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步 邢丽菊: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723 次 更新时间:2023-07-17 23:46

进入专题: 全球文明倡议  

徐步   邢丽菊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文明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中国向世界提出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为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了强大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全球文明倡议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全球文明倡议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从文明的多样性而言,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文明需要交流互鉴的前提基础。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虽有差异,但不是“唯我独尊”,而是多样平等共存。从文明的共通性而言,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文明能够实现交流互鉴的理念指引。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公约数,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异,切实回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期待和共同诉求,为国际社会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提供了可信的价值纽带。从文明的发展性而言,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是实现文明交流互鉴的内容源泉。文明凝聚过去、连通未来,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命脉。让先辈留下的文化遗产薪火相传,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文明交流互鉴既要继承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吸纳时代精华。从文明的实践性而言,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是实现文明交流互鉴的路径方法。“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文交流是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重要桥梁,是增强国家间理解和信任的重要纽带。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全球文明倡议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蕴含着开放包容、和谐共生的基本特质。在中国先哲看来,任何事物都有可取之处,要以虚心的态度来学习并丰富自己。《楚辞》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就需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态度。《周易》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二者并非代表对立,实为一种互补、对应和包容的关系。英国汉学家葛瑞汉指出,中国人倾向于把对立双方看作包容互补的关系,而西方人则习惯于强调二者的冲突。“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和谐共生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相应也”,中国古人常常将音乐的和谐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天地万物等关系的范式。“和”之所以如此重要,因为它是生成万物的必要条件。“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不同的事物相互调和、融合才能生成繁盛的新事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包含和平、包容、开明、开放等多重内容,要求既肯定事物的多样性,又包容事物的差异性,并将不同的事物融合到一个和合体中。差异性是万物生长的前提,多样性的调和是万物生生不息的基本条件。追求不同文明的和谐发展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历史上的古丝绸之路极大推动了中国与沿线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宗教文化的相互交流促进了中外民众精神信仰层面的融通,为丝路贸易的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球文明倡议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

中国式现代化主张从历史长河中把握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功能,并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为人类现代化绘就了宏阔图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确立,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国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极大丰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基本内涵。“两个结合”作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性认识的理论升华,不仅充分彰显了中国实际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而且为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遵循。全球文明倡议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主张以宽广胸襟实现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吸收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以团结化解分裂、以合作回答对抗、以包容代替排他,打破了西方中心论主导的文化霸权话语体系,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拓展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广阔空间,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全球文明倡议对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冷战思维阴魂不散,各种文化思潮激流涌荡,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地缘政治冲突日益加剧,“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沉渣泛起,加剧了不同文明之间的隔阂,严重阻碍了国际社会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社会以意识形态划界、大搞阵营对抗的冷战思维以及以“价值观”为名划分敌友、拉帮结派的做法,给整个世界和平与发展、繁荣与进步带来巨大阴影。全球文明倡议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对文明交流互鉴的普遍诉求,推动并引领文明包容共存的前进方向。文明交流互鉴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增进了解、建立互信、构筑友谊、加强合作的应有之义。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文化血脉,每个国家都有其文明渊源,这是决定一个国家价值观取向的重要源泉。世界因有不同的文明而丰富多彩,同样因有不同的文明也容易产生隔阂。习近平主席指出,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世界上有多种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要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欣赏它们形成的多彩之美,这需要既坚持自身文明传统,又对其他文明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只有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开展不同文明对话,才能消除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隔阂,才能避免落入文明冲突的陷阱,才能共同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正能量。

全球文明倡议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一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支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理论贡献,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指明了正确方向。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动力,文明是发展与安全植根的沃土,发展与安全又是文明演进前行的途径。“三大倡议”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反映了中国对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深邃思考。全球文明倡议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凝聚精神共识,强化认同纽带,增进理解信任,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夯实了文化根基,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了新的文化路径。

作者:徐步(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邢丽菊(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进入专题: 全球文明倡议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456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