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军:执法五行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673 次 更新时间:2007-01-02 02:25

进入专题: 执法  

张树军  

前言

四川大学陈雨思教授提出了“同一性是系统的基本性质”,可以通过“同一性”来理清复杂系统的“关系”。陈雨思教授提出要解决我们面临复杂巨系统问题的困惑,必须换个角度,直接从体系的非线性、非连续性出发,这就需要研究中国古代“点是结构”的伟大思想。其实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宇宙万物是“同一”和“变异”的统一。“天人合一”,“天地之大德曰生”等思想就是讲系统的“同一性”和“变异性”问题。万事万物皆含有阴阳,“一阴一阳之为道”,黄帝内经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等,任何系统都有阴阳的属性。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有的学者认为这个“三”是指的五行,冲气就是动态的中气,也即五行之气。“和”指的就是五行气的和谐。【1】作者以为,阴阳五行这个系统关系的“同一性”同样是认识、指导、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重要的基础理论工具。在我的著作《法治之道》中,作者探讨了中国古代道学思想与现代法哲学的结合以及运用,并且得到了法治有道的重要思想。这里我们再探讨法治与“太极学说”的关系,力图发现执法“五行”的一些基本技术,同时还意图将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思想在法学领域进一步加以发展。

一、周子太极图解

【原文】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生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大哉易也,斯言至矣。【2】

【现代解析】

何谓太极呢? 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它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在内,所以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模式,是科学的灯塔。但太极图由于阴阳两面方位的移动和变换,而又出现了不同的图象。太极图左面用黑色表示属阴,黑中白点表示阴中有阳。太极图右而用白色表示属阳,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太极元气, 含三为一”, 为什么呢?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太极图这个圆圈,就是代表的一,代表的宇宙,代表的无极。太极是有限之天,无极是无限之天;太极是有,无极是无;太极是三,无极是一。图象的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黑白两方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道生一,就是无极生太极;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二生三,就是阴阳交感化合;三生万物,就是太极含三为一,因万物由阴阳而化生,故万物各具一太极,也就是说,太极不仅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还包含了划分阴阳的界线和标准在内。若分而言之,每卦有三爻,也是代表天地人三才,这也是含三为一之象。又天有阴阳,地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之阴阳加上划界标准,构成了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地之阴阳加划界中点构成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人部阴阳,如男女雌雄亦各有它的划界标准,所以万物也各有一太极,也都是按照含三为一的规律而存在的。宇宙有无限大, 所以称为太极,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按易学的观点,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变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自然界也是如此,阴阳寒暑,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 无不包含阴阳五行。 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阴阳交合,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故变化无穷。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立人之道三纲领,也就是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3】

二、阴阳五行学说简介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这个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阴阳学说说明了事物对立双方的互相依存、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的关系。

(二)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根据五行学说,“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金曰从革”,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于金;“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五行学说以五行的特性对事物进行归类,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及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后,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五行学说以五行为代名词进行归纳和推演,并用来说明物质世界联系及运动变化的学说。五行学说采取比类取象的方法,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为五类,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五行规律解释和说明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及变化。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包括人在内)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不断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找出了宇宙间万物生生灭灭的规律和原因。【4】

三、“五行权”法系的一般法理

权力-权利五行关系的律法体系之我们简称“五行权”法系,它是四维权力与一维民权(广义人权)的统一体。

(一)法治无极原理

1、邵子曰,道为太极,又曰,心为太极。谓道为太极者,言道即太极无二理也。谓心为太极者,只是万理总会无心,此心混沌是一理尔。邵子曰,太极本体不自圆也。有无合一之谓道。【5】

【推论】一切社会关系必有法理太极精神存在,人法共存,不可分割,合一为道。

道是物之理,道不离物,格物而知道。一般来说,太极是天理(法的精神,绝对同一性),阳动,则为德;阴静,则为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变化,二者构成人道,生化万物(律,人类及大地万物,法治社会的多样性)。万物一太极,太极化万物。乾道阳德,坤道阴道,合为人道,人道立,万物在,人与自然万物和谐,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法治思想的体现。所以,社会关系必有法理太极精神存在,人法共存,不可分割。

