造与深化探索2018-08-26
- 贺雪峰:评湖北监利县的“合村并组”2018-08-21
- 赵树凯:九号院里的“农研中心”——九号院里的机构改革故事之二2018-08-20
- 赵树凯:九号院里的“农研室”——九号院里的机构改革故事之一2018-08-20
- 赵树凯:农民流动三十年2018-08-20
- 赵树凯:当代中国农民身份问题的思考2018-08-20
- 陈锡文:读懂中国农业农村农民2018-08-03
- 陈锡文:理解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现状的逻辑原点2018-07-31
- 陈锡文:现代化进程不能忽视三农2018-07-19
- 贺雪峰:村庄类型及其区域分布2018-06-22
- 贺雪峰:农村正经历史无前例的巨变2018-06-22
- 贺雪峰:鲁豫农村社会之异同2018-06-22
- 贺雪峰:农村生活秩序的生成机制2018-06-20
- 桂华:论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宪法》秩序 ——《土地管理法(修正案)》2018-06-20
- 贺雪峰:农村老年人的退养2018-06-12
- 贺雪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2018-06-12
- 贺雪峰:关中农村的分家与养老2018-06-12
- 贺雪峰:鲁中农村的分家与养老2018-06-12
- 温铁军:从农业1.0到农业4.02018-06-11
- 王先明:从农村复兴到乡村振兴的百年跨越*2018-06-02
- 仝志辉:20世纪50年代乡村改造:没有“乡建派”的乡村建设*2018-06-02
- 高明:不激进的革命2018-06-02
- 李军:从“创置社田”到“农地减租”2018-06-02
- 张慧鹏:农民经济的分化与转型:重返列宁-恰亚诺夫之争2018-06-01
- 陈义媛:中国农资市场变迁与农业资本化的隐性路径*2018-06-01
- 陈航英:中国农业转型及其动力机制再思考2018-06-01
- 王曙光: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体系:挑战与出路2018-05-28
- 刘守英:乡村现代化的战略 2018-05-27
- 黄宗智:中国新时代小农经济的实际与理论2018-05-26
- 刘守英:宅基地改革的需求与理论2018-05-20
- 贺雪峰:赣南农村的收入与分层2018-05-12
- 张红宇:加快推动中国特色乡村产业振兴2018-05-12
- 姚洋:振兴乡村不能只谈农村经济,更需要开展一场新进步运动2018-05-11
- 朱启臻:振兴乡村要明确的两个问题2018-04-28
- 朱启臻:认识乡村,才能建设乡村2018-04-28
- 蔡昉:如何让新型城镇化走得更远2018-04-27
- 沙垚:吾土吾民、世道人心与关于农民的民族志2018-04-15
- 景跃进: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逻辑转换2018-04-14
- 刘守英:宅改是活化乡村的关键2018-04-14
- 孙宪忠: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2018-04-13
- 李中元:乡村振兴战略是对国家发展格局的重塑2018-03-30
- 胡和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追赶超越步伐2018-03-30
- 梅兴保:用合作制理论引导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与发展2018-03-23
- 梅兴保: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面旗帜2018-03-23
- 刘长庚 张磊稳:步推进新时代城镇化2018-03-23
- 姚洋:在乡村掀起一轮进步运动很有必要2018-03-21
- 韩俊: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2018-03-07
- 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浙江的形成与实践2018-03-07
- 谢增毅: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2018-03-06
- 张玉林:农村环境系统性伤害与碎片化治理2018-03-04
- 许汉泽 李小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实践困境及其路径选择——基于云2018-03-01
- 郑永年:农村的集体组织还存在吗2018-02-27
- 温铁军等:生态文明战略下的三农转型2018-02-17
- 郭于华:希望的田野还是乡愁之地2018-01-28
- 杜润生:邓小平与中国农村改革2018-01-27
- 陈锡文:乡村振兴开启“三农”现代化路径2018-01-24
- 黄宗智:怎样推进中国农产品纵向一体化物流的发展?——美国、中国和“2018-01-23
- 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2018-01-22
- 宋亚平:中国三农问题的历史透视2018-01-21
- 贺雪峰:论村级治理中的复杂制度2018-01-21
- 贺雪峰:打通乡村建设的最后一公里2018-01-21
- 魏后凯:乡村善治决定乡村振兴的成败2018-01-17
- 陈文胜: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回顾与展望2018-01-16
- 贺雪峰: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基本保障不能市场化2018-01-16
- 秦晖:从歧视“农民”到歧视贫民2018-01-15
- 韩长赋:抓准农业转型升级关键词2018-01-12
- 王曙光:论合作社的“异化”:如何理解公司领办型合作社2018-01-10
- 刘守英:宅基地改革是止住乡村衰败的关键2018-01-10
- 王文强:新世纪以来中国三农政策走向研究2018-01-07
- 陈锡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01-03
- 韩长赋: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2018-01-03
- 韩朝华:从农业转型视角看“进城打工者”问题2018-01-03
- 姜长云: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模式、启示与政策建议2017-12-30
- 刘奇:乡村振兴需要强大的外力支撑2017-12-30
- 李昌平:"内置金融”才能解决中国农村的发展困境2017-12-28
- 刘强:农村机动地制度:历史演进及未来展望2017-12-24
- 刘强:农地制度论要2017-12-24
- 刘守英:从转型角度审视农民、土地和村庄的关系2017-12-12
