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凡 刘兰炜:新时代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向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086 次 更新时间:2024-01-15 14:29

进入专题: 历史虚无主义  

陈明凡   刘兰炜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为维护自身历史,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国家政治安全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意识形态斗争新态势新要求,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关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系列方向性、原则性、根本性重大问题,为全党全社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伟大征程上更好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从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重要基础的基本论断出发,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真实用意

历史自信源自过去、面向现实、关乎未来。习近平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而“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这科学地揭示了历史认知、历史自信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关系,为我们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真实用意提供了科学理论武器。

在“历史—现实—未来”的逻辑链条上,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在多个重要场合的讲话中,习近平都十分注重从历史连续性出发,沿着历史发展的逻辑链条,阐明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指明未来前进方向。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回顾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曲折经历,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一重大历史结论,并要求全党牢记:“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从九个“以史为鉴”出发,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在新征程上“开创未来”的伟大号召。这九个“以史为鉴”正是用历史映照现实得出的科学历史认知,是事关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九条重要经验。其中,习近平从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出发,提出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论断,作出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根本结论。试想一下,如果否定其中任意一个历史阶段,就必然导致历史逻辑链条的断裂,上述结论的可靠性也会遭到质疑。一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被否定,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百年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被一笔勾销,我们的历史自信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就当代中国而言,如何看待历史,特别是如何评价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事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对新中国,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关系到全党全社会能否以坚定的历史自信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历史虚无主义者打着“反思历史”的旗号,“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等等”。特别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可见,历史虚无主义绝非一般的学术思潮,而是一种具有特定主张的政治思潮。它并不关心某个具体的历史问题,其真实用意在于消解共产党执政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依据,从而歪曲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认知,摧毁其历史自信,最终达到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目的。

习近平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苏联解体就是典型例证。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主动开启了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闸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为树立崭新的“改革家”形象,首先拿历史开刀。此后,长期受到历史虚无主义荼毒的人物和团体纷纷行动起来,或凭空杜撰,或捕风捉影,或夸张渲染,揭露所谓“苏共掩盖的历史真相”。官方竟也公开批评中学历史教科书“充满着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谎言”,并要求将其全部销毁。一时之间,苏联共产党的艰辛奋斗、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功绩,连同苏联多年的光辉历史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竟是一幅幅肮脏不堪的讽刺画。与此同时,遗老遗少们还对沙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称颂有加,将其奉为历史的功臣。于是,科学的历史认知被彻底颠覆了,苏联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根基被全部抽离了,人民的信念也发生了剧烈变化:“过去的信念是:苏联在不断开辟通向光明未来的道路;社会主义是最理想的社会制度;生活的科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新的信念的基础是由这样一些论点构成的:苏联的道路不是文明发展的正路;‘文明国家’才是社会发展的榜样,应该在各方面都跟着它们走;芝加哥学派创始人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学说才是科学基础。”一个曾对自己所坚守的信仰、选择的道路、奋斗的事业满怀历史自信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命运的十字路口转而向西方国家求助,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习近平曾痛心地讲道:“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这段话不能不引人警醒。

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评价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全党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评价,特别是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分清了是非,纠正了‘左’右两方面的错误观点”,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使社会主义中国的巨轮校准了航向。然而与此同时,一些人将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看作改旗易帜的绝佳机会,公开站在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立场上评价新中国的历史。一些人不看党带领人民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却极端夸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失误。一些人全盘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鼓吹所谓“非毛化”。这股思潮发展到最后竟将导致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矛头直指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根脉。他们断言:“只有当蔚蓝色的海风终于化为雨水,重新滋润这片干旱的黄土地时,这些只在春节喜庆日子里才迸发出来的令人惊异的活力,才有可能使巨大的黄土高原重新获得生机。”他们给中华文明打上“封闭”“落后”“野蛮”的烙印,把中华民族贬低得一文不值,认为只有资本主义文明才能使它重新焕发生机。事实上,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也为世界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既是中华民族坚定历史自信的源头活水,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文化根基。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他还讲道:“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难看出,历史虚无主义者全盘否定中华文明,旨在从根本上摧毁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瓦解中华民族的历史自信,进而向资本主义转轨。在中国向何处去的关键历史节点,中国人民没有被他们的谎言欺骗,对历史保持了清醒而正确的认知,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中苏两党两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抛弃历史者必被历史所抛弃,任何脱离科学历史认知去把握现实、寻求未来的行为,都注定步入歧途、惨遭失败。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所处的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阶段。此时同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既是物质上的角力,也是精神上的对垒,统一思想、维护团结的意义十分重大。习近平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及时澄清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在历史问题上大做文章、在现实问题上扰乱人心。要坚定维护科学的历史认知,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从历史中“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否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只能沦为空谈。