2、朱子曰,极是道理之极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太极只是一个实理,一以置之。无极而太极。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定为万化之根;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而不能为万物之根。【6】

【推论】法治信仰需要太极精神,而不是上帝精神,这才是真正的理性的普世信仰。

太极是源始的和谐态,不是没有原则和死一,而是事物存在的最高形式。于执法(广义,下同)而言就是内化执法者(广义,下同)信仰,就是要求他们自然自觉的行为。太极五行学说认为,敬,则心静,不妄动,非不动,动乎天然才是静。执法者动之以天理,这是敬,其心自然不乱,不乱则明理,明理则裁断不乱,如是才可能取得执法中正的效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所以,应建立社会普世的法治信仰。即,法治就是一种太极精神,需要敬仰,需要虔信,也就是现代人的所谓信仰,类似宗教精神。但这种信仰是为着真理,不完全是上帝般的非理性信仰。这是一种绝对的理性精神,是绝对的抽象,而上帝是一个形象,仍然有局限性。上帝爱人,却不能爱万物。这种信仰是天人合一,而不是天人分裂。上帝是天之子,太极是天(理)。故,法治信仰需要的是太极精神,而不是上帝意志,这才是一种真正理性的普世信仰。

(二)权力制衡与监督统一机制

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天道也。始于阳,成于阴,本于静,流于动,人道也。然阳复阴,静复根于动,其动静亦无端,阴阳亦无始。则人盖未始离乎天,而天亦未始离乎人也。【7】

【推论】“五行权”法系的本质就是权力(阳)-权利(阴)的互动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社会制度循环不息的正常运行。

太极形而上之道也(理不可见),阴阳形而下之器也(气有可循)。五行说认为阴阳可以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这种阴阳平衡的中态不是点线而是空间体,不是瞬间而是时期。故,太极分阴(实)、阳(实)、中(虚),即所谓“一分为三”。这是无始无终的自动存在(天道),外静内动,循环不息的生命样规律。太极——法治信仰,分权利(阴),权力(阳)(人道)。权力系统分为立法执法司法监督部分,对应于水木火金,权利是民心,为土,民为本的依据,食为天的道理。水-木-火-土-金,水火相克,金木相克,如此比之,则四维国家权力(金-人权-绝对参照-假设;水-司法-柔中,木-执法-生存、发展,土-立法-实践,火-监督-光明)与民心——土,地心说形成“五权”之气,立太极,四维权力有序运行,民权支持者它,就是万古不易的真理(天人不可分离)。所以,应建立“阴阳五行”制衡机制,即形成权力-权利阴阳五行法治系统:水,立法;木,执法;金,监督;火,司法;土,民心。前四者是形式,虚,表象,意志,德,人;土,是实质,内容,本质,精神,道,天。其中,监督为金,表示权力-权利系统的运化机制,如果要保持权力的顺通,稳定,必须良好的监督机制。所以,法权就是权力(阳)-权利(阴)的互动转化,使人类社会循环不息正常运行。

(三)“五行权”法系

陈氏曰,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五行者质具于地,而气行于天者也。水之润下,火之炎上,木之曲直,金之从革,土之稼穑。水而木,木而火,火而土,土而金,金而复水,如环无端。五气布四时行也。火燃为土,土聚阴气生金,金盛为水,水生木,木生火,如此循环无端,生生不息。【8】

【推论】

1、监督权力是至上权威,与民心(土)相通,才能使“五行权”系统生生不息的运行。

在“五行”论看来,如果立法为水,执法为火,司法为木,监督为金,那么,因为执法则有偏失(好比火有“火候”大小决定执法的效果,火为水存),所以关键在于以司法公正纠正执法偏失(好比木的适度“燃烧”决定文明的程度,木为火存),必须监督权力使执法(广义)通民心。“水火木金”存在互依、互制关系。“金”好比空气,比为权力的结果,欲使权力生生不息需要“金”转化,这就是监督,使权力不至于腐朽,只是正常荣枯更替。所以说,监督权力是至上权威,与民心(土)相通,才能使“五行权”系统生生不息的运行。

