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成:孔子的政治思想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498 次 更新时间:2023-01-25 20:11

进入专题: 儒家   孔子  

孔德成  


1984年,孔德成先生受邀前往欧洲进行访问,造访了荷兰、比利时、英国、西德、法国、奥地利、西班牙、梵蒂冈教廷等八国十二个城市。在最后一站罗马,孔先生与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会面,当时被誉为东西方两大教主的历史性相见。本篇演讲为孔德成先生在欧洲的演讲之一。


各位贵宾、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今天德成应邀到贵国访问,并且要我在这个场合作一次讲演,实在深感荣幸。谨以「孔子的政治思想」为题,敬请诸位指教。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而孔子则是儒家这一学派的中心人物,也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所以他的政治思想也可以说是中国的正统思想。

现在我们便专就政治思想,来探讨一下孔子在这方面的主张。

一、孔子所处时代的影响及其背景

欲知孔子的政治思想,必先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在政治及社会方面的情形。

孔子生於周灵王二十一年,即西元前五五一年,卒於周敬王四十一年;即西元前四七九年,享寿七十有二,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

孔子所处的时代,其政治及社会的情形,可以引两段《论语》和《孟子》,以见其一斑。《论语·季氏篇》说:「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孟子·滕文公篇》下也说:「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从这两段话,即可看出当时的政治及社会情形,已经乱七八糟了。贵族政治将衰未灭,宗族制度与阶级制度都在动摇之中,政治上呈现一片纷争和变乱。

再者,社会情形也与古代不同,古者「世官、世禄」,而春秋时代的庶民则可升任高官,如甯戚以饭牛而得仕於齐,百里奚以似奴隶的身份而仕於秦。同时有贵族却失去原有的地位,如《左传》昭公三年说:「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由此也可以看出社会情形的转变。所以孔子虽为贵族之後(其先世为宋闵公之子弗父何之後),却不得不为「委吏」、「乘田」之类的小官,并且不得不以教书为生了。

孔子所处的时代,其政治及社会情形,大抵如上所述。而他一生的事蹟,不外从政,教学与整理古籍。他之所以栖栖皇皇的奔走於列国之间,且又孜孜矻矻的讲学,其目的无非是想要挽救世道人心,拨乱反正,他的政治思想,就是建立在这种积极的救世主义上。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学说在於承袭并递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继承孔子以前中国一贯的传统思想,所以《中庸》记载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更承袭发挥自周代以来人道主义的政治思想。故孔子在政治上的主要主张,大致可分「德为政本」与「正名主义」两点来加以说明:

甲:所谓「德为政本」者,《论语·为政篇》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篇》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都是说统治者修己治人,应当以德为本,以身作则。有圣君贤者在位,可以使人民潜移默化,政治才能上轨道。《论语·为政篇》又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春秋时代政治败坏,社会纷乱已到了难以维系的地步。於是先有郑国子产之作刑书,後有晋国之铸刑鼎,想要以法令政刑来规范当时的行为制度,采取法治主义的措施。我们都知道,无论春秋时代或者当今之世,若能顺行法治,已可算是难能可贵的治世了。可是在孔子看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的法治社会,并不能造就真正完美的人格与尊重人的尊严,依然有「民免而无耻」的弊病,所以他提出比法治主义更高一层的德治主张,以德与礼来教导规范人民,使人得以取法乎上,不但足以鼓舞振奋人心道德,更能肯定人格尊严之价值。所以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篇》),後世之人所以尊崇孔子,其因素正在於此。

乙:所谓「正名主义」者,《论语·颜渊篇》说:「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正是齐国陈恒以大夫制齐,鲁国也正是昭公为季氏所驱逐奔齐的时候。所以孔子积极主张正定君臣的名份,藉以恢复政治制度。因此孔子为鲁大司寇,首先拥戴当时正统的政府,而堕三都(事在鲁定公十三年)。因为君臣之分不正,父子之伦不明的情况之下,政治不能上轨道,是无法使老百姓安定地生活下去的。没有安定的政府,就不会有安定的社会。所以孔子的正名主义,究其极,还是注意到政治最终的目的,乃是在於为百姓谋幸福的。

总之,孔子有关政治思想的大旨,其根本精神即在於「仁」,也就是人道主义的思想,其目标不但在於促进政治的安定与社会的和谐,同时也在於使统治者与人民都能养成尽善尽美的人格。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所在。

以上谨就德成的浅见,做一个简单的说明。敬请诸君指教。


《明伦月刊》150期(1984年11月)



    进入专题: 儒家   孔子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027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至圣孔子基金会,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