二、从历史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基本原理出发,阐明历史虚无主义的致命错误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精准识别历史虚无主义设置的理论陷阱。习近平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基本原理,阐明和驳斥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致命错误。

历史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相结合、历史必然性和发展阶段性相统一的统一论者,坚信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必然经历若干历史阶段。”他还讲道:“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立足现实,把握好每个阶段的历史大势,做好当下的事情”。习近平从历史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观点出发,科学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但在这一问题上,常常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只讲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不看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往往只看到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各个时代的人在实践活动中所受到的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这实质上是把各个历史阶段上的人看成抽象的、超阶级的、超历史的人,而不是具体的、现实的、历史的人,从而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潭。另一种是只强调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不讲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就会片面强调人的实践活动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而看不到这种历史条件是前面时代的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而当前时代的人在承继这种条件的基础上,又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造这种条件,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这种观点的结果是把历史看成无数彼此割裂的片段,这就从主观唯心主义滑向了机械唯物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从第一种错误观点出发,对社会主义事业吹毛求疵,对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袖求全责备,而不将其置于具体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和分析。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列宁就曾将建设社会主义比作攀登一座崎岖险阻、未经勘探、人迹罕至的高山。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需要一定的历史过程和条件,而不可能在一瞬间无条件实现。另一方面,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还是近一个多世纪的事,与资本主义相比仍然是新生事物。尤其对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而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面临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根本无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到现成答案。在这样崭新而又充满艰难的伟大事业中,由于缺乏充分的思想和理论准备,有时出现一些曲折,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难以避免的。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曾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习近平也讲道:“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这些充分说明,在落后国家找到一条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分不易,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历史虚无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可以不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并且不会出现任何失误和挫折,很明显是对历史本身的歪曲。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封建残余浓厚、经济发展落后、帝国主义重重包围封锁那样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些都是不容否定的伟大成就。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绩与曲折、对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应当作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不能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样不切实际的标准进行衡量,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更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能力要求前人,苛求他们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习近平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他还讲道:“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这清楚地表明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看待自身及其领袖的历史功过时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历史虚无主义从第二种错误观点出发,将历史看成由各种孤立的事件拼接而成的图画,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进行人为的割裂,并制造紧张的对立,试图达到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所谓“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对立论”——或用后者否定前者,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描述得一片漆黑;或用前者否定后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成“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性质。对此,习近平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他将这一问题提升到事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向全党作了说明。他讲道:“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一方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所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顺利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和发展。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当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将来也还是要坚持和发展的。”事实上,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每一历史阶段都继承了前一阶段的积极因素,扬弃了其中消极和过时的因素,并适应已经变化的条件,增加了为前一阶段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各个历史阶段之间绝不是泾渭分明、水火不容的,而是环环相扣、渐次发展,统一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这才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习近平郑重作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不能相互否定的重大判断,并告诫全党同志特别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正是对这个问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迎头痛击。

2021年11月,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再次运用历史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基本原理,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进行了全面总结。他从中国共产党在四个历史时期分别面临的历史任务出发,阐明了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的四次伟大飞跃,并将四次伟大飞跃全部统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之下。也就是说,尽管四个历史时期任务不同、特征各异,但并不妨碍它们前后衔接、有机统一。正是由于每一历史时期都为下一历史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每一历史时期又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才得以完整展现。这清楚地表明,不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不能割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也不能割裂。这是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不能相互否定的重大判断的坚持和发展,同样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

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继续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从理论、历史和现实出发,科学论证了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强调指出:“今天我们所处的新发展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这再次说明,历史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绝不能抛开过去谈论将来,也不能止步于过去不看到将来。过去,中国共产党人依靠接续奋斗,积小胜为大胜,创造了今天的历史伟业。将来,中国共产党人必将继续锚定目标,砥砺前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那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存在错误认识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同样不符合历史的辩证法,必须坚决予以反对。

三、从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与掌握历史主动的基本关系出发,指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制胜密码

