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森:中国改革有哪些重要经验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在浙江财经大学与青年师生交流观点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251 次 更新时间:2024-04-23 00:29

进入专题: 中国改革  

彭森  

 

作为一名改革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回顾总结中国改革所走过的历史进程,我认为以下几方面的经验尤为重要。

第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处理好改革的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关系。

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前提条件,思想不解放,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横行,就没有创新、没有改革。

40多年来,每一次改革深化、每一项重大改革方案的出台,首先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为条件的,没有思想解放,任何改革突破都难以想象。回过头来讲,改革时代为什么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不是因为这次会议开始了改革开放,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做这样的决定,但是,中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我想小平同志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讲话,是开辟新的改革时代的主要因素。小平同志特别提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所以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到了1979年4月又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当时提出八字方针“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改革”第一次作为重要的工作方针,后来又经过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探索,到了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才正式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包括小平同志强调市场化的改革,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都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实践成果。应该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关键是实事求是,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关键看你能不能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了才能实事求是。

2018年,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所以我想解放思想是我们从事改革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第二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改革的本质就是变革上层建筑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不是目的,改革只是工具,是路径的选择,目的是为发展服务。所以改革开放初期最大的阻力还是“姓社姓资”的身份,小平同志后来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不改革死路一条”。正是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改革的评价关键看是否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40多年改革才会克服和排除各方面的干扰,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过去改革开放之前,想象不到中国的粮食问题能够解决,现在很多年轻人很难想象当时的困难。这都是因为改革创造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当前中国进入新时代、面临新矛盾、开启新阶段,但“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个论断没有变。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本质上讲还是发展是硬道理,最重要的是要解放生产力。

第三是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0多年来中国改革的核心问题一直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1982年党的十二大前后,对商品经济的争议很大。小平同志在1980年讲过,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后来又提到,在计划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因此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有计划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变化反映了思想解放的过程,也是“三个有利于”标准检验以后的结果,更是人民在改革实践探索中达成的共识和正确的选择。

近年来中央也多次强调市场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强调的还是这个问题,市场化改革是我们改革的最基本的经验,是我们改革的方向。

第四是要坚持走渐进式改革的发展道路。

中国作为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各项改革都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不可能照搬外来的模式,教条主义的东西对中国是不灵的,所以小平同志在改革初期提出,“摸着石头过河”,重大改革的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这种渐进式的改革思路,也成为中国改革最为人称道的一个模式。渐进式改革的关键还在于要重视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尊重和保护改革的首创精神,支持和保护广大干部群众满腔热情地投身到改革事业中。当然也包括要支持和保护企业家等社会阶层,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作用。

我想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国的价格改革。

改革开放初期,围绕着到底是国企改革还是价格改革是中心,在写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时有很大的争论,最后讲,国企改革是中国改革的重要环节,但是价格改革是中国改革成败的关键。中国价格改革通过“价格双轨制”逐步放开小商品价格,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最后真正地解决了“价格双轨制”。

实践证明,渐进式的改革是中国的智慧、中国的哲学,也证明了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在过去深化改革的十年中,我们也搞了很多改革的探索,包括自贸区的改革、农村“三块地”的改革、要素市场化综合配置的改革,还是要通过先行试点取得经验,然后再从面上铺开,这也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在有些地方开展差别化的改革,浙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不同的任务,不同的含义,但是都通过了综合授权事项清单,允许某一方面的法律暂行使用,解决了过去那种要把一切改革纳入法治轨道的做法。

第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两个基本点,第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动力,人民群众也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一切智慧的源泉留在群众的实践中,只有尊重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的首创精神,中国的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地克服困难、开拓进取。我想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最鲜明的一种特征,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

第二是改革发展都是为了人民,以人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人民至上,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一切改革如果不能以人民为中心,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就是无意义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还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非常多,包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等。但是中国的改革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我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后说。

45年来,所有重要的改革决定都是在党的会议上作出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成立了中央深改组,十九大以后改成深改委,前前后后开了70多次会议,几百条的改革政策和措施都是经过中央作的决策才开始实施的。

按照中央的模式,地方的书记一般也是一个省、一个市的深改委负责人,他们挂帅来直接推动改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改革最本质的特征、最基本的经验。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吴晔 整理)

    进入专题: 中国改革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092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