- 海皮: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解读及建言2017-12-10
- 郭晓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与突破重点2017-12-10
- 党国英:乡村振兴长策思考2017-12-10
- 王晓毅:警惕资本下乡给农村带来的四大风险2017-11-25
- 张晓山: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动纲领2017-11-10
- 张英洪:《赋权富民》2017-10-14
- 张英洪:高度重视农村养老问题2017-10-12
- 徐田:习仲勋的“三农”战略观2017-09-19
- 董筱丹 温铁军:宏观经济波动与农村治理危机2016-10-16
- 洪银兴:三农现代化途径研究2016-09-30
- 张英洪:新一轮改革的双重任务2016-01-02
- 马国川:杜润生和中国农民的一个世纪2015-10-24
- 熊万胜:中国特色农村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2014-12-18
- 陈文胜:推进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取向的农地改革2014-12-18
- 李昌平:三农改革要走出三大误区2014-12-18
- 贺雪峰:进城农民工能不能回得去农村2014-12-18
- 贺雪峰:三农决策中的错位现象2014-07-03
- 贺雪峰:当前三农领域的路线之争2014-07-01
- 韩俊: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破解“三农”发展难题2014-04-09
- 陈锡文:“三农”问题的创新与挑战2014-03-26
- 贺雪峰:饱和经验法:华中乡土派对经验研究方法的认识2014-03-10
- 应星:“三农”问题新释——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的三重分析框架2014-03-02
- 陈锡文:农村土地改革不能突破三条底线2014-02-17
- 曲路浚:“三农” 问题:当代中国穿越历史的戈尔迪之结2013-11-29
- 曲路浚:“三农” 问题: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分析2013-11-27
- 陈锡文:工业化、城镇化与三农问题2013-10-27
- 郑风田: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我国三农将面临的三大问题2013-10-26
- 曲路浚:“三农”问题的化解:现代、后现代抑或他途2013-10-17
- 杨团:借鉴东亚农协经验,进行三农顶层设计2012-09-28
- 刘奇:实现“三化同步”关键在深刻理解其内涵2012-09-06
- 刘奇:新时期中国农民的新期待:理顺关系 拓展空间2012-09-04
- 刘奇:“重中之重”越来越重2012-09-04
- 牧川:三农问题、土地制度改革与国家前途2012-08-29
- 陈锡文: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关注三大问题2012-08-21
- 贺雪峰:不必过于担忧“谁来养活中国”2012-06-29
- 陈锡文:解读三农重大政策创新2012-06-10
- 温铁军:贫困经济学——资本化与制度成本转嫁2012-06-08
- 陆学艺:新一轮农村改革为什么难 2012-03-31
- 窦国林:从“一号文件”看“三农”问题的根本2012-02-29
- 温铁军:“维稳”大局与“三农”新解2012-01-04
- 刘放生:对三农20个常识性误判2011-12-30
- 温铁军:回归三农:破解“奥巴马—金正日难题”的常识性讨论2011-12-22
- 李昌平:我对未来十年三农问题的十大预言2011-12-21
- 李昌平:未来十年关于三农的十大预测2011-12-20
- 彭真怀:三农新论2011-12-08
- 杜君立:中国农民的不平等起源2011-09-08
- 祝东力:农民是如何被喜剧化的?2011-09-06
- 邢成举:喜剧与农民的理想和现实2011-09-06
- 杨松林:城乡分离化、合作化是唯一出路2011-09-02
- 华生:老三农问题的终结与新三农问题的挑战2011-08-16
- 苑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1-05-13
- 贺青梅:生活社会化:小农的经济压力与行为逻辑 2011-05-13
- 郭明:社会化小农:生存压力与困境破解 2011-05-13
- 罗兴佐:政府要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2011-01-20
- 樊纲: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 2010-11-24
- 王晓毅:小岗村的悖论2010-09-23
- 赵树凯:官员与文章——李克军著《乡村视野—“三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2010-09-07
- 陈志武:农业发展的局限2010-08-24
- 姚洋:国家与三农问题2010-06-21
- 何伟:转变农民身份应是国家战略2010-06-18
- 温铁军:“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2010-05-17
- 尹鸿伟:统筹城乡是改变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2010-05-14
- 徐勇:多层次把握“三农问题”及其特点2009-12-15
- 吕新雨:农民、乡村社会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2009-06-15
- 贺雪峰:乡村治理一百年2008-12-17
- 贺雪峰:为什么要强调农村文化建设2008-12-17
- 贺雪峰:从社会基础到价值基础2008-12-16
- 贺雪峰: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为什么错了2008-12-16
- 贺雪峰:农民价值的类型及相互关系2008-12-16
- 周剑铭:小岗协议与中国三农问题——儒学社会学的观点2008-10-01
- 陆学艺: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前景 2008-08-01
- 吴毅:“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2007-10-28
- 于建嵘:三农问题的关键何在?2004-10-29
- 林毅夫: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2004-09-12
- 徐二峨:三农问题与社会公平2004-07-16
- 张志成:“三农”问题的实质及中国的困境2004-02-24
- 杨光:三农问题再解析200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