2、“五行权”法系就是一种有制衡有监督有天道人心的自我调节的平衡制度系统。

还可认为,立法如流水,以柔克刚,浸润万物,贵在普遍无私。司法如燃火,以照明万物,明是非,惩恶扬善,贵在正大光明,明察秋毫。执法如干柴,为民效力及时,充分燃烧,达立法目的,避执法不公。木为火,火为水,水灭火,火灭木,相生相克。此三者,乃为公权力运行的规律,但三者可以分立,不可以自足。因为,权力离不开权利的支持,二者之间需要监督权(准权力或准权利)机制存在。即,“木”燃为“金”,“金”复归于“土”,新的循环开始。监督如“金”,贵在限权(权力或权利)。而监督权力之启动在于“土”的运化,也即取得民心的支持——监督以民心为导向,惟民心而动,民心是天理。这恰是法治的灵魂所在。因为,民心不是权力,也不是权利,只是天理。这样四维权力归于民心,以民心为核心,这也正是五行“土”居中的道理的体现。而四权一心结构,是公权力与民权统一,其中民权是民心的表达,不同于民意。民心与民意的张力恰可以在民权与公权力的融合中化解。四权与民权形成一种真实的(广义人权)统一体。所以,五权不是一致的公权力,所谓“五行权”就是一种自我平衡制度,有制衡有监督有天道人心,是可以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系统。

3、分权是制衡(权力之间的平衡),监督是限权(权力-权利平衡),人格独立是自律(权利者之间权利的平衡)。

火 ,司法,属性阳;水,立法,属性阳;木,执法,属性阳,这是三维国家权;金,监督,属性阴,这是一维社会权;四者属于公权力,都指向“土”这个核心,也即以民心为核心,这是民权(广义人权),也是人类中正之天道人心。这样看来,立法如水,流动不息;执法如舟,借水而行;司法如日,光明正大;监督如气,遍布四方。这个系统可能有三种基本模式:1)立法为水,司法为火,执法为木,民心为土,监督为金,预防为主。2)司法为水,执法为火,立法为木,民心为土,监督为金。3)执法为水,立法为火,司法为木,民心为土,监督为金。立法、执法、司法“三实”,监督为“虚”,民心为中(土,厚德载物)。这就是“三实一虚,一为中”,用太极五行理论语言说,它们都是“气”。“五气”好似是弥漫的存在“真空”态,一旦运行即为四时之序,这是一种时间循环观,是天人共在,无先后之绝对差别。所以说,分权只是制衡(权力之间的平衡),监督乃是限权(权力-权利平衡),人格独立就是一种主体自律(权利之间的平衡)。这种格局形成“五行权”法系的基本理论结构。

四、执法五行艺的基本原则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三点结论:1)权力制衡关系——立法权力司法权力制衡,执法权力监督权力制衡。2)权力相容关系——通过执法权力则立法权力司法权力可以相容,通过民心表达机制,则执法权力和监督权力可以相容。3)权力和谐关系——“五行”分离则对立,整体生和谐。这些观点可以作为执法“五行”技艺的总体指导思想。

(一)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原则。

如果用“水木火”分别表象立法权力、执法权力和司法权力,因为“水木火”相互之间具有相克关系,那么,这就启示人们要懂得权力的制衡关系这个道理。即权力分立以制衡,制衡以和谐,达到整体权力系统的综合效果。这表示国家权力机关应当分立,只有权力分立才能实现权力合一,取得法权系统的整体效应。因此,国家权力机关必须分立,通过相互制衡平衡权力关系,不使任何一种权力集中、膨胀,从而使公共权力机关体系正常运作。

(二)监督独立,制约权力原则。

“水火木”还要转化为金,金复转化为水。这表示权力需要监督以恢复权力的不良结果或者说其副作用的降低,从而使权力系统生生不息的运转下去。这不同于权力之间的制衡。因为制衡是权力之间相互限制,各有其职;而监督权力是为了纠正权力之间相互越权、侵权,尤其是相互侵权,严格限制权力非法或不当运作,这又取决于权力是否与民心(土)相通。只有当这种监督权力直接来自民众,具有独立性,才具有更大的效力。所以,它不应是法定的国家强制权力,而是灵活的社会公共权力。

