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友德:我们需要明确教育的真正目标与价值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670 次 更新时间:2007-07-05 01:10

进入专题: 教育评论  

章友德  

2007年1月12日,哈佛教育危机论中的核心人物、哈佛学院前院长哈里·路易斯来到上海,就哈佛大学所遭受的非议接受了《外滩画报》专访。他认为:哈佛大学,这所世界高等教育理念的风向标正处于彷徨期,用户至上主义泛滥、通才教育式微、教改举步不前。这是世人心目中的哈佛大学吗?我们应该有怎么样的教育,哈佛能不能给世界提供一种当今世界和谐发展所需要的教育,还真的需要深刻思考?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优秀人才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加快,许多优秀的人才向哈佛这样的世界名校流动,这使得哈佛在世界学人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品质、学生、教员所有的教育要素在哈佛积聚,哈佛为社会发展所培养的学生是不是更能将世界推向和谐,学生的学识和竞争力与过去相比,有怎样的变化还存在很大的争论。

哈里· 路易斯(Harry R.Lewis)—这位哈佛学院前任院长,现任哈佛计算机教授对哈佛的评价是“哈佛只是那些越来越有名却越来越失去灵魂的学校中的一所。”为什么他对哈佛有这样的评价,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对教育、对哈佛都是如此。”他曾在哈佛杂志上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理想中哈佛的样子,并为此而努力。理想中的哈佛是什么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期望,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期望努力着,但只要少数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个大学的灵魂是什么,失去灵魂对大学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对中国的大学还真是一个需要厘清的问题。

当我们将大学理解为更大的规模,更多的学生,培养越来越多的重要官员和所谓成功的企业家的时候,是大学有灵魂还是说大学正在失去灵魂。只有有灵魂的大学才能培养出有灵魂的,在这个世界关怀和关心需要关怀和关心的人。如果我们认可这样的判断,我们就知道,大学失去灵魂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对哈佛这样的一所大学。

哈里·路易斯于1995年7月—2003年6月担任哈佛学院院长。在将近8年的哈佛学院院长的任期内,他是按照自己的理想进行着他的哈佛教育。2002年10月,当曾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萨默斯来到哈佛任校长时,萨默斯大刀阔斧对哈佛本科教育进行课程改革,一场充满争论的大学改革由此开始。

今天,哈里·路易斯不再是哈佛学院院长,萨默斯也不再是哈佛大学校长,但在事隔4年后,路易斯依然对萨默斯的教育改革非常不认同:“萨默斯提出一个毫无想象力的方案,没有任何教育理念,就像拿着没有点燃的火炬,指引学生和教职员工。”如果校长是这样的人,可以想象大学的船驶向何方。

世界第一富豪比尔·盖茨曾是路易斯的学生,这名在30年后获得哈佛最高荣誉学位的本科没有毕业的学生也成为刺激路易斯写《优秀却没有灵魂:一个伟大的大学是如何忘记了教育》这本书的原因。30年路易斯教授还记得比尔·盖茨经常在他的课上打盹,可见当年的比尔·盖茨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用类似的案例来抨击哈佛大学体制的种种弊病。认为大学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大学和学生的关系,更接近“更关注用户至上和公共关系”。“哈佛教师为了保全自己的终身教授地位,越来越精于专业,而学生们却越来越沦为一般人。”沦为一般人意味着对金钱和声望的追求超越了原则和理性,哈佛变得越来越没有灵魂。当哈佛成为标准时,当哈佛大学像路易斯教授认为的那样没有灵魂时,世界大学的灵魂可能真的而失去了。

比尔·盖茨为什么在我的课上经常打盹,为什么没有完成在哈佛大学的4年本科教育,为什么很多辍学生能很成功?比尔·盖茨们的成功给路易斯教授以很大的启示,“课程变得毫无目的”,又如何通过课程教育来培养学生,来实现教育真正的价值呢?课程变得毫无目的,是大学没有灵魂的具体体现。教授课程却没有目标,所有的只是过程,这样的大学教育如何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自19世纪开始,哈佛大学曾进行了4次教育课程改革。今天,世界不同地区大学所实现的选修制、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强调核心课程的重要性分别是哈佛大学一次次改革的成果。1869年的强调赋予学生有自主选课自由的选修课改革;1919年的强调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平衡改革;1978的核心课程改革实际上都是在强调,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是培养自由社会的公民的教育,而这是1945年哈佛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在美国大学教育中,特别是在哈佛,每个学生,无论修读何种专业,都必须接受“通才教育”。在该课程中,学生应该学习的是如何做一个未来社会发展中所需要责任感的公民,而不是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会如何对社会负责,如何对自己有更理性的认识。也许专业课程的内容在学生毕业后很快忘掉,但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将这种责任转化为不断奋斗的动力。通才教育就应该是这样的教育。这是哈佛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保存的优良传统。

当大学也像市场一样,把家长当成顾客,给了学生太多他们“想要”的,而不是他们“应该有的”的教育时,我们可能已经开始忘记我们在大学中工作的意义。当我们将培养自由社会的公民看着我们唯一的教育理念时,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教育的目标和价值所在。哈佛对教育的一次次改革,尽管存在许多的争论,但每次改革所引发的各种争论,都应该使我们更加明确,真正的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是有灵魂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大学教育,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有一场全民大讨论或者大争论。

今天,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的世界,国内外的大学之间所进行竞争,让我们思考,大学的定位,大学的专业设置,大学的课程安排应该如何和大学真正的目标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的生活的方法是让他们更好适应社会还是让他们用理想去改造社会。大学教育最终目标应该是什么?在一个全球越来越市场化的社会,我们还真应该深刻思考这样的问题,特别是中国的大学,特别是那些立志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领导者和管理者,更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确立道德准则,如何更好为公众服务,这是一个大学需要明确的,事关教育目标和价值能不能真正实现的大问题、真问题。

(作者单位: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系)

    进入专题: 教育评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025.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天益发布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