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贵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逻辑与世界意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632 次 更新时间:2024-02-28 19:55

进入专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  

庄贵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推动新时代中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价值在于其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其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博大精深,深刻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逻辑,是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实践以及制度等方面综合创新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等“十个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以及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问题,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历史依据、基本原则、核心理念、宗旨要求等,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目标及路径。

第一,“四个重大转变”与“五个重大关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的推动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四个重大转变。新征程上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五个重大关系。“四个重大转变”与“五个重大关系”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第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起点切中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人类历史上因为过度开发自然导致生态环境衰退,继而引发文明危机的教训不在少数。人类文明要想继续向前推进、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文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当下,良好生态环境越发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也直接影响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是对生态兴则文明兴认识的进一步提升。福建省长汀县成功治理水土流失、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案例均表明,只有将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并使人类行为与经济活动能够自觉遵循生态规律,才能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第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落脚点是科学回答中国之问和世界之问。构建现代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中国坚定不移地沿着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前进,力争尽早实现生产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富裕,以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个新的现代化建设格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蕴含深刻的天下情怀和大国担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家园,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发展之策,通过凝聚全球各方环境治理力量,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第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大者”,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绿色革命性变革。只有坚守绿色发展,深刻理解自然法则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定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正确处理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的关系,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共同繁荣。此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行动,要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引导全社会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识,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将美丽中国建设转化为各界行动自觉,从而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第五,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实践证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把党的宗旨与人民群众现实期待和对生态文明的美好憧憬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一以贯之大力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在美丽中国建设上迈出重大步伐,实现“四个重大转变”,根本在于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党在增强生态文明制度保障力上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以及体现的生态文明制度执行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贡献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时融合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精华,代表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是引领人类社会走向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共同思想财富。

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新境界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生活依赖于自然界,自然不仅为人类提供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源,也为人类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质基础。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作用于自然界,自然界同时反作用于人类。人与自然的和谐、辩证关系彰显了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两者相互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极大影响和改变着自然,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工业文明的迅速扩张,对生态造成破坏。正是由于自然界的客观性,人类的实践活动一旦超出自然界承受范围,就必然会遭受自然界的“报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运用。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存续的前提和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活动又反作用于自然生命共同体,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丰富内容。“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兴则文明兴”,这些思想是站在人类整体利益、共同利益、长远利益上共谋全球永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生态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体现了人类史与自然史的互相交融和互相促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调自然环境要素在生产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解,揭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永恒真理,使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指明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径。

二、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生态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取用有节”“以时禁发”等耳熟能详的哲理思想,无不彰显出先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视、对自然所蕴含的经济价值的肯定、对知足知止的资源利用方式的倡导,成为中国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态文化基因。

“天人合一”是最能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中国传统生态自然观,其强调“天”与“人”是有机统一的生命共同体,主张人要在敬畏、顺应作为自然的“天”的基础上与“天”和谐共存。在古代中国,生产力水平有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观念局限于人与自然的低水平和谐共存。党的二十大提出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持续性,则是在生态文明范式下把传统生态文化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揭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客观规律,是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精华,为“天人合一”思想作出了时代化的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顺应自然”是一种生存智慧,但并非听命于自然界的摆布,而是主张把握天地自然的本性,在优化自然万物中发挥和完善人的天赋本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视为重要的生产力,是对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发展。

三、从文明范式转变高度对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升华

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历程来看,现代化与工业文明相伴而生,虽然工业化进程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进步和人类文明进程,但工业文明范式的反生态弊端逐渐显现,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破坏了地球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和循环,从而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紊乱。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相继发生环境公害事件,带来公众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和行动。

在人类文明发展面临重要抉择时刻,中国启动了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出,生态文明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趋势,它标志着对传统工业文明发展范式的扬弃,提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要求。传统工业文明发展范式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将物质财富最大化规则凌驾于自然法则之上。只有在生态文明发展范式下,才能克服传统工业文明发展范式下的不可持续问题。对此,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描绘崭新的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出发点,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呼吁构建尊重自然、追求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同构筑地球生命共同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睿智的思考和深刻的洞见,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路径和人类文明新范式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理论成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中国式现代化突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西方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一种超越,开创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全新领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人类发展命运为核心的重要理论成果,既体现了广阔的全球视野和天下情怀,也彰显了中国特色、战略眼光和世界价值,在丰富和深化对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超越了国家边界,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英国《自然》杂志研究认为,人类活动共有9个调节地球稳定性和宜居性的限度,而其中6个限度已经被超越,表明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发显著,也增加了引发地球系统出现剧烈变化的风险。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共护地球生命共同体,需要念兹在兹的行动力量和见解深邃的思想之光。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发挥大国引领和表率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6.5%,而能源消费平均增速仅为3%,能耗强度累计下降约为26%,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为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国宣布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宣布“双碳”目标,并制定“1+N”政策体系;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积极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并发起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绿色低碳已成为全球共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中国主动履行减排责任,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寻求绿色发展国际合作,积极落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行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正外部性不断显现,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二、为全球绿色转型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实施全面绿色转型行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多样性、持续性,同时积极有序地推进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出台的一系列规划和政策,以及采取的一系列有力举措和行动,使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显著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中国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的根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的国情,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坚持自立自信,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系列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成就,不仅带来了历史性、关键性和全面性的生态环境变革,还增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自信心;坚持守正创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切实摆脱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惯性,先立后破,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发展新范式;坚持问题导向,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始终聚焦实际和问题导向,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坚持系统观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系统观念纳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全过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并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局部与整体、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胸怀天下,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推动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积极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三、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西方国家的生态治理思想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中收效甚微,其通常关注经济成本与收益,而对生态成本与收益的考虑不足,导致生态成本往往被外部化或隐性化,无法解决资本逻辑下利润最大化与自然资源有限性之间的根本性矛盾。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西方绿色资本主义者妄图高举“市场中心主义”和“技术万能主义”来拯救资本主义历史命运。

与西方从经济收益出发处理生态问题而忽视社会福利不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意蕴,强调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全方位的需求,增进人民福祉,而GDP增长只是提高福祉的手段和途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这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思维定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也为其摆脱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弊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倡导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倡导和坚持基于国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着力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凝聚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合力。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成为人类历史上生态环境改善最快的发展中大国,不仅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借鉴,也为全球环境治理注入更多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极大拓展了世界各国对现代化的认知与探索,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来源:《当代世界》2024年第2期

    进入专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生态文明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947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