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吴唱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811 次 更新时间:2023-11-15 22:04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新发展格局  

张辉   吴唱唱  

 

《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中指出:“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平台。10年来,中国已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内外联动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推动形成开放、多元、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也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开辟了新通道、打开了新局面。

共建“一带一路”为夯实国内大循环奠定基础

在传统海运主导的国际贸易格局下,我国大多处于内陆的中西部地区,并不具备东部沿海的国际物流优势,普遍开放程度较低。这种国内区域间开放程度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中西部地区不充分的外部需求和消费能力使得东部地区较强的供给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造成国内供给过剩与内需不足并存,掣肘了国内大循环的发展。而“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建立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对接关系,强化其与产业资源互补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开发和利用优势资源、实现经济增长,创造了新的战略机遇。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外贸年均增长率连续多年稳定在10%左右,远高于东部地区;东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也从2012年的1.87降至了2022年的1.64。

当前我国在供给端面临的“卡脖子”、资源约束等问题使得供给水平难以适应需求升级的要求,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结构性矛盾制约着国内大循环的形成。“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可以与沿线国家实现资源禀赋优势互补,既缓解了国内资源约束、弥补了国内供给不足,又能为沿线国家拓展新的增长潜力。俄罗斯、西亚、中东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现已成为中国石油、矿产品等能源的主要来源地。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由贸易协定的广泛签署,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对接跨境电商、进口博览会等中国对外开放新模式、新业态、新平台。“丝路电商”“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通过催生新型数字消费产品及服务、创造引领新的需求,为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供动力。

共建“一带一路”为提升国际循环注入活力

参与国际大循环、积极融入全球分工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但随着我国要素禀赋的变化,经济总量和国内需求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参与国际循环的比较优势也随之改变。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动荡和全球化遭遇逆流,使得我国在国际循环中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不断受到威胁。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摆脱对传统国际循环模式的过度依赖,更好发挥大国规模优势,通过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就是我国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过程,也是我国不断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过程。

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继出台各类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仅通过政府补贴和减税来引导制造业回流,同时对外实施惩罚性关税并设置技术壁垒来保护本土企业。“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则为打破现有全球经贸格局、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提供了新的思路。区别于传统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模式,“一带一路”倡议是以发展为导向,不以设置规则门槛为前提,在尊重不同国家发展阶段和路径差异的基础上,始终从各国发展的实际出发,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行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机制,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色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通过与沿线国家搭建区域合作网络、构建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释放了巨大的“共享效应”,以实际成果证明了“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只关注中国自身利益的“中国倡议”,而是能够促进各国深化合作、共享发展、共同繁荣的全球共识,是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国际合作模式的新方案。

当今世界面临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全球性威胁与挑战,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叉叠加,人类社会需要更加公正合理、更趋平衡、更具韧性、更为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共建“一带一路”便是因应现实,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也是开创未来,创新国际交往的新理念新范式。在“一带一路”倡议的牵引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科技园区等方面展开了广泛合作;与共建国不断巩固深化“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在推动区域性数字政策协调、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丝路电商”等经贸合作新渠道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搭建“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以及推行绿色丝路使者计划等措施,携手共建国家、国际组织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格局。

共建“一带一路”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性互动提供动力

共建“一带一路”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连接点,是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的重要环节。东部地区依托沿海自贸试验区,通过践行“两个对接”战略,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延伸至欧亚大陆,打造了对外开放新高地;中西部地区则借助共建“一带一路”契机,不仅搭建起了连接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等区域的交通运输网络,还以合作区、产业园等为平台和载体不断深化和拓展与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实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价值链和中国国内价值链的高度融合,增强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

共建“一带一路”也为建设高效互联的国际大通道、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10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国与沿线国家搭建起了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丝路海运”网络的持续拓展、“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环境预报保障系统”的持续业务化运行推动了海上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共建国家间航空航线网络加快拓展,“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成效显著。“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在国内外形成点、线、面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也有效降低了发展中经济体参与国际贸易的成本,为其提供了参与新型发展合作、实现经济增长的新机遇。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中欧班列已形成覆盖中国境内112个城市,通达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个城市的服务网络,打通了跨西伯利亚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亚—西亚走廊,架起了沿线各国互惠互利的桥梁,有效促进了我国对内和对外互联互通水平,为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双向发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新发展格局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政治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726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