(三)以人为本,民心为重原则。

“水火木”化为土,土聚集而生金。权力运作的结果、使权力运作的副作用减弱,就需要启动“金”,即新的生气——监督权力的运行。总之,无论是国家公权力还是社会公权力,最终都要以民心(土)为核心而运转。

(四)因时因地,权重不同原则。

“水火木金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域,份量占整体的比例不同,它启示我们,权力“五行”在权力-权利法治系统中的权重也不同,这就要有所区别和侧重,以灵活调整权力运作的中心,以实现体系和谐,纠正偏差。

(五)权权变化,天道不易原则。

无论“五行权”怎样变化,但都不能离开天道人心,不能违背法治精神,这样,“五行权”法治体系才是有意义的,才能实现法治社会的永恒和谐之存在。

五、执法五行的实践技艺

(一)一般技艺

1、无极法

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大力培育全社会(世界性、人类性)共同的法治信仰。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人人都需要树立无贪欲意识,即无欲则静,对于执法者(广义,下同)而言,就是要无过度贪欲、无非分之想是其必须具备的执法(广义,下同)品格素质。其二是执法者要把握执法无极的艺术,即立法无极艺:无偏私,无拘执,立普世之法,立不朽之法,所谓世界宪法就是无极之律;司法无极:公正无私,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执法无极:以民为本,平等保护一切合法权利;监督无极:实现权利-权力平等。其三是,形成权力-权利一体化制度。权利自由则生权力,权力合一则生权利,可谓“五气布,四权行”,权载道而立。周氏认为,“无极亦太极”,【9】人间万事万物的至理莫不有“无极”贯之。由是思之,社会众生的衡常关系也是“无极”之理一以贯之。这种权力-权利的统一性关系应当制度化、规范化。这样久而久之就可以形成——在一个法治社会其实就是要求天理于人心之中,执法者当是君子,自应明天理于胸中的风气。所以,执法者应谙熟“无极”执法之艺,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执法方法。

2、相对论

周氏认为,所谓阴阳只是一气,阴气流行即为阳气,阳气凝聚即为阴气,非真有二物相对也。【10】这个思想用之于“五行权”法系,也就是权力-权利本质一也,区分是相对的。执法者偏于权力或者偏于权利都是误解,都是有极而非无极,都非道也。“五行权”具有相对性,所以,执法者绝不可偏执于一点,也不可以将权力或者权利绝对化。

3、阴阳律

周子认为,太极生阴阳,理生气也。阴阳既生,则太极在其中,理复存气之内也。太极为理,阴阳为气。【11】这就是说,太极在阴阳之中,太极分虚实,阴阳为实,中无极为虚。同理,在权利-权力的“五行权”法治系统中,可以认为,法为理,治为气,理气一体,二者互为其根,互相转化,和谐为中,为无极。阴阳为两极,无极为中,为太极,为法治。法是不可见的抽象的理,治是有、是可见的阴阳之气,即是从具体到现实的权利系统和权力系统。通过权力-权利阴阳平衡律必然可以导出宪政国家或者宪政世界(社会)的思想。这就要求,社会治理当行法治阴阳之术(权力-权利平衡)。对于执法者而言就是要善于把握权力的阴阳关系,使各种法律关系得到平衡处理,以取得良好的执法效果。

4、分权术

周子曰,有太极,则一动一静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然五行者质具于地,而气行于天者也。…以质而语其生之序,则曰水火木金土。…以气而语其行之序,而曰木火土金水。…又统而言之,则气阳而质阴也。【12】五行是“气”之象,以象而论,其用无穷。作者以为,太极无象,阴阳无形,五行具象而可用之。也就是说,执法者如果使用具象思维方法,则可以看到国家机关应具有的“四权”结构,懂得民权是核心的道理,这样就形成“五权”社会之图像。其生之序:“水火木金土”对应于立法司法执法监督民心;其行之序:“木火土金水”对应于执法司法民心监督立法;其死之序:“水火木土金”对应于立法司法执法民心监督。这就是所谓“五行权”的三序循环说。【13】这启示我们,在法治社会需要公权力的分立,“分权”为“布五气”,之后才可能“四权”行,然后得民心,天下治。所以,任何人(广义)都不可以以任何理由实行集权统治,那是违背天理人道的做法。

