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光绍:增添金融投资责任含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43 次 更新时间:2022-10-09 15:08

进入专题: 金融投资  

屠光绍  

ESG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是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基于ESG评价,投资者可以通过观测企业ESG绩效,评估其投资行为和企业(投资对象)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下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的追求,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这不是简单的一个表述的变动,而是具有非常深刻内涵的,它是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的各个方面深刻转型的一种表达。所以,它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付出艰巨和长期的努力。其中关键是要聚集可持续发展的各种资源,然后形成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合力。ESG主要评价市场主体在环境、社会、治理方面的行为,这其中包含了企业的ESG经营实践和金融投资机构的ESG投资,应该说ESG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

ESG主要是针对企业在生态环境、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形成的对企业的一整套评价体系。根据这样一种评价体系,我们能够判断和分析以及评估企业在ESG方面的发展情况,帮助企业利用好金融资源,促进企业的ESG发展。所以,ESG的发展是更多地从微观市场主体、从微观基础方面来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基础力量。这种基础力量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践行ESG的企业,也就是实体经济中各个行业的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方面的实践,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市场微观主体的ESG驱动也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价值、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等方面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如果金融投资机构更多地聚焦于ESG发展的需要,把更多金融资源、投资资源,用到支持实体经济企业的ESG实践中,这样就使得金融资源的配置与企业的ESG实践形成良好互动,从而会在ESG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聚集更多资金,形成更多资本,从而推动ESG资产的壮大、ESG市场的壮大,以此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非常坚实的基础。

谈到可持续发展,现在中国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也叫“新发展阶段”,我们要追求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全球有共同的目标和任务,但因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及社会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的具体发展内容也不相同。在生态保护方面,中国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双碳目标的推进,更好地对生态环境起到优化作用。与此同时,在社会责任方面,比如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普惠金融等都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内容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在新发展阶段,正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重要领域。因此,支持和促进ESG的企业实践和金融发展,就是支持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制度型开放的重点领域


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全球共识,这就需要更多的开放合作,通过全球各个国家、各个地区更多的开放,促进更多的合作,大家就能够在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聚集更多力量。所以,开放、合作应该说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共同需要。而可持续发展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合作又是合作的基础,因为可持续发展作为近二十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新的全球课题,制度环境迫切需要完善。

从我国的开放情况来看,我国用四十多年走过了一个从商品开放到市场开放的过程,而现在已经进入到了要素开放特别是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这样一种开放新阶段,也正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制度建设高度契合。在制度型开放的过程中,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制度型开放是中国制度型开放的一个重点领域。中国要参与可持续发展,参与全球合作,特别是要通过制度型开放更多地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就是要与国际发展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进行更多互动,不断地推动全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

在当前国际社会,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已经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包括ESG的发展在内的各种制度建设,比如规则、标准、管理等方面展开了行动。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中国通过制度型开放去参与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实践,不光对中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会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贡献。

具体到ESG,为什么说它是制度型开放的一个重点领域?因为ESG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在企业市场主体层面的一种推进力量,近年来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所以,这就亟需在制度建设方面达成国际合作的基本共识和基础准则体系。

具体来讲,在ESG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通过制度型开放,在参与国际的ESG制度建设方面来更多地形成互动的力量。比如说ESG在它的指标信息的分类方面和信息披露的标准和规则方面,既涵盖实体企业的信息披露,也涵盖金融机构在ESG金融方面的信息披露。所以,这就需要搭建一套既在国际上通行,又能够包含中国自身发展特点的基础设施,包括一些标准和指标的建设等等。

又比如在ESG发展过程中,数据作为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资源,它的收集、加工和生产都需要有一套国际流动和国际分享的规则体系。还比如在ESG发展过程当中,需要一套比较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的建设过程当然也离不开国际之间的合作。中国应该在这个评价体系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再比如在ESG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对微观主体的ESG实践和ESG金融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这也需要通过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多的国际合作。

所以,作为可持续发展全球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ESG在发展过程当中也需要通过中国的制度型开放作为导向,更多地参与全球的ESG各项规则、标准、指标体系方面的建设,同时更好地形成中国和国际社会在这些方面的互动,从而推动ESG国际制度体系的建设。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发挥各个方面的作用。通过ESG这个领域的制度型开放,促进各个政府间包括监管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需要企业之间、金融机构之间、中介机构之间的渠道合作。通过制度型开放的引领,中国ESG才能和全球ESG发展形成更好的合作、互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金融投资体系的重大转型


从大背景来看,投资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也是促进企业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资源。所以,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投资也要适应这个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当然对投资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ESG投资就是这种金融投资体系转型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个转型可以从六个方面来概括:

投资理念的转型。在做金融投资的时候,需要融入ESG理念,要从过去只关注商业价值、财务价值,转变为更多地关注社会价值。

投资理论的扩展。包括ESG投资在内的可持续发展内容是有重大理论支撑的,理论界和实业界越来越多地开始研究ESG投资的理论支撑,不断地进行理论探讨和研究,越来越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性,其获得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再有经济活动的外部性理论。过去一般只关注经济活动的内部性,随着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不断显现,经济的外部性理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样,还有社会责任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这些理论的发展也对投资理论的转型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投资战略的调整。做金融投资、做ESG投资,必然会关注投资战略。在制定投资战略的过程中,如果重视可持续发展,离不开ESG投资,其投资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与过去关注传统的财务要素相比,现在还要关注ESG的非财务信息和非财务状态,这个实际上就会对投资战略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ESG投资战略要处理好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股东利益和利益相关者利益、经济活动的内部性和外部性、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等关系,更关注长期投资,注重长期投资绩效。同时,投资机构自身的投资行为、投资组合也要反映ESG践行情况。上述这些方面都会对投资战略产生重要的影响,促使投资战略转型。

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式的转型。这涉及到对企业的评价,既关注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也要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情况;既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也要关注企业的非财务状况。特别是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需要对投资对象有更多的关注维度、选择标准等。

投资管理的深化。投资不光是把钱投出去的问题,还要管理,要不断地运用好社会的资源、资金,更好地进行投资活动。而投资管理过程本身也要做好信息披露,也就是作为一个金融投资机构,在环境保护方面,不光要关注投资机构自身的能耗、减排问题,还要关注投资到的企业、产业,它们在双碳方面做得怎么样等等。

投资生态的更新。ESG投资发展会不断推动新的投资生态,ESG投资在使得整个投资理念、投资理论、投资战略、投资策略和方式、投资管理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所以它会形成一个新的投资生态。这个生态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由市场各个主体来共同构成的。

具体来讲,ESG的投资过程,需要有ESG的信息披露,也需要让社会的评价体系、市场的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数据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所以就需要各种中介组织和中介服务。这样的中介服务是ESG投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和其他环节共同构成了ESG投资的生态环境。所以,ESG的发展过程,不是简单地说“我做ESG投资”,实际上在ESG投资发展的背后是金融投资体系的重大转型。想做ESG投资,要看到这种重大转型,也要看到这种转型对投资机构所带来的新的要求。

来源:高金智库


    进入专题: 金融投资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709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清华金融评论,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