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贵:论加强党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09 次 更新时间:2023-02-04 10:10:57

进入专题: 习近平外交思想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对外工作    

高祖贵  

   内容提要: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其理论框架和核心要义概括为“十个坚持”,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即为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具体要求是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格局。为此,要完善中央对外工作决策机制,改革对外工作执行机制,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驻外机构管理体制、援外工作机制并积极开展涉外法治建设。党的对外工作作为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战线和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既是坚持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体现,也是坚持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一种重要方式。

   关 键 词:习近平外交思想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对外工作  Xi Jinping Thought on Diplomacy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ajor 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提出并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即习近平外交思想对我国外交的指导地位。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框架和核心要义概括为“十个坚持”[1]①,其中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即为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本文将从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要求,如何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及党的对外工作本身对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意义这三个方面来深入论述这一点。

  

   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本质特征

  

   从全局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从局部看,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同样必须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把握国际大势,正确看待和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推进外交理论、实践、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为我国对外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指导。这种统领性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

  

   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主权国家外交的宗旨是,以和平方式通过对外活动实现其对外政策的目标,维护国家的利益,扩大国际影响和发展同各国的关系。对我国而言,外交不仅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我国的对外工作要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意志,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外交最鲜明的特征。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时代境遇,从战略高度谋划我国对外工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外交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了一整套外事工作的规划设计和具体外事活动的工作安排。这既确保了我国对外工作大政方针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外交原则和立场的一贯性,又能够根据国际形势变化不断做出科学判断,使我国外交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方法,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打造出内政外交相互支撑、前方后方步调一致的外事工作一盘棋的有利局面。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我国对外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已经充分证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对外工作的最大政治优势。

  

   1949年3月,为了有效防止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革命的武装干涉,尽快完成社会主义过渡,将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明确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主席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提出“一边倒”的方针,宣布新中国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又在1953年和1974年分别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中国成为维护国际战略平衡与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外交方针也调整为全方位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努力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原则立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分析和把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坚持以和平发展为主题,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审慎自信地处理外交事务:重视发展对美关系,反对霸权,不搞对抗;缔结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广泛建立伙伴关系;增进周边睦邻友好,重视融入国际社会。上述外交政策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发展趋势,提出“和平发展道路”与“和谐世界”外交理念,以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5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时,系统阐述了和谐世界的理念以及建立和谐世界的四点基本主张。通过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05年12月,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明确了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立场和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3]其中,最具根本性也是最鲜明的中国特色就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取得的历史性、开创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力亲为,在于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4],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不断取得新发展新突破,我国对外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以来,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党中央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对外工作顶层设计,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战略谋划,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党把握新时代外交工作大局,紧扣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进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5]。

  

   (二)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格局

  

   对外工作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多层级的复杂系统。从横向看,对外工作包括双边外交、多边外交、议会外交、政党外交、首脑外交、领域外交等主要形式。双边外交指两个国际行为主体(以主权国家为主)之间为了增进本国利益、促进双方合作或者解决相关纠纷而开展的官方交往活动。这是外事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常见的多边外交平台包括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近年来,也有部分国家采用“微型多边主义”(又称“小多边”)的形式,减少多边外交参与者,以提高决策效率。议会外交指国家议会以及议员之间的官方交往活动,其目的是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后,我国的议会外交正式形成。目前,全国人大与世界上183个国家的议会保持着不同形式的交往与联系,与20多个主要国家议会和欧洲议会稳步开展机制交流活动[6]。政党外交是指世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开展的党际交往,包括执政党之间、在野党之间以及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的正式交往活动,是对国家政府间外交的有效补充。首脑外交是伴随着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指国家领导人定期举行的双边或多边首脑峰会。领导人之间的直接会谈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误解,消除错误的信息和僵化的观念。领域外交是指在国家对外战略和政策指引下,传统政治外交部门之外的各个部门或专业领域的对外关系,包含军事外交、经济外交、公共外交等多个方面。

  

   从纵向看,对外工作涉及多个层次。其中居于顶层的是外交决策机构,主要负责外事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国家安全战略的总体规划。每个国家的外交决策机构各不相同。我国的外事工作决策机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在中央政治局之下设专门的外交领导机构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创立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规划包括外交在内的国家安全战略。在决策机构之下是专门的外事工作执行机构,负责安排外交议题和日程、国际会议等具体工作。我国的外事工作执行机构主要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外交部,分别负责党际外交和国家外交事务。除此之外,我国还有部分中央部委和机构涉及议会外交和领域外交事务,以辅助国家外事工作,如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商务部、国防部、教育部等的外事工作部门。处于最外围的是地方外事工作机构和部分经过政府认证的民间机构,主要参与公共外交事务,以增进与各国地方政府和民间团体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这个复杂的综合系统的整体性、协同性、有效性不断提升。(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进入专题: 习近平外交思想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对外工作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40478.html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0 推荐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