5、一法权

五行学说还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促进着事物发展变化。相生,含有相互滋生、促进促长的意思;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含有相互克制、制约和抑制的意思,五行相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相克,象阴阳一样,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的平衡与协调。【14】这个思想启示我们,在“五行权”法系的权力之间的相克关系,需要权力制衡和监督;权力之间存在相生关系,它需要权力统一。而这种权力的统一就是五权一统(四权力一民权)的“一法权”的大和谐社会图像。它完全不同于集权或者专制统治,而是一种真实的、科学的社会关系图像。对于执法者而言,就是要懂得“一法权”的本质关系,不要搞集权统治,集权统治是对“一法权”关系的误解。

(二)特殊技艺

“五行权”法系是一种科学的法权体系,在具体运用这种思想时,需要执法者(广义,下同)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因情而具体对待,懂得各法权皆一太极,有阴阳,别五行而流变的道理适宜地达到执法目的。

1、权变法

它包括五个方面内容:时变,即时代差异;地异,即国情、地域差异;事别,极具体案情差异;人差,即个体差异——民族、性别、年龄、身心状况等;重情,即人情习俗差异。以上因素都是执法(广义)五行技艺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执法者(广义,下同)必须灵活运用而不可以偏执于一点。

2、相乘法

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了正常的制约程度,其相乘次第与相克同,但被克者更易虚弱,是相克关系失常后的一种表现。其一,五行一方本身不足(虚弱)会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乘虚侵袭,而使之更加虚弱,即乘其虚而袭之;其二,五行中任何一方本身过度亢盛,而原来受它克制的那一行仍处正常水平,而出现过度相克的现象,即强而欺弱,亢极则乘。【15】这种五行相乘的关系,启示我们:在“五行权”法系中,执法者懂得要保持权力之间制衡和监督适度性,不要使制衡、监督行为过度(不要相克过度),何时何地都不可以破环法治的统一,而要严格、科学、依法进行制衡、监督活动。

3、相侮法

侮,即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中任何一行本身太过或过度亢盛,而原来受它克制的那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的一种逆克现象。【16】这种五行相侮关系,启示我们:在“五行权”法系中,执法者处理“五行权”关系时,要懂得并善于保持权力之间应不过而相侵;法治主体的权利之间应自由有自律;也就是不要使“五行权”之任何一种权力自己发生相侮情形,使权力过度膨胀,这样才能达到“五行权”法系整体的的和谐、平衡,系统能够自我调节,使这种法权系统能够保持持续的良性运转态势。

小结

中国古代的太极学说包含的阴阳五行理论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不仅是科学的哲学理论,历史上曾经对古代中医学、政治理论乃至现代物理学都有过重要的历史贡献。但是,作为科学哲学,它的价值远非历史性的,也不应仅仅局限于运用于以上知识领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作者试图将这种理论运用于法哲学研究。显然,这是一种全新的法学理论研究尝试。这种探索无论成功与否,但我相信它都将是未来世界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道路。因此,这里研究方法的意义远比作者得到的一些具体结论重要,这也正是作者的真正用意之所在。

注释

【1】桑振中著,《经济系统运行的和谐——阴阳五行与经济运行系统的思考》,2006-08-10,学说连线。

【2】【清】张伯行辑,《太极图详解》,文苑出版社,1990年10月第一版。

【3】【4】佚名文章,互联网。

【5】【6】【7】【8】【9】【清】张伯行辑,《太极图详解》,文苑出版社,1990年10月第一版。

【10】【11】【12】【13】【14】【15】【16】佚名文章,互联网。

参考文献

1、张树军著,《法治之道》,互联网。

2、张树军著,《走向法治社会》,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进入专题: 执法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513.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