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从而掌握历史主动,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成功之道。习近平指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他要求全党“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制胜密码。

唯物史观揭示的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依据和前提。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可以提高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准确识别历史虚无主义的谎言谬论,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历史创造活动,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更好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前进,从而使那些荒诞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实践中彻底走向破产。

习近平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正是凭借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把握,中国共产党人得以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并以此作为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从而找到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正确方法,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掌握历史主动,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虚无主义作为历史唯心主义的典型表现,无视历史发展规律的存在,全然否定中国共产党对走什么道路这一根本问题的回答,将资本主义道路说成不可抗拒的必由之路,企图在中国逆历史潮流而动,这必将陷入被动局面。

首先,中国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呢?中国共产党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领导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从此在历史发展大势中掌握了历史主动。历史虚无主义却认为,中国以五四运动为标志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救亡压倒了启蒙,从此中断了融入以英、美为代表的近代主流文明的历史进程,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不难看出,持这种观点的人根本上是为了鼓吹资产阶级改良,否定社会主义道路。但凡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人都知道,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与我国封建地主阶级结成反动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总根源。敌人的异常强大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而不可能是和平改良。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破产。此时,必须找到新的理论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找到新的领导力量作为革命的主心骨。习近平盛赞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此后,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历史阶段”,“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运动中彻底完成了思想上的启蒙和政治上的觉醒,深刻认识到唯有走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条道路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舍此别无他途。习近平指出:“历史深刻表明,有了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潮流从此就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由此可见,新民主主义革命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救亡使命,又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启蒙,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今,历史虚无主义却要用救亡压倒启蒙这样的谎言当作幌子,把早已被历史证明在旧中国行不通的资产阶级建国方案重新提出来,妄图扭转历史的车轮,将中国拉回五四运动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只能是痴人说梦。

其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应当走一条什么道路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呢?中国共产党人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领导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历史发展大势中再次占据了历史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发展壮大,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出现了‘东风压倒西风’的气象”,这是当时的历史大势。然而,在旧中国千疮百孔的废墟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过渡阶段”。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形势和人民意愿,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带领人民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使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为顺利向社会主义过渡打下了坚实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一经确立,“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国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却效仿当年普列汉诺夫质疑十月革命“早产”,认为中国生产力落后,不具备搞社会主义的条件,是“搞早了”“搞糟了”。这种唯生产力论的教条主义,恰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也充分暴露出其所关注的焦点不在于什么时候向社会主义过渡,而在于要不要向社会主义过渡,其核心诉求仍然是否定社会主义,转而选择资本主义。

最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又应当走一条什么道路才能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引向新的胜利呢?中国共产党人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以历史主动姿态踏上了新的征程。先进的社会制度无法永远建立在落后的社会生产之上,唯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我们党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根据社会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充分表明,“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却将改革开放曲解为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要求中国走资本主义的历史回头路,根本目的是要用广大人民群众的血汗重新供养一个资产阶级。为此,他们不惜作出耸人听闻的预言:“在全球化已经成为大趋势的现实情况下,中国未来可供选择的现代化道路就不可能是另起炉灶。”言下之意是中国只有向资本主义转轨才能实现现代化。对此,习近平严肃指出:“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也在那里摇旗呐喊、制造舆论、混淆视听,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告诫全党同志:“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说得十分清楚了,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绝不是削弱甚至背弃社会主义。如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走出了一条越来越宽广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习近平庄严宣告:“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与此相比,“冷战结束后,不少发展中国家被迫采纳了西方模式,结果党争纷起、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至今都难以稳定下来”。在这样的历史比较中,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无知预言已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彻底击碎。

中国共产党人在重大历史关头的三次关键抉择充分证明,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唯有用好唯物史观的根本思想武器,才能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准确识破历史虚无主义在走什么道路这一根本问题上制造的种种荒谬言论,也才能始终掌握历史主动,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用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给予历史虚无主义致命一击,这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制胜密码。当前,两种历史观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它们仍在意识形态领域激烈交锋。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历史虚无主义不会偃旗息鼓,而是会继续就走什么道路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妄想将中国引上改旗易帜的邪路。但是,历史虚无主义终究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逆流,绝不可能阻挡社会主义中国的前进步伐。对此,我们应当充满信心。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年第6期

    进入专题: 历史虚无主义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史学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864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