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怎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100 次 更新时间:2023-03-18 08:26

进入专题: 两个一百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  

厉以宁 (进入专栏)  

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总结一百年来中国的变化而做出的概括,完全符合实际。没有近一百年来的奋斗,流血流汗,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这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因此,习总书记得出了这样的论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展望前景,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也就是说:“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而且,九十六年的共产党的奋斗史不能遗忘。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同样是不可忘记的。这五年内,在经济方面的最大成绩就是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在政治方面的最大成绩就是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这样,五年来的卓越成绩,才使得十九大取得胜利,才能自豪地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习总书记在总结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了科学的概括: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就是道路自信。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这就是理论自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这就是制度自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就是文化自信。


习总书记在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的要点之后,这样勉励全党和全国人民:“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


在这里特别重要的是中国的前景何在。


1.中国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回顾39年前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以及在大讨论的基础上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做出的决议,使我们从此走向改革开放。今天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以及人民收入的提高,正是改革开放的果实,怎能再走封闭僵化老路呢?


2.绝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如果那样做,这么多年的革命奋战、流血斗争岂不是前功尽弃么?这是全国人民绝不答允的。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新时代同习近平同志的名字联结在一起,是有深刻含义的。这表明了重大的责任担当,带动了广大群众为新时代的实现而奋勇前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又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这清楚地表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实践的结果,而且将持续下去,并继续发展。例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总之,“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21世纪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的、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有两个问题需要有进一步的分析。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先实践,再推广,并在这个基础上使之理论化。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过程?因为这是前人从未做过的。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实践的成果理论化,是最终的成绩,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之一。当然,各国都有本国国情,如果应用还需要实践检验。


四、“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因此必须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各方面的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并坚定实施各类大国强国战略,包括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镇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整合发展战略,同时还需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为国内的贫富人群的存在而感到头痛,因为一方面它们找不到有效的对等,另一方面它们仅限于给予救济而无法真正使穷人脱贫。中国为什么能在扶贫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这与中国有社会主义制度紧密相连,有效扶贫、精确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农牧业产业化扶贫、迁移扶贫等都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反映。这是其他国家做不到的,或没有能力做的。


五、“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习总书记在谈到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时,提出了新发展理念的内容,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他认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样五个发展理念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始终。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同时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在发展过程中,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在这里必须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实施是会引起一些习惯于旧式发展理念的人们的抵触或消极对待的。因此这是一个长期再教育的过程。必须在理论上讲透,使越来越多的人懂得这样做的道理,新发展理念才能深入人心。


六、“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数量和速度作为发展方式的着重点。现阶段,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可以预计,通过发展方式从数量和速度型的原发展方式向质量和效率型的新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的微观主体会更有活力,宏观调控会更加有度,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会不断增强。


应当指出,要把过去实行的数量和速度型发展方式转变为质量和效率型发展方式会遇到阻力。主要是两大阻力:一是利益集团的阻力,即它们认为,要实行质量和效率型发展方式,自己的既得利益就有可能丧失,因此迟迟不愿改革。二是在转变发展方式时,可能会使得一定的职工下岗。因此,要设法通过改革分流职工。


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所必需,也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必需。”

由于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攻关期,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分重要。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加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为了更好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平衡。尽管“三去一降一补”的难度在增大,但应一鼓作气干下去,不可停步。


同时,应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还应大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有了创新精神,我国也就能真正成为一个创新型大国、创新型强国。


这里应当就激励企业家精神问题再做些说明:


首先,要依法加强对企业家的财产进行保护。一是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政权,二是依法保护企业家创新的收益权,三是依法保护企业家自主经营的合法权利。这一切都以公平为核心原则。公平保护财产权,就是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法律面前是一视同仁的。政府不得以政府换届或领导人更替为理由使政府违约。政府必须取信于民,这是原则,不可违背。


八、“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三权分置”是指: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


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废,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样,承包户就心定了。


怎样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工作者。


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培育新农民。


根据目前一些农业地区的“三权分置”情况,凡是实现了“集体所有权要稳”“农民承包权要实”“土地经营权要活”的地区,农民的积极性被大幅度地调动起来。在“三权分置”的格局之下,农民在忙些什么呢?


一是提升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水平,二是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三是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四是加强土地流转的风险防范。此外,还有农民正在学习知识、技术、管理、营销等。农业、农村、农民都在发生大的变化。也就是说,新型农民或由农民转化的小微企业家、中等企业主也正在形成。


九、“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根据国内不同区域,制定发展规划,以各个不同地区走向均衡为目标。”

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协调、不均衡,是历史所形成的。因此,一定要根据各个地区的现状制定有效的对策,同时要确保边疆安全。


一是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二是要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同时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三是要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城镇发展格局,加快农业移动人口市民化。


四是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五是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六是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


对于任何一个地区进行扶持时,一定要记住,不能仅限于“输血”,而应当采取“帮助建立当地造血机制”的措施。这是因为,“输血”是必要的,但从长期看,“输血”不可能使该地区真正发展起来。只有使该地区有了自己的造血机制,才能使当地真正繁荣。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措施是大力发展教育,培养本地人才。这说明,教育效应、人才效应是根本性的,是无法替代的。


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点。


今后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完善,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包括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必须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今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途径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此外,今后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商事制度要深化改革,要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


今后要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化,涉及的领域很广,在改革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


中国现在的国有企业是一个笼统而宏大的体系,它是在解放初期就形成的,包括官僚资本企业、国民党政府的“国有企业”、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建立的企业、1949年后新建的国有企业等,还有1956年工商业改造时形成的公私合营企业(它们后来改为国有企业)。因此,不能笼统地说国有企业应保留现在的体制,或不应当继续国有,而应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来划分,并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向。其中,适合改为混合所有制的就坚决改,适合继续国有的仍采取国有模式。这样才是对历史的尊重。


十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因此,有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十九大报告还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因此,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当前,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一方面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职工技术培训,另一方面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此外,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教育产品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即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公共产品的范围有:义务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其他由政府投资办的学校或训练班。准公共产品,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办的学校(如职工学校、子弟学校等)。私人产品,指私人家庭教师,民办学校、各种民办培训班。


教育是一个独特的行业,即使是属于私人产品一类,对社会同样是有益的,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是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和提高教师工资,都是国家的责任。


十二、“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知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因此,一定要推进绿色发展,需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要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对于突出的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着重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新的概念,但绝不是轻易能实现的。全国这么多沙地、盐碱地、沙漠地,不制定科学的改造规划,不投资于生态建设,是改变不了荒漠地区的面貌的。因此,要有担当精神,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把荒漠地区变成绿色地带。


十三、结束语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着重地指出:“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在新时代来临之时,我们丝毫不能松懈,针对新情况,要经得起历史检验。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是新添加的,意义深远。


这是鼓舞人心的大举措、大规划。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结束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习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中共十九大闭幕后,学习十九大文件读书心得)



进入 厉以宁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两